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他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总关系的科学。 2、昆虫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是生态学重要分支科学,是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研究昆虫与环境相互作 用机理和规律的科学。 3、物种:是指自然界中凡是在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及遗传上极为相似的一群个体,它们在生殖上与 其他种类的生物有严格的生殖隔离。 4、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 位。 5、群落: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 6、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栖息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7、协同进化: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法则,逐渐形成的,表现在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变 异,在进化论中称为协同进化。 8、biosystem:生物系统,是指从系统论的角度与观念来看生物体与生物界,将生物不同层次的结 构体系看做“系统”。 9、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适应、协 调的动态平衡之中。 10、反馈现象:当某一输出状态变量又反过来变为输入变量而影响到状态的动态时,称为反馈现象 11、限制因子:在稳定状态下,当某种或几种基本物质的可利用量最接近于所需要的临界最小量 时,这种或这些基本物质便将成为一个限制因子。 12、过冷却现象:当环境温度降到一定低温时,昆虫体液开始结冰,同时释放出热量,此时体温复 升;当环境温度继续下降到一定限度时,虫体结冰,这个过程叫做过冷却现象。 13、兼性滞育:滞育并不出现在固定世代,可随地理条件或季节性气候、食物等因素而变动,多为 多化性害虫。 14、专性滞育:滞育出现在固定的世代及虫期,都为一化性滞育昆虫 15生物钟:生物的生理机能和学习习性受着内在的、具有“时钟”性能的生理机制的控制,这种生 理机制成为生物钟 16、负反馈:最终的输出变量反过来对初始变量的刺激或干扰作用起到削弱或衰减的作用。 17、正反馈:所有输出变量对初始变量的刺激或干扰均有加强的性质。 18、抵抗力:系统抵御外界干扰使自身不致受到伤害的缓冲能力,抵抗力越强则系统越不容易出现 伤害或崩溃现象。 19、恢复力:当系统遭到外界干扰致使系统受损后迅速修复还原自己的能力,恢复力越强则系统恢 复到正常的时间越短。 20、性比:是指成虫或蛹雌性与雄性之比。 21、环境:生物学所指的环境是以研究的生物对象为主体的,是指除了所研究的生物对象以外的所 有一切。 22、积温:昆虫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要总热量。 23、密度制约因子:影响大小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生物因子。 24、天敌:引起昆虫死亡的生物。 25、迁飞:是指一种昆虫成群的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迁飞到另一个发生地。 26、扩散:是指昆虫个体发育中日常的或偶然的、小范围内的分散或集中活动。 27、休眠:是昆虫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不良外界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性。 28、滞育:是昆虫种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本身的生活方式与其外界生存因素间不断矛盾统一的结果。 29、混合种群:有时由于需要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种群,称为混合种群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他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总关系的科学。 2、昆虫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是生态学重要分支科学,是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研究昆虫与环境相互作 用机理和规律的科学。 3、物种:是指自然界中凡是在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及遗传上极为相似的一群个体,它们在生殖上与 其他种类的生物有严格的生殖隔离。 4、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 位。 5、群落: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 6、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栖息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7、协同进化: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法则,逐渐形成的,表现在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变 异,在进化论中称为协同进化。 8、biosystem:生物系统,是指从系统论的角度与观念来看生物体与生物界,将生物不同层次的结 构体系看做“系统”。 9、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适应、协 调的动态平衡之中。 10、反馈现象:当某一输出状态变量又反过来变为输入变量而影响到状态的动态时,称为反馈现象 11、限制因子:在稳定状态下,当某种或几种基本物质的可利用量最接近于所需要的临界最小量 时,这种或这些基本物质便将成为一个限制因子。 12、过冷却现象:当环境温度降到一定低温时,昆虫体液开始结冰,同时释放出热量,此时体温复 升;当环境温度继续下降到一定限度时,虫体结冰,这个过程叫做过冷却现象。 13、兼性滞育:滞育并不出现在固定世代,可随地理条件或季节性气候、食物等因素而变动,多为 多化性害虫。 14、专性滞育:滞育出现在固定的世代及虫期,都为一化性滞育昆虫 15生物钟:生物的生理机能和学习习性受着内在的、具有“时钟”性能的生理机制的控制,这种生 理机制成为生物钟 16、负反馈:最终的输出变量反过来对初始变量的刺激或干扰作用起到削弱或衰减的作用。 17、正反馈:所有输出变量对初始变量的刺激或干扰均有加强的性质。 18、抵抗力:系统抵御外界干扰使自身不致受到伤害的缓冲能力, 抵抗力越强则系统越不容易出现 伤害或崩溃现象。 19、恢复力:当系统遭到外界干扰致使系统受损后迅速修复还原自己的能力, 恢复力越强则系统恢 复到正常的时间越短。 20、性比:是指成虫或蛹雌性与雄性之比。 21、环境:生物学所指的环境是以研究的生物对象为主体的,是指除了所研究的生物对象以外的所 有一切。 22、积温:昆虫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要总热量。 23、密度制约因子:影响大小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生物因子。 24、天敌:引起昆虫死亡的生物。 25、迁飞:是指一种昆虫成群的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迁飞到另一个发生地。 26、扩散:是指昆虫个体发育中日常的或偶然的、小范围内的分散或集中活动。 27、休眠:是昆虫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不良外界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性。 28、滞育:是昆虫种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本身的生活方式与其外界生存因素间不断矛盾统一的结果。 29、混合种群:有时由于需要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种群,称为混合种群
30、年龄组配:指一个自然种群中各发育阶段和同一发育阶段的不同发育进度的数量比。 31、特定年龄生命表:是以种群年龄作为划分时间的标准,系统观察并记载不同发育阶段或年龄区 组中的死亡数量,死亡原因以及成阶段的繁殖数量。 32、特定时间生命表:指在昆虫种群是静止(后一时间的种群与前一时间的种群的比基本上为1), 而世代重叠、年龄组配稳定的前提下,在特定的时间单位内(如月、旬、周、日等)的一种生命 表。 33、年龄金字塔:一般来说,一个激烈扩张的种群,常有高比例的年轻个体:一个稳定的种群,有 均匀的年龄分布结构:而一个衰退的种群,则有高比例的老年个体。 34、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由于种群栖息地内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关系,造成种群在 一定空间内个体扩散分布的一定形式。 35、平均拥挤度:每个个体在一个样方中的平均他个体数,指的是平均在一个样方内每个个体的拥 挤程度。 36、种群基数:是指前一代或前一时期某一发育阶段在一定空间的平均数量,是估测其下一代或后 一时期种群数量变动的基础数据。 37、种群出生率:1-死亡率。 38、死亡率: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和一定时间内的生态死亡率,一般用一定时间内种群死亡个体数 占总数的百分率表示。 39、生态对策:是种群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是种群的一种遗传 学特性。 40、竞争:是指发生在同一营养阶层内两种昆虫种群因具有共同的食物、空间等所产生的相互关 系。 41、年龄结构:指不同年龄段虫口在一个种群中的相对比例 42、内禀增长率:在特殊环境条件下,具有稳定年龄组配的种群的最大瞬间增长速率。 43、栖境:对任何一种动物来说可以定义为整个生活期间活动所到达的地区。 44、种群结构:是指种群内某些生物学、生态学乃至形态学和生理学特性互不相同的各类同种的个 体群在总体中所占比例。 45、种群动态:是指任何一个种群在一定空间内适应环境的历史。 46、K值分析:通过观察连续几年的生命表系列,就能看出在那一时期,死亡率对种群大小的影响最 大,从而可判断哪一个关键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最大。这一技术称为K值分析法。 47、K选择:昆虫演化的一种理论,在相对稳定环境中生活的昆虫,通过自然选择,向着降低繁殖力 (r)、母体对后代给予保护的方向发展,称为K选择。 48、优势种: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49、亚优势种:指个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 作用的物种。 50、伴生种: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51、偶见种或罕见种:偶见种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半是由于种群本身数量稀少 的缘故。 52、群落交错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 53、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称边缘交应 54、关键种:生物群落中,处于较高营养级的少数物种,其取食活动对群落的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 称关键种。关键种可以是顶极捕食者,也可以是那些去除后对群落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物种。 55、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抑制物种种群波动和从扰动中恢复平稳状态的能力。 56、生境:生物的居住场所,即生物生活的地方,或称为栖息地
30、年龄组配:指一个自然种群中各发育阶段和同一发育阶段的不同发育进度的数量比。 31、特定年龄生命表:是以种群年龄作为划分时间的标准,系统观察并记载不同发育阶段或年龄区 组中的死亡数量,死亡原因以及成阶段的繁殖数量。 32、特定时间生命表:指在昆虫种群是静止(后一时间的种群与前一时间的种群的比基本上为1), 而世代重叠、年龄组配稳定的前提下,在特定的时间单位内(如月、旬、周、日等)的一种生命 表。 33、年龄金字塔:一般来说,一个激烈扩张的种群,常有高比例的年轻个体;一个稳定的种群,有 均匀的年龄分布结构;而一个衰退的种群,则有高比例的老年个体。 34、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由于种群栖息地内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关系,造成种群在 一定空间内个体扩散分布的一定形式。 35、平均拥挤度:每个个体在一个样方中的平均他个体数,指的是平均在一个样方内每个个体的拥 挤程度。 36、种群基数:是指前一代或前一时期某一发育阶段在一定空间的平均数量,是估测其下一代或后 一时期种群数量变动的基础数据。 37、种群出生率:1-死亡率。 38、死亡率: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和一定时间内的生态死亡率,一般用一定时间内种群死亡个体数 占总数的百分率表示。 39、生态对策:是种群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是种群的一种遗传 学特性。 40、竞争:是指发生在同一营养阶层内两种昆虫种群因具有共同的食物、空间等所产生的相互关 系。 41、年龄结构:指不同年龄段虫口在一个种群中的相对比例 42、内禀增长率:在特殊环境条件下,具有稳定年龄组配的种群的最大瞬间增长速率。 43、栖境:对任何一种动物来说可以定义为整个生活期间活动所到达的地区。 44、种群结构:是指种群内某些生物学、生态学乃至形态学和生理学特性互不相同的各类同种的个 体群在总体中所占比例。 45、种群动态:是指任何一个种群在一定空间内适应环境的历史。 46、K值分析:通过观察连续几年的生命表系列,就能看出在那一时期,死亡率对种群大小的影响最 大,从而可判断哪一个关键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最大。这一技术称为K值分析法。 47、K 选择:昆虫演化的一种理论,在相对稳定环境中生活的昆虫,通过自然选择,向着降低繁殖力 (r)、母体对后代给予保护的方向发展,称为K选择。 48、优势种: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49、亚优势种:指个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 作用的物种。 50、伴生种: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51、偶见种或罕见种:偶见种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半是由于种群本身数量稀少 的缘故。 52、群落交错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 53、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称边缘交应 54、关键种:生物群落中,处于较高营养级的少数物种,其取食活动对群落的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 称关键种。关键种可以是顶极捕食者,也可以是那些去除后对群落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物种。 55、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抑制物种种群波动和从扰动中恢复平稳状态的能力。 56、生境:生物的居住场所,即生物生活的地方,或称为栖息地
57、小区:在生境内主要环境状况一致的。所谓生活小区是指具有相似土壤和气候条件,栖息着一 定动植物群体的场所。生活小区是在生境内生物群落的居住单位。 58、生态位:用以描述不同物种在同一生活小区内可以占据资源的部位。一般强调生物有机体在群 落中的功能作用。 59、生态系统能流:指在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间能量的输入、转换、传导、消失的过程,它是 一个单向流动的过程。 60、“1/10定律”,即从上一营养级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转化率是10%。 61、生态系统物流:指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过程。 62、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6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 性,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 64、岛屿学说:岛屿上的物种数随着岛屿面积的增大而增加,且距大陆越远,物种数越少。 65、Meta-种群(异质种群):定义为“由经常局部性绝灭,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 群”。 66、最小可存活种群:简称MVP,即种群以一定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最小种群的大小。 67、50/500法则:隔离种群至少需要50个个体,为保护遗传变异性最好拥有500个个体。 68、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和他们所包含的遗产物质,以及由这些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 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69、食物链:以植物为起点的彼此依存的食物联系的基本结构。 70、营养水平:指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暂时停留的位置,这些位置分别由不同种群占 据。 71、原始演替:是开始于从未被生物占据过的区域,又叫初级演替,如在岩石、沙丘、冰川泥上的 演替。 72、次生演替:是指在曾被生物占据过的或原来就有生物群落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73、生态金字塔:塔基一般较宽,属植物类生产者,相继的各层形成逐渐缩小的塔身和塔顶,分别 为各类消费者,如此构成的图形。 74、生命表:是指将一定种群的死亡数量、死亡原因、死亡年龄(时间)等资料列成表,以便分析 该种昆虫种群生活史过程中引起数量变动的原因,是研究昆虫数量动态的重要方法之一。 75、PM: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 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 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76、密度制约:生态学中把种群的实际增长率随密度增长而下降的现象称为密度制约效应。 77、中期预测:一般为20天到一个季度,常在一个月以上,通常是预测下一个世代的发生情况,以 确定防治对策和部署。 78、存活率曲线: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种群中的同龄个体随时间移动而减少的现象,可以用一条 曲线来表示,称为存活率曲线。 79、竞争排斥原理:两个种能各得其所地共同利用环境中的资源。 80、长期预测:期限常在一个季度或一年以上,视害虫种类和生殖周期长短而定。 81、分层抽样:主要是通过先分组,然后再随机抽样。由于通过划类分层,增大了各类型中单位间 的共同性,容易抽出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 82、拟态:在外形、姿态、斑纹或行为等方面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命物体以躲避天敌的现象。 83、环境容量:是指在食物、天敌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种群可能达到最大的稳定的数量。 84、营养结构:可用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椎体来表征
57、小区:在生境内主要环境状况一致的。所谓生活小区是指具有相似土壤和气候条件,栖息着一 定动植物群体的场所。生活小区是在生境内生物群落的居住单位。 58、生态位:用以描述不同物种在同一生活小区内可以占据资源的部位。一般强调生物有机体在群 落中的功能作用。 59、生态系统能流:指在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间能量的输入、转换、传导、消失的过程,它是 一个单向流动的过程。 60、“1/10定律”,即从上一营养级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转化率是10%。 61、生态系统物流:指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过程。 62、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6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 性,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 64、岛屿学说:岛屿上的物种数随着岛屿面积的增大而增加,且距大陆越远,物种数越少。 65、Meta-种群(异质种群):定义为“由经常局部性绝灭,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 群”。 66、最小可存活种群:简称MVP ,即种群以一定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最小种群的大小。 67、50/500法则:隔离种群至少需要50个个体,为保护遗传变异性最好拥有500个个体。 68、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和他们所包含的遗产物质,以及由这些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 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69、食物链:以植物为起点的彼此依存的食物联系的基本结构。 70、营养水平:指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暂时停留的位置,这些位置分别由不同种群占 据。 71、原始演替:是开始于从未被生物占据过的区域,又叫初级演替,如在岩石、沙丘、冰川泥上的 演替。 72、次生演替:是指在曾被生物占据过的或原来就有生物群落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73、生态金字塔:塔基一般较宽,属植物类生产者,相继的各层形成逐渐缩小的塔身和塔顶,分别 为各类消费者,如此构成的图形。 74、生命表:是指将一定种群的死亡数量、死亡原因、死亡年龄(时间)等资料列成表,以便分析 该种昆虫种群生活史过程中引起数量变动的原因,是研究昆虫数量动态的重要方法之一。 75、IPM: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 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 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76、密度制约:生态学中把种群的实际增长率随密度增长而下降的现象称为密度制约效应。 77、中期预测:一般为20天到一个季度,常在一个月以上,通常是预测下一个世代的发生情况,以 确定防治对策和部署。 78、存活率曲线: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种群中的同龄个体随时间移动而减少的现象,可以用一条 曲线来表示,称为存活率曲线。 79、竞争排斥原理:两个种能各得其所地共同利用环境中的资源。 80、长期预测:期限常在一个季度或一年以上,视害虫种类和生殖周期长短而定。 81、分层抽样:主要是通过先分组,然后再随机抽样。由于通过划类分层,增大了各类型中单位间 的共同性,容易抽出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 82、拟态:在外形、姿态、斑纹或行为等方面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命物体以躲避天敌的现象。 83、环境容量:是指在食物、天敌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种群可能达到最大的稳定的数量。 84、营养结构:可用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椎体来表征
85、害虫预测预报:是指植保工作人员根据害虫发生规律及相关的环境条件(作物的物候、气象、 天敌等),对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等作出估计,以便预测害虫未来的发生 动态和发展趋势,并提前向有关领导、植物保护部门、治虫工作人员、农民提供虫情苗情及天敌等 情况报告。 二、判断题(对的打V,错的打×) 1.昆虫的天敌简称天敌昆虫.(×) 2.《昆虫学报》现在每年出版4期.(×) 3.利用有效积温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生量.(×) 4.能引起昆虫进入滞育的最低光照时数称为临界光照期。(×) 5.温湿图多以温度为横坐标,以相对湿度或降雨量为纵坐标。() 6.蚜虫,螨类一般在干旱年份发生重。() 7.昆虫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8.用有效积温可预测害虫发生期、地理分布和年世代数。() 9.抗玉米螟的玉米品系体内含有较高浓度的r-氨基丁酸。(X) 10.生物防治就是利用天敌昆虫来防治害虫。(×) 11.昆虫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区一般为20~30℃.( 12.菜粉蝶在我省以蛹越冬。(V) 13.褐飞虱大发生的气候相是“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V) 14.既能取食植物又能取食动物的昆虫叫多食性昆虫.(V) 15.食物短缺时,赤眼蜂的雌性比一般将上升。(×) 16.食物是影响昆虫的非密度制约因子.(×) 17.一般在食料,气候等适宜条件下,无翅蚜多于有翅蚜.() 18.十字花科蔬菜连年种植地区,菜粉蝶为害严重。(V) 19.一般在食料,气候等适宜条件下,短翅型飞虱多于长翅型飞虱。() 20.最适温度就是昆虫生长发育最快的温度。(×) 21.水稻分蘖期叶片受稻纵卷叶螟为害,一般对产量影响不大。() 22.一头寄主体内寄生两头同一种寄生蜂的现象叫多寄生.(×) 23.对生态对策位于-k连续统中间的害虫,利用生物防治一般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24.自然环境中昆虫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型是逻辑斯蒂模型.(×) 25.存活率曲线多以年龄为横坐标,存活数或其对数为纵坐标.() 26.在某一害虫的多个生命表中,平均导致该害虫死亡率最大的因素称为关键因素.(×) 27.褐飞虱短翅型增多是大发生的预兆。() 28.优势种是指群落中数量最多的物种.(×) 29.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约5米范围以内的微细气候。(×) 30.生态系统中所指的生产者是人类.(×) 31.稻酮是吸引水稻螟蛾产卵的化学物质。() 32.经济阈值即经济受害水平.(×) 33.昆虫生长发育最快的温度不一定是最适温度.() 三.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判断害虫某一虫态发生始盛期的数量指标是(A)
85、害虫预测预报:是指植保工作人员根据害虫发生规律及相关的环境条件(作物的物候、气象、 天敌等),对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等作出估计,以便预测害虫未来的发生 动态和发展趋势,并提前向有关领导、植物保护部门、治虫工作人员、农民提供虫情苗情及天敌等 情况报告。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昆虫的天敌简称天敌昆虫.(×) 2. 《昆虫学报》现在每年出版4期. (×) 3. 利用有效积温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生量. (×) 4. 能引起昆虫进入滞育的最低光照时数称为临界光照期。(×) 5. 温湿图多以温度为横坐标,以相对湿度或降雨量为纵坐标。(√) 6. 蚜虫,螨类一般在干旱年份发生重。(√) 7. 昆虫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 8. 用有效积温可预测害虫发生期、地理分布和年世代数。(√) 9. 抗玉米螟的玉米品系体内含有较高浓度的r-氨基丁酸。(×) 10.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天敌昆虫来防治害虫。(×) 11. 昆虫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区一般为20~30℃. (√) 12. 菜粉蝶在我省以蛹越冬。(√) 13. 褐飞虱大发生的气候相是“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 (√) 14. 既能取食植物又能取食动物的昆虫叫多食性昆虫. (√) 15. 食物短缺时,赤眼蜂的雌性比一般将上升。(×) 16. 食物是影响昆虫的非密度制约因子. (×) 17. 一般在食料,气候等适宜条件下,无翅蚜多于有翅蚜. (√) 18. 十字花科蔬菜连年种植地区,菜粉蝶为害严重。(√) 19. 一般在食料,气候等适宜条件下,短翅型飞虱多于长翅型飞虱。(√) 20. 最适温度就是昆虫生长发育最快的温度。(×) 21. 水稻分蘖期叶片受稻纵卷叶螟为害,一般对产量影响不大。(√) 22. 一头寄主体内寄生两头同一种寄生蜂的现象叫多寄生. (×) 23. 对生态对策位于r-k连续统中间的害虫,利用生物防治一般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 24. 自然环境中昆虫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型是逻辑斯蒂模型. (×) 25. 存活率曲线多以年龄为横坐标,存活数或其对数为纵坐标. (√) 26. 在某一害虫的多个生命表中,平均导致该害虫死亡率最大的因素称为关键因素. (×) 27. 褐飞虱短翅型增多是大发生的预兆。(√) 28. 优势种是指群落中数量最多的物种. (×) 29. 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约5米范围以内的微细气候。(×) 30. 生态系统中所指的生产者是人类. (×) 31. 稻酮是吸引水稻螟蛾产卵的化学物质。(√) 32. 经济阈值即经济受害水平. (×) 33. 昆虫生长发育最快的温度不一定是最适温度. (√) 三.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判断害虫某一虫态发生始盛期的数量指标是(A)
A)16-20%B)50%C)84% 2.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约(A)米范围内的微细气候: A)1.5B)5C)10D)50 3.下面为迁飞性的昆虫是(A): A)白背飞虱B)拟褐飞虱C)伪褐飞虱D)黑头菱飞虱 4.一头寄主体内寄生两头以上同一种寄生物的现象叫(B) A)重寄生B)共寄生C)过寄生D)多寄生 5.只取食一个科内的多种植物的昆虫叫(B): A)单食性昆虫B)寡食性昆虫C)奇异寡食性昆虫D)多食性昆虫 6.昆虫的体态,颜色模仿不可食的物体或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的动物时叫(D) A)保护色B)拟态C)多态现象D)防御 7.一般情况下,(A)是诱发昆虫真菌流行病的重要环境条件: A)高湿B)高温C)强光照D)大风 8.属于物理与机械防治法的措施是(A): A)清洁田园B)灌水灭虫C)糖醋食诱D)果实套袋 9.以下害虫属迁飞性昆虫的是(C) A二化螟B三化螟C纵卷叶螟 10.有效积温预测法不能预测害虫的(B): A)发生期B)发生量C)地理分布D)年世代数 11.自然界生物之间最基本的联系是(A): A营养联系B信息联系C能量联系 12.在鉴别幼虫龄期时,最基本的形态依据是(D): A)体长B)头宽C)体色D)腹足趾沟数 13.短期预测的期限一般为(A): A)20天以内B)一个月左右C)一个季度左右D)一周以内 14.最可能不是r对策者特征的是(C) A)寿命短B)体型小C)种群大小在时间上稳定平衡D)快速发育 15.引起昆虫滞育的环境最主要的是(A) A)温度B)湿度C)光周期D)干旱 16.蛹分级的一项重要依据是(B): A蛹的大小B)复眼颜色C)蛹的体色D)翅芽出现否 17.两个营养层次间的能量利用率一般在(A)之间。 A)10-20%B)5-10%C)10-30%D)5-20% 18.最不可能属k对策者特征的是(C): A)寿命长B)体型大C)单次生殖D)发育缓慢 19.剖查雌蛾发育进度,可为预测害虫发生期提供依据,卵巢分级最重要的一项依据是(A):A)卵粒 的颜色和大小B)卵巢管数目C)中输卵管内有无卵粒D)侧输卵管内有无卵粒 20.下面的昆虫有休眠习性的是(A): A)粘虫B)玉米螟C)大地老虎D)稻蝗 21.一头寄主体内仅寄生一头寄生物的现象叫(A):
A)16-20% B)50% C)84% 2. 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约( A)米范围内的微细气候: A)1.5 B)5 C)10 D)50 3. 下面为迁飞性的昆虫是( A): A)白背飞虱 B)拟褐飞虱 C)伪褐飞虱 D)黑头菱飞虱 4. 一头寄主体内寄生两头以上同一种寄生物的现象叫(B) A)重寄生 B)共寄生 C)过寄生 D)多寄生 5. 只取食一个科内的多种植物的昆虫叫(B): A)单食性昆虫 B)寡食性昆虫 C)奇异寡食性昆虫 D)多食性昆虫 6. 昆虫的体态,颜色模仿不可食的物体或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的动物时叫(D) A)保护色 B)拟态 C)多态现象 D)防御 7. 一般情况下, (A )是诱发昆虫真菌流行病的重要环境条件: A)高湿 B)高温 C)强光照 D)大风 8. 属于物理与机械防治法的措施是(A ): A)清洁田园 B)灌水灭虫 C)糖醋食诱 D)果实套袋 9. 以下害虫属迁飞性昆虫的是(C) A二化螟 B三化螟 C纵卷叶螟 10. 有效积温预测法不能预测害虫的(B): A)发生期 B)发生量 C)地理分布 D)年世代数 11. 自然界生物之间最基本的联系是( A): A营养联系 B信息联系 C能量联系 12. 在鉴别幼虫龄期时,最基本的形态依据是(D): A)体长 B)头宽 C)体色 D)腹足趾沟数 13. 短期预测的期限一般为( A): A)20天以内 B)一个月左右 C)一个季度左右 D)一周以内 14. 最可能不是r对策者特征的是(C): A)寿命短 B)体型小 C)种群大小在时间上稳定平衡 D)快速发育 15. 引起昆虫滞育的环境最主要的是( A) A)温度 B)湿度 C)光周期 D)干旱 16. 蛹分级的一项重要依据是( B): A蛹的大小 B)复眼颜色 C)蛹的体色 D)翅芽出现否 17. 两个营养层次间的能量利用率一般在(A)之间。 A) 10-20% B)5-10% C)10-30% D)5-20% 18. 最不可能属k对策者特征的是(C): A)寿命长 B)体型大 C)单次生殖 D)发育缓慢 19. 剖查雌蛾发育进度,可为预测害虫发生期提供依据,卵巢分级最重要的一项依据是(A ): A)卵粒 的颜色和大小 B)卵巢管数目 C)中输卵管内有无卵粒 D)侧输卵管内有无卵粒 20. 下面的昆虫有休眠习性的是( A): A)粘虫 B)玉米螟 C)大地老虎 D)稻蝗 21. 一头寄主体内仅寄生一头寄生物的现象叫(A ):
A)单寄生B)初寄生C)独寄生D)单期寄生 22.三化螟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有效积温为89日度,则T=16℃时的V值为(A)上A)0.067B)0.112 C)4.938D)7.300 23.卵分级的一项重要依据是(B): A)卵的大小B)卵的颜色C)卵的形状D)卵表面刻纹 24.三化螟是(B): A)单食性昆虫B)寡食性昆虫C)奇异寡食性昆虫D)多食性昆虫 25.成为昆虫种群数量调节上的密度制约因子的是(A) A)温度B)湿度C)天敌D)土壤 26.稻螟最难蛀入的时期是(A): A)秧苗期B)分蘖期C)孕穗期D)吐穗期 27.只取食一个科内的多种植物的昆虫叫(B): A)单食性昆虫B)寡食性昆虫C)奇异寡食性昆虫D)多食性昆虫 28.长期预测的期限一般在(C): A)20天以上B)一个月以上C)一个季度以上D)一年以上 29.剖查雌蛾发育进度,可为预测害虫发生期提供依据,卵巢分级的一项重要依据是(B): A)卵巢管数目B)卵粒大小和颜色C)中输卵管内有无卵粒D)侧输卵管内有无卵粒 30.下面的昆虫中,具远距离迁飞习性的是(D) A)粘虫B)玉米螟C)大地老虎D)稻蝗生 31.解除昆虫滞育的主要刺激因素是:(A) A低温B食物C光周期 四填空题 1.按食物的范围大小,昆虫食性可分为(杂食性),(寡食性),(单食性)和(多食性)。 2.昆虫适温区一般为(8-40)oC,最适温区一般为(20-30)oC。 3.昆虫能见到人眼所不能见的(紫外)光,而一般看不见人眼所能见的(红外)光。 4.由中国植保学会主编的一本学报是(植物保护学报)。 5.昆虫致病微生物的类群包括(病毒),(真菌),(细菌),(原生动物),(线虫),Bt乳剂属其中的(细 菌),白僵菌属其中的(真菌)。 6.在香农多样性指数公式H=一∑(Pi)(InPi)中,pi表示(此物种个体数占总个体数比例)。 7.食物链和食物网都以(植物)为起点且各环节间以营养关系相联系。 8.所谓决定系数是(相关系数的平方)。 9.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两大部分即(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组成成分),四个基本成分即(环境),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0.我国现阶段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1.种群的(数量)、(空间分布)与(遗传)特征是种群存在的外部的基本形式,也是种群变动的三个 表现形式。 12.遗传抗虫三机制是(不选择性),(抗虫性)和(耐旱性)。 13.农业生态系统是由所有栖息在作物栽培地区的(生物群落)与其所有周围(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单 位,它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的。 14.昆虫的种群结构主要包括(性比),(年龄组配),(多态现象)。 15.种间关系常见有3种形式(竞争),(捕食)和(互利共生)
A)单寄生 B)初寄生 C)独寄生 D)单期寄生 22. 三化螟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有效积温为89日度,则T=16℃时的V值为(A ): A)0.067 B)0.112 C)4.938 D)7.300 23. 卵分级的一项重要依据是( B): A)卵的大小 B)卵的颜色 C)卵的形状 D)卵表面刻纹 24. 三化螟是(B ): A)单食性昆虫 B)寡食性昆虫 C)奇异寡食性昆虫 D)多食性昆虫 25. 成为昆虫种群数量调节上的密度制约因子的是(A): A)温度 B)湿度 C)天敌 D)土壤 26. 稻螟最难蛀入的时期是(A ): A)秧苗期 B)分蘖期 C)孕穗期 D)吐穗期 27. 只取食一个科内的多种植物的昆虫叫(B ): A)单食性昆虫 B)寡食性昆虫 C)奇异寡食性昆虫 D)多食性昆虫 28. 长期预测的期限一般在( C): A)20天以上 B)一个月以上 C)一个季度以上 D)一年以上 29. 剖查雌蛾发育进度,可为预测害虫发生期提供依据,卵巢分级的一项重要依据是( B): A)卵巢管数目 B)卵粒大小和颜色 C)中输卵管内有无卵粒 D)侧输卵管内有无卵粒 30. 下面的昆虫中,具远距离迁飞习性的是(D ): A)粘虫 B)玉米螟 C)大地老虎 D)稻蝗生 31. 解除昆虫滞育的主要刺激因素是: (A) A低温 B食物 C光周期 四.填空题 1. 按食物的范围大小,昆虫食性可分为(杂食性),(寡食性),(单食性)和(多食性)。 2. 昆虫适温区一般为(8-40)oC,最适温区一般为(20-30) oC。 3. 昆虫能见到人眼所不能见的(紫外)光,而一般看不见人眼所能见的(红外)光。 4. 由中国植保学会主编的一本学报是(植物保护学报)。 5. 昆虫致病微生物的类群包括(病毒), (真菌), (细菌), (原生动物),(线虫), Bt乳剂属其中的(细 菌),白僵菌属其中的(真菌)。 6. 在香农多样性指数公式H=-∑(Pi)(lnPi)中, pi表示(此物种个体数占总个体数比例)。 7. 食物链和食物网都以(植物)为起点且各环节间以营养关系相联系。 8. 所谓决定系数是(相关系数的平方)。 9.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两大部分即(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组成成分),四个基本成分即(环境),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0. 我国现阶段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1. 种群的(数量)、(空间分布)与(遗传)特征是种群存在的外部的基本形式,也是种群变动的三个 表现形式。 12. 遗传抗虫三机制是(不选择性),(抗虫性)和(耐旱性)。 13. 农业生态系统是由所有栖息在作物栽培地区的(生物群落)与其所有周围(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单 位,它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的。 14. 昆虫的种群结构主要包括(性比),(年龄组配),(多态现象)。 15. 种间关系常见有3种形式(竞争),(捕食)和(互利共生)
16.猎物对捕食者的适应主要表现在(保护色),(拟态),(机械和化学保护作用)和(血细胞吞噬作 用)。 17.胃毒剂农药对(咀嚼式)口器的害虫有效,内吸剂农药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有效。 18.所谓两查两定就是指虫害测报上的查(害虫发生时间)定(防治适期)和查(害虫发生数量)定(防治对 象田)。 19.种群的(数量)、(空间分布)与(遗传)特征是种群存在的外部的基本形式,也是种群变动的三个 表现形式。 20.叶面系数是(单位叶面积上的绿叶面积与土地面积相比的倍数)。 21.优势种即群落中(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22.内容主要涉及昆虫学的刊物有(生态学报),(昆虫学报),(昆虫数学生态学),(昆虫生理 生化及其毒理),(昆虫保护学报)等六种(中外刊物均可)。 23.二化螟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有效积温为89日度,则当日均温为16℃时其发育速率为(0.067. 24.群落的一般特征包括(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结构和生长型),(优势度和相对多度),(群落的演替)。 (群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和(生物群落的松散性和模糊性) 25.影响天敌昆虫捕食或寄生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人为干扰),(补充寄主和蜜源植物),(天敌栖境)和(寄 生的协同进化现象) 26.昆虫生态中常用的两大类生命表是(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特定时间生命表) 27.所谓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内栖息的所有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28.有效积温可用来预测害虫(发生期)、(世代数)和(地理分布)。 29.我省现任昆虫学会理事长是(李生才),我国现任昆虫学会理事长是(黄大卫) 30.列举3位与昆虫学有关的中科院生物学部院士(原学部委员)少:(康乐),(蔡邦华),(庞雄飞) 31.由中国昆虫学会主编的一本学报是(昆虫学报)。 32.昆虫的体温调节主要靠(改变呼吸强度,水分蒸发强度)和(改变行为) 33.所谓群落是指(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 34.预测害虫发生期的4种方法是:(发育进度预测法),(期距预测法),(有效积温预测法)和(物候预测 法)。 35.三化螟卵发育起点温度为10℃,有效积温为89日度,则当日均温为28℃时,三化螟卵的发育历 期为(15)天。 五.问答题 1、简述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差异。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1种植的植物单一,其生长发育进度整齐,植物种间的竞 争较少,各农田生态系统的分界明显。2以人们选定的种植植物为中心所形成的生物群落中,生物类 群贫乏,营养层次简短,食物链环数目少,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机能较差,系统的稳定性差,易受 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3由于种植的植物(生产者)种类单一,数量多,往往导致一些一级消费者 (如害虫)数量多,危害重,成为优势种害虫,而需要防治,尤其使用化学防治法,常使这一系统 遭到破坏,失去平衡。4种植的植物生长时间短,如一年生的作物,蔬菜和多年生的果树,而使群落 的演替时间短或是不连续。5由于系统内的一些产品(如种子、果实、叶、根等)被人们收获而离开 系统,故必须采取施肥、灌水等手段。以维持系统中正常的物流和能流,保证高的生产力。生态系 统的机构因社会(人类)的需要、经济效益而发生变化,故实际上农业生态系统是社会一经济一自 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所以人们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建设作用,也可能是
16. 猎物对捕食者的适应主要表现在(保护色), (拟态),(机械和化学保护作用)和(血细胞吞噬作 用)。 17. 胃毒剂农药对(咀嚼式)口器的害虫有效,内吸剂农药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有效。 18. 所谓两查两定就是指虫害测报上的查(害虫发生时间)定(防治适期)和查(害虫发生数量)定(防治对 象田)。 19. 种群的(数量)、(空间分布)与(遗传)特征是种群存在的外部的基本形式,也是种群变动的三个 表现形式。 20. 叶面系数是(单位叶面积上的绿叶面积与土地面积相比的倍数)。 21. 优势种即群落中(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22. 内容主要涉及昆虫学的刊物有(生态学报),(昆虫学报),(昆虫数学生态学),(昆虫生理 生化及其毒理),(昆虫保护学报)等六种(中外刊物均可)。 23. 二化螟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有效积温为89日度,则当日均温为16℃时其发育速率为(0.067)。 24. 群落的一般特征包括(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结构和生长型), (优势度和相对多度),(群落的演替), (群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和(生物群落的松散性和模糊性). 25. 影响天敌昆虫捕食或寄生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人为干扰),(补充寄主和蜜源植物) ,(天敌栖境)和(寄 生的协同进化现象). 26. 昆虫生态中常用的两大类生命表是(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特定时间生命表). 27. 所谓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内栖息的所有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28. 有效积温可用来预测害虫(发生期)、(世代数)和(地理分布)。 29. 我省现任昆虫学会理事长是(李生才),我国现任昆虫学会理事长是(黄大卫). 30. 列举3位与昆虫学有关的中科院生物学部院士(原学部委员): (康乐), (蔡邦华) , (庞雄飞) 31. 由中国昆虫学会主编的一本学报是(昆虫学报)。 32. 昆虫的体温调节主要靠(改变呼吸强度,水分蒸发强度)和(改变行为). 33. 所谓群落是指(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 34. 预测害虫发生期的4种方法是: (发育进度预测法), (期距预测法), (有效积温预测法)和(物候预测 法)。 35. 三化螟卵发育起点温度为10℃,有效积温为89日度,则当日均温为28℃时,三化螟卵的发育历 期为(15)天。 五.问答题 1、 简述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差异。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1种植的植物单一,其生长发育进度整齐,植物种间的竞 争较少,各农田生态系统的分界明显。2以人们选定的种植植物为中心所形成的生物群落中,生物类 群贫乏,营养层次简短,食物链环数目少,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机能较差,系统的稳定性差,易受 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3由于种植的植物(生产者)种类单一,数量多,往往导致一些一级消费者 (如害虫)数量多,危害重,成为优势种害虫,而需要防治,尤其使用化学防治法,常使这一系统 遭到破坏,失去平衡。4种植的植物生长时间短,如一年生的作物,蔬菜和多年生的果树,而使群落 的演替时间短或是不连续。5由于系统内的一些产品(如种子、果实、叶、根等)被人们收获而离开 系统,故必须采取施肥、灌水等手段。以维持系统中正常的物流和能流,保证高的生产力。6生态系 统的机构因社会(人类)的需要、经济效益而发生变化,故实际上农业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自 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所以人们对农业生态系统的 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建设作用,也可能是
消极的破坏作用。 2、针对不同类生态对策的害虫,应分别采取怎样的防治策略? 生态对策与防治策略:①类害虫虽有天敌侵袭,但在害虫大发生前天敌的控制作用常比较小, 因此对于这类害虫除作物抗虫培育外,化学防治仍是控制其发生的主要措施;②K类害虫常处于低个 体水平,但它扔可以成为重要害虫:③中间型利用生物防治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3、简述昆虫种群生命表的类型及生命表的特点。 生命表的类型有特定时间生命表(time-specific life table)和特定的年龄生命表(age-specific life table)两种类型,分别适用于世代重叠和世代较离散的昆虫。 特定年龄生命表(age-specific life table)是以种群年龄作为划分时间的标准,系统观察并记载不 同发育阶段或年龄区组中的死亡数量,死亡原因以及成阶段的繁殖数量。 特定时间生命表:指在昆虫种群是静止(后一时间的种群与前一时间的种群的比基本上为1),而 世代重叠、年龄组配稳定的前提下,在特定的时间单位内(如月、旬、周、日等)的一种生命表。 生命表的特点:①、系统性:表现在它系统地记录了自然条件下和实验条件下昆虫种群在整个世 代从开始至结尾的生存或生殖的情况。②、段性:表现在它分阶段地记录了各虫态,各年龄或各 年龄组的生存和生殖情况。③、综合性:表现在它记录了影响种群数量消长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 素的作用形式。④、关键性:表现在通过对关键因子的分析,找出在错综复杂的综合因素中的关键 因子和关键虫期。 4、群落演替的概念及基本观点 群落演替又称生态演替,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群落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 型的生态过程。 群落演替包括3个方面的基本观点:①演替是群落组成有规律的、顺序的向一定方向发展的过程 是可以预见的.②演替是由群落引起物理环境改变的结果,即演替是由群落控制的,一般是不可逆的。 ③演替以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即由顶极群落所形成的系统为其发展的顶点。 5、以“岛屿生物学理论”为基础提出若干保护区设置的原则。 A保护区面积越大越好。B单个保护区要比面积相同、但分隔成若干个小保护区好。C若干个分 隔的小保护区越靠近越好,排列越紧凑越好,线行排列最差。D有廊道连接的若干分隔的小保护区比 无廊道连接的好。E圆形保护区比条状保护区好 6、害虫大发生原因有那些学说,并简述它们区别。 岛屿学说:岛屿上的物种数随着岛屿面积的增大而增加,且距大陆越远,物种数越少。 Mta-种群(异质种群):定义为“由经常局部性绝灭,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 群”。 异质理论主要研究局部种群灭绝,再定居规律及其生存力。岛屿生态学从群落水平上研究物种 数的变化,异质理论从种群水平上研究局部种群消失灭绝规律。前者着重格局,后者强调过程,二 者既有区别又有相同之处。 7、设计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的原则。 以生态系统管理为理论基础,使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以农业 防治措施为基础,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如作为第二级消费者的害虫天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气 候因素等)的控害作用,协调运用生物、化学、物理、遗传等防治措施,将害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 允许水平之下,并逐渐向着以农田所有有害生物为防治对象的、以利用自然控制因素控害为主的、 区域性的综合治理的方向发展。 8、简述物种灭绝的原因
消极的破坏作用。 2、 针对不同类生态对策的害虫,应分别采取怎样的防治策略? 生态对策与防治策略:①r类害虫虽有天敌侵袭,但在害虫大发生前天敌的控制作用常比较小, 因此对于这类害虫除作物抗虫培育外,化学防治仍是控制其发生的主要措施;②K类害虫常处于低个 体水平,但它扔可以成为重要害虫;③中间型利用生物防治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3、 简述昆虫种群生命表的类型及生命表的特点 。 生命表的类型有特定时间生命表(time-specific life table)和特定的年龄生命表(age- specific life table)两种类型,分别适用于世代重叠和世代较离散的昆虫。 特定年龄生命表(age- specific life table) 是以种群年龄作为划分时间的标准,系统观察并记载不 同发育阶段或年龄区组中的死亡数量,死亡原因以及成阶段的繁殖数量。 特定时间生命表:指在昆虫种群是静止(后一时间的种群与前一时间的种群的比基本上为1),而 世代重叠、年龄组配稳定的前提下,在特定的时间单位内(如月、旬、周、日等)的一种生命表。 生命表的特点:①、系统性:表现在它系统地记录了自然条件下和实验条件下昆虫种群在整个世 代从开始至结尾的生存或生殖的情况。②、阶段性:表现在它分阶段地记录了各虫态,各年龄或各 年龄组的生存和生殖情况。③、综合性:表现在它记录了影响种群数量消长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 素的作用形式。④、关键性:表现在通过对关键因子的分析,找出在错综复杂的综合因素中的关键 因子和关键虫期。 4、群落演替的概念及基本观点 群落演替又称生态演替,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群落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 型的生态过程。 群落演替包括3个方面的基本观点:①演替是群落组成有规律的、顺序的向一定方向发展的过程 是可以预见的.②演替是由群落引起物理环境改变的结果,即演替是由群落控制的,一般是不可逆的。 ③演替以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即由顶极群落所形成的系统为其发展的顶点。 5、以“岛屿生物学理论”为基础提出若干保护区设置的原则。 A保护区面积越大越好。B单个保护区要比面积相同、但分隔成若干个小保护区好。C若干个分 隔的小保护区越靠近越好,排列越紧凑越好,线行排列最差。D有廊道连接的若干分隔的小保护区比 无廊道连接的好。E圆形保护区比条状保护区好 6、害虫大发生原因有那些学说,并简述它们区别。 岛屿学说:岛屿上的物种数随着岛屿面积的增大而增加,且距大陆越远,物种数越少。 Meta-种群(异质种群):定义为“由经常局部性绝灭,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 群”。 异质理论主要研究局部种群灭绝,再定居规律及其生存力。岛屿生态学从群落水平上研究物种 数的变化,异质理论从种群水平上研究局部种群消失灭绝规律。前者着重格局,后者强调过程,二 者既有区别又有相同之处。 7、设计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的原则。 以生态系统管理为理论基础,使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以农业 防治措施为基础,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如作为第二级消费者的害虫天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气 候因素等)的控害作用,协调运用生物、化学、物理、遗传等防治措施,将害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 允许水平之下,并逐渐向着以农田所有有害生物为防治对象的、以利用自然控制因素控害为主的、 区域性的综合治理的方向发展。 8、简述物种灭绝的原因
“魔鬼四重奏”:生境的破坏和片段化,对动植物的过度掠取,外源物种入侵以及上3种原因导 致的次生灭绝效应。 9、何谓群落的营养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营养结构:营养关系是群落内各生物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是群落赖以生存的基础。群落的营 养关系是指生物有机体从哪里、以什么方式取得营养来维持其生长和繁衍。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一 种生物吃什么,它又被什么生物所取食。营养结构可用食物链或食物网、营养级别或营养水平、生 态金子塔或生态锥体等表示。 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包括不同类型群落的垂直分化和同一群落的垂直分层两个概 念。前者是指陆地不同海拔高度、水体不同深度的群落类型分布;后者是指同一群落不同物种及其 数量构成的层次结构。这两个概念常常容易混淆,其主要原因在于至今对群落如何划定一直存在着 争论。 水平结构: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生境中的水平分布状况,构成了群落的水平分布格局。在大空间 尺度下,由于各种生物对气候条件的适应,形成了不同地理分布的群落结构特征,在小空间尺度 下,陆地群落的水平分布格局,除单一的农田作物、果园、人工林外,一般很少是均匀的,在多数 情况下群落内的各物种常常形成局部范围相当高密度集团的片状分布或斑块状镶嵌。 时间结构:群落的时间格局属于群落的动态特征,它实际上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由自然 因素的时间节律所引起的群落周期性变化:二是群落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 一种类型的顺序过程,亦即群落的发展演替。 10、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群落中有机体之间的能量及物质联系,群落与其环境的不可分割性,群落内不同有机体类群在空 间上的叠置,各种生物在群落中的重要性不同,群落的季节变化和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界限及群 落交错区。 11、简述生态对策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生态对策(bionomic strategy)又称生活史对策(life history strategy):即昆虫在进化过程中, 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方式。昆虫的生态对策是其对生态环境适应能力的体现。 类型:K-对策者,-对策者 特征:K-对策者(K-strategist)的K值显得较大,r值较小,种群数量基本趋于稳定。它们是以增大 环境容量K来使种群维持旺盛,其进化方向是增强种间或种内竞争能力或称为增强"拥挤忍受度",这 样也就增大了环境的饱和容量一K值。它们常发生在环境比较稳定、资源比较丰富、灾害性气候较少 的地区。属于K-对策者的昆虫,一般个体较大,世代周期较长,一年发生代数较少,寿命较长,繁 殖力较小,死亡率较低,食性较为专一,活动和扩散能力较弱,常以隐蔽性生活方式躲避天敌。其 种群水平一般变幅不大,当种群数量一旦降至阈值水平以下时,在短期内不易迅速恢复。典型的昆 虫种类如金龟类、天牛类、绵羊虱蝇、苹果蠢娥、舌蝇和十七年蝉等 r-对策者(r-strategist)的r值较大,而相对的K值则较小,种群数量较不稳定。它们借助于高的出 生率和短的世代时间而达到较高的内禀增长率。由于它们的量很大,占据的生境较多,所以不必需 要高的竞争能力。-对策者所处的环境条件相对不稳定,灾害性天气较多,种群的平衡取决于其较强 的增殖率。属于-对策者的昆虫,一般个体较小,世代周期短,一年发生代数较多,寿命较短,繁殖 力较大,死亡率较高,食性较为广泛,扩散和迁飞能力较强,不仅对摆脱种群密度过大而造成的食 源不足,以寻找新的食源有利,而且可以有效躲避天敌。其种群水平一般变幅较大,易于突然上升 或者下降。典型的昆虫种类如蚜虫类、螨类、棉铃虫和迁飞性昆虫等。 12、简述中国的“集约持续农业
“魔鬼四重奏”: 生境的破坏和片段化,对动植物的过度掠取,外源物种入侵以及上3种原因导 致的次生灭绝效应。 9、 何谓群落的营养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营养结构:营养关系是群落内各生物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是群落赖以生存的基础。群落的营 养关系是指生物有机体从哪里、以什么方式取得营养来维持其生长和繁衍。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一 种生物吃什么,它又被什么生物所取食。营养结构可用食物链或食物网、营养级别或营养水平、生 态金子塔或生态锥体等表示。 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包括不同类型群落的垂直分化和同一群落的垂直分层两个概 念。前者是指陆地不同海拔高度、水体不同深度的群落类型分布;后者是指同一群落不同物种及其 数量构成的层次结构。这两个概念常常容易混淆,其主要原因在于至今对群落如何划定一直存在着 争论。 水平结构: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生境中的水平分布状况,构成了群落的水平分布格局。在大空间 尺度下,由于各种生物对气候条件的适应,形成了不同地理分布的群落结构特征,在小空间尺度 下,陆地群落的水平分布格局,除单一的农田作物、果园、人工林外,一般很少是均匀的,在多数 情况下群落内的各物种常常形成局部范围相当高密度集团的片状分布或斑块状镶嵌。 时间结构:群落的时间格局属于群落的动态特征,它实际上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由自然 因素的时间节律所引起的群落周期性变化;二是群落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 一种类型的顺序过程,亦即群落的发展演替。 10、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群落中有机体之间的能量及物质联系,群落与其环境的不可分割性,群落内不同有机体类群在空 间上的叠置,各种生物在群落中的重要性不同,群落的季节变化和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界限及群 落交错区。 11、 简述生态对策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生态对策(bionomic strategy)又称生活史对策(life history strategy):即昆虫在进化过程中, 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方式。昆虫的生态对策是其对生态环境适应能力的体现。 类型:K-对策者, r-对策者 特征:K-对策者(K -strategist)的K值显得较大,r值较小,种群数量基本趋于稳定。它们是以增大 环境容量K来使种群维持旺盛,其进化方向是增强种间或种内竞争能力或称为增强"拥挤忍受度",这 样也就增大了环境的饱和容量—K值。它们常发生在环境比较稳定、资源比较丰富、灾害性气候较少 的地区。属于K-对策者的昆虫,一般个体较大,世代周期较长,一年发生代数较少,寿命较长,繁 殖力较小,死亡率较低,食性较为专一,活动和扩散能力较弱,常以隐蔽性生活方式躲避天敌。其 种群水平一般变幅不大,当种群数量一旦降至阈值水平以下时,在短期内不易迅速恢复。典型的昆 虫种类如金龟类、天牛类、绵羊虱蝇、苹果蠢娥、舌蝇和十七年蝉等 r-对策者(r -strategist)的r值较大,而相对的K值则较小,种群数量较不稳定。它们借助于高的出 生率和短的世代时间而达到较高的内禀增长率。由于它们的量很大,占据的生境较多,所以不必需 要高的竞争能力。r-对策者所处的环境条件相对不稳定,灾害性天气较多,种群的平衡取决于其较强 的增殖率。属于r-对策者的昆虫,一般个体较小,世代周期短,一年发生代数较多,寿命较短,繁殖 力较大,死亡率较高,食性较为广泛,扩散和迁飞能力较强,不仅对摆脱种群密度过大而造成的食 源不足,以寻找新的食源有利,而且可以有效躲避天敌。其种群水平一般变幅较大,易于突然上升 或者下降。典型的昆虫种类如蚜虫类、螨类、棉铃虫和迁飞性昆虫等。 12、简述中国的“集约持续农业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物质投入水平,这是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2.努力提高土地 生产率,坚持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高度集约地多维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将传统农业技术 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投入效益,并节约和保护资源4把提 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放在重要位置,从宏观上有效加以调控。5有效的控制环境退化, 尤其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灾能力,使农业持续发展。把治理与发展协调起来,提高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有序高效的利用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 1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①直接使用价值:许多野生动、植物具有药用价值;许多野生生物是重要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 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生物多样性还有美学价值 ②间接使用价值: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非消费使用价值:(生态系统生产力、 保护水土资源.气候调节、对污染物的吸收和分解、种间关系、生态旅游、环境监测)备择价值: 是指物种在未来某个时候能为人类提供经济利益的潜能。 ③潜在使用价值,生态农业就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设一种既有利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有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 14、害虫预测预报的基本原则 害虫的预测预报,就是根据害虫发生规律及相关的环境条件,对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 范围和危害程度等作出估计,以便预测害虫未来的发生动态和发展趋势。因此,要即时而准确地进 行害虫的预测预报,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深入研究害虫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即弄清昆虫的发育生物学,包括生长、发育、变态和滞育 等;昆虫的繁殖生物学;昆虫的行为生物学;昆虫的迁飞和扩散等特性,以及昆虫种群的结构、分 布和生长型等。 深入研究害虫与其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食物、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和各种病原 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及温度、湿度、降雨、光照等非生物因子。 采用正确的试验设计和简便易行的抽样方法。为了全面地收集和积累虫情动态资料,必须采用 正确的试验设计和简便易行的抽样方法。 计算技术和统计方法的科学性。 15、害虫预测预报的类型 害虫预测预报的类型按不同预测目的和要求各有所不同。 1.按照预测的内容 按照预测的内容,害虫预测预报的类型可分为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和为害程度预测等。 发生期的测报是预测某种害虫的某一虫态、虫龄或世代的发生时间或为害时期,对具有迁飞、 扩散习性的害虫,预测其迁出或迁入本地的时期,即从害虫生活史、物候学的角度,研究预测害虫活动 时期的早迟,以便确定防治的最适时期。 发生量的测报是预测害虫种群的发生数量或田间虫口密度,以及种群数量的消长趋势,以便确 定害虫是否能造成灾害,即是否会达到防治指标,是否需要防治。发生量的测报对指导防治决策具 有重要作用,它是从害虫猖獗理论及农业技术经济学观点出发,运用多年积累的系统资料,以此作为 中、长期预测的依据。 为害程度测报是在害虫经济阈值研究的基础上,在对害虫种群发生时期、发生数量等分析的基 础上,根据农作物栽培管理及环境等条件,预测某种作物对害虫的敏感性,进而推断出害虫对某种 作物可能造成的为害程度或所造成经济损失的大小,并划分出防治对象田,确定防治次数,选择合 适的防治方法,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按照测报期限的长短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物质投入水平,这是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2.努力提高土地 生产率,坚持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高度集约地多维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将传统农业技术 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投入效益,并节约和保护资源4.把提 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放在重要位置,从宏观上有效加以调控。5.有效的控制环境退化, 尤其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灾能力,使农业持续 发展。把治理与发展协调起来,提高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有序高效的利用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 1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①直接使用价值 : 许多野生动、植物具有药用价值;许多野生生物是重要工业原料; 生物多样性 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生物多样性还有美学价值 ②间接使用价值 :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非消费使用价值:(生态系统生产力、 保护水土资源 .气候调节 、对污染物的吸收和分解 、种间关系 、生态旅游 、环境监测 )备择价值: 是指物种在未来某个时候能为人类提供经济利益的潜能。 ③潜在使用价值,生态农业就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设一种既有利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有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 14、害虫预测预报的基本原则 害虫的预测预报,就是根据害虫发生规律及相关的环境条件,对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 范围和危害程度等作出估计,以便预测害虫未来的发生动态和发展趋势。因此,要即时而准确地进 行害虫的预测预报,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深入研究害虫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即弄清昆虫的发育生物学,包括生长、发育、变态和滞育 等;昆虫的繁殖生物学;昆虫的行为生物学;昆虫的迁飞和扩散等特性,以及昆虫种群的结构、分 布和生长型等。 深入研究害虫与其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食物、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和各种病原 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及温度、湿度、降雨、光照等非生物因子。 采用正确的试验设计和简便易行的抽样方法。为了全面地收集和积累虫情动态资料,必须采用 正确的试验设计和简便易行的抽样方法。 计算技术和统计方法的科学性。 15、害虫预测预报的类型 害虫预测预报的类型按不同预测目的和要求各有所不同。 1.按照预测的内容 按照预测的内容,害虫预测预报的类型可分为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和为害程度预测等。 发生期的测报是预测某种害虫的某一虫态、虫龄或世代的发生时间或为害时期,对具有迁飞、 扩散习性的害虫,预测其迁出或迁入本地的时期,即从害虫生活史、物候学的角度,研究预测害虫活动 时期的早迟,以便确定防治的最适时期。 发生量的测报是预测害虫种群的发生数量或田间虫口密度,以及种群数量的消长趋势,以便确 定害虫是否能造成灾害,即是否会达到防治指标,是否需要防治。发生量的测报对指导防治决策具 有重要作用,它是从害虫猖獗理论及农业技术经济学观点出发,运用多年积累的系统资料,以此作为 中、长期预测的依据。 为害程度测报是在害虫经济阈值研究的基础上,在对害虫种群发生时期、发生数量等分析的基 础上,根据农作物栽培管理及环境等条件,预测某种作物对害虫的敏感性,进而推断出害虫对某种 作物可能造成的为害程度或所造成经济损失的大小,并划分出防治对象田,确定防治次数,选择合 适的防治方法,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按照测报期限的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