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56.02KB 文档页数:9
对含有不同碳、锰、硅的16Mn钢进行了控轧控冷实验,测定了各项力学性能,对其主要组织参量铁素体晶粒平均直径(dF)及珠光体百分数(Pe%)进行了定量金相分析,进行了各项力学性能对16Mn钢中各元素含量和二主要组织参量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获得控轧控冷16Mn钢各项力学性能与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参量之间定量关系的数字表达式。根据数学表达式所提供的信息,参照二组织参量对钢的化学成分和控轧控冷工艺参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探讨了控轧控冷16Mn钢的强韧化机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4.41KB 文档页数:4
采用热挤压和冷轧工艺生产HR3C无缝钢管,金属冷成型过程和成品性能均表明热挤压加冷轧工艺生产高合金难变形材料具有明显优势.热挤压加工变形时金属承受三向压应力,可以提高金属的综合性能;通过冷轧加工改善管材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可以确保材料在特殊环境中使用安全性更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11.58KB 文档页数:5
为了解决连铸异形坯的表面及内部裂纹问题,以实测异形坯连铸工艺参数作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元方法,利用ANSYS商业软件对铸坯的凝固发展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铸坯表面温度吻合.计算结果表明,对于SS400异型坯,在当前的工艺条件下,仅有圆角处的表面温度在二冷区中前段,温度处于高温塑性区,铸坯的其他部位表面温度均落在相应钢种的低温脆性区.因此二冷区可以进一步采用弱冷方式,使异型坯在二冷段和矫直辊前的表面温度处于高温塑性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5MB 文档页数:6
采用热模拟和显微组织分析方法,研究了冷却速率、变形温度、变形量等轧制工艺参数对一种X70级微合金管线钢组织及马氏体/奥氏体(M/A)小岛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冷速、降低变形温度均可使组织细化,组织中多边形铁素体减少,针状铁素体增多;同时,在不同的控轧条件下,会形成一定的M/A小岛,变形温度对M/A小岛影响不大,而适当提高冷速和增大变形量将减少小岛相对量,并使其细小而弥散分布于基体;合理控制形变参数及冷速可获得较理想的显微组织与M/A小岛的配合,提高材料性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26.34KB 文档页数:4
采用热模拟试验机Gleeble-2000,研究了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条件下TRIP钢连续冷却转变规律及其组织演变.结果表明:实验钢的相变开始温度较低且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而下降,有利于低温终轧;高温加热抑制相变而变形则促进相变;同时当冷却速度大于10℃时,开始出现贝氏体转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7MB 文档页数:4
利用Gleeble 1500热模拟机测定了簿板坯连铸连轧EAF-CSP工艺生产的低碳含锰钢经奥氏体区二次变形后的CCT曲线.实验钢含有0.17%C,1.21%Mn和0.28%Si(质量分数).研究表明:提高热轧后的冷却速度使Ar_3温度降低,导致试验钢的晶粒进一步细化;冷速大于20℃/s时,出现贝氏体和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可降低钢的屈强比;790℃终轧,550℃卷曲时出现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提高冷速使溶质(如Mn和C)富集区在形成珠光体之前完成奥氏体—铁素体相变是避免生成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的有效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MB 文档页数:6
通过对不同终轧、终冷温度条件下X65/X70中厚板管线钢的板屈强比值和微观组织的变化研究发现,当终轧温度低于Ar3温度时,钢板进入两相区轧制,钢板组织呈带状分布,钢板屈服强度的提高幅度大于抗拉强度的提高,屈强比呈上升趋势.水冷中钢板头部温度过冷对屈强比控制也非常不利.通过对X65/X70管线钢进行控轧控冷工艺优化,屈强比值得到显著降低,大幅提高了管线钢板合格率和成材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03.93KB 文档页数:7
为降低P110级石油套管淬火冷却过程中的内应力,提出\水淬—空冷—水淬\的优化冷却方式,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冷却过程中温度、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状态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冷却至7.5s出水时,横截面上最大温差为104℃,空冷结束时断面温度均匀;再次水冷的最大温差为80℃,与7.5s时相比,温差降低了24℃.对于应力,在最初的水冷阶段,从开始到2.5s,切向应力增大,2.5~5.5s,切向应力降低,冷却至5.5s时发生组织转变,此后热应力和组织应力共存,切向应力随冷却进行迅速升高,并在7.5s时达到最大,为563MPa;出水空冷阶段,热应力减小,组织应力消失,13s空冷结束时切向应力分布较均匀,为-11~27MPa;再次入水冷却至13.6s,切向应力再次达到最大,为451MPa,比7.5s时的563MPa降低了112MPa,达到了优化冷却工艺的目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59MB 文档页数:14
本文研究了轧制工艺参数(奥氏体化温度、道次压下率及终轧温度)对低碳钢板(4C船板)轧后铁素体晶粒平均直径和脆性转化温度的影响及后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这些轧制工艺参数中终轧温度起主要作用,它决定了轧后铁素体晶粒平均直径、脆性转化温度及-40℃时的冲击韧性;在约800℃终轧,效果最好。本文也研究了轧后快冷时间及冷却速度对低碳钢板的组织和脆性转化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延长快冷时间及加快冷却对轧后组织产生复杂影响:使魏氏组织级别增加;使伪共析珠光体量增加;使珠光体退化及细化。这样复杂的组织变化,对脆性转化温度带来复杂的影响。结果表明,快冷时间及冷却速度都有一定限度。本文对低碳钢中珠光体的退化及珠光体形态作了一些研究。根据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关于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对低碳钢板的组织和冷脆性的影响,得出七点结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2MB 文档页数:867
学科基础教育(必修课) 《普通化学》 《普通化学实验》 《人工智能编程基础》 《现代工程图学 A》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自动控制原理》 《计算方法及应用》 专业教育(必修课) 《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 《工程热力学》 《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实验》 《传热学》 《制冷原理与设备》 《食品低温保藏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 《冷库建筑》 《空气调节》 《制冷压缩机》 《制冷空调自动化》 《制冷专业英语》 《制冷装置设计》 专业教育(选修课) 《㶲分析》 《热管技术》 《食品物流学》 《人工智能与控制》(2022 版通识课) 《智能制造概论》 《食品冷加工技术》 《制冷空调工程制图及 CAD》 《蓄能技术》 《低温技术》 《流体输配管网》 《供热工程》 《辐射供冷与供暖》 《计算流体力学及应用》 《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技术》 《建筑环境学》 《物联网工程技术》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 《通风工程》 《太阳能光热转换技术》 《冷冻干燥技术》 《冷藏链技术》 《制冷机制造工艺学》 《空气洁净原理与技术》 《施工技术与管理》 《制冷装置的安装、调试与维护》 《冷藏运输》 《太阳能利用》 《制冷空调节能技术》 《制冷空调系统仿真》 《能源管理》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讲座》 《换热器原理与设计》 专业实践实训(必修) 《名师导航》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认识实习》 《能源动力类计算机软件实践》 《金工实习》 《专业综合实践实训》 《生产实习》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 《制冷装置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电子电工技术基础》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概论》 《建筑概论》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暖通空调》 《建筑设备系统自动化》 《空调冷热源技术》 《建筑环境热源》 3专业教育(选修课) 《辐射供暖与供冷》 《人工智能与控制》 《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系统分析》 《汽车空调技术》 《建筑设备安装工程与经济》 《太阳能热利用》 《空气洁净技术》 《绿色建筑》 《建筑节能技术》 《大气污染物控制工程》 《专业外语》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技术前沿》 《暖通空调综合课程设计》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 《通风工程课程设计》 《空调系统仿真实验》
首页上页2345678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