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33)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12.5KB 文档页数:17
概念主要有:植物病 目的害、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侵染过程、侵染循环、病害症状类 型,从外部直观初步认识病害,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的重要性,介绍植物病理学的历史及本门 课的性质、内容、增加学生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5.5KB 文档页数:30
第一节植物病害和植物病理学 第二节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 第三节植物病害症状Symptom 第四节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第五节 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 第六节 植物病理学简史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34MB 文档页数:30
第五章果蔬采后病理 第一节果蔬采后的主要寄生病害 第二节寄主植物的病害生理 第三节病原酶在病害发生中的作用 第四节果蔬采后病害侵染的方式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3.55MB 文档页数:100
植物和真菌 一、真菌 1、真菌的基本特征 由多细胞的菌丝构成(菌丝体)。真核生物, 无叶绿素,不能光合作用,异养,寄生或腐生。 2、真菌的主要类群 约10万种,以有性生殖器官或有性孢子为依据, 分为四大类:接合菌(藻状菌)、子囊菌、担子菌、 半知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3MB 文档页数:14
立克次体是一类依赖于宿主细胞和专性细 胞内寄生的小型革兰氏阴性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为纪念发现落基山斑点热病原体的美国医生 H·T· Ricketts而命名。此类微生物引起人和 动物立克次体病(如Q热、斑疹伤寒、悉虫病 等)的病原体。它在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等特 性上与细菌相似,而在生长要求上又酷似病毒 ,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立克 次体一般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性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0KB 文档页数:1
6-3动物的相互关系 一.正相互关系 1.偏利出生 2.原始协作 3.相互共生 二.负相互关系 1种间竞争 2捕食者和被捕食者 3寄生者和宿主 6-4群落演替与层次分化 生物群落的概念 二.群落的基本特征 三.群落的分类及生态学上的优势概念 四.群落的演替与层次分化 1.群落演替 原生演替 次生演替 2.植物的分层现象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13.5KB 文档页数:19
水稻侵染性病害( Rice infection disease)全世界报道近200种,其中真菌病害140余种,细 菌病害12种,病毒及类菌原体病害22种以及与水稻有关的寄生线虫30余种。中国已发现的 真菌病害50余种,细菌病害6种,病毒及类菌原体1种,线虫病害4种。在辽宁和吉林省已 发现侵染性病害有20多种,但在黑龙江省只发现10余种。全世界引起巨大损失的主要有稻瘟 病、纹枯病、稻白叶枯病和东格鲁病。据估计,全世界水稻每年因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平均约 为10%-15%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88MB 文档页数:59
第一部分 病原性真菌概述 真菌(Fungus) ➢ 具有典型细胞结构(细胞核、细胞器、细胞壁) ➢ 细胞壁含几丁质和(或)纤维素 ➢ 无根、茎、叶,不含叶绿素 ➢ 以腐生或寄生方式摄取养料 ➢ 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或)无性繁殖 第二部分 浅部真菌 浅部真菌主要为皮肤丝状菌(Dermatophytes),侵犯皮肤、毛发、指甲等角化组织引起癣症,又称癣菌(Ringworm),分为三属,共37个种。 第三部分 深部感染真菌 • 深部真菌是侵犯皮下组织和内脏,引起全身性感染的真菌。 • 多数能引起慢性肉芽肿样炎症、溃疡及坏死等病变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38.5KB 文档页数:72
生物防治是一种自然现象—一天敌对动物、植物数量的调节的应用。是所有活生物保持 平衡的自然控制力的主要因素的应用。 生物防治的定义( Biological control) 生物防治概念 生物防治是一门研究利用天敌控制植物病害虫害和农田杂草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或称 之为寄生物、捕食者、病原微生物和侵袭杂草的植食性种的管理。研究利用害虫天敌,控制 害虫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叫害虫的生物防治。另一简单而又包括自然现象领域和天敌利用 的定义是:寄生物、捕食者、或病原物使另一种生物的平均密度维持在它较它们不存在时为 底的水平的作用(1964 Debach)。也有广义认为寄主抗生性、自我不孕和种的遗传控制等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48.5KB 文档页数:48
实验一 植病害的症状观察 实验二 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及临时玻片制作法 实验三 真菌的一般形态及子实体类型的观察 实验四、五 鞭毛菌亚门及接合菌亚门真菌的形态及其致病特点的观察 实验六、七 子囊菌亚门真菌及其致病特点观察 实验八、九 担子菌亚门真菌及其致病特点观察 实验十、十一 半知菌亚门真菌及其致病特点观察 实验十二 植物菌病害的病状、诊断及接种方法实验 实验十三 植物病原细菌的格兰氏染色和鞭毛染色 实验十四 植物病毒的传播 实验十五 植物病毒内含体的观察 实验十六 植物病毒的生物测定 实验十七 植物病毒抗血清效价的测定 实验十八 植物寄生线虫及其所致病害症状的观察 实验十九 寄生性种子植物及其所致病害的特点 实验二十 半永久性玻片的制作方法 实验二十一 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 实验二十二 植物病原物的显微测量和描绘 实验二十三 真菌孢子萌发试验 实验二十四 病原体初侵染来源的检验(重点种子带菌检验)
首页上页272829303132333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3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