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444)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71MB 文档页数:153
1.了解 d 区元素的通性,即 d 电子化学的特征; 2.掌握钛单质、TiO2、TiCl4 的性质和制备,钛合金的应用; 3.掌握铬单质的特性与制备,三价铬与六价铬的转变; 4.了解钼和钨的简单化合物及同多酸、杂多酸的概念; 5.掌握从软锰矿制备单质锰,锰的变价及其氧化性; 6.了解铁、钴、镍氧化还原性变化规律,掌握其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性质; 7.掌握铜单质及其常见化合物,着重了解其歧化反应; 8.了解锌、镉、汞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 15.1 通性 Ageneral survey 15.10 过渡元素与CO形成的化合物 Compounds of transitional metal with CO 15.2 钛 Titanium 15.3 铬 Chromium 15.4 钼和钨 Molybdnum and tungsten 15.5 锰 Manganese 15.6 铁、钴、镍 Iron, cobalt and nickel 15.7 铜 Copper 15.8 贵金属元素的不活泼性和催化性能 Non-active and catalytical properties for the noble elements 15.9 锌、镉、汞Zinc, cadmium and mercury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97.5KB 文档页数:59
1、条件电极电位及相关计算 2、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 3、常见的几种氧化还原滴定方法,特别是碘量法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1.05MB 文档页数:60
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2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7.3 电极电势的应用 7.4 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 7.5 氧化还原滴定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0.27KB 文档页数:5
提出了两段CO深度去除法(M-O法):第1段采用选择性甲烷化和第2段采用选择性氧化,即对水汽变换(WGS)反应器出口约含体积分数为1%CO的重整气进行选择性甲烷化,将CO去除至0.1%以下,而后进行选择性氧化将CO去除至10×10-6以下.实验结果表明:一方面,与两段选择性甲烷化CO深度去除法(M-M法)相比,M-O法具有相近的热效率,工作温度移向低温,可在更宽的温度区间和更高的空速下满足CO去除深度的要求;另一方面,M-M法系统简单,而M-O法具有反应器更加紧凑的优势.此外,还探讨了在上述两种工艺过程的后段再附加上一段高空速选择性氧化过程,可将CO的去除深度进而提高到1×10-6以下,更加有利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站系统长时间连续运行的稳定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27MB 文档页数:64
第一节 脂类的酶促水解;一、脂肪的酶促水解;二、类脂的酶促水解 第二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一、甘油的氧化;二、脂肪酸的β-氧化;三、脂肪酸氧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第三节 脂肪的合成代谢;一、α-磷酸甘油的生物合成;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三、脂肪的合成 第四节 磷脂、胆固醇的代谢;一、磷脂的代谢;二、胆固醇的代谢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27MB 文档页数:36
有氧氧化概述 三羧酸循环 糖代谢概述 有氧氧化总结 糖酵解 丙酮酸去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8.33KB 文档页数:4
以粒径640nm的单分散二氧化硅胶体晶体为模板,由四氯化碳和乙二胺回流加热制备出氮化碳的前驱物;将其填入模板的缝隙中,在氮气中热处理,形成氮化碳/二氧化硅的复合物;用氢氟酸除去二氧化硅模板,制备出三维大孔氮化碳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选区电子衍射(SAED)、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形貌结构、元素组成、键合状态进行了形貌和结构的表征.采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对其体外抗凝血活性作了初步的评价,发现制备的大孔氮化碳对血液不会造成促凝,说明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血液相容性材料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11.67KB 文档页数:6
研究了气体渗氮在材料表面层由表及里逐次形成的氧化物层、氮化物层及N固溶层对中碳车轴钢超长寿命旋转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与未处理试样相比,带有氧化物层、去除氧化物层及去除氮化物层的渗氮试样的疲劳强度逐级提高.去除氧化物层和去除氮化物层的试样在超长寿命区分别发生次表面和内部破坏.通过断口观察和断裂分析,阐明了渗氮处理材料的表面层对超长寿命疲劳性能的影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4.78KB 文档页数:4
利用球-盘试验机研究了40Cr钢表面氧氮处理层对添加剂硫化烯烃作用效果的影响,并利用多种表面分析仪器分析了其机理。结果表明,由于氧氮处理表面的氧化膜可促进化学反应膜FeS的生成,加上该氧化膜本身的作用,使其摩擦表面上由FeS和氧化铁组成的边界润滑膜更厚且结构更致密,导致硫化烯烃与氧氮处理表面的配合具有更好的抗擦伤和抗磨效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7.88KB 文档页数:5
利用循环伏安、X射线衍射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研究了镍电极在熔融碳酸盐中的氧化行为以及温度、气氛对其氧化行为的影响
首页上页363738394041424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44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