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21)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7.51KB 文档页数:2
大豆紫斑病 Soybean Purple Seed Stain 大豆紫斑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1979年美国南方15个州减产5亿kg,巴西曾因此病 减产15%~30%。我国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生,南方重于北方,温暖地区较严重。病粒除表现 醒目的紫斑病外,有时龟裂,瘪小失去生活能力感病品种紫斑粒率15%~20%,最高可达 50%以上,严重影响豆粒质量和产品质量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92MB 文档页数:36
了解大豆常见病害种类,掌握主要 病害发生危害的症状特点和病原物的形 态特征,熟悉一般病害的症状和发生概 况。从而为大田病害正确诊断,田间调 查和病害防治奠定基础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47.51KB 文档页数:3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又称黄斑病、拟眼斑病、黑霉病,过去一直危害很轻。20世纪80年 代中后期,以黄早4为亲本玉米杂交种的扩大种植,该病日趋严重,目前已成为河北、河南、 山东、山西、辽宁、吉林、北京、天津等玉米主产区的重要叶部病害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75.5KB 文档页数:79
一、概述 1.概念 2. 临床特征:低热、盗汗、乏力、消瘦 、 咳嗽、 咯血等.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1. 病因:结核杆菌:人、牛、鸟、鼠型 肺外器官结核病 细菌性痢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暴发性脑膜炎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5.5KB 文档页数:2
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的依据 依据2003级植病研究方法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植病研究方法是植物保护专业的重要的专业课,是培养学生掌握植物 病害的研究方法和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的一门课。主要是训练学生掌握植 物病理学的实验研究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病害研究奠定基础。因此,本 课程的实验教学极其重要。在学时分配上,也是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各占 一半。要求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动手能力,掌握常用的病害研究 技术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0.5KB 文档页数:3
组织形式和实习方式:以田间调查、采集为主,结合室内病害诊断鉴定。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病原物分 类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提高同学们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特别 是鉴定病害标本的能力。该实习是植保专业本科生学习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 最重要生产实践环节,是植物病害病原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病情 调查、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病原的鉴定以及病害的田间诊断等生产实习活 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77.14KB 文档页数:5
通过本科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农产品产后生理变化的规律,以及病虫害 侵染规律,控制植物性农产品的产后的损失,以及保证优良品质。为今后从事农产 品贮藏技术研究与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植物生理介绍植物产后生理变化的规律, 包括水分代谢、呼吸作用、植物生长激素、植物成熟和衰老机理等;植物病理学介 绍病虫害侵染规律,包括贮藏病害病原类别、贮藏病害防治原理、杀菌剂类别及性 状、植物的抗病和感病机理;水果和蔬菜的产后病害及其控制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83MB 文档页数:266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第二节 肠道病毒 第三节 肝炎病毒 第四节 虫媒病毒 第五节 疱疹病毒 Herpesvirus 第六节 逆转录病毒(Retraviridae) 第七节 其他与医学相关的病毒 一 狂犬病病毒 二 人乳头瘤病毒 三 人类细小病毒B19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42MB 文档页数:40
一、正粘病毒 1、流行性感冒病毒(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二、副粘病毒 1、副流感病毒(1,2,3,4,5型) 2、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腺病毒、冠状 3、病毒、风疹病毒、呼肠病毒、腮腺炎病毒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13KB 文档页数:38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 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 • 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炎症。主要症状有咳嗽和咳痰。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 肺炎: 肺炎是由多种病源菌引起的肺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渗出性病变临床上常见,可发生于任何的人群,青壮年男性最多见,好发于冬春季
首页上页606162636465666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2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