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33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4.37KB 文档页数:7
针对我国传统再生铅生产工艺所存在的熔炼温度高、能耗大、铅和低浓度SO2烟气污染严重等弊端,在对NaOH-C-PbSO4-ZnO低温碱性炼铅体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再生铅的低温碱性固硫熔炼新工艺.以废铅酸蓄电池胶泥(以下简称胶泥)为实验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分别考察NaOH用量、熔炼温度、焦粉用量及固硫剂ZnO用量对金属铅直收率和ZnO固硫率的影响.获得优化实验条件如下:m(NaOH)/m(胶泥)=60%,熔炼温度为860℃,m(焦粉)/m(胶泥)=10%,m(ZnO)=m(理论量).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综合扩大实验,铅的直收率为99.09%,获得粗铅品位为98.86%,ZnO固硫率为93.37%.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可知,反应后原料中硫主要以ZnS的形式固定在渣中,NaOH绝大部分转变为Na2CO3,生产过程中无SO2气体排放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8.87KB 文档页数:8
建立了折流式移动流化床内粉铁矿预还原的二维气固反应流CFD模型.模型的数值求解采用PHOENICS和FLUENT的联合求解.与之前的实验结果相比,在冷态条件下单床层平均压降和气固相流动行为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其基本一致,得出所提出的数学模型是可靠的.在此模型基础上,对采用COREX输出煤气对铁矿粉预还原的工艺过程进行热态模拟.在模拟的工况条件下,还原气温度的整体降幅700 K,气相CO和H_2还原势的利用率分别达到38%和26%,矿粉的还原分数达到75%,即反应器内有良好的气固换热而且对COREX煤气还原势的利用率较高,实现了对还原气热能和还原势的梯度利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68.72KB 文档页数:9
为了解决多芯电缆的非侵入式电流测量由于被测对象信号微弱、系统灵敏度高、易受环境因素干扰,造成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采用磁阻传感器的非侵入式电流测量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系统测量方法及硬铁、软铁和比例因子等误差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二步法的误差校正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非线性变换,构造了与误差相对应的矩阵方程,并在对方程求解后进行非线性回归计算,从而实现对多芯电缆的电流测量值的动态误差修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同时校正非侵入式电流测量系统的线性误差与部分非线性误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52.38KB 文档页数:7
基于国内转底炉直接还原炼铁在起步阶段亟待解决的热工系统问题,分别以系统分析、热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为手段,对转底炉分段热工参数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转底炉冶金模型和热模型(涉及变量83个、参数20个),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每生产1t金属化球团,需铁精粉1213kg,消耗煤粉283kg、煤气615kg.基于转底炉分区域系统分析,分别进行了预热段、加热段、还原段条件下的热模拟实验研究,确定出不同工况下(nC:nO=0.8~1.2)含碳球团于各段的实时还原进度,并依据含碳球团自还原吸热与热工参数的匹配,确定出各段燃料供应参数.使用Fluent模拟软件对分段热工参数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分段热工参数设计合理,能有效实现转底炉的分段职能,为转底炉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基础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36.85KB 文档页数:8
在第二相强化的多元高温合金稳态蠕交速率方程的基础上,考虑了堆垛层错能与反应力蠕变理论,进而提出了一个新的稳态蠕变速率普遍式:$\\mathop {\\rm{\\varepsilon }}\\limits^{\\rm{\\cdot}} {\\rm{s}}={\\rm{A}}''{(rs)^{{\\rm{no}}}}{[\\frac{{\\sigma -{\\sigma _{\\rm{p}}}}}{{{\\rm{E}}({\\rm{T}})}}]^{{\\rm{no}}}}\\exp (-\\frac{{\\rm{Q}}}{{{\\rm{RT}}}})$根据对Ni-Co二元合金,γ'相强化和氧化物弥散强化的镍基高温合金、以及γ'相含量不高不同含Co量的镍基高温合金(Waspaloy)和高γ'相含量的不同含Co量的镍基高温合金(Udimet 700)的蠕变进行验证,说明作者提出的稳态蠕变速率方程是可行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68.65KB 文档页数:6
对淤泥沙原料中Fe3O4及其中间产物Fe O和Fe可能参与的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合绘制的不同CO分压下Fe-Si体系在C和SiO2过量下的优势区相图及Fe-O-N体系热力学参数状态图,得出体系中Fe元素最终以Fe3Si形式存在,为淤泥沙合成O'-Sialon-SiC-Fe3Si(即Fe-Sialon)复合材料提供了热力学理论依据.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以淤泥沙为主要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了Fe-Sialon复合材料,并借助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烧结体的物相和显微形貌进行了表征,得出产物的主晶相为O'-Sialon,还含有少量的SiC和Fe3Si相,晶粒呈现为纤维状、絮状或短柱状,与热力学分析结果(Fe元素最终以Fe3Si存在)吻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92MB 文档页数:13
根据作者关于应力、变形和裂断所进行的试验结果,证明斜轧穿孔过程中金属的组织状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具有一个变形—裂断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个规律可以用“五段三层”加以概括。作者分析了金属变形和裂断相互伴随又相互制约关系,论述了中心金属的断裂性质属于正断型的韧性断裂,揭示了在斜轧时金属中心存在一个特殊的加工状态——利于穿孔成型的裂而未断的疏松状态,提出了穿孔工艺实质和最佳穿孔工艺图示以及对中心金属裂断发展过程必须加以利用同时加以控制的观点,试图为正确进行穿孔工艺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8.5KB 文档页数:6
系统研究了面向复杂系统监测时变信号的实时故障检测与识别问题.采用滑窗Mallat小波快速变换克服传统小波变换的时域全局依耐性并提高计算效率,使之适应于实时故障检测;针对时变信号的故障模式识别难题,在故障检测基础上采用改进动态循环神经网络(improved dynamic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IDRNN)进行智能故障识别.最后将滑动时窗小波检测模块及最优IDRNN网络模块嵌入某型完整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仿真平台进行在线故障诊断.试验结果表明:实时条件下的滑动窗口小波变换与传统小波变换具有一致性,IDRNN对于时变信号识别具有较好的时域泛化能力,将滑窗移动时不变小波方法与IDRNN结合可以实现面向复杂系统监测实时信号的故障检测及复合模式分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54MB 文档页数:11
本文目的是建立大型熔铸涡轮盘的疲劳蠕变交互作用下的第一类断裂特征图,为此先测定了恒最大应力下的高温疲劳蠕变断裂寿命曲线,称为FC-Nf曲线,它们既不同于纯疲劳的S-N曲线,又不同于纯蠕变断裂曲线,而是二者的综合。根据寿命对应力的不同依赖关系可以把曲线分成F、C与FC三区。根据断裂机构的理论分析与断口观察,又存在着五个不同断裂机构区。在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一类断裂特征图。它提供了关于断裂机构与寿命资料。据此讨论交互作用的几种特征。采用竞争模型与积累模型可以表示疲劳蠕变交互作用的本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5.64KB 文档页数:6
在Euler-Lagrange框架下,基于应用分形理论对凝聚态Al2O3夹杂物形貌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数值模拟研究了连铸中间包钢液中不同形貌凝聚态Al2O3夹杂物的运动行为.研究发现中间包钢液流场和夹杂物形貌尺寸共同影响夹杂物在钢液中的运动行为.随着尺寸的变大,簇群状和致密球形两种形貌Al2O3夹杂物上浮去除率都逐渐增加.在相同尺寸下,簇群状Al2O3夹杂物上浮去除率比致密球形Al2O3夹杂物低;随着尺寸的增加,簇群状Al2O3夹杂物上浮去除率相比于同尺寸致密球形Al2O3夹杂物降低得就越多.计算结果显示,与同尺寸的致密球形Al2O3夹杂物相比,直径为20、40、60和80μm的簇群状Al2O3夹杂物上浮去除率分别降低了4.8%、5.7%、6.4%和12.5%
首页上页42542642742842943043143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33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