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201)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62MB 文档页数:67
实验一 主要禾谷类作物的认识和鉴别. 1 实验二 小麦分蘖特性的观察. 5 实验三 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 9 实验四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成熟期植株性状考察.15 实验五 玉米穗分化过程的观察.18 实验六 玉米成熟期估产和室内考种.21 实验七 水稻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24 实验八 高粱和粟类作物类型的识别.28 实验九 甘薯、马铃薯的形态及块根、块茎内部构造的观察.34 实验十 食用豆类作物形态特征的观察.39 实验十一 大豆品种类型的识别.41 实验十二 棉花主要形态特征的观察.43 实验十三 花生形态的观察及类型的识别.48 实验十四 油菜形态的观察和类型的识别.52 实验十五 芝麻形态的观察及亚种类型的识别.55 实验十六 6 种麻类作物形态特征的识别.58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74KB 文档页数:59
实习一 禾谷类作物(以冬小麦为例)的播种技术及播种质量检查. 1 实习二 主要大田作物的田间识别. 3 实习三 小麦生育期间的苗情调查、田间诊断和管理. 6 实习四 冬小麦产量预测和成熟期考察(室内考种).18 实习五 玉米产量预测和室内考种.22 实习六 水稻育秧技术和秧苗诊断.24 实习七 水稻产量预测和室内考种.29 实习八 播种前棉籽质量的检验和处理.31 实习九 棉花播种技术和播种质量检查.34 实习十 棉花蕾期生育调查和田间诊断.36 实习十一 棉花产量预测和考种.38 实习十二 薯类作物产量的估测.41 附:几种主要农作物调查记载标准 .42 一、冬小麦调查记载标准.43 二、玉米调查记载标准 .45 三、水稻调查记载标准 .47 四、棉花调查记载标准 .51 五、棉花栽培试验常用的测定项目及方法 .54 六、花生调查记载标准 .57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6MB 文档页数:22
《果树栽培学实验指导》紧密结合《果树栽培学》理论教学内容,并根据农学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编写。可作为实验课教师用书,也可作为学生实验教材。主要内容包括。主要果树树种、品种识别;果树树体结构和枝芽特性的观察;果树生长结果习性的观察;果树种子生活力的测定与层积处理;果树的芽接;果树的枝接;葡萄扦插育苗;果树实生育苗;果树的花果管理;梨果实品质鉴定;苹果果实鉴定;葡萄果实品质鉴定;果树整形修剪;苹果冬季修剪方法与修剪反应统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了解并掌握果树栽培学生产实践管理的基本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并为今后拓展本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2.27MB 文档页数:380
第一节 口蹄疫病毒 第二节 狂犬病病毒 第三节 伪狂犬病病毒 第四节 猪瘟病毒 第五节 猪生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 第六节 猪细小病毒 第七节 猪圆环病毒 第八节 猪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九节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第十节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第十一节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 第十二节 牛副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十三节 牛轮状病毒 第十四节 牛冠状病毒 第十五节 禽流感病毒 第十六节 马立克病毒 第十七节 新城疫病毒 第十八节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第十九节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第二十节 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第二十一节 减蛋综合症病毒 第二十二节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第二十三节 禽白血病病毒 第二十四节 鸭瘟病毒 第二十五节 鹅细小病毒 第二十六节 兔出血症病毒 第二十七节 亚病毒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12.91KB 文档页数:44
下面再介绍几个名词: 采样——从某一物品中采集供给分析测定的样本。 采样应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及普遍性。因为采样的目的是供给分析测定用的样本,所得的 分析测定结果要指导生产和应用实际,它左右着生产实际的决择,如果不遵守采样的方法技 术,将会给生产实际和应用带来严重后果 四分法——将一张干净的正方形纸或塑料布等,将粉末置于它的上面,提起塑料布一角, 使粉末流向对角,反复将四角提起,使粉末移动混合均匀,划一“+”字,分成四份,去掉对 角两份,收取另外对角两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3MB 文档页数:44
在人体内,水不仅是构成机体的主要成分,而且是维持生命活动、调节代谢 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例如,水使人体体温保持稳定,因为水的热容量大, 一旦人体内热量增多或减少也不致引起体温出现大的波动。水的蒸发潜热大,蒸 发少量汗水即可散发大量热能,通过血液流动使全身体温平衡。水是一种溶剂, 能够作为体内营养素运输、吸收和废弃物排泄的载体,可作为化学和生物化学反 应物或反应介质,也可作为一种天然的润滑剂和增塑剂,同时又是生物大分子化 合物构象的稳定剂,以及包括酶催化在内的大分子动力学行为的促进剂。此外, 水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合成碳水化合物所必需的物质。可以清楚地看 到,生物体的生存是如此显著的依赖于水这个无机小分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71MB 文档页数:65
第一章 绪论 . 1 一、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 1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 2 三、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4 四、生物化学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 5 五、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 . 7 第二章 蛋白质 . 8 第一节 蛋白质的重要功能及元素组成. 8 一、蛋白质的重要功能 . 8 二、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 9 第二节 氨基酸 . 10 一、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分类 . 10 二、必需氨基酸 . 15 三、蛋白质的稀有氨基酸 . 15 四、非蛋白质氨基酸 . 16 五、氨基酸的性质 . 17 三、氨基酸的化学反应 . 22 第三节 肽 . 26 一、肽键及肽链 . 26 二、肽的命名及结构 . 26 三、天然存在的活性寡肽 . 27 第四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 28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 28 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 34 三、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 . 40 四、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 42 五、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 45 第五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46 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6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8 第六节 蛋白质的重要性质 . 50 一、蛋白质的两性性质和等电点 . 50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 51 三、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 . 52 四、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 53 第七节 蛋白质的分类 . 54 一、根据分子形状分类 . 54 二、根据化学组成分类 . 55 三、根据蛋白质的溶解度分类 . 55 第八节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及分子量测定. 56 一、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 . 56 二、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般程序 . 56 三、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 . 6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6MB 文档页数:38
第三章 核 酸 . 64 第一节 概 述 . 64 第二节 核酸的种类与分布 . 66 一、分 类 . 66 二、分 布 . 67 第三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 . 68 一、碱 基 . 68 二、戊 糖 . 70 三、磷 酸 . 70 四、核 苷 . 71 五、核苷酸 . 72 六、细胞中的游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73 第四节 脱氧核糖核酸 . 74 一、DNA 的碱基组成. 74 二、DNA 的一级结构. 74 三、DNA 的空间结构. 75 四、DNA 的三级结构. 79 第五节 核糖核酸 . 82 一、RNA 的结构. 82 第六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与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87 一、一般物理性质 . 87 二、核酸的紫外吸收 . 87 三、核酸的沉降特性 . 88 四、核酸的两性解离及凝胶电泳 . 89 五、核酸的变性、复性 . 90 六、核酸的酸解、碱解与酶解 . 94 第七节 染色体结构 . 97 一、染色体 . 97 二、组蛋白 . 98 三、核小体 . 99 四、核小体包装的高级形式 . 99 五、细菌染色体 DNA 的高级形式. 10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87.41KB 文档页数:48
第四章 酶 .101 第一节 酶是生物催化剂 .101 一、酶的概念 .101 二、酶的催化特点 .102 三、酶的组成 .103 四、酶的底物专一性 .104 第二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 .106 一、酶的命名 .106 二、酶的分类 .107 三、酶的标码 .108 第三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酶促反应动力学 .108 一、酶促反应速度的测定 .109 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09 三、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13 四、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13 五、pH值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14 六、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15 七、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15 第四节 酶的作用机理 .121 一、酶的活性中心 .121 二、酶与底物分子的结合 .122 三、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 .125 第五节 变构酶、同工酶及诱导酶 .129 一、变构酶 .129 二、同工酶 .131 三、诱导酶 .133 第六节 维生素与辅酶 .133 一、维生素的概念、分类 .133 二、水溶性维生素 .134 三、脂溶性维生素 .14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4MB 文档页数:42
第五章 糖类代谢 . 148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糖类 . 148 一、单糖 . 148 二、双糖 . 152 三、多糖 . 152 第二节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 154 一、双糖的酶促降解% . 154 二、淀粉的酶促降解 . 155 三、纤维素的酶促降解 . 157 第三节 糖酵解 . 157 一、糖酵解的过程 . 158 二、糖酵解产生的 ATP 与生物学意义 . 162 三、丙酮酸的去路 . 163 四、糖酵解的调控 . 165 第四节 三羧酸循环 . 165 一、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 166 二、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 . 168 三、三羧酸循环的能量计算 . 172 四、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 172 五、草酰乙酸的回补反应 . 173 六、三羧酸循环的调控 . 175 第五节 磷酸戊糖途径 . 175 一、磷酸戊糖途径的过程 . 176 二、磷酸戊糖途径的化学计量 . 179 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物学意义 . 180 四、磷酸戊糖途径的调控 . 180 第六节 糖的生物合成 . 181 一、葡萄糖的异生作用 . 181 二、蔗糖的生物合成 . 185 三、淀粉的生物合成 . 186 四、糖原的生物合成 . 187 五、纤维素的生物合成 . 188
首页上页61461561661761861962062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20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