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3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8MB 文档页数:42
第一部分:高分子材料综合性实验 实验 1:不同聚合物的熔融指数测定及观察流动性(指导教师:买买提江)-1 实验 2 热塑性塑料棒材的双螺杆挤出成型(指导教师:买苏尔)-3 实验 3:实验 2:热塑性塑料的注塑成型(指导教师:买苏尔)-6 实验 4:乙酸乙烯酯乳液聚合制备乳液胶粘剂(指导教师:杜勇)-12 实验 5:高吸水性聚丙烯酸钠的紫外光引发聚合及其性能表征(指导教师:杜勇)-14 实验 6:壳聚糖基多孔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指导教师:曹丽琴)-16 实验 7:丙烯酰胺的水溶液聚合(指导教师:石伟)-18 实验 8:聚苯胺的界面聚合(指导教师:吐尔逊)-20 实验 9:聚苯胺的电化学性能分析(指导教师:吐尔逊)-21 实验 10: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粉体(指导教师:米红宇)-22 第二部分:材料分析与测试实验 实验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苯酚(指导教师:曹丽琴)-24 实验 2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聚合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指导教师:曹丽琴)-26 实验 3:红外光谱分析法实验(指导教师:赵梦奇)-27 实验 4:LEO1430VP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聚合物(指导教师:米红宇)-29 实验 5: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指导教师:吐尔逊)-32 实验 6:MoS2 材料微观形貌的透射电镜分析实验(指导教师:米红宇)-33 实验 7:共沉淀法制备可水相分散的 Fe3O4 颗粒及其磁响应性的直观观察(石伟)-37 实验 8:核磁共振法测量聚合物的化学结构(指导教师:石伟)-3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8MB 文档页数:43
第一部分:高分子材料综合性实验 实验 1:不同聚合物的熔融指数测定及观察流动性(指导教师:买买提江)-1 实验 2 热塑性塑料棒材的双螺杆挤出成型(指导教师:买苏尔)-3 实验 3:实验 2:热塑性塑料的注塑成型(指导教师:买苏尔)-6 实验 4:乙酸乙烯酯乳液聚合制备乳液胶粘剂(指导教师:杜勇)-12 实验 5:高吸水性聚丙烯酸钠的紫外光引发聚合及其性能表征(指导教师:杜勇)-14 实验 6:壳聚糖基多孔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指导教师:曹丽琴)-16 实验 7:丙烯酰胺的水溶液聚合(指导教师:石伟)-18 实验 8:聚苯胺的界面聚合(指导教师:吐尔逊)-20 实验 9:聚苯胺的电化学性能分析(指导教师:吐尔逊)-21 实验 10: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粉体(指导教师:米红宇)-22 第二部分:材料分析与测试实验 实验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苯酚(指导教师:曹丽琴)-24 实验 2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聚合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指导教师:曹丽琴)-26 实验 3:红外光谱分析法实验(指导教师:赵梦奇)-27 实验 4:LEO1430VP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聚合物(指导教师:米红宇)-29 实验 5: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指导教师:吐尔逊)-32 实验 6:MoS2 材料微观形貌的透射电镜分析实验(指导教师:米红宇)-33 实验 7:共沉淀法制备可水相分散的 Fe3O4 颗粒及其磁响应性的直观观察(石伟)-37 实验 8:核磁共振法测量聚合物的化学结构(指导教师:石伟)-3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3MB 文档页数:60
实验一 细胞大小的测量.2 实验二 细胞膜的渗透性.5 实验三 线粒体的活体染色与观察.7 实验四 线粒体的分离制备与观察.9 实验五 植物液泡的活体染色与观察.12 实验六 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14 实验七 细胞内过氧化物酶的观察.17 实验八 细胞内含物的观察.19 实验九 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23 实验十 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和活性鉴定.26 实验十一 聚乙二醇法诱导的细胞融合.29 实验十二 细胞中DNA的Feulgen染色观察.31 实验十三 DNA和RNA的甲基绿-派洛宁原位染色法.35 实验十四 植物染色体结构与Giemsa分带技术.37 实验十五 染色体核仁组织区的银染法.41 实验十六 细胞凋亡的检测.44 实验十七 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47 附录 1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守则.53 附录 2 细胞生物学染色技术.55 附录 3 生物绘图与临时装片知识.57 附录 4 实验报告的书写.59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84.5KB 文档页数:57
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实验二 土壤质地类型的综合判别(综合性) 实验三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实验四 农田土壤灌水定额的确定(综合性) 实验五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酸度计法) 实验六 土壤可溶盐分的分析 实验七 土壤盐碱类型确定与评价(设计性) 实验八 土壤碱解氮的测定——碱解扩散法 实验九 土壤速效磷的测定——Olsen法 实验十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 实验十一 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的测定(综合性) 实验十二 尿素含氮量的检测与评价——H2SO4消煮甲醛法(综合性) 实验十三 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矾钼黄比色法 实验十四 常用化学肥料的定性鉴别 实验十五 农田作物施肥量的确定(综合性) 实验十六 植株化学诊断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实验十七 旱作物组织中硝态氮的测定(设计性) 实验十八 植物组织中磷的测定——钼蓝比色法 实验十九 植物叶片中活性铁含量的测定——邻啡罗啉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MB 文档页数:225
第一篇 心 理 实 验 总 论 第一章 心理学实验概述 第一节 心理学实验的由来 第二节 现代心理学实验的发展 第二章 心理实验中的变量 第一节 基本变量 第二节 心理实验的程序 第三节 心理实验的类型 第三章 心理实验报告 第一节 文献检索 第二节 核对清单阅读法 第三节 心理实验报告的写作 第四节 学生心理实验报告的写作 第二篇 心 理 实 验 分 论 第一章 变量实验 一 迷津实验 第二章 心理物理法实验 一 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 二 恒定法测定测肤觉两点阈 三 信号检测法(有无法) 第三章 感觉实验 一 颜色爱好测验 二 颜色混合 三 闪光融合频率的测定 四 影响闪光融合临界频率(cff)的因素 五 彩色负后像 六 图形后效 第四章 知觉实验 一 形状恒常性 二 单双眼的深度知觉实验 三 似动现象 第五章 反应时和动作技能实验 一 声简单反应时实验 二 光选择反应时的测定 三 减法反应时实验 四 心理旋转实验 五 加法反应时 六 句子 — 图形匹配实验 七 心理差异量的关系 八 镜画实验 九 Vincent集体学习曲线 第六章 学习和记忆实验 一 短时记忆容量测定 二 有凭借再现与无凭借再现 三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 四 图形再认 第七章 情绪和个性实验 一 表情认知 第八章 应用性实验 一 划消测验 二 注意广度 三 注意起伏 四 串行一并行加工实验 练习题 练习题参考答案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3.3MB 文档页数:130
§10.1 典型复合反应动力学 1. 对峙反应 2. 平行反应 3. 连串反应 §10.2 复合反应的近似处理方法 1. 稳态近似法 2. 平衡态近似法 §10.3 链反应 1. 一般原理 2. 直链反应 3. 支链爆炸 §10.4 反应机理的探索和确定示例 例1 2NO + O2  2NO2 例3 H2 +Br2  2HBr 例2 丙酮与碘的反应 §10.5 催化反应 1、均相催化:H+对酯类水解的催化 2、复相催化:V2O5对SO2 +O2 SO3 催化 3、生物催化(酶催化):馒头发酵,制酒发酵。 §10.6 光化学概要 §10. 7 快速反应与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方法简介 1.阻碍流动技术 2.闪光光解技术 3.弛豫技术 4.交叉分子束技术 5.态-态反应技术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61MB 文档页数:57
第3节 零件图纸的数据处理 ◼ 非圆曲线的数学处理 弦线逼近法 圆弧逼近法 ◼ 列表曲线的数学处理 插值 拟合 光顺 ◼ 曲面的数学处理 数控铣削空间曲面的方法 曲面数学处理的主要内容 第4节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处理 ◼ 选择并确定数控铣削加工部位及工序内容 ◼ 零件图的工艺性分析 ◼ 零件毛坯的工艺性分析 毛坯的加工余量是否充分,批量生产时的 毛坏余量是否稳定 分析毛坯在安装定位方面的适应性 分析毛坯的余量大小及均匀性 ◼ 加工顺序的安排 ◼ 加工路线的确定 ◼ 加工参数的确定 第5节 数控铣削加工程序编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74.17KB 文档页数:7
本文主要用恒电势法研究了钼晶核的形成和长大的动力学规律及其对电镀的影响。实验证明,在所选盐系、温度及浓度范围内,阴极反应开始阶段的控制步骤是半球形晶核的形成及其在扩散控制下的长大。适当控制影响这一步骤的因素,可以改善镀层质量。增大超电势将使晶核密度迅速增大,有利于获得结晶细致、光滑致密的镀层。在恒电势下,升高温度将使晶核密度增大,对改善镀层有利;而在恒电流下,升高温度则极化减小,晶核密度变小,对电镀不利。无论在恒电势或恒电流下,增大浓度都会使晶核密度变小,晶粒变粗,对电镀不利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72MB 文档页数:7
运用循环伏安曲线、稳态极化曲线和Tafel曲线等电化学手段以及X射线光电能谱(XPS)法研究了辉铜矿在有菌和无菌体系下氧化过程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验证了辉铜矿在有菌体系和无菌体系下的两步氧化溶解机理,第一步氧化反应为辉铜矿不断氧化生成缺铜的中间产物CuxS(1≤x<2),直至生成CuS,在较低电位下即可进行;第二步反应为中间产物CuS的氧化,需要在较高电位下才可进行,反应速率较慢,是整个氧化反应的限制性步骤.循环伏安实验显示有菌体系电流密度明显大于无菌体系,表明细菌加快了辉铜矿的氧化速率.稳态极化实验显示辉铜矿点蚀电位较低,无菌体系第一段反应活化区电位范围小于有菌体系,表明辉铜矿氧化过程生成的中间产物硫膜具有钝化效应,细菌可以通过自身氧化作用破坏硫膜,减弱辉铜矿表面的钝化效果,加快辉铜矿的氧化溶解速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显示电极表面钝化层物质组成复杂,包含了CuS、多硫化物(Sn2-)、(S0)和含(SO42-)的氧化中间产物等多种物质,其中主要的钝化物为CuS,表明辉铜矿的氧化遵循多硫化物途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02MB 文档页数:8
研究利用倾斜板法制备的9Cr18半固态坯料在二次重熔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以期对后续触变成形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倾斜板浇注法可以得到优质的9Cr18半固态坯料,其典型组织为初生固相奥氏体(γ1)球状晶粒和晶界网状组织构成,网状组织为二次奥氏体(γ2)和M7C3碳化物液相共晶组织。球状晶粒的平均直径为93.5 μm,形状因子0.69,半固态坯料球状晶粒边界光滑,大小相对均匀。固液两相中Fe、C、Cr存在着明显的元素差异。液相组织中Cr、C元素富集,固相中Fe含量较高。采用波浪形倾斜板法制备的9Cr18合金半固态坯料重熔组织形貌优于传统铸锭重熔组织。半固态坯料重熔后的组织化学成分更为均匀,晶粒也更圆整,固液界面平滑,且加热温度越高,晶粒越圆整,液相率越高。二次重熔后碳化物尺寸明显减小,平均宽度仅为0.5 μm,长度大大减小使得其形态接近粒状
首页上页474849505152535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3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