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7)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08KB 文档页数:73
1MIS的定义 1、瓦尔特.肯尼万(Walter.Kennevan)1970: 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强调信息为决策服务;没有强调计算机(计算机应水平限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4MB 文档页数:184
一、学科平台课程 1《管理学 B》 2《会计学 A》 3《政治经济学》 4《微观经济学》 5《宏观经济学》 6《计量经济学》 7《统计学》 8《财政学》 9《经济法》 二、专业课程 1《跨境电商理论与实务》 2《金融学》 3《世界经济》 4《国际贸易实务》 5《国际商务》 6《国际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 7《国际市场营销》 8《国际经济学》 9《国际商务谈判》 三、个性化发展课程 1《国际经济与贸易前沿专题》 2《企业经营实训》 3.《创业学》 4《外贸函电》 5《商务数据分析》 6《国际贸易单证》 7《供应链管理》 8《跨境电商高级运营》 9《国际结算》 10《网络零售》 11《报关实务》 12《商务英语听说》 13《英文文献阅读》 14《国际贸易地理》 15《国际商法》 16《公共关系》 17《产业经济学》 18《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19《经济学研究方法》 20《经济思想史》 四、实践环节 1《认识实习》 2《业务实习》 3《毕业实习》 4《社会调查》 5《学年论文》 6《毕业论文》 7《跨境电商企业培训》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8MB 文档页数:13
首先从绿色通信入手, 对网络能量效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对超密集网络的关键性能指标, 即能量效率的各种定义进行了梳理, 为建模奠定了基础. 其次, 讨论了网络能量效率建模和优化过程中经常使用的4种理论模型: 随机几何、博弈论、最优化理论和分数阶规划. 并综述了能效提升的技术, 包括高能效部署与规划、高能效基站休眠、高能效用户关联、高能效资源管理、高能效传输方式. 最后, 指出未来的可能的技术挑战: 网络能效理论与超密集网络体系架构、超密集小基站高能效覆盖机理、超密集网络的柔性资源匹配机理、移动用户群体行为建模与高能效服务方法. 通过研究超密集网络高能效覆盖机理和柔性资源匹配机理, 为未来无线通信网络建模和分析提供设计依据与技术支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7.04KB 文档页数:28
1.1 排队系统概述 1.1.1 排队论发展历程 1.1.2 排队现象 1.1.3 排队系统的组成和特征 1.1.4 经典排队系统的符号表示 1.1.5 排队问题的求解 1.2 几个重要的概率分布 1.2.1 定长分布 1.2.2 负指数分布 1.2.3 爱尔郎(Erlang)分布 1.2.4 泊松(Poisson)分布 1.3 泊松过程 1.4 单服务者负指数分布排队系统的分析 1.4.1 系统中有个i 顾客的概率 1.4.2 系统的运行指标 1.5 Little 公式及其直观意义 1.5.1 Little 公式直观意义 1.5.2 Little 公式的证明 1.6 利用因数P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62KB 文档页数:59
本文采用蒙特卡罗计算机仿真方法,使用 MATLAB软件对二进 制双极性通信系统中的几种基本信道编码迸行了仿真性能测试和讨 论,并从实际角度出发,对扩频通信中的信道编码进行了初步仿真 首先本文阐述了对二进制双极性通信系统进行蒙特卡罗计算机 仿真的具体方法给出了二进制双极性通信系统的蒙特卡罗仿真模型 以及仿真流程图接着本文对几种基本信道编码(7 4 HAMMING 码、(2,1,3)卷积码、级联码(外编码采用(7,4) HAMMING 码,交织编码采用(7,4)卷积交织编码,内编码采用(2,1,3) 卷积码),分别进行了仿真性能测试,根据仿真结果得出了三种编 码纠错性能依次增强,级联码为最佳编码方案的结论。并且,还分别 对级联码中的两种交织方式:卷积交织和循环等差交织进行仿真,依 照仿真结果对两种具体的交织方式进行了性能比较。最后,从仿真为 实际应用服务的角度出发,仿真测试了级联码(外编码采用(7,4) HAMMING码,交织编码采用(7,4)卷积交织编码,内编码采用 (2,1,3)卷积码)对双用户二进制双极性扩频通信系统误码性 能改善情况,得出了在二进制双极性扩频通信系统中采用级联码,能 够实现信道复用和误码性能双赢的结论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6.5KB 文档页数:6
1、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农学专业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有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为学好耕作栽 培、土壤微生物、植物保护、食用菌栽培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2、地位和任务: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许多生物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 课,农业微生物学,是农业类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是: 使学生认识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点,生态学规律为后继课程打好理 论基础;掌握利用有益微生物和控制消灭有害微生物的理论和方法,为农业生产服务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6.5KB 文档页数:6
1、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农学专业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有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为学好耕作栽 培、土壤微生物、植物保护、食用菌栽培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2、地位和任务: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许多生物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 课,农业微生物学,是农业类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是: 使学生认识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点,生态学规律为后继课程打好理 论基础;掌握利用有益微生物和控制消灭有害微生物的理论和方法,为农业生产服务。 3、总体要求: 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既要考虑到系统性和完整性,还应考虑到与本专业的专业课程 的联系,因此,在保持基本完整的系统前提下,应尽量加强与专业的结合,加强微生物 在农业上利用内容的课时比例。但在植物病理学和食用菌等课程里强调很多的真菌部 分,应尽量少讲,一面不必要的重复
上页1234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