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6)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0.33KB 文档页数:5
通过分析冷镦钢SCM435在温度为950~1150 ℃、应变速率为0.1~1 s-1范围内发生动态再结晶的热/力模拟试验数据,利用其应变硬化速率θ与流变应力σ的θ-σ曲线,准确确定了其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εc、峰值应变εp、临界应力σc和峰值应力σp,用应力-应变(σ-ε)曲线方法计算SCM435钢的动态再结晶Avrami动力学曲线和时间指数n.结果表明:SCM435钢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与峰值应变的平均比值εc/εp=0.73,动态再结晶Avrami时间指数平均值n=1.91;在温度950~1150℃,应变速率0.1~1s-1范围内,应变速率是SCM435钢的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敏感因素,温度对其影响不大;动态再结晶率50%的时间t50与应变速率成反比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4MB 文档页数:6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9Cr低活化马氏体钢在950~1200℃、应变速率为10-2~10s-1变形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并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相应显微组织的变化.回归分析得出在0.15~0.8真应变量范围内变形激活能和材料常数随真应变量变化的关系式,并得出双曲正弦本构方程;利用数学方法直接从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获得动态再结晶的峰值应力、临界应力、峰值应变和临界应变;回归得出了峰值应力、临界应力、峰值应变、临界应变和动态再结晶晶粒大小与Zener-Hollomon参数的关系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9MB 文档页数:339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 《单片机系统实践》 《工程光学基础》 《信号与系统》 《精密机械设计(1)(2)》 《软件技术基础》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微机原理及应用》 《机器视觉》 《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应用》 《PLC 及应用》 《虚拟仪器》 《精密机械设计实践》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实践》 《虚拟仪器实训课程》 《智能车实训课程》 《开放性实验》 《测控电路》 《控制工程基础》 《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 《计算机测控技术》 《DSP 技术及应用》 《电子线路 CAD》 《测控电路设计实践》 《专业实习》 《机器人实训课程》 《光电竞赛实训课程》 《电子设计竞赛实训课程》 《精密测量技术》 《测控仪器设计》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 《激光测量技术》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现代测试技术导论》 《测控专业综合实践》 《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 《创新创业与实践》 《科研训练项目》 《毕业设计》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导论(1)(2)(3)(4)》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 《应用光学》 《现代电子技术及应用》 《现代电子技术应用综合设计》 《物理光学》 《光学设计》 《现代光学实验》 《光度学与色度学》 《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用》 《激光原理及应用》 《视觉检测系统设计与实践》 《光学系统设计》 《数字系统设计》 《专业软件基础》 《光存储与显示》 《光纤技术与应用》 《光电信息系统综合实践》 《光谱分析技术》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外培计划)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医疗设备制造方向(双培计划)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4)》 《医疗仪器综合实践》 《医用光电检测技术》 《激光在医学中的应用》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 《现代医学仪器》 《医学信息学》 《医学统计学与临床研究方法》 《光谱学》 《生物医学光子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5MB 文档页数:8
对H13热作模具钢试样进行600 ℃等温疲劳实验,通过显微维氏硬度计、金相显微镜(OM)、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设备研究了0.7%,0.9%和1.1%三种不同应变幅对疲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滞后回线呈现对称性,应变幅越大,滞回环面积越大。H13钢在实验中呈现循环软化的特征,应变幅越大,疲劳寿命越短,1.1%应变幅试样寿命约为0.7%应变幅试样的61.2%。应变幅的增加对裂纹萌生和扩展起促进作用,1.1%应变幅试样裂纹扩展最明显。高温非真空实验条件下,材料表面产生的氧化物也会促进裂纹扩展。疲劳后试样微观组织发生明显的长大和粗化,较大应变幅对碳化物析出有更大的助力,还会加速材料软化。有应变幅试样显微硬度远低于无应变幅试样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9MB 文档页数:9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38MnB5热成形钢的高温变形行为进行研究, 分别在650~950℃温度区间内, 以0.01、0.1、1和10 s-1的应变速率对其进行等温单向拉伸测试, 并得到相应条件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 38MnB5热成形钢流变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当应变速率逐渐增加时, 热变形时发生的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效果并不显著, 而当温度逐渐升高时, 二者作用逐渐加强.考虑了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变的综合复杂影响, 建立38MnB5热成形钢高温下的本构方程.此本构方程通过对流变应力、应变、应变速率等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 得到与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变相关的材料参数多项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发现, 通过本构方程所获得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75.56KB 文档页数:5
采用热重法实验研究了773~1273K氧化亚铁的等温氢还原动力学,发现873K温度以上,反应动力学曲线有明显转折,说明反应机理发生了变化.在973~1073K的温度范围,出现了反常的温度效应.即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为讨论产物结构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分别对不同温度的反应产物,以及一定温度不同还原状态(不同反应时间)的产物进行形貌观察.结果显示.随着反应温度升高,还原产物表面的孔洞增多,枝状特征显著增加,而973K和1023K时表面的烧结现象明显.一定温度下,随着反应进行,表面的孔洞增多,并逐渐出现烧结.973K和1023K温度条件下反应产物大体保留原来的大颗粒外形,而1173K时还原2min开始,就大量出现枝状产物,并逐渐烧结.结合产物形貌变化和反应动力学曲线,反应前期为界面化学反应控速,随着反应进行.还原的金属铁发生烧结现象,致密的结构阻碍了产物气体向外扩散,反应控速环节转变为产物气体的外扩散,还原速率也随之降低.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35.23KB 文档页数:8
平煤十矿采用三维套孔应力解除地应力测量技术和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的空心包体应变计,完成了矿区6个水平、11个测点的现场地应力实测,最大测点深度达到1123 m.这是我国煤矿首次采用应力解除法进行系统的矿区地应力测量并且测量深度超1100 m.通过测量获得了矿区11个测点的三维地应力状态,揭示了矿区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建立了矿区地应力场模型.针对平煤十矿是我国典型的高瓦斯矿井、深部采矿存在引发煤(岩)爆和瓦斯爆炸的高危险性,本文提出:根据实测地应力数据,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定量计算开挖扰动引起的开采煤层和围岩中能量聚集状况及其随采矿过程的变化规律,借助地震学的知识,根据能量聚集状态对未来开采可能引发煤(岩)爆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09MB 文档页数:255
本书系统论述了药物中间体合成的基本反应与技术,包括中间体合成设计、环合反应、硝化 反应、磺化反应、酰化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缩合反应、氨解反应、烷基化反 应、卤化反应、手性药物中间体的合成及药物中间体分离与结构鉴定等内容。其中在各单元反应 中,在突出工艺、方法、技术、控制、分析及检测等技术的基础上,收录了许多翔实的反应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适合大学生、研究生及教师阅读。也可供从事医药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3.65MB 文档页数:129
§9.1 引言 1.化学动力学的目的和任务 3.反应机理的概念 2.化学动力学发展简史 §9.2 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 1.反应速率的表示法 2.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 3.反应速率的经验表达式 4.反应级数 5.质量作用定律 6.速率常数 §9.3 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规律 §9.4 反应级数的测定 §9.5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阿累尼乌斯(Arrhenius) 经验公式 2.活化能的概念及其实验测定 3.阿累尼乌斯公式的应用 §9 .6 双分子反应的简单碰撞理论 1. 碰撞频率Z的求算 2. 有效碰撞分数q的计算 3. 速率常数k的计算 4. 碰撞理论的成功与失败 §9.7 基元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大意 §9.8 单分子反应理论简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4MB 文档页数:82
本书运用信息化与物联网工程技术理论,全面分析国内外能源电力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能源电力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发展特点、智能变电站物联网工程技术与应用、输电线路物联网感知工程技术与应用、供用电物联网通信工程技术与应用、配电系统物联网工程技术与应用、电力GIS物联网工程技术与应用、无线移动通信物联网工程技术与应用、电力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技术与应用等,力求反映电力信息化与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的最新发展理论与工程实践研究成果,通过电力物联网工程技术实际案例,针对电力信息化与物联网工程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能源电子行业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企事业单位电力物联网工程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电力物联网工程技术基础理论 第3章 电力物联网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第4章 智能变电站物联网工程技术与应用 第5章 输电线路物联网感知工程技术与应用
上页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