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4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2MB 文档页数:419
第一部 分社会病态的产生 第一章 社会的原始状态 第二章 私有动产的产生 第三章 私有不动产的产生 第四章 遗产继承的发明 第五章 战争的发生 第六章 奴隶制度的产生 第七章 商业的发生 第八章 金钱的发明 第九章 爵位和职衔的产生 第十章 军事制度 第十一章 祖国、疆界和语言 第十二章 金钱与商品的杂货店 第十三章 宗教和风俗道德 第二部 分一个社会改革的理想 序言 第一章 社会制度的要素 第二章 论管理 第三章 论科学 第四章 论选举 第五章 论劳动 第六章 技工团 第七章 中央技工团 第八章 工作理事会 第九章 三人团 第十章 交易小时 第十一章 事业封锁 第十二章 艺术、科学院、或生产舒适品的劳动的管理机构 第十三章 妇女的地位 第十四章 学习军 第十五章 哲学的医学 第十六章 共有共享制的优点 第十七章 整个体系的概观 第十八章 可能的过渡时期 第十九章 对于过渡时期的准备
文档格式:DOCX 文档大小:106.62KB 文档页数:51
知识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知识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知识点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 知识点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 知识点 5.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知识点 6.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识点 7.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知识点 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知识点 9.新时代的战略安排 知识点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知识点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知识点 12.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知识点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知识点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知识点 15.全面依法治国 知识点 16.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知识点 17.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知识点 18.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知识点 19.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知识点 20.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知识点 21.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知识点 22.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提出 知识点 2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知识点 24.建设美丽中国 知识点 25.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知识点 26.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知识点 27.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知识点 28.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知识点 29.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知识点 30.全面从严治党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22MB 文档页数:90
了解了道德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了解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深刻内涵,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问题。通过学习,同学们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大学生与诚信道德等问题也有了具体的把握。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认识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要秉承优良道德传统,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道德修养,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三、锤炼个人品德,升华人生意义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6.5KB 文档页数:8
每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它们源于各族人民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习俗。泰国一向被人们称为“亚洲最具异国风情的国家”。泰国作为当今最富有特色的国家之一,其文化也具有别具一格的魅力和价值,泰国文化博大精深,在深度和广度上,虽不敢和称为世界级的文明古国——中国相媲美,但也有其独特而深奥的价值。“虔诚”、“宽容”、“和谐”,这毫无疑问是泰文化的真谛所在。泰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其文学、艺术、绘画都有其独特的风格。泰国政府很重视维护本民族的文化,认为泰国文化体现的是国格,是维系国家团结的重要根基,对国家的稳定繁荣有决定性的影响。国王蒲美蓬说过:“维护文化就是维护国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38MB 文档页数:254
公正论 起点平等如何可能 公正、价值理性与反腐败 公正为道德之基 拒绝“原始积累” 我们不能“超越”什么?——关于“夹攻中的诺齐克” 关于“抑兼并”与“不抑兼并” 评“寻租理论”与“倒U模型”——关于转型期政治经济学的若千札记 “叶启明现象”辨析——国有资产产权政革中的“自购自”问题 价值替代还是物质替代?——关于桑巴特-哈林顿之争的断想 不要民粹主义,但不能不要“人民” 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 公正、社区和谐与乡村发展 “好望”降临好望角——南非种族和解进程评述之一 圣雄人格与和解进程——南非种族和解进程评述之二 世说新语补 文化决定论的贫困 “范式危机”还是前范式危机? 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契合点在哪里? 关于“新蛮族征服论”与拯救文明之 “中国人不是神,也不是猴子”——评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什么是“农民”?——“农民”定义古今中外谈 宗族文化与个性解放——农村改革中的“宗族复兴”与历史上的“宗族之谜” 城乡壁垒话沧桑 农民流动: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 中国城乡关系中存在着所谓“二元结构”吗? 农民学,回答什么问题? 合作制与“传统集体主义”的二律背反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1.5KB 文档页数:5
本报综合新华社消息新华社16日受权全文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1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 《纲要》全文约55000字,共分为14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体制改革: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 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国防 和军队建设: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MB 文档页数:53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第三节 学习和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2KB 文档页数:84
第一篇 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 政治 第一节 政治的涵义 第二节 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 第二章 政治学 第一节 政治学的涵义和内容构成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篇 政治关系 第一章 利益与政治 第一节 利益的涵义 第二节 利益关系 第三节 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政治权力 第一节 政治权力的涵义 第二节 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 第三节 政治权力的作用 第三章 政治权利 第一节 政治权利的涵义 第二节 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 第三篇 政治行为 第一章 政治斗争 第一节 政治斗争的涵义 第二节 政治斗争的方式、战略和策略 第三节 政治斗争的作用 第二章 政治统治 第一节 政治统治的涵义 第二节 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特征 第三节 政治统治的类型和方式 第三章 政治管理 第一节 政治管理的涵义 第二节 政治管理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 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 第四章 政治参与 第一节 政治参与的涵义 第二节 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 第三节 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 第四篇 政治体系 第一章 国家 第一节 国家的涵义 第二节 国家的形式 第三节 国家机构 第二章 政党 第一节 政党的涵义 第二节 政党制度 第三章 政治社团 第一节 政治社团的涵义 第二节 政治社团的类型 第三节 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第五篇 政治文化 第一章 政治心理 第一节 政治心理的涵义 第二节 政治心理的基础和构成要素 第三节 政治心理的类型和作用 第二章 政治思想 第一节 政治思想的涵义 第二节 政治思想的结构和类型 第三节 政治思想的发展和作用 第三章 政治社会化 第一节 政治社会化的涵义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和影响因素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的类型和作用 第六篇 政治发展 第一章 政治革命 第一节 政治革命的涵义 第二节 政治革命的条件和方式 第三节 政治革命的类型和作用 第二章 政治改革 第一节 政治改革的涵义 第二节 政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式 第三节 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 第三章 政治民主 第一节 政治民主的涵义 第二节 政治民主的类型 第三节 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社会政治作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5KB 文档页数:6
本文在坚持马克思关于活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基础上,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 产率运动规律”这一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作一新的创造性发展,认为关于劳动生产率 与商品价值量反向运动的表述只是一种实际状态,而非全部状态,且不完全适应纵向分析 强调就一般意义上讲,个别企业、同一部门或行业和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商品价 值总量呈现出增长趋势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2.5KB 文档页数:6
200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07 年 3 月 12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 200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 200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及 200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 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进行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 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
首页上页34567891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4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