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 Plant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甘薯根腐病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2,文件大小:22.51KB,团购合买
甘薯根腐病俗称“烂根病”。1970年以来,在我国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安 徽、湖北、四川、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发生为害,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绝收。近 年来,由于抗病品种的推广,根腐病已基本得到控制。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甘薯根腐病 Sweet Potato root rot 甘薯根腐病俗称“烂根病”。1970年以来,在我国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安 徽、湖北、四川、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发生为害,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绝收。近 年来,由于抗病品种的推广,根腐病已基本得到控制 症状 主要发生在大田生长期,苗床期虽也发病,症状一般较轻 苗床期病薯较健薯出苗晩,出苗率低。幼苗发病,叶色较淡,生长缓慢,须根上有褐色 病斑,拔秧时易自病部折断。大田期秧苗受害,先在须根中部或根尖出现赤褐色至黑褐色病 斑,中部病斑横向扩展环绕一周后,病部以下的根段很快变黑腐烂,拔苗时易从病部拉断 地下茎受侵染,产生黑色病斑,重病株地下茎大部腐烂。轻病株近地面处的地下茎能长出新 根,多为柴根。病株不结薯或结畸形薯,而且薯块小,毛根多。块根受侵染产生凹陷的黑色 病斑,表皮有轻度开裂。病株地上部节间短,植株矮小,分枝少,直立生长不倒秧。秋季气 温下降,茎蔓仍能继续生长,但每节叶腋处都能现蕾开花。叶片自下而上变黄,增厚,反卷, 干枯脱落,主茎自上而下逐渐干枯死亡 病原 有性态为血红丛赤壳 Nectria sanguinea(Bolt.)Fr属子囊菌亚门丛赤壳属。在自然界尚未 发现,在病害的侵染循环中起的作用尚不清楚。人工培养可产生子囊壳。子囊壳散生或聚生 不规则球形,初期浅橙色,成熟后红色至棕色,表面产生疣状突起。子囊棍棒形,大小为 624~72.0μm×72~84μm,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120~144um×48-60 μm,中央有一分隔,在隔膜处稍缢缩。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腐皮镰刀甘薯专化型 Fusarium solani(Mat) Sacc. fsp. batatas McClure。产生大、小型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大型 分生孢子纺锤形,略弯,两端钝圆,足胞不明显,47个分隔,多数有5个隔膜,大小为 429-540μm×44~5.7μm。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多数单胞,55~99μm 1.7-2.8μm,在瓶梗顶端聚成假头状。厚垣孢子球形,表面光滑或粗糙,淡黄色或棕黄色 间生或端生,直径6.6-12.』μm。除上述腐皮镰刀菌外,爪哇镰刀菌根生变种 Javanicum var radicicola也能引起甘萼根腐病。病菌除为害甘薯外,还可侵染裂叶牵牛、圆叶牵牛、茑蔓、 田旋花和月光花等旋花科植物 发病规律 甘薯根腐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带菌土壤和土壤中的病残体是翌年的主要初侵染来 源。土壤中的病原菌至少可以存活3~4年,其垂直分布可达100cm土层,但以耕作层土壤 中密度最高。病菌自甘薯根尖侵入,逐渐向上蔓延至根、茎。病种薯、病种苗、病土及带菌 粪肥均能传病,田间病害的扩展主要借水流和耕作活动,远距离的传播靠的是种薯、薯苗和 薯干的调运。此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密切相关。发病温度范围在21~-30℃之间,适温为27℃ 在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降雨是影响发病程度的重要因素。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下有利 于发病。因此,砂质土,肥力低的土壤,保水能力差,发病重;结构良好的肥沃土壤发病轻 连作病重,轮作病轻,连作年限越长,土壤中病残体积累越多,含菌量越大,发病也越重 甘薯不同品种对根腐病的抗性差异显著,连年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的地区,根腐病危害严重。 其中,胜利百号最为感病

甘薯根腐病 Sweet Potato Root Rot 甘薯根腐病俗称“烂根病”。1970 年以来,在我国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安 徽、湖北、四川、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发生为害,一般减产 20%~30%,严重时绝收。近 年来,由于抗病品种的推广,根腐病已基本得到控制。 症状 主要发生在大田生长期,苗床期虽也发病,症状一般较轻。 苗床期病薯较健薯出苗晚,出苗率低。幼苗发病,叶色较淡,生长缓慢,须根上有褐色 病斑,拔秧时易自病部折断。大田期秧苗受害,先在须根中部或根尖出现赤褐色至黑褐色病 斑,中部病斑横向扩展环绕一周后,病部以下的根段很快变黑腐烂,拔苗时易从病部拉断。 地下茎受侵染,产生黑色病斑,重病株地下茎大部腐烂。轻病株近地面处的地下茎能长出新 根,多为柴根。病株不结薯或结畸形薯,而且薯块小,毛根多。块根受侵染产生凹陷的黑色 病斑,表皮有轻度开裂。病株地上部节间短,植株矮小,分枝少,直立生长不倒秧。秋季气 温下降,茎蔓仍能继续生长,但每节叶腋处都能现蕾开花。叶片自下而上变黄,增厚,反卷, 干枯脱落,主茎自上而下逐渐干枯死亡。 病原 有性态为血红丛赤壳 Nectria sanguinea (Bolt.)Fr.,属子囊菌亚门丛赤壳属。在自然界尚未 发现,在病害的侵染循环中起的作用尚不清楚。人工培养可产生子囊壳。子囊壳散生或聚生, 不规则球形,初期浅橙色,成熟后红色至棕色,表面产生疣状突起。子囊棍棒形,大小为 62.4~72.0μm×7.2~8.4μm,内生 8 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12.0~14.4μm×4.8~6.0 μm,中央有一分隔,在隔膜处稍缢缩。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腐皮镰刀甘薯专化型 Fusarium solani (Mart.)Sacc.f.sp.batatas MeClure。产生大、小型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大型 分生孢子纺锤形,略弯,两端钝圆,足胞不明显,4~7 个分隔,多数有 5 个隔膜,大小为 42.9~54.0µm×4.4~5.7μm。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多数单胞,5.5~9.9µm× 1.7~2.8µm,在瓶梗顶端聚成假头状。厚垣孢子球形,表面光滑或粗糙,淡黄色或棕黄色, 间生或端生,直径 6.6~12.1µm。除上述腐皮镰刀菌外,爪哇镰刀菌根生变种 F.javanicum var. radicicola 也能引起甘薯根腐病。病菌除为害甘薯外,还可侵染裂叶牵牛、圆叶牵牛、茑蔓、 田旋花和月光花等旋花科植物。 发病规律 甘薯根腐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带菌土壤和土壤中的病残体是翌年的主要初侵染来 源。土壤中的病原菌至少可以存活 3~4 年,其垂直分布可达 100cm 土层,但以耕作层土壤 中密度最高。病菌自甘薯根尖侵入,逐渐向上蔓延至根、茎。病种薯、病种苗、病土及带菌 粪肥均能传病,田间病害的扩展主要借水流和耕作活动,远距离的传播靠的是种薯、薯苗和 薯干的调运。此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密切相关。发病温度范围在 21~30℃之间,适温为 27℃。 在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降雨是影响发病程度的重要因素。土壤含水量在 10%以下有利 于发病。因此,砂质土,肥力低的土壤,保水能力差,发病重;结构良好的肥沃土壤发病轻。 连作病重,轮作病轻,连作年限越长,土壤中病残体积累越多,含菌量越大,发病也越重。 甘薯不同品种对根腐病的抗性差异显著,连年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的地区,根腐病危害严重。 其中,胜利百号最为感病

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主要是选用抗病丰产良种为主 1选用抗病丰产良种由于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各地已陆续选出适于本地栽培的抗 病丰产品种,现栽培面积最大的抗病品种为徐薯18。其他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还有烟薯3号 丰薯1号、海拔5号,郑州红4号,一窝红,丰收红,鲁薯3号、5号,豫薯1号、3号 济薯10号,南京92等。但南京92高度感染枯萎病,不易扩大种植 2.实行轮作换茬病地实行与花生、芝麻、棉花、玉米、高粱、谷子等作物轮作或间作, 轮作年限3年以上。在发病严重的地块,应及时改种或补种其他作物,减少损失 3.适期早栽,防止干旱春薯应适期早育苗,多育苗,育壮苗,保证适期早栽。栽苗后 注意防旱,如果无雨应及时浇水,提高甘薯抗病力。 4清洁田园病田中的残体应集中烧毁,减少田间菌量。 5.增施肥料,加强田间管理増施净肥和复合肥,尤其是增施磷肥有较好的防病增产效 果。追施氮肥,要优先选择生理酸性氮肥,如硫酸铵等。 6.药剂防治用50%硫菌灵(托布津)喷雾有较好的防效

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主要是选用抗病丰产良种为主。 1.选用抗病丰产良种 由于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各地已陆续选出适于本地栽培的抗 病丰产品种,现栽培面积最大的抗病品种为徐薯 18。其他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还有烟薯 3 号、 丰薯 1 号、海拔 5 号,郑州红 4 号,一窝红,丰收红,鲁薯 3 号、5 号,豫薯 1 号、3 号, 济薯 10 号,南京 92 等。但南京 92 高度感染枯萎病,不易扩大种植。 2.实行轮作换茬 病地实行与花生、芝麻、棉花、玉米、高粱、谷子等作物轮作或间作, 轮作年限 3 年以上。在发病严重的地块,应及时改种或补种其他作物,减少损失。 3.适期早栽,防止干旱 春薯应适期早育苗,多育苗,育壮苗,保证适期早栽。栽苗后 注意防旱,如果无雨应及时浇水,提高甘薯抗病力。 4.清洁田园 病田中的残体应集中烧毁,减少田间菌量。 5.增施肥料,加强田间管理 增施净肥和复合肥,尤其是增施磷肥有较好的防病增产效 果。追施氮肥,要优先选择生理酸性氮肥,如硫酸铵等。 6.药剂防治 用 50%硫菌灵(托布津)喷雾有较好的防效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