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5)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49MB 文档页数:488
第一章 总论 一、概述 三、提取分离的方法 四、结构研究方法 二、生物合成 第二章 糖和苷 carbohydrates 一、概述 二、单糖的立体化学 三、糖和苷的分类 四、苷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五、苷键的裂解 六、糖的核磁共振性质 七、糖链的结构测定 八、糖和苷的提取分离 第三章 苯丙素类 Phenylpropanoids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 Quinonoid 一、概述 二、 结构类型 三、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四、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五、醌类化合物的光谱特征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概述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四、黄酮类化合物的波谱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terpenoids and volatile oils 一、萜的含义和分类 二、萜类的结构类型及代表性化合物 三、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四、萜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五、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六、挥发油 第七章 三萜及其苷类 triterpenoids 一、概述 二、四环三萜 三、五环三萜 四、理化性质 五、提取分离 六、结构测定 第八章 甾体及其苷类 steroids 一、概述 二、 C21甾类化合物 三、强心苷类化合物 四、甾体皂苷类化合物 第九章 生物碱 alkaloids 一、生物碱概述 二、生物碱的分布 三、生物碱的分类 四、生物碱的性质 五、生物碱的提取和分离 六、生物碱的结构鉴定 七、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16.51KB 文档页数:2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Cucumber Angular Leaf spot 黄瓜角斑病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华北及华东普遍发生,尤其是东北、内蒙古等保护地 黄瓜和华北春大棚发病严重。病叶率有时高达70%左右,是保护地黄瓜重要病害之一。黄 瓜受害,不仅影响产量,而且降低商品价值 症状 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但以成株期叶片受害为主。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2MB 文档页数:44
• 教学目标: • 了解黄茶类的基本情况,认识君山银针和蒙顶黄芽的品质特点,掌握君山银针和蒙顶黄芽的采制技术。 • 职业技能教难: • 君山银针和蒙顶黄芽的炒制技术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9KB 文档页数:2
中药材质量标准 中文名诃子 汉语拼音Hezi 英文名 FRUCTUS CHEBULAE 来源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 Terminalia chebula Retz或绒毛诃子 Terminalia chebula Retz.var. tomentella Kurt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状本品为长圆形或卵圆形,长2~4cm,直径1、3~2.5cm。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略具光 泽,有5条明显的纵棱线,在纵棱线之间有1~2条明显或不明显的纵向凸起,并可见 有细密的横向纹理,基部有圆形的果梗痕。果肉厚0.2~04cm,黄棕色或黄褐色,果核 长1.5~25cm,直径0.8~15cm,淡黄色,粗糙,坚硬。种子狭长纺缍形,长约lcm, 直径02~04cm,种皮黄棕色,子叶2,白色,相互重叠卷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3MB 文档页数:20
掌握生药中挥发油含量测定的方法 掌握八角茴香油的鉴别方法 掌握黄连、黄柏的显微鉴别特征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19.5KB 文档页数:116
• 掌握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 掌握黄芩、黄连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 熟悉知母、青蒿、苦参和金银花的药理作用 • 了解大清叶与板蓝根、牡丹皮、鱼腥草和牛黄的药理作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药物 黄芩 黄连 小檗碱 苦参 牛黄 知母 青蒿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8KB 文档页数:7
了解红素代谢特点、发生核黄疸有关因素和防治方法、熟悉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及病理性黄疸的几种病因和特点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52KB 文档页数:30
掌握黄河中下游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掌握京、津、冀、鲁、豫、晋、陕各区重要旅游点的概况 熟悉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环境 熟悉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主要旅游亚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58.35KB 文档页数:8
针对传统氧化焙烧-氰化浸金工艺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采用焙烧-自浸出工艺提取载金硫化物中的金.研究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试样量对单质硫转化率和金浸出率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等手段分析焙烧过程中载金硫化物中硫的物相转变规律.载金硫化物中黄铁矿发生热分解反应生成单质硫和磁黄铁矿,随焙烧温度的升高和焙烧时间的延长,黄铁矿的特征衍射峰强度逐渐减小直到消失,磁黄铁矿的特征衍射峰逐渐生成并增强,原本致密状的黄铁矿颗粒变得疏松多孔.50 g试样在氮气流量1 L·min-1、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60 min的条件下,单质硫的转化率达到42.53%,金浸出率达到88.70%,实现载金硫化物的高效非氰浸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22MB 文档页数:6
利用转炉钢渣作为原料,采用烧结法制备了碱度(CaO/SiO2质量比)分别为0.5、0.6和0.7的微晶玻璃.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等手段,结合样品收缩率与力学强度测试结果,研究了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三种微晶玻璃的结构与性能的变化规律.微晶玻璃的力学强度主要受基础玻璃烧结性能和内部晶体组织结构的影响.烧结收缩率高,内部晶体呈方柱状交织形态,则微晶玻璃的力学强度最好.微晶玻璃的晶相主要为黄长石晶体和辉石晶体,高温条件有利于黄长石晶体生长而促使辉石/黄长石比例减少.碱度为0.6的微晶玻璃收缩率最大,其内部的黄长石晶体呈方柱状交织排列,构成晶体骨架,并同残余玻璃相形成力学强度较高的微观组织,从而使得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首页上页34567891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