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38.71KB 文档页数:8
针对金川Ⅲ矿区硐室围岩蠕变控制问题,通过对破碎工程系统中大件道工程围岩变形的监测发现有明显的流变特性,即包括急剧变形、减速变形以及变形趋于稳定的三个阶段.分析了围岩应力环境、矿物成分和地下水对硐室围岩变形的影响,提出了适合高地应力构造影响带围岩流变模型,并对流变参数作了分析.根据金川岩体流变过程是由弹性、塑性、黏弹性和黏塑性等多种变形共存的一个复杂过程,呈现出高度的非线性的特征,从理论上分析二次支护的最佳时机,即金川Ⅲ矿区深部岩体在开挖并进行一次支护后的第3周内可作为最佳的二次支护时机,允许变形量应控制在50~150 mm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21.29KB 文档页数:5
在高温水环境中,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方法研究了温度对316 L不锈钢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试样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水环境中,温度为200~345℃时316 L不锈钢具有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材料脆性指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增强,断口分析与之吻合;250℃是316 L不锈钢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的敏感温度,断口边缘形貌呈现明显脆性断裂特征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81.5KB 文档页数:3
一、生物传感器研究和开发历史 生物传感器研究和开发的目的是向社会提供采用生物传感器原理的新仪器和分析方法,它们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安全预警、 临床诊断监护、食品分析、工业控制和环境状态的监测。 20 多年来,我们研制开发了一系列可以实用的生物传感器和分析仪器(图 1-5)。这些生物传感器分析仪代表了不同时期生 物传感器研究开发的历史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9.33KB 文档页数:3
一、基本要求: 了解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的性能,掌握电位分析法及电导分析法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 二、讲授内容: 电位分析法的特点,指示电极,参比电极,直接电位法pH值及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的测定。电导分析法及水中电导率的测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9MB 文档页数:380
本书面向地理问题,基于Excel软件,讲述了大量数学方法的应用思路和过程。教学内容涉及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时(空)间序列分析、Markov链、R/S分析、线性规划、层次分析法、灰色系统GM(1,N)建模和预测方法,如此等等。通过模仿本书讲授的计算过程,读者可以加深对有关数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且掌握很多Excel的应用技巧。本书最初以北京大学研究生地理数学方法的辅助教材身份出现,但实际上是作者对Excel计算功能深度开发的一系列试验成果的集合。书中绝大多数计算过程设计为作者首创,在国内外其他教科书中不能见到。这本书的初稿和修改稿先后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专业研究生中试用七年,获得学生的广泛好评。书中内容曾经被其他高校和研究所的学生多次拷贝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58.35KB 文档页数:8
针对传统氧化焙烧-氰化浸金工艺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采用焙烧-自浸出工艺提取载金硫化物中的金.研究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试样量对单质硫转化率和金浸出率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等手段分析焙烧过程中载金硫化物中硫的物相转变规律.载金硫化物中黄铁矿发生热分解反应生成单质硫和磁黄铁矿,随焙烧温度的升高和焙烧时间的延长,黄铁矿的特征衍射峰强度逐渐减小直到消失,磁黄铁矿的特征衍射峰逐渐生成并增强,原本致密状的黄铁矿颗粒变得疏松多孔.50 g试样在氮气流量1 L·min-1、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60 min的条件下,单质硫的转化率达到42.53%,金浸出率达到88.70%,实现载金硫化物的高效非氰浸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17KB 文档页数:11
5 防渗材料性能及其环境影响分析 5.1 圆明园防渗材料组成及来源 5.2 复合土工膜防渗材料的特性 5.2.1 聚乙烯(PE)的特性 5.2.2 聚酯纤维(PET)的特性 5.2.3 添加剂的特性 5.3 复合土工膜防渗材料的寿命和环境风险 5.3.1 防渗材料的稳定寿命 5.3.2 防渗材料的环境风险 5.3.3 复合土工膜在国内外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5.4 几种防渗材料的比较 5.5 结论和建议 5.5.1 结论 5.5.2 建议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78.5KB 文档页数:30
第六章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一、理解GIS中模型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二、掌握GS空间分析的一般步骤 三、了解空间查询与量算的各种方法及其应用 四、了解视觉信息复合分析的类型和用途理解叠置分析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多边形叠置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39MB 文档页数:27
(一)研究意义 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复杂,有些污染物是通过排污道由污染源定量、定 点直接排放的,这些污染物可以通过人为控制排放而加以处理解决。而有些污 染物是溶解的或固体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非点源, nonpoint source),通过 大气颗粒物沉降、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进入受纳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引起 的水体、土壤或沉积物的污染。还有些则是在环境中相互反应形成的。从成因 上看,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的来源主要包括天然有机物的生物化学分解、农业 生产(包括农用化学品的施用、污水灌溉)直接分散进入、化石燃料的开发利 用、化学工业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大气降尘、地表径流作用进入水体、沉 积物和土壤中等。这些污染物污染源类型复杂、分布广、地理位置分散,没有 确定的污染源点,在时空上无法定点监测,治理和控制十分困难,非点源污染 物污染源解释已就成为了污染源研究的主要对象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31KB 文档页数:1
1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水(如地下水、饮用水、表水、废水)中质量浓度在0.1~10mg/L 的铵态氮的测定。 2原理概要 在连续流动、被气体切割的载体流中,样品中的铵在碱溶液中与次氯酸盐反应,生成的 氯胺在一亚硝基五氰络铁酸盐作催化剂、温度在37~50℃条件下与水杨酸盐反应生成蓝绿色 靛酚染料,这种染料可用分光光度计在640nm~660nm定量测定
上页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