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9)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7KB 文档页数:4
复旦大学2000 一填空(20) 1.以磷脂酰胆碱为例构成质膜与内膜的磷脂类是在膜的面由 等 酶作用完成的然后在作用下,一部分转向 2.具有信号肽编码的mRNA和核糖体大小亚单位结合后能附着在ER上进行蛋白质合成,至少与胞质中颗粒,ER膜上的以及等结构成分有关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7KB 文档页数:4
复旦大学2000 一填空(20) 1.以磷脂酰胆碱为例构成质膜与内膜的磷脂类是在膜的面由 等酶作用完成的然后在作用下,一部分转向 2.具有信号肽编码的mRNA和核糖体大小亚单位结合后能附着在ER上进行蛋白质合成,至少与胞质中颗粒,ER膜上的以及等结构成分有关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57MB 文档页数:101
一、血细胞的生成发育及正常形态学特征 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内容及方法 三、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peroxidase, POX)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 NAP) (三)-醋酸萘酚酯酶染色(-naphthol acetate esterase, -NAE) (四)糖原染色(periodic acid-Shiff, PAS) (五)铁粒染色(亚铁氰化钾染色,普鲁氏蓝染色) 四、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 (一)贫血(anemia) (二)白血病(leukemia) (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lodysplastic syndrome,MDS) (四)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 (五)原发性血小板减少行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5KB 文档页数:4
考试科目:细胞生物学(99) 一.填空(20分) 请指出构成质膜最常见的脂类 和 等5种,其中 常分布在双脂层面,使其带负电 2.近年来把动物的细应连接归成3类,它们是 和 其中 还起交流胞信息的作用 肌钙蛋白由 等3种亚单位组成,它们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5MB 文档页数:11
端粒酶主要包括催化组分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TERT)和端粒酶 RNA 组分(Telomerase RNA component, TERC),二者与其他端粒酶复合体亚基共同组装成具有延伸端粒末端功能的全酶,在细胞衰老和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端粒酶调控的分子机制复杂,调控过程包括组装前各组分的转录调节、转录后调控、翻译后修饰以及亚细胞定位的调控,还包括组装过程中各组分的运输和装配的调控,以及组装后募集到端粒末端的调控。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端粒酶的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端粒酶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开发以端粒酶为靶点的药物奠定理论基础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69.7KB 文档页数:7
以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T.f6优势菌株为原始菌,采用盐酸羟胺对其进行化学诱变,重点研究了化学诱变对菌种活性、生长繁殖以及尾矿浸出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羟胺诱变能使菌种产生明显变异,能很好地提高菌种活性和生物浸出能力.盐酸羟胺质量分数1.0%时所得诱变菌的氧化活性最高,32h后Fe2+氧化率达到100%,而在相同条件下原始菌的Fe2+氧化率达到100%则延迟32h.尾矿浸出30d,诱变菌的铜浸出率比原始菌提高了20.7%,比酸浸铜浸出率提高了85%;同时,到达浸出终点的时间比原始菌提前了5~8d.说明诱变菌浸出效果好于原始菌,远优于化学浸出.菌种诱变前后扫描电镜测试表明,诱变菌种的形态没有变化,但细胞大小有所改变,表面变得光滑且出现胞外分泌物,同时细胞间聚团现象明显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3.48KB 文档页数:5
以提取得到的小球藻(USTB-01)油脂为原料,采用离子液体酸([C4MIm]HSO4)为催化剂,研究了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适宜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小球藻油脂及所制备的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研磨破碎藻细胞壁能显著提高索氏法提取藻脂的提取率,石油醚是最适宜的提取溶剂.提取得到的小球藻脂富含C16和C18脂肪酸.藻脂转化生物柴油的适宜条件是:醇油摩尔比为9∶1,催化剂用量占藻脂质量的8%,反应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150℃.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的产率为64%.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表明该生物柴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C16:0)甲酯和不饱和的亚油酸(C18:2)甲酯,是可行的石化柴油替代品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4KB 文档页数:16
第十七章脂类药物 第一节脂类药物生产方法 脂类系脂肪、类脂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其共同物理性质是不溶或微溶于水,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在体内以游离或结合的形式存在于组织细胞中,其中具有特定生理药理效应者称为脂类药物。 一、脂类药物制备 (一)直接抽提法 在生物体或生物转化反应体系中,有些脂类药物是以游离形式存在的,如卵磷脂、脑磷脂,亚麻油、花生四烯酸及前列腺素等。因此通常根据各种成分的溶解性质,采用相应溶剂系统从生物组织或反应体系中直接抽提出粗品,再经过各种分离纯化技术和精制方法,得到纯品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83KB 文档页数:6
中国科学院 一九九六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生物化学〉(B卷) 一、是非题:10题,共10分。每题答对得一分,答错一题倒扣半分,不答 者不倒扣。答“是”写“+”,答“非”写“-”,写在题后的()中。 1.米氏常数(K)是与反应系统的酶浓度无关的一个常数。() 2.与肌红蛋白不同,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组成,因此提高了它与氧的结合能力,从而增加了输氧的功能。() 3.维生素D和甲状腺激素的受体都在耙细胞核内。() 4.凝胶过虑法可用于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分子量小的蛋白质先从柱上流出,分子量大的后流出。()
上页12345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