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36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74MB 文档页数:6
采用拉伸试验、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冷轧中锰钢(0.2C-5Mn)退火后不同冷却方式下的微观组织特点和拉伸性能.实验钢冷轧退火后为铁素体加逆转变奥氏体的双相组织.退火后空冷可以获得稳定性较高的逆转变奥氏体,且其体积分数也明显高于退火后炉冷.退火后空冷实验钢中的逆转变奥氏体在变形过程中产生持续的TRIP效应,提高强度的同时获得了较高的塑性,强塑积可达到26.5 GPa·%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2.05KB 文档页数:6
在模拟实验和工业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建立了高碳钢高速线材在轧制和冷却过程中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系列模型,包括临界应变、奥氏体动态及静态再结晶、奥氏体相变体积分数、珠光体片间距以及组织-性能关系等子模型.基于以上模型,开发了一个模拟程序,对高速线材生产的物理冶金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轧件的温度场、奥氏体晶粒尺寸演变、最终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模拟结果显示主要轧制温度及最终组织性能与现场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03.87KB 文档页数:4
为了探索合金元素在TRIP钢相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利用金相、显微硬度等方法研究了四种不同合金成分C-Mn-Al-PTRIP钢的CCT图.结果表明:Al元素强烈地缩小奥氏体相区,提高Ac3与Ms;Al元素促使CCT图左移和上移.P元素能够阻碍碳化物生成,当钢中P质量分数达到0.14%时,能显著地将CCT图中的珠光体区与贝氏体区右移;P元素对铁素体相变和马氏体相变没有显著的影响.结果还显示出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材料的显微硬度随之增加.对于每一种成分,超过其临界冷却速率时,将得到完全的马氏体组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6MB 文档页数:7
中碳钢温变形过程的组织演变包含铁素体动态回复、再结晶和渗碳体的析出球化等过程.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初始组织形态对含碳0.48%(质量分数)的中碳钢在温变形中上述复杂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组织为珠光体+先共析铁素体的试样在温加工变形中渗碳体层片发生了扭折、溶断到逐渐球化的过程,在铁素体回复再结晶的同时伴随着细小弥散的渗碳体颗粒从过饱和铁素体中析出,得到微米级铁素体晶粒和颗粒状渗碳体弥散分布的复相组织,但等轴状铁素体晶粒与弥散的渗碳体颗粒沿变形方向呈带状不均匀分布.温加工变形促进初始组织为马氏体的中碳钢中渗碳体析出和铁素体回复与再结晶.由于初始条件下碳的分布在微观尺度下相对均匀,变形后获得细小等轴铁素体与均匀分布颗粒状渗碳体的组织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36.5KB 文档页数:11
第四章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 4-2在一定条件下,SO2催化制取SO3的反应式为: 2+02=2803 已知反应器入口处SO2的浓度是715%(摩尔分数,下同),出口物料中含SO20.48%,求 SO2的转化率 解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99KB 文档页数:3
2、甲基丙烯酸甲酯(M1)浓度=5mol/L,5-乙基-2-乙烯基吡啶浓度=1mol/L,竞聚率: r1=0.40,r2=0.69;a、计算聚合共聚物起始组成(以摩尔分数计),b、求共聚物组成与单体 组成相同时两单体摩尔配比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56.46KB 文档页数:4
利用反应动力学和扩散理论,建立钛与碳在金属铝液中反应动力学模型.提出了Ti与C在铝液中的反应机理,即:Ti原子以铝液为传质媒介,向碳颗粒表面扩散,与C逐层反应并生成TiC,TiC颗粒在铝液的对流作用下,不断地向铝液中分散.讨论了铝液的温度、各元素的浓度以及生成TiC的体积分数对其反应速度的影响规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8.9KB 文档页数:4
研究了钨质量分数为90%的高Ni/Fe比W-Ni-Fe系重合金在不同工艺参数(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等)下的烧结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烧结条件下,随粘结相中NiNe比增加钨合金烧结密度增加,致密化速率提高,同时烧结过程中W晶粒生长速率增大:当Ni/Fe比较低时,钨合金在循环烧结条件下难以实现完全致密化;但对高Ni/Fe比钨合金,循环烧结不仅可以获得比等温烧结更高的烧结密度,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控制烧结过程中W晶粒的长大,获得细晶钨合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7.4KB 文档页数:4
研究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膜系统中,基片温度对金刚石膜生长速率和质量的影响.实验发现,金刚石膜的生长速率和结晶性随基片温度的增加而单调增加,但是金刚石膜中非金刚石碳的质量分数先是随基片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在1000~1100℃达到最低值以后又开始随基片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1.45KB 文档页数:3
采用简单工艺,制备出以8%Y2O3(摩尔分数)稳定的ZrO2为固体电解质,La0.8Sr0.2CoO3混合导体材料为扩散障碍层的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很好地给出全范围空燃比的极限电流平台,与小孔或多孔极限电流型传感器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响应快、工作可靠、成本低廉等优点
首页上页60460560660760860961061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36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