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9277)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1.66KB 文档页数:4
选择NTR7450膜对L-苯丙氨酸和L-天冬氨酸水溶液进行了纳滤分离过程研究,讨论了不同pH下氨基酸的透过特性,pH=5~8时,NTR7450膜对L-苯丙氨酸和L-天冬氨酸的截留率分别为0和90%.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通过调节pH值,L-苯丙氨酸和L-天冬氨酸可以被有效地分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6MB 文档页数:90
教学目的 一、使得学生对项目能够从系统的有益性、可能性和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以及运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掌握系统可行性的分析方法,会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 三、编制初步的系统开发计划。 四、将来在工作中能够自觉运行所学的方法进行可行性研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8.62KB 文档页数:63
1.1 绪 言 一、信号的概念 二、系统的概念 1.2 信号的描述与分类 一、信号的描述 二、信号的分类 1.3 信号的基本运算 一、加法和乘法 二、时间变换 1.4 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 一、阶跃函数 二、冲激函数 三、冲激函数的性质 四、序列δ(k)和ε(k) 1.5 系统的性质及分类 一、系统的定义 二、系统的分类及性质 1.6 系统的描述 一、连续系统 二、离散系统 1.7 LTI系统分析方法概 述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38KB 文档页数:45
教学内容 备注 1、绪论、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 3、植物组织的类型、复合组织、组织系统 4、种子的基本结构、种子的类型、幼苗的类型 5、根的功能、根与根系的类型、根的结构 6、茎的功能、形态特征、分枝方式、茎尖分区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59MB 文档页数:45
生物体内不断进行着各种化学变化。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能以十分简单的物质(如 水、CO2和无机盐)为原料合成各种复杂物质,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于有机物质 中;而其他生物又能分解这些复杂物质,从中获取能量。例如,动物以植物体中的淀粉等 复杂物质为食物,将淀粉降解成单糖,并在细胞内进一步分解为CO2和水,同时释放能 量供动物生长、发育、运动等各种生命活动需要。 第一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 第二节 酶的催化性质 第三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第四节 酶的作用机制 第五节 别构酶、同工酶、诱导酶、抗体酶 第六节 酶的分离提纯与活力测定 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酶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67.5KB 文档页数:50
8.3 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与准确度 8.4 显色反应与分析条件的选择 8.5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8.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有机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06.18KB 文档页数:6
以钛铁粉、铬粉、铁粉和碳的前驱体(蔗糖)等为原料,通过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了碳化复合粉,并利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Fe-Cr-C和Fe-Cr-C-Ti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涂层的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Cr-C涂层由(Cr,Fe)7C3初生碳化物和菊花瓣状分布共晶碳化物(Cr,Fe)7C3与奥氏体组织组成;Fe-Cr-C-Ti涂层由原位合成的TiC相和(Cr,Fe)7C3共晶相与奥氏体相构成.这两种涂层与基体之间都是冶金结合.涂层中碳化物TiC的体积分数呈现梯度分布,并且涂层的熔合区和中部区域TiC颗粒形状多为等轴状颗粒,涂层的表层区域部分TiC颗粒多为树枝晶颗粒.与Fe-Cr-C涂层相比较,Fe-Cr-C-Ti涂层的抗开裂性更好.Fe-Cr-C和Fe-Cr-C-Ti两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约是750 HV0.2,是基体金属的3.2倍,从涂层表面到熔合区相差不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5.22KB 文档页数:6
在RE2O3-NH4HF2系中,以稀土氧化物和氟化氢铵为原料,分别在常压和真空状态下,研究了该体系的各步反应,提出了新的合成REF3反应规律.粉状La2O3,Gd2O3与NH4HF2在低温下开始反应,产物为RENH4F4(RE=La,Gd),NH4F,NH3和H2O,高温下RENH4F4分解为REF3和NH4F,伴有NH4F的挥发和分解;整个过程包括合成、分解和脱铵三个步骤;真空可以降低反应的起止温度.制备稀土氟化物应采用\常压低温合成-真空高温分解、脱铵\工艺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1.5KB 文档页数:3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得分: 食品学院 1、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以及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10分) 年级 2、食源性疾病 02级(3)班 3、食品腐败 专业 食品科学 4、菌落总数 与工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65.79KB 文档页数:5
针对大冶铁矿东露天最终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实际的开挖步骤与顺序,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和有限差分数值模拟两种方法,从分析开挖卸荷引起的边坡岩体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变化规律入手,对最终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安全系数大于1.25,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三个计算剖面上,由开挖引起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回填体不仅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还为转入地下开采提供了所需的安全覆盖层厚度
首页上页38338438538638738838939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927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