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 Plant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花生青枯病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2,文件大小:22.01KB,团购合买
花生青枯病 Peanut bacterial Wilt 花生青枯病在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及非洲一些国家发生普遍而严重。在我 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为害很大。近年来在山东中南部、河南南部等部分地区发 生为害也较严重,再往北部的河北、辽宁等省也有少量发生。发病率一般10%~20%,严重 的达50%以上,甚至整片枯死。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花生青枯病 Peanut bacterial Wilt 花生青枯病在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及非洲一些国家发生普遍而严重。在我 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为害很大。近年来在山东中南部、河南南部等部分地区发 生为害也较严重,再往北部的河北、辽宁等省也有少量发生。发病率一般10%~20%,严重 的达50%以上,甚至整片枯死。损失程度因发病早晚而异,结荚前发病损失达100%,结荚 后发病损失达60%~70%,收获前半个月发病的损失亦可达20%~30%。 症状 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但以盛花期发病最重。该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症状特 点是叶片急性凋萎和导管变色。在病株地上部首先看到主茎顶梢叶片在中午失水萎蔫,晚上 和早晨可以恢复,数天后早、晚也不能恢复,病株叶片自上而下很快凋萎下垂,叶色暗淡, 但仍呈青绿色,故称青枯病。病株地下部首先从主根尖端开始变褐湿腐,根瘤呈墨绿色,以 后向上扩展,最后全根腐烂。病株上荚果、果柄亦呈黑褐色、湿腐状。剖视根或茎部,可见 维管束变为淡褐色至黑褐色。潮湿条件下,用手挤压切口处,可渗出污白色细菌黏液。一般 植株从发病到枯死需7~15d,少数达20d以上。 病原 病原为青枯假单胞杆菌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属假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短 杆状,两端钝圆,大小09~2μm×05~0.8μm,极生鞭毛1~4根,无芽孢和荚膜,革兰氏染 色阴性。好气性,致死温度5℃。在牛肉汁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直径2~5mm,光滑,稍 突起,乳白色,具荧光反应,6~7后渐变为褐色,并失去致病力。最适pH66,含盐量达1 时生长受到抑制,对多种糖、醇均能发酵产酸,但不产生气,对糊精和水扬苷无作用,还原硝 酸盐,不产生吲哚和硫化氢,液化明胶,不水解淀粉,甲基红和甲基乙酰甲醇阳性反应,石蕊 牛乳变蓝并胨化。该菌寄主范围很广,已发现可侵染44科近300种植物,根据寄主反应及在 L-酪氨酸培养基上产生黑色素情况,国外发现该菌有4个生理小种,我国鉴定侵染花生、番茄、 姜、甘薯等作物的青枯菌为1号小种。我国各地花生青枯病菌致病力有明显差异,南方菌种比 北方菌种致病力强,可划分为7个致病型,以Ⅱ、V型为主 发病规律 此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并能存活5~8年,在病残体及混有病 残体的土杂肥和以病株作饲料的牲畜粪便中也可存活,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在田间主要 随流水传播,昆虫、人畜和农事活动也可传播。由根部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寄主,通过皮层 进入维管東。病菌在维管束内迅速繁殖蔓延,造成导管堵塞,并分泌毒素引起植株中毒,产 生萎蔫和青枯症状。病菌还可从维管束向四周薄壁细胞组织扩展,分泌果胶酶,消解中胶层, 使组织崩解腐烂。腐烂组织上的病菌可借流水等途径传播后进行再侵染。病害潜育期在适温 (30℃以上)下仅4~5d 此病发生轻重主要受耕作、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的影 般连作田发病重,连作 年限越长,发病越重。轮作田,特别是水旱轮作田发病轻。管理粗放、地下害虫多、积水、 串灌、伤根、烂根多都有利于病害发生。土壤瘠薄的粗砂田发病重,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

花生青枯病 Peanut Bacterial Wilt 花生青枯病在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及非洲一些国家发生普遍而严重。在我 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为害很大。近年来在山东中南部、河南南部等部分地区发 生为害也较严重,再往北部的河北、辽宁等省也有少量发生。发病率一般 10%~20%,严重 的达 50%以上,甚至整片枯死。损失程度因发病早晚而异,结荚前发病损失达 100%,结荚 后发病损失达 60%~70%,收获前半个月发病的损失亦可达 20%~30%。 症状 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但以盛花期发病最重。该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症状特 点是叶片急性凋萎和导管变色。在病株地上部首先看到主茎顶梢叶片在中午失水萎蔫,晚上 和早晨可以恢复,数天后早、晚也不能恢复,病株叶片自上而下很快凋萎下垂,叶色暗淡, 但仍呈青绿色,故称青枯病。病株地下部首先从主根尖端开始变褐湿腐,根瘤呈墨绿色,以 后向上扩展,最后全根腐烂。病株上荚果、果柄亦呈黑褐色、湿腐状。剖视根或茎部,可见 维管束变为淡褐色至黑褐色。潮湿条件下,用手挤压切口处,可渗出污白色细菌黏液。一般 植株从发病到枯死需 7~15d,少数达 20d 以上。 病原 病原为青枯假单胞杆菌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属假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短 杆状,两端钝圆,大小0.9~2μm×0.5~0.8μm,极生鞭毛 1~4 根,无芽孢和荚膜,革兰氏染 色阴性。好气性,致死温度 52℃。在牛肉汁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直径 2~5mm,光滑,稍 突起,乳白色,具荧光反应,6~7d 后渐变为褐色,并失去致病力。最适 pH6.6,含盐量达 1% 时生长受到抑制,对多种糖、醇均能发酵产酸,但不产生气,对糊精和水扬苷无作用,还原硝 酸盐,不产生吲哚和硫化氢,液化明胶,不水解淀粉,甲基红和甲基乙酰甲醇阳性反应,石蕊 牛乳变蓝并胨化。该菌寄主范围很广,已发现可侵染 44 科近 300 种植物,根据寄主反应及在 L-酪氨酸培养基上产生黑色素情况,国外发现该菌有 4 个生理小种,我国鉴定侵染花生、番茄、 姜、甘薯等作物的青枯菌为 1 号小种。我国各地花生青枯病菌致病力有明显差异,南方菌种比 北方菌种致病力强,可划分为 7 个致病型,以 II、V 型为主。 发病规律 此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并能存活 5~8 年,在病残体及混有病 残体的土杂肥和以病株作饲料的牲畜粪便中也可存活,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在田间主要 随流水传播,昆虫、人畜和农事活动也可传播。由根部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寄主,通过皮层 进入维管束。病菌在维管束内迅速繁殖蔓延,造成导管堵塞,并分泌毒素引起植株中毒,产 生萎蔫和青枯症状。病菌还可从维管束向四周薄壁细胞组织扩展,分泌果胶酶,消解中胶层, 使组织崩解腐烂。腐烂组织上的病菌可借流水等途径传播后进行再侵染。病害潜育期在适温 (30℃以上)下仅 4~5d。 此病发生轻重主要受耕作、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的影响。一般连作田发病重,连作 年限越长,发病越重。轮作田,特别是水旱轮作田发病轻。管理粗放、地下害虫多、积水、 串灌、伤根、烂根多都有利于病害发生。土壤瘠薄的粗砂田发病重,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

或増施草木灰、尿素、茶麸饼、塘泥等肥料的田块发病轻。青枯病喜髙温多湿,当旬平均气 温稳定在20℃以上,土壤又潮湿时,病害开始发生。当气温上升到27~32℃,遇多雨天气 雨后突然转晴,或时晴时雨,病害往往发生严重。花生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一般蔓 生型品种较直立型品种抗病。播种后30~40d发病最重 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应采用以合理轮作、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南方水源充足的地方可实行水旱轮作,轮作1年就有很好的防病效果:旱 地可与禾谷类等非寄主作物轮作,轻病田实行1~3年轮作,重病田实行4~5年轮作 2种植抗病品种在实行轮作有困难的病田,可选择种植鲁花3号、协抗青、抗青10 号、抗青11号、中花2号、鄂花5号、桂油28、粤油22号等抗病品种。 3加强栽培管理发病初期及时拨除病株,收获后淸除田间病残,烧毁或施入水田作基 肥,不要将混有病残体的堆肥直接施入花生田或轮作田,要经高温发酵后再施用。病田要增 施有机肥和磷钾,促使植株生长健壮;也可施用石灰450~1500kg/hm2,使土壤呈微碱性 以抑制病菌生长,减少发病。 4药剂防治目前尚未发现特别有效的药剂。以下药剂仅供选用:如发病初期喷施100 500mgkg的农用链霉素,每隔7~l0d喷1次,连续喷3-4次。或用25%敌枯双37.5kghm2, 配成药土播种时盖种,或用25%敌枯双、14%络氨铜或10%浸种灵灌根,均有一定的防病效

或增施草木灰、尿素、茶麸饼、塘泥等肥料的田块发病轻。青枯病喜高温多湿,当旬平均气 温稳定在 20℃以上,土壤又潮湿时,病害开始发生。当气温上升到 27~32℃,遇多雨天气, 雨后突然转晴,或时晴时雨,病害往往发生严重。花生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一般蔓 生型品种较直立型品种抗病。播种后 30~40d 发病最重。 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应采用以合理轮作、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 南方水源充足的地方可实行水旱轮作,轮作 1 年就有很好的防病效果;旱 地可与禾谷类等非寄主作物轮作,轻病田实行 1~3 年轮作,重病田实行 4~5 年轮作。 2.种植抗病品种 在实行轮作有困难的病田,可选择种植鲁花 3 号、协抗青、抗青 10 号、抗青 11 号、中花 2 号、鄂花 5 号、桂油 28、粤油 22 号等抗病品种。 3.加强栽培管理 发病初期及时拨除病株,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烧毁或施入水田作基 肥,不要将混有病残体的堆肥直接施入花生田或轮作田,要经高温发酵后再施用。病田要增 施有机肥和磷钾,促使植株生长健壮;也可施用石灰 450~1500kg/hm2,使土壤呈微碱性, 以抑制病菌生长,减少发病。 4.药剂防治 目前尚未发现特别有效的药剂。以下药剂仅供选用:如发病初期喷施 100~ 500mg/kg 的农用链霉素,每隔 7~10d 喷 1 次,连续喷 3~4 次。或用 25%敌枯双 37.5kg/hm2, 配成药土播种时盖种,或用 25%敌枯双、14%络氨铜或 10%浸种灵灌根,均有一定的防病效 果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