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5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43KB 文档页数:1
一、土壤组成 土壤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 二、土壤背景值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它代表一定环境单元中的一个统计量的特征 值。背景值这一概念最早是地质学家在应用地球化学探矿过程中引出的。背景值 指在各区域正常地质地理条件和地球化学条件下元素在各类自然体(岩石、风化 产物、土壤、沉积物、天然水、近地大气等)中的正常含量。在环境科学中,土 壤背景值是指在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尚末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的土壤中 元素的含量。当今,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积累和现代工农业的高速发展,使自然 环境的化学成分和含量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要想寻找一个绝对未受污染的土 壤环境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土壤环境背景值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概念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98KB 文档页数:10
海水入侵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海水入侵(海水倒灌)是指海滨地区因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海水(或地下咸水)和 地下淡水的天然平衡条件被破坏,从而引起海水向大陆含水层推移的一种有害水文地质作 用,也就是由于陆地地下淡水水位下降而引起的海水直接侵染淡水层的自然现象。有时风 暴潮或大涌潮覆盖陆域,也称之为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海滨地区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使海滨地区 含水层中的淡水与海水之间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导致海水或与海水有水力联系的高矿化 地下咸水沿含水层向陆地方向扩侵,影响入侵带内人、畜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就地用水, 使淡水资源遇到破坏的现象或过程 滨海含水层在海岸线处与海水接触,在自然状态下,地下水补给海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0.04KB 文档页数:3
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与废水中硒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本方法适用于水与废水中硒的测定。 方法检测限为0.003mg/L,测定范围为0.015~0.2mg/L 废水中的共存离子和化合物在常见浓度下不干扰测定。在硒的浓度为0.08mg/L时,Zn (或Cd、B、Ca(或Ag)、La、Fe、K、Cu、Mo、SBa、Al(或sb)、Na、mg、As、 Pb、Mn的浓度达7500mg/L6000mg/L、5000mg/L、2750mg/L2500mg/L2000mg/L、1000 mg/L750mg/450mg/L350mg/L、300mg/L150mg/L100mg/L75mg/L20mg/L, 以及磷酸根、氟离子、硫酸根、氯离子的浓度达550mg/L225mg/L、150mg/L、125mg/L 时,对测定无干扰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4.65MB 文档页数:113
第一节 水资源及其卫生学特征 一、水的生理学意义 二、全球及我国水资源概况 三、水资源种类及卫生学特征 四、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 第二节 水体污染的来源与转归 一、水体污染的来源 二、我国水体污染的基本情况 三、水体污染的自净和转归 第三节 水体污染物及其健康危害 一、物理性污染的健康危害 二、生物性污染的健康危害 三、化学性污染的健康危害 第四节 饮用水与健康 一、饮用水的分类及其卫生学意义 二、饮用水污染与人体健康 三、集中式供水 第五节 新型饮用水与健康 一、新型饮用水发展与现状 二、新型饮用水的卫生状况 三、新型饮用水的健康问题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20.5KB 文档页数:32
 6.1 水体与水体污染 ◼ 6.1.1 水体和水体污染 ◼ 6.1.2 水体污染物及污染源 ◼ 6.1.3 水体污染类型  6.2 河流水质模型 ◼ 6.2.1 河流水质模型简介 ◼ 6.2.2 河流的混合稀释模型 ◼ 6.2.3 守恒污染物在均匀流场中的扩散模型 ◼ 6.2.4 非守恒污染物在均匀河流中的水质模型 ◼ 6.2.5 Streeter-Phelps(S-P)模型 ◼ 6.2.6 河流水质模型中参数估值  6.3 湖泊水库模型与评价 ◼ 6.3.1 湖泊环境概述 ◼ 6.3.2 湖泊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6.3.3 湖泊环境预测模式  6.4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 ◼ 6.4.1 评价目的、分级及程序 ◼ 6.4.2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 6.4.3项目分析和污染源调查 ◼ 6.4.4地区水环境调查 ◼ 6.4.5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 6.4.6清洁生产和水污染防治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73MB 文档页数:100
第一篇 污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水体的自净及水污染控制的基本方 法、工艺流程 第三章 混 凝 第四章 沉淀与澄清 第五章 过 滤 第六章 消 毒 第七章 气 浮 第八章 氧化还原 第九章 膜分离 第十章 其他物化方法 第十一章 水的软化与除盐 第十二章 循环水的冷却和稳定 第二篇 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章 好氧生物处理(原理与工艺) 第三章 厌氧生物处理 第四章 营养元素的生物去除 第五章 天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 第六章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44KB 文档页数:8
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中烷基汞(甲基汞、乙基汞)的气相色谱法。 本方法适用于地面水及污水中烷基汞的测定。 本方法用疏基棉富集水中的烷基汞,用盐酸氯化钠溶液解析,然后用甲苯萃取,用配备 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实际达到的最低检出浓度随仪器灵敏度和水样基体效应 而变化,当水样取1L时,甲基汞通常检测到10n/L,乙基汞检测到20ng/L 样品中含硫有机物(硫醇、硫醚、噻酚等)均可被富集萃取,在分析过程中积存在色谱柱 内,使色谱柱分离效率下降,干扰烷基汞的测定。定期往色谱柱内注入二氯化汞苯饱和溶液, 可以去除这些干扰,恢复色谱柱分离效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5MB 文档页数:161
吹脱和汽提都属于气液相转移分离法。即将气体(载气)通入废水中,使之相互充分接 触,使废水中的溶解气体和易挥发的溶质穿过气液界面,向气相转移,从而达到脱除污染物 的目的。常用空气或水蒸气作载气,习惯上把前者称为吹脱法,后者称为汽提法。 水和废水中有时会含有溶解气体。例如用石灰石中和含硫酸废水时产生大量CO2;水在软 化脱盐过程中经过氢离子交换器,产生大量O2;某些工业废水中含有H2S,HCN、NH3、CS 及挥发性有机物等。这些物质可能对系统产生侵蚀或者本身有害,或对后续处理不利,因 此,必须分离除去。产生的废气根据其浓度高低,可直接排放、送锅炉燃烧或回收利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03KB 文档页数:11
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00~600m之间,水资 源先天不足。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加剧,流域内的水资源情势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水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下游断流日趋严重。黄河水问题的严重 性,已经引起中央领导、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域内耗水量和流域外引 水量不断增加,直接造成各控制断面实测径流的减少,其减少量可以通过还原计算来处 理。二是因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改变了流域内的下垫面条件(或许还有气温升高的影 响),导致天然产水量的衰减,因其定量困难,在以往的水资源评价工作中没有考虑。90 年代,我国北方河流断流现象严重,引起了水文水利工作者对径流衰减的关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82MB 文档页数:17
两栖类是最先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初步解决了水 陆两种环境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对陆生环境的初步适应性;但也 有一些矛盾还未完全解决,就表现出对陆生适应的不完善性。 第一节两栖类的主要特征外形:以黑斑蛙为例讲述 体为绿色或深绿色,并具不规则的黑斑纹体分头、躯干和 四肢三部分。头阔而扁,前端有阔口吻尖,上有外鼻孔1对;眼 有上、下眼睑,下眼睑可向上闭合,在下眼睑上有一折叠的瞬膜 ,它能向上移动遮蔽眼球,一适应陆地生活。眼后有一圆形的鼓 膜。雄蛙在鼓膜的后两侧有声囊(蟾蜍无声囊,而在眼后有一对 耳后腺)。鼓膜之后是躯干部,短而宽,体末端有一泄殖腔孔
首页上页484950515253545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5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