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 Plant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花生网斑病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3,文件大小:253.51KB,团购合买
花生网斑病 Peanut Web blotch 花生网斑病又称叶斑病、云纹斑病、污斑病、网纹斑病( net blotch)、泥褐斑病( muddy spot) 等。我国1982年首次在山东、辽宁等花生产区发现。近年来蔓延迅速,许多地方为害程度 已超过黑斑病和褐斑病,一般减产20%左右,严重时可达30%以上。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花生网斑病 Peanut Web blotch 花生网斑病又称叶斑病、云纹斑病、污斑病、网纹斑病( net blotch)、泥褐斑病( muddy spot) 等。我国1982年首次在山东、辽宁等花生产区发现。近年来蔓延迅速,许多地方为害程度 已超过黑斑病和褐斑病,一般减产20%左右,严重时可达30%以上。 症状 主要发生在花生生长的中后期,以为害叶片为主,茎、叶柄也可受害。一般植株下部 叶片先发病,在叶片正面产生褐色小点或星芒状网纹,病斑扩大后形成近圆形褐色至黑褐色 大斑,边缘呈网状不清晰,直径可达15cm,表面粗糙,着色不均匀,病斑背面初期和中期 不表现症状,只有当正面病斑充分扩展时,背面才出现褐色斑痕。网纹和斑点症状能在同一 叶片上依次发展,或在个别叶片上独立发展。当外界条件不利时多出现网纹症状。叶柄和茎 受害,初为一褐色小点,后扩展为长条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央略凹陷,严重时引起茎叶枯死 后期病部有不明显的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 病原 有性态为花生亚隔孢壳菌 Didymella arachidicola( Chochrjakov) Taber, Pettit Philley, 4 A: Mycosphaerella arachidicola Chochrjakov, M argentinensis Frezzi, Didymosphaeria arachidicola Chochrjakov) Alcorn, Punithalingam Mc Carthy, IE 病害侵染中不起作用。无性态为花生壳二孢 Ascochyta 图5-4花生网斑病菌(分生孢子器)

图 5-4 花生网斑病菌(分生孢子器) 花生网斑病 Peanut Web Blotch 花生网斑病又称叶斑病、云纹斑病、污斑病、网纹斑病(net blotch)、泥褐斑病(muddy spot) 等。我国 1982 年首次在山东、辽宁等花生产区发现。近年来蔓延迅速,许多地方为害程度 已超过黑斑病和褐斑病,一般减产 20%左右,严重时可达 30%以上。 症状 主要发生在花生生长的中后期,以为害叶片为主,茎、叶柄也可受害。一般植株下部 叶片先发病,在叶片正面产生褐色小点或星芒状网纹,病斑扩大后形成近圆形褐色至黑褐色 大斑,边缘呈网状不清晰,直径可达 1.5cm,表面粗糙,着色不均匀,病斑背面初期和中期 不表现症状,只有当正面病斑充分扩展时,背面才出现褐色斑痕。网纹和斑点症状能在同一 叶片上依次发展,或在个别叶片上独立发展。当外界条件不利时多出现网纹症状。叶柄和茎 受害,初为一褐色小点,后扩展为长条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央略凹陷,严重时引起茎叶枯死。 后期病部有不明显的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 病原 有性态为花生亚隔孢壳菌 Didymella arachidicola (Chochrjakov) Taber,Pettit & Philley,异名 有 : Mycosphaerella arachidicola Chochrjakov, M. argentinensis Frezzi , Didymosphaeria arachidicola (Chochrjakov) Alcorn,Punithalingam & Mc Carthy,在 病害侵染中不起作用。无性态为花生壳二孢 Ascochyta

arachidis wopnichin,属半知菌亚门壳二孢属。异名有: Phoma arachidicola maracas Pauer& Boerma, Ascochyta arachidis Woronichin, A adeamethica schoshiasohvili。在寄主组织上,分 生孢子器埋生,褐色,球形,有孔口,平均直径1487μm(96.3~187.3μm)。分生孢子无色, 长椭圆形,多为双胞,分隔处稍缢缩,大小为130×3.9μm,个别为单胞。人工培养产生的 孢子器稍大,分生孢子多为单细胞,球形至椭圆形,无色,个别为双胞,孢子长33~9.1μ m,宽2~4μm。温度可影响孢子大小,随着温度降低,产生的孢子体积增大。厚垣孢子褐 色,圆形至不规则形,单胞或多胞,厚壁,单生或串生。有性态产生的子囊腔为球形,暗褐 色,有孔口,直径为65~154μm,通常埋生于寄主组织内。子囊透明,柱状或棒状,多有 个分化的足胞,8个子囊孢子呈双列排列,子囊孢子椭圆形,有一个隔膜,初无色,成熟 后变为黑色,大小为45~6.5um×13~17um。 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4℃,最适为20℃。分生孢子在5 30℃均能萌发,最适为20~25℃,低于0℃或高于30℃不能萌发。近紫外光可刺激繁殖, 25℃最有利于分生孢子器形成。 发病规律 此病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释放出分生孢子,借 风雨传播,穿透表皮侵入,菌丝在表皮下蔓延,引起细胞死亡,形成网状坏死斑。病部产生 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 网斑病发生的轻重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在冷凉(15~29℃)、潮湿(相对湿度85%以上) 条件下,病害发生严重,在适宜温度下,保持高湿时间越长发病越重。一般雨后10d左右便 出现1次发病高峰。耕作与栽培措施对发病也有明显影响。连作田比轮作田发病重,水浇地 和涝洼地比旱地和干燥地发病重:复膜田比露栽田发病重:平种比垅种发病重。不同品种感 病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国外研究认为,费吉尼亚型和蔓生型通常比西班牙型更抗病。国内鉴 定,鲁花9号、13号等较抗病,鲁花8号、豫花3号等较感病。播后50日龄之前的植株很 少发病,另外,在感染褐斑病的叶片上不再发生网斑病,这可能是由于花生植株与褐斑病菌 相互作用产生的植保素能抑制网纹病菌的生长 病害控制 控制花生网斑病应以农业防治为主,消灭初侵染源,注意选育种植抗病品种,必要时 进行药剂防治 1清除初侵染来源花生收获后要尽量清除田间病残体,深耕或翻转深耕30cm,将土 表病菌翻入土壤底层,使病菌失去侵染能力。也可在花生播种后3天内,结合目前花生大面 积应用除草剂的现状,将杀菌剂与除草剂混合,喷洒地面,如用乙草胺2250m/hm2加百科 喷洒具有明显的减轻和推迟病害发生的作用。重病地应与甘薯、玉米等非寄主作物轮作。 2选育种植抗病品种国外在抗网斑病品种选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筛选出了一些抗 病的基因型、抗源材料和杂交组合。目前国内已鉴定出较多抗病的品种,可根据当地情况选 择种植 3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施足基肥,特别是花生专用肥(氮:磷:钾=1:1.5:2), 以及加强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促进花生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减轻病害发生。 4药剂防治7月中下旬,网斑病发生初期及时喷药防治,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百

arachidis Woronichin,属半知菌亚门壳二孢属。异名有: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Pauer & Boerma,Ascochyta arachidis Woronichin, A.adzamethica Schoshiasohvili。在寄主组织上,分 生孢子器埋生,褐色,球形,有孔口,平均直径 148.7μm(96.3~187.3μm)。分生孢子无色, 长椭圆形,多为双胞,分隔处稍缢缩,大小为 13.0×3.9μm,个别为单胞。人工培养产生的 孢子器稍大,分生孢子多为单细胞,球形至椭圆形,无色,个别为双胞,孢子长 3.3~9.1μ m,宽 2~4μm。温度可影响孢子大小,随着温度降低,产生的孢子体积增大。厚垣孢子褐 色,圆形至不规则形,单胞或多胞,厚壁,单生或串生。有性态产生的子囊腔为球形,暗褐 色,有孔口,直径为 65~154μm,通常埋生于寄主组织内。子囊透明,柱状或棒状,多有 一个分化的足胞,8 个子囊孢子呈双列排列,子囊孢子椭圆形,有一个隔膜,初无色,成熟 后变为黑色,大小为 4.5~6.5μm×13~17μm。 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 5~34℃,最适为 20℃。分生孢子在 5~ 30℃均能萌发,最适为 20~25℃,低于 0℃或高于 30℃不能萌发。近紫外光可刺激繁殖, 25℃最有利于分生孢子器形成。 发病规律 此病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释放出分生孢子,借 风雨传播,穿透表皮侵入,菌丝在表皮下蔓延,引起细胞死亡,形成网状坏死斑。病部产生 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 网斑病发生的轻重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在冷凉(15~29℃)、潮湿(相对湿度 85%以上) 条件下,病害发生严重,在适宜温度下,保持高湿时间越长发病越重。一般雨后 10d 左右便 出现 1 次发病高峰。耕作与栽培措施对发病也有明显影响。连作田比轮作田发病重,水浇地 和涝洼地比旱地和干燥地发病重;复膜田比露栽田发病重;平种比垅种发病重。不同品种感 病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国外研究认为,费吉尼亚型和蔓生型通常比西班牙型更抗病。国内鉴 定,鲁花 9 号、13 号等较抗病,鲁花 8 号、豫花 3 号等较感病。播后 50 日龄之前的植株很 少发病,另外,在感染褐斑病的叶片上不再发生网斑病,这可能是由于花生植株与褐斑病菌 相互作用产生的植保素能抑制网纹病菌的生长。 病害控制 控制花生网斑病应以农业防治为主,消灭初侵染源,注意选育种植抗病品种,必要时 进行药剂防治。 1.清除初侵染来源 花生收获后要尽量清除田间病残体,深耕或翻转深耕 30cm,将土 表病菌翻入土壤底层,使病菌失去侵染能力。也可在花生播种后 3 天内,结合目前花生大面 积应用除草剂的现状,将杀菌剂与除草剂混合,喷洒地面,如用乙草胺 2250ml/hm2 加百科 喷洒具有明显的减轻和推迟病害发生的作用。重病地应与甘薯、玉米等非寄主作物轮作。 2.选育种植抗病品种 国外在抗网斑病品种选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筛选出了一些抗 病的基因型、抗源材料和杂交组合。目前国内已鉴定出较多抗病的品种,可根据当地情况选 择种植。 3.加强栽培管理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施足基肥,特别是花生专用肥(氮:磷:钾=1:1.5:2), 以及加强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促进花生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减轻病害发生。 4.药剂防治 7 月中下旬,网斑病发生初期及时喷药防治,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百

科、抗枯灵、百科+高脂膜、百科+农抗120、80%大生M-45、70%代森锰锌、80%喷克、75% 百菌清等,一般每隔10~d天喷1次,共2~4次。据国外报道, Bravo、Echo720、 Terranil bravo+ Moncut等对网斑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可兼治其他叶斑病

科、抗枯灵、百科+高脂膜、百科+农抗 120、80%大生 M-45、70%代森锰锌、80%喷克、75% 百菌清等,一般每隔 10~d 天喷 1 次,共 2~4 次。据国外报道,Bravo、Echo 720、Terranil、 Bravo+Moncut 等对网斑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可兼治其他叶斑病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