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 教 案 20~20学年第1学期 学院名称 农学院 课程名称农业植物病理学 课程性质专业课 授课对象植物保护 职称副教授 使用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 授课时数 54学时 20年月日
山 西 农 业 大 学 教 案 20 ~20 学年 第 1 学期 学院名称 农 学 院 课程名称 农业植物病理学 课程性质 专业课 授课对象 植物保护 职 称 副 教 授 使用教材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 授课时数 54 学时 20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农业植物病理学 课程编号 01122 学分数 3.5 总学时90 必修课(、 54 课型 选修课(√) 讲课 理论课() 实哈课() 实验 36 任课教师 王美琴 职称 副教授 授课对象 植保年(班)级 植物保护专业 教材面向2]世纪课程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董金皋主编 中国农业利 学出版社 2001年第一版 基本教材和主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山曾士迈、杨演植物病害流行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 [2]董金皋、李树正植物病原菌毒素研究进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曹子刚葡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4宗兆锋植物病理学原理2000.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5]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本课程是农科类本、专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它属于植物病理学上的一个分支 因为植病研究方法主要学习的是植物病害研究过程中所需的一系列方法及实验操作, 所以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植病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且能够在实我及科研工作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于植物病害的研究及防治工作起着 五要的基础作用。 针对农学类特别是植保专业的学生、教师要力图把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及操作 理讲解的清晰易懂,从而使学生通过理论的教学,然后让学生在实验室中或田间进 步操作,巩固所学的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小麦全蚀病、小麦黑穗病、小麦白粉病、小麦病毒病、 水稻三大病吉、棉花枯黄萎病、甘果斑病、马铃病毒病、玉米茎基腐、玉米病毒 病、谷子白发病、苹果树腐烂病、苹果锈病、 羡菜病毒病、蔬菜霜霉病 蔬菜白粉病。每种病害的诊断症状特点、发生规律、发病条件、防治措施。 第3次课 授课章节 第一章小麦病害 第二章 水稻病害 第三章 棉花病日 第四章杂谷病害 第五章薯类病害 第六章 萄萄病害 第十音 果树病害 第八章 葫芦科蔬菜 第九章十字花科蔬菜病害 第十章茄科蔬菜病害
课程名称 农业植物病理学 课程编号 01122 总学时 90 讲课 54 实验 36 学分数 3.5 课型 必修课(√ ) 选修课(√) 理论课() 实验课( ) 任课教师 王美琴 职称 副教授 授课对象 植保 年(班)级 植物保护专业 基本教材和主要 参考资料 教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农业植物病理学 北方本 董金皋主编 中国农业科 学出版社 2001 年第一版 参考资料: [1]曾士迈、杨演.植物病害流行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 [2]董金皋、李树正.植物病原菌毒素研究进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曹子刚.葡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4]宗兆锋.植物病理学原理.2000.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5]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农科类本、专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属于植物病理学上的一个分支, 因为植病研究方法主要学习的是植物病害研究过程中所需的一系列方法及实验操作, 所以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植病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并 且能够在实践及科研工作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于植物病害的研究及防治工作起着 重要的基础作用。 针对农学类特别是植保专业的学生、教师要力图把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及操作原 理讲解的清晰易懂,从而使学生通过理论的教学,然后让学生在实验室中或田间进一 步操作,巩固所学的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小麦全蚀病、小麦黑穗病、小麦白粉病、小麦病毒病、 水稻三大病害、棉花枯黄萎病、甘薯黑斑病、马铃薯病毒病、玉米茎基腐、玉米病毒 病、谷子白发病、苹果树腐烂病、苹果锈病、梨黑星病、蔬菜病毒病、蔬菜霜霉病、 蔬菜白粉病。每种病害的诊断症状特点、发生规律、发病条件、防治措施。 第 3 次课 授课章节 第一章 小麦病害 第二章 水稻病害 第三章 棉花病害 第四章 杂谷病害 第五章 薯类病害 第六章 葡萄病害 第七章 果树病害 第八章 葫芦科蔬菜 第九章 十字花科蔬菜病害 第十章 茄科蔬菜病害
第一章小麦病害 授课内容 第一章小麦病害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几种小麦病害的分布与为害、症状特点、发生规律 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措施。 教学要求 要求教师课前认真背课,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最新动态。 课时 10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讨论。 重点难点 小麦锈病的周年侵染循环规律,小麦全蚀病TAD现象,小麦病毒 病的侵染循环过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相关设施 教学效果检测课前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备注 该教案是在上年度教案的基础上修改
第一章 小麦病害 授课内容 第一章 小麦病害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几种小麦病害的分布与为害、症状特点、发生规律、 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措施。 教学要求 要求教师课前认真背课,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最新动态。 课时 10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讨论。 重点难点 小麦锈病的周年侵染循环规律,小麦全蚀病 TAD 现象,小麦病毒 病的侵染循环过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相关设施 教学效果检测 课前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备注 该教案是在上年度教案的基础上修改
课题 小麦锈病 2个学时 课型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021班46人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小麦三种锈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 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种锈病症状区别及小麦锈病的周年侵染规律、小麦锈病的周年侵染规律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小麦锈病的发生与为害: “黄痘病”,条锈、叶锈及秆锈。 (1)在世间范围的分布: (2)在国内的分布: (3)危害的状况: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症状: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1)三种锈病症状共同点:初期龄色写孢子堆,后期里色冬狗子堆 (2)三种锈病症状区别! 条锈成行,叶锈乱, 秆锈是个大红斑 叙述加图片加表格的方式说明 3.病原物: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柄绣菌属Puccinia。专性寄生菌 (1)小麦锈菌的繁殖体:冬孢子、担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 ”夏狗子:单细胞,表面有细刺: 教学过程 (2)形态特征:1冬孢子:双细胞,棍棒状或纺锤型: 3)生物学特性: (4)生理分化:无转主寄主,有生理分化现象。 主要以表格的方式加以叙述,结合图片。 4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过程:初侵染来源、气流传播、夏孢子完成侵染过程 气孔侵入、 多次再侵染 (2)周年侵染循环规律:越冬存活、春季流行、越夏、侵染秋苗 (3)病害发生的因素:温度、品种抗锈性、栽培管理措施 主要以叙述加ash来讲授。 5综合防治, (1)抗病品种及其合理布置 2)农业防治 (3)化学防治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如何在田间识别小麦三种锈病? 2 小麦品种 抗锈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练习 病害的周年循环过程? 名词解释:生理小种 优势小种抗锈性 5.小麦锈病的传播方式、病原菌的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1 万安民,赵中华,吴立人.2002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回顾2003,29(2):5-8 要参考资料 2: 曾士迈.小麦条锈病越夏过程的模拟研究 病理学报.2003,3(3)27-278 曾士迈.品种布局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模拟研究植物病理学报.2004,343):261-271 4.李振岐,曾士迈.中国小麦锈病.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330-333
课题 小麦锈病 2 个学时 课型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 021 班 46 人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小麦三种锈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 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三种锈病症状区别及小麦锈病的周年侵染规律、小麦锈病的周年侵染规律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小麦锈病的发生与为害: “黄疸病”,条锈、叶锈及秆锈。 (1)在世间范围的分布: (2)在国内的分布: (3)危害的状况: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症状: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1)三种锈病症状共同点:初期黄色夏孢子堆,后期黑色冬孢子堆 (2)三种锈病症状区别: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叙述加图片加表格的方式说明 3.病原物:担子菌纲 Basidiomycetes 柄绣菌属 Puccinia。专性寄生菌 (1) 小麦锈菌的繁殖体:冬孢子、担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 夏孢子:单细胞,表面有细刺; (2)形态特征: 冬孢子:双细胞,棍棒状或纺锤型; (3)生物学特性: (4)生理分化 :无转主寄主,有生理分化现象。 主要以表格的方式加以叙述,结合图片。 4.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过程:初侵染来源、气流传播、 夏孢子完成侵染过程 气孔侵入、多次再侵染 (2)周年侵染循环规律:越冬存活、春季流行、越夏、侵染秋苗 (3)病害发生的因素:温度、品种抗锈性、栽培管理措施 主要以叙述加 flash 来讲授。 5.综合防治: (1)抗病品种及其合理布置 (2)农业防治 (3)化学防治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1. 如何在田间识别小麦三种锈病? 2. 小麦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3. 病害的周年循环过程? 4. 名词解释:生理小种 优势小种 抗锈性 5. 小麦锈病的传播方式、病原菌的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主要参考资料 1. 万安民,赵中华,吴立人.2002 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回顾.2003,29(2):5-8 2. 曾士迈.小麦条锈病越夏过程的模拟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2003,33(3):277-278 3. 曾士迈.品种布局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模拟研究.植物病理学报.2004,34(3):261-271 4.李振岐,曾士迈.中国小麦锈病.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330-333
误题 小麦黑穗病2个学时 课型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021班46人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小麦三种黑穗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 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三种黑穗病症状区别及小麦黑穗病的发生规律 教学难点 小麦黑穗病的侵染循环过程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数学手段 多媒体 发生与为害 腥黑穗和杆果粉 (1)小麦散果穗: (2)小麦腥黑穗:“鬼麦、黑疤”,有光腥、网腥、矮腥、印度腥黑穗病。 (3)小麦秆黑粉:“铁条麦”。 主要以氢述的方式进解 2症状 (1)三种黑穗病症状共同点 (2)三种黑穗病症状区别 叙述加图片加表格的方式说明 4.病原物:均为担子菌亚门黑粉菌。散黑穗病为Ustilago nud血属于黑粉菌属: 腥黑穗病光:Tilletic 网:Tfoetid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柄绣菌属Puccinia 轩黑粉病为 条黑粉菌屈 教学过程 (1)形态特征: (2)生物学特性: (3)生理分化: 主要以表格的方式加以叙述,结合图片。 5.发生规律: 。散黑穗:花器侵入,一年一次:主要种子带菌 (1)侵染循环腥黑穗:幼苗侵入系统性病害:种子、粪肥、士壤带菌风雨传播 秆黑粉:幼苗侵入系统性病害 要土壤传播 (2)病害发生的因素:温度、土壤条件、栽培措施、品种 主要以叙述加ash来讲授。 6.综合防治: (1)洗有和利用抗病品种 (2)加强检疫:小麦矮腥黑穗和印度腥黑穗。 (3)药剂种和士壤处理: (4)栽培防病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吉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1.如何在田间识别小麦三种黑穗病 2.小麦腥果穗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3.三种黑穗病的侵染循环特点? 4.黑穗病的传播方式、病原菌的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黎香兰,曾燕.小麦拔节期病害防治技术.农业知识2002(2)39-40 参考资料 朴永范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生防工作新进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陆家云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4.陆家云植物病害诊新(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课题 小麦黑穗病 2 个学时 课型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 021 班 46 人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小麦三种黑穗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 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三种黑穗病症状区别及小麦黑穗病的发生规律 教学难点 小麦黑穗病的侵染循环过程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发生与为害 小麦黑穗病包括散黑穗、腥黑穗和秆黑粉。 (1)小麦散黑穗:“黑疸、灰包、乌麦”, (2)小麦腥黑穗:“鬼麦、黑疤”,有光腥、网腥、矮腥、印度腥黑穗病。 (3)小麦秆黑粉:“铁条麦”。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症状: (1)三种黑穗病症状共同点 (2)三种黑穗病症状区别 叙述加图片加表格的方式说明 4.病原物:均为担子菌亚门黑粉菌。散黑穗病为 Ustilago nuda 属于黑粉菌属; 腥黑穗病光:Tilletia caries 网:T.foetida 担子菌纲 Basidiomycetes 柄绣菌属 Puccinia; 秆黑粉病为 Urocystis tritici 条黑粉菌属。 (1)形态特征: (2)生物学特性: (3)生理分化: 主要以表格的方式加以叙述,结合图片。 5.发生规律: 散黑穗:花器侵入,一年一次;主要种子带菌 (1)侵染循环 腥黑穗:幼苗侵入系统性病害;种子、粪肥、土壤带菌 风雨传播 秆黑粉:幼苗侵入系统性病害;主要土壤传播 (2)病害发生的因素:温度、土壤条件、栽培措施、品种 主要以叙述加 flash 来讲授。 6.综合防治: (1)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 加强检疫:小麦矮腥黑穗和印度腥黑穗。 (3) 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 (4)栽培防病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1.如何在田间识别小麦三种黑穗病? 2.小麦腥黑穗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3.三种黑穗病的侵染循环特点? 4..黑穗病的传播方式、病原菌的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5.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参考资料 1.黎香兰,曾燕.小麦拔节期病害防治技术.农业知识.2002(2)39-40 2. 朴永范.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生防工作新进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 陆家云.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 001. 4. 陆家云.植物病害诊断(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理 小麦病击病2个学时 利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021班46人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小麦黄矮病和小麦丛矮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 菌、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小麦黄矮病和小麦丛矮病症状区别:病毒在小麦体内的侵染循环过程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1.发生与为害 (1)麦举黄锈寅: (2)小麦丛矮病:俗称“芦渣病”“小蘖病”。 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箍状: (1)小麦黄矮病:叶片花黄,植株略矮。 (2)小麦丛矮病:黄绿相间的条纹、矮化、丛生、分藥增多、心叶卷曲。 (3)共同特占. 叙述加图片的方式说明 3病原物: (1)黄矮病病原为大麦黄矮病毒(BYDV)。 (2)丛矮病病原为禾谷花叶病毒(NCMV)。 教学过程 (3)循回期:持久性。 (4)蚜虫传毒的效果与蚜虫的种类、病毒株系及环境条件有关。 (5)病毒株系 主要以表格的方式如以叙述,结合图片 4.发生规律: 黄矮病:蚜虫传播: (1)侵染循环过程丛矮病:灰飞虱传播 (2)病害发生的因素:凡是对介体昆虫繁殖和保存病毒有利的种植制度、栽培管理措 施及气象条件对小麦黄矮病、丛矮病的发生有利。 主要以叙述加ash来讲授 5.综合防治: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药剂防治 (3)栽培防病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练习 1.如何在田间识别小麦黄矮病和小麦丛矮病? 2名词解释:循回期持久性 ?分析我省年来小麦黄锈病发生的结占? 4.小麦黄矮病病毒颗粒的传播方式、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1黎香兰,曾燕.小麦拔节期病害防治技术农业知识.2002(2)39-40 参考资料 2.刘勇,张战泓植物病毒病的发生、为害及防治研究进展辣椒杂志,2003(2) 3陆家云植物病原真南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4陆家云植物病害诊晰(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课题 小麦病毒病 2 个学时 课型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 021 班 46 人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小麦黄矮病和小麦丛矮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 菌、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小麦黄矮病和小麦丛矮病症状区别;病毒在小麦体内的侵染循环过程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发生与为害 (1) 麦类黄矮病: (2) 小麦丛矮病:俗称“芦渣病”“小蘖病”。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症状: (1)小麦黄矮病:叶片花黄,植株略矮。 (2) 小麦丛矮病:黄绿相间的条纹、矮化、丛生、分蘖增多、心叶卷曲。 (3)共同特点: 叙述加图片的方式说明 3.病原物: (1)黄矮病病原为大麦黄矮病毒(BYDV)。 (2)丛矮病病原为禾谷花叶病毒(NCMV)。 (3) 循回期:持久性。 (4) 蚜虫传毒的效果与蚜虫的种类、病毒株系及环境条件有关。 (5) 病毒株系: 主要以表格的方式加以叙述,结合图片。 4.发生规律: 黄矮病:蚜虫传播; (1) 侵染循环过程: 丛矮病:灰飞虱传播 (2)病害发生的因素:凡是对介体昆虫繁殖和保存病毒有利的种植制度、栽培管理措 施及气象条件对小麦黄矮病、丛矮病的发生有利。 主要以叙述加 flash 来讲授。 5.综合防治: (1)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 药剂防治 (3)栽培防病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练习 1.如何在田间识别小麦黄矮病和小麦丛矮病? 2.名词解释:循回期 持久性 3.分析我省近年来小麦黄矮病发生的特点? 4.小麦黄矮病病毒颗粒的传播方式、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参考资料 1.黎香兰,曾燕.小麦拔节期病害防治技术.农业知识.2002(2)39-40 2.刘勇,张战泓 植物病毒病的发生、为害及防治研究进展.辣椒杂志,2003(2). 3.陆家云.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 001. 4.陆家云.植物病害诊断(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误题 小麦全蚀病1个学时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021班46人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小麦全蚀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生规 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小麦全蚀病症状及发生规律:小麦全蚀病的自然衰退现象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休 1首先介绍本节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发生与为害、症状、病原菌、病害的发生规律、 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发生与为害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主要特点是病苗的种子根、次生根和地下茎变成黑色,即“黑脚”。另一特征是“白 穗”。 叙述加图片加表格的方式说明 4.病原物:Gaeumannomyces graminis。.子囊茵亚门求壳目顶囊壳属。 (1)形态特征:子囊壳、菌丝体、子囊及子囊孢子 教学过程 (2)生物学特性:子囊形成适温20℃:较高相对湿度80-90% 3)生理分化 4个变种:小麦变种、禾谷变种、燕麦变种、玉米变种 主要以叙述,结合图片。 5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过程:土壤中病残体携带的菌丝体为主要初侵染来源:土壤传播: 病害自然衰退现象(TAD):大小麦连作,全蚀病逐年加重,67年到达高峰,不 采取任何措施,病害自然诚退的现象 (2)病害发生的因素:耕作措施、营养条件、士壤性质及温湿度、品种抗病性 主要以叙述加ash来讲授。 6.综合防治: (1)严格的检疫制度:产地检疫:种子检查:柯赫化反应。 (2)农业防治:(3)药剂防治。(4)生物防治。(5)品种防治。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1小麦全蚀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2.名词解释:病害的自然衰退现象。 3如何利用小老全使病的白姚衰退理象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4小麦全蚀病菌的传播方式、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5影响病吉发生的主要因素 1.黎香兰,曾燕.小麦拔节期病害防治技术农业知识2002(2)3940 参考资料 2.朴永范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生防工作新进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吴宏伟,杨海霞,杨斌.小麦常见病害及其防治.农业科技通讯.2002,2:39 宋玉立,王瑞芳.小麦病害化学防治研究进展河南农业科学.2002(4)50-51
课题 小麦全蚀病 1 个学时 课型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 021 班 46 人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小麦全蚀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生规 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小麦全蚀病症状及发生规律;小麦全蚀病的自然衰退现象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首先介绍本节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发生与为害、症状、病原菌、病害的发生规律、 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发生与为害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3.症状: 主要特点是病苗的种子根、次生根和地下茎变成黑色,即“黑脚”。另一特征是“白 穗”。 叙述加图片加表格的方式说明 4.病原物:Gaeumannomyces graminis。子囊菌亚门求壳目顶囊壳属。 (1)形态特征:子囊壳、菌丝体、子囊及子囊孢子 (2)生物学特性:子囊形成适温 20℃;较高相对湿度 80-90%, (3)生理分化 :4 个变种:小麦变种、禾谷变种、燕麦变种、玉米变种 主要以叙述,结合图片。 5.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过程:土壤中病残体携带的菌丝体为主要初侵染来源;土壤传播; 病害自然衰退现象(TAD):大小麦连作,全蚀病逐年加重,6-7 年到达高峰,不 采取任何措施,病害自然减退的现象。 (2)病害发生的因素:耕作措施、营养条件、土壤性质及温湿度、品种抗病性 主要以叙述加 flash 来讲授。 6.综合防治: (1)严格的检疫制度:产地检疫;种子检查;柯赫化反应。 (2)农业防治: (3)药剂防治。(4)生物防治。(5)品种防治。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1 小麦全蚀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2.名词解释:病害的自然衰退现象。 3.如何利用小麦全蚀病的自然衰退现象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4..小麦全蚀病菌的传播方式、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5.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参考资料 1.黎香兰,曾燕.小麦拔节期病害防治技术.农业知识.2002(2)39-40 2. 朴永范.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生防工作新进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 吴宏伟,杨海霞,杨斌.小麦常见病害及其防治.农业科技通讯,2002,2:39 4. 宋玉立,王瑞芳.小麦病害化学防治研究进展.河南农业科学.2002(4):50-51
理 小麦赤霜病 1个学时 利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021班46人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小麦赤需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生规 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小麦赤莓病症状及发生规律:小麦赤霉病菌茵的侵然循环特点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1.首先介绍本节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发生与为害、症状、病原菌、病害的发生规律 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发生与为害 小麦赤霉病俗称“烂头麦”,是世界性的小麦病害之一。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症状, 苗枯、茎腐和独脑 叙述加图片的方式说明 4.病原物:玉米赤霉菌[Gibberella zeae(Schm.)Petch..]侵染所致,其无性阶段归 半知菌亚门的镰刀菌属(Fusarium spp.),已知有17个种和变种,其中以禾谷类镰 刀茵(R.graminearum Schw..)为主要。 主要以叙述,结合图片。 教学过程 发生规律: (1)病害的侵染循环过程 (2)影响病苦发生的因素 主要以叙述加f几as来进授 6.综合防治: (1)消灭越冬菌源 (2)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高产良种 (3)加强栽培管理 (4)加强测报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2小麦赤霉病菌的传播方式、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3.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4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关键? 1黎香兰,曾蔡小麦拔节期病害防治技术.农业知识2002(2)39-40 2.朴水范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生防工作新进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参考资料 3吴宏伟,杨海霞,杨斌小麦常见病害及其防治农业科技通讯,2002,2:39 4.宋玉立,王瑞芳.小麦病苦化学防治研究进展.河南农业科学.2002(4):50-51 5.徐雍皋,陈利锋小麦赤霉病防治理论研究与实践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6吴询耻.小麦主要病害发生与防治J]农药,1998,36(11)15-17
课题 小麦赤霉病 1 个学时 课型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 021 班 46 人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小麦赤霉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生规 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小麦赤霉病症状及发生规律;小麦赤霉病菌的侵然循环特点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首先介绍本节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发生与为害、症状、病原菌、病害的发生规律、 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发生与为害 小麦赤霉病俗称“烂头麦”,是世界性的小麦病害之一。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3.症状: 苗枯、茎腐和穗腐 叙述加图片的方式说明 4.病原物:玉米赤霉菌[Gibberella zeae (Schw.) Petch.]侵染所致,其无性阶段归 半知菌亚门的镰刀菌属(Fusarium spp.),已知有 17 个种和变种,其中以禾谷类镰 刀菌(F. graminearum Schw.)为主要。 主要以叙述,结合图片。 5.发生规律: (1)病害的侵染循环过程 (2)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主要以叙述加 flash 来讲授。 6.综合防治: (1)消灭越冬菌源 (2)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高产良种 (3)加强栽培管理 (4)加强测报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1 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2..小麦赤霉病菌的传播方式、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3.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4.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关键? 参考资料 1.黎香兰,曾燕.小麦拔节期病害防治技术.农业知识.2002(2)39-40 2.朴永范.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生防工作新进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吴宏伟,杨海霞,杨斌.小麦常见病害及其防治.农业科技通讯,2002,2:39 4.宋玉立,王瑞芳.小麦病害化学防治研究进展.河南农业科学.2002(4):50-51 5.徐雍皋,陈利锋.小麦赤霉病防治理论研究与实践.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6.吴询耻.小麦主要病害发生与防治[J].农药,1998,36(11):15-17
题 小麦白粉病1个学时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021班46人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小麦白粉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生规 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小麦白粉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教学难点 小麦白粉病菌的侵然循环特点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数学毛段 多媒体 首先介绍本节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发生与为害、症状、病原菌、病害的发生规律 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发生与为害 小麦白粉病是世界性的小麦病害之一。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3.症状: 叶片正面白色霉层,后期小黑点。 叙述加图片的方式说明 4.病原物:玉米赤霉菌[Gibberella zeae(Sch.)Petch.]侵染所致,其无性阶段 教学过程 半知菌亚门的刀菌属(Fusarium spp.),已知有17个种和变种,其中以禾谷类 刀茵(R.graminearum Schw,.)为主要。 主要以叙述,结合图片。 5发生想律: (1)得沈循环讨积 (2)病害发生因素 主要以叙述加lash来讲授。 6综合防治: (1)消灭越冬菌源 (2)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高产良种 (3)加强栽培管理 (4)加强测报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1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2.小麦赤霉病南的传播方式、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3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4.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关键? 1.宋玉立,何文兰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农药,1998,37(1)39. 参考资料 2.陈扬林特谱唑与粉锈宁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比较植物保护,1992,28(6):29. 3.吴宏伟.杨海雷.杨斌小麦常见病害及其防治农业科技通讯20022:39 4.宋玉立,王瑞芳.小麦病害化学防治研究进展.河南农业科学.2002(4):50-51
课题 小麦白粉病 1 个学时 课型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 021 班 46 人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小麦白粉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生规 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小麦白粉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教学难点 小麦白粉病菌的侵然循环特点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首先介绍本节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发生与为害、症状、病原菌、病害的发生规律、 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发生与为害 小麦白粉病是世界性的小麦病害之一。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3.症状: 叶片正面白色霉层,后期小黑点。 叙述加图片的方式说明 4.病原物:玉米赤霉菌[Gibberella zeae (Schw.) Petch.]侵染所致,其无性阶段归 半知菌亚门的镰刀菌属(Fusarium spp.),已知有 17 个种和变种,其中以禾谷类镰 刀菌(F. graminearum Schw.)为主要。 主要以叙述,结合图片。 5.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过程 (2)病害发生因素 主要以叙述加 flash 来讲授。 6.综合防治: (1)消灭越冬菌源 (2)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高产良种 (3)加强栽培管理 (4)加强测报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1 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2..小麦赤霉病菌的传播方式、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3.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4.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关键? 参考资料 1.宋玉立,何文兰.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农药,1998,37(1):39. 2.陈扬林.特谱唑与粉锈宁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比较.植物保护,1992,28(6):29. 3.吴宏伟,杨海霞,杨斌.小麦常见病害及其防治.农业科技通讯,2002,2:39 4.宋玉立,王瑞芳.小麦病害化学防治研究进展.河南农业科学.2002(4):50-51
课题 小麦纹枯病1个学时 课型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021班46人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小麦纹枯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生规 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小麦纹枯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教学难点 小麦纹枯病菌的侵然循环特点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1首先介绍本节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发生与为害、症状、病原茵、病害的发生规律 病害的综合防治措递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发生与为害 小麦纹枯病是世界性的小麦病害之一。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症状, 烂芽、死苗、烂茎、倒伏 叙述加图片的方式说明 4.病原物:无性阶段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禾谷丝核菌[R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侵染所致,其有性阶段归担子菌亚门角担菌属(cenatobasidium), ()病原形态:菌丝菌核 教学过程 (2)病原生物学 主要以叙述,结合图片。 5发生规律: (1)病害的侵染循环过程 (2)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主要以叙述加lash来讲授 5.综合防治: (1)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高产良种 (2)加强栽培管理 (3)药剂防治 (4)生物防治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日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1小麦纹枯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2小麦纹枯病菌的传播方式、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3.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4小寿纹枯病的防治关键? 黎香兰,曾燕.小麦拔节期病害防治技术.农业知识2002(2)39-40 参考资料 朴水范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生防工作新进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 吴宏伟,杨海覆,杨斌.小麦常见病害及其防治.农业科技通讯,2002,2:39 4.宋玉立,王瑞芳.小麦病害化学防治研究进展河南农业科学.2002(4):50-51
课题 小麦纹枯病 1 个学时 课型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 021 班 46 人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小麦纹枯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生规 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小麦纹枯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教学难点 小麦纹枯病菌的侵然循环特点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首先介绍本节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发生与为害、症状、病原菌、病害的发生规律、 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发生与为害 小麦纹枯病是世界性的小麦病害之一。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3.症状: 烂芽、死苗、烂茎、倒伏 叙述加图片的方式说明 4.病原物:无性阶段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禾谷丝核菌[R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侵染所致,其有性阶段归担子菌亚门角担菌属(cenatobasidium), (1)病原形态:菌丝 菌核 (2)病原生物学: 主要以叙述,结合图片。 5.发生规律: (1)病害的侵染循环过程 (2)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主要以叙述加 flash 来讲授。 6.综合防治: (1)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高产良种 (2)加强栽培管理 (3)药剂防治 (4)生物防治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1 小麦纹枯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2..小麦纹枯病菌的传播方式、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3.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4.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关键? 参考资料 1.黎香兰,曾燕.小麦拔节期病害防治技术.农业知识.2002(2)39-40 2. 朴永范.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生防工作新进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 吴宏伟,杨海霞,杨斌.小麦常见病害及其防治.农业科技通讯,2002,2:39 4. 宋玉立,王瑞芳.小麦病害化学防治研究进展.河南农业科学.2002(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