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82)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34.5KB 文档页数:36
第一节脂的类型与结构 一、油脂的分类 ①按物理状态分:脂肪(常温下为固态)和油(常温下为液态); ②按化学结构分:简单脂:酰基脂,蜡;复合脂:鞘脂类(鞘氨酸、脂肪酸、磷酸盐、胆碱组成),脑苷脂类(鞘氨酸、脂肪酸、糖类组成),神经节苷脂类(鞘氨酸、脂肪酸、复合的碳水化合物);衍生脂:类胡箩ト素、类固醇、脂溶性纤维素等。 ③来源分:乳脂类、植物脂、动物脂、海产品动物油、微生物油脂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9.5KB 文档页数:7
课程简介: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是研究植物群体中病害在环境影响下发生发展的规 律、病害预测和病害管理的综合科学。本课程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包括第一章)概 括叙述了《植病流行与预测》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及其地位和任务。第二单元(包括第 二、三、章)以生态系统学的观点,探讨病害的常发状态、流行状态和流行类型;从遗传 学观点,讨论病害流行的遗传基础;以系统学的观点,分析流行系统的组分、结构和功能 以及系统动态的描述方法。第三单元(包括第四、五、六章)分别讨论了侵染链和侵染概 率,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和空间动态。第四单元(包括第七、八、九章)介绍了系统分析 和电算模拟的技术,讨论了病害预测和损失估计及病害系统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3KB 文档页数:11
1.课程简介:昆虫学概论是研究昆虫的一般形态、生物学、生理解剖和生态学 的学科,实验性强,亦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2.地位和任务:是植物保护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掌握昆 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3.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昆虫的形态结构、解剖特性, 一般发育活动规律和生态特性及生理代谢规律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30KB 文档页数:39
教学内容 苇一章被畋化学 第一节核酸的种类、分布与化学组成 第二节节核酸的空间结构 第三节节核酸的理化性质 第四节病毒和核蛋白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05KB 文档页数:95
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导则 一、术语 二、条目及说明 第一部分总则 第二部分场地设计及总体布局 第三部分居住区景观重点结构布局 第四部分居住区景观元素设计 第五部分居住区植物景观 第六部分居住区景观维护 三、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23KB 文档页数:38
❖第一节:蛋白质概述 ❖第二节:氨基酸 ❖第三节:肽与肽键 ❖第四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第五节:蛋白质的重要性质 ❖第六节:蛋白质的分类 ❖第七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与功能关系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5.5KB 文档页数:7
1、课程简介通过讲解几种经济作物的植物学特征、经济学特性和栽培技术掌握经济作物的 高产、优质、高效的耕作栽培体系和技术。 2、地位和任务在经历了较高速度的数量型增长后,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出现了地区性和结构 性的过剩,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加上我国加入WO,面临着国内和国际的双 重竞争,种植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在这种形势下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提高,掌握某些种 植面积较大的经济作物的栽培技术对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经济作物栽培是栽培学的一部 分,属于农学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设置金字塔的顶端部分,是农学专业的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 一部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00.5KB 文档页数:39
色谱法早在1903年由俄国植物学家Ber分离植物色素时采用后来不仅果分离色物盛还离无色物质,并现了种类繁多的各种色谱法许多气体液体和固体样都能我到的色谱法进行分离和析 前色谱法已厂应国于许多领域成为千分重要的分分析段。但不管属于哪一类色谱法,其共同的基本特点是真两个相不动的一和,称二为固定相:另相是携带样流过固定的流动体,称为流动相当流动中样混合物经过固定时,就会与固定发生作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写固定岳作用的类型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一推动力的作用下不同组分在相潼留时间长短不同,从而按先后木同的次序从固定中流出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5KB 文档页数:12
早在1834年,人们就从胡萝卜和植物叶上分别提取了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以 后又进一步发现,这些物质的颜色与它们的分子结构有关。而染料的分子结构与 颜色的关系则是在1856年珀金发明了第一个合成染料以后,才开始引起人们的注 意,并对有机物呈色的原因提出了各种理论。随着光谱科学的发展,人们不仅能 测出不同物质的吸收光谱图,而且还可通过吸收光谱来了解物质的结构,由此确 定:任何物质的颜色是由于其对可见光产生了选择性吸收的结果,染料的颜色与 结构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染料分子对光的选择吸收特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4MB 文档页数:60
实验室规则(1) 双筒解剖镜的使用 (2) 微尺和游标尺的使用(4) 昆虫绘图方法(6) 实验一 昆虫的外形和体躯分段(9) 实验二 昆虫的头部构造 (10) 实验三 昆虫的咀嚼式口器 (12) 实验四 其它口器及触角类型 (14) 实验五 昆虫胸部及胸足的结构与类型 (17) 实验六 昆虫的翅 (20) 实验七 昆虫的腹部和外生殖器的构造(22) 实验八 昆虫的发育变态(24) 实验九 昆虫内部器官的相互位置(27) 实验十 昆虫的分目(28) 实验十一 直翅目昆虫的分科(29) 实验十二 蜉蝣目、蜻蜓目、襀翅目、等翅目、纺足目、缺翅目、 啮虫目、 食毛目、虱目的类(30) 实验十三 同翅目(31) 实验十四 半翅目(32) 实验十五 缨翅目、广翅目和脉翅目(33) 实验十六 鞘翅目 (34) 实验十七 鳞翅目(35) 实验十八 长翅目、毛翅目、蚤目(36) 实验十九 双翅目 (37) 实验二十 膜翅目 (38) 课学生 Seminar 安排计划与评分标准(39) 总成绩分配方法(41) 教学实习指南(42) 参考文献
首页上页323334353637383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8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