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山西农业大学:《植病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授课教师:王美琴)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1,文件大小:158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西农业大 学 教 案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 学院名称农学院 课程名称植病研究方法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授课对象植保/植检本科专业 游 师王美琴 职 称 副教授 使用教材植病研究方法 授课时数 30学时 20010年1月5日

山 西 农 业 大 学 教 案 2011~2012 学年 第 2学期 学院名称 农 学 院 课程名称 植病研究方法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授课对象 植保/植检本科专业 教 师 王美琴 职 称 副教授 使用教材 植病研究方法 授课时数 30 学时 20010 年 1 月 5 日

授课时数30学时 教案编写时间2008年1.月 课程名称 植病研究方法 课程编号 01321 学分数 15 总学时45 达修课() 选修课(√) 讲课30 课型 理论课( 实验课() 实验15 任课教师 王美琴 职称 副教授 授课对象 植保植检专业 基本教材和主要 教材植病研究方法 方中达主编 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 1998年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植病研究方法是植物保护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属于植物病理学的 个分支,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完基础数学、物理、化学及专业基础课植物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学后开设的一门课程。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 教学目的和要求 实验操作与田间教学等几个环节,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其 病害防治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努力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愿的能力 以利 于学生在将来的生产实践中能够识别病害、分析病害,同时能够提出控制病害 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 第3次课 授课章节 一绪论 植物病害的调查 植物病吉和菌类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第四章 植物真菌病害 第五竟描物细菌病害 第六意抽物病原黄的接科 第七章 切片机切片和染色方法 第八章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授课时数 30 学时 教案编写时间 2008 年1.月 课程名称 植病研究方法 课程编号 01321 总学时 45 讲课 30 实验 15 学分数 1.5 课型 必修课( ) 选修课(√) 理论课(√) 实验课( ) 任课教师 王美琴 职称 副教授 授课对象 植保/植检专业 基本教材和主要 参考资料 教材 植病研究方法 方中达主编 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 1998年 参考资料 教学目的和要求 植病研究方法是植物保护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属于植物病理学的一 个分支,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完基础数学、物理、化学及专业基础课植物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学后开设的一门课程。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 实验操作与田间教学等几个环节,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其 病害防治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 于学生在将来的生产实践中能够识别病害、分析病害,同时能够提出控制病害 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 第 3 次课 授课章节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调查 第三章 植物病害和菌类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第四章 植物真菌病害 第五章 植物细菌病害 第六章 植物病原菌的接种 第七章 切片机切片和染色方法 第八章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音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病理学的主要内容,明确植物病害研究计划,及研究什么, 求 如何研究和何时结束。掌握植物病害文献的查找方法。 重点难点 植物病害研究的计划,及研究什么,如何研究和何时结束 绪论 一、植物病理学的主要内容 1.症状学 2.病因学: 3.病害流行学: 4.植物病理生理学及分子植物病理学。 5. 植物病害的控制: 二、研究计划,及研究什么,如何研究和何时结束。 What to do? Which way to do?When to stop? 1.研究什么? 当前当地生产上重要的问题,即研究的主要问题, 教学进程(含章 2.研究途径: 节教学内容、学 (1)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2)室内研究 时分配、教学方 3.整理总结 辅助手段 (1)研究进展到一定程度,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及时整理和总结。 (2)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整理原始试验数据记录、调杏材料、图片等。 三、植物病害文献 1文献收集的想纲 病名、寄主、 历史、分布、经济上的重要性、症状、病原物、侵染过程 病害循环、生态关系、寄主的抗病性、病害的控制。 2植物病理学有关方面的著作: 3.植物病理学有关方面的期刊 4.国内植物病理学文献: 5文献的记载: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举例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 1.植物病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那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章思考题 2 自已设计 多.列举有关植物病害的国内外文献和期刊 主要参考资料 1 备注

章节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 求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病理学的主要内容,明确植物病害研究计划,及研究什么, 如何研究和何时结束。掌握植物病害文献的查找方法。 重点难点 植物病害研究的计划,及研究什么,如何研究和何时结束 教学进程(含章 节教学内容、学 时分配、教学方 法、辅助手段) 绪论 一、植物病理学的主要内容 1. 症状学: 2. 病因学: 3. 病害流行学: 4. 植物病理生理学及分子植物病理学: 5. 植物病害的控制: 二、研究计划,及研究什么,如何研究和何时结束。 What to do? Which way to do? When to stop? 1. 研究什么? 当前当地生产上重要的问题,即研究的主要问题, 2. 研究途径; (1)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 (2)室内研究 3. 整理总结: (1)研究进展到一定程度,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及时整理和总结。 (2)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整理原始试验数据记录、调查材料、图片等。 三、植物病害文献 1.文献收集的提纲 病名、寄主、历史、分布、经济上的重要性、症状、病原物、侵染过程、 病害循环、生态关系、寄主的抗病性、病害的控制。 2.植物病理学有关方面的著作: 3.植物病理学有关方面的期刊 4.国内植物病理学文献: 5.文献的记载: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举例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 本章思考题 1. 植物病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那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 2. 自己设计一个病害研究计划 3. 列举有关植物病害的国内外文献和期刊 主要参考资料 1. 备注

音指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调查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病害调查的意义,掌握植物病害调查的方法 重点难点 植物病害的分布和为害,发生时期和症状的变化,以及栽培和环境条件对植 物病害发生的影响,品种在生产中的表现,防治效果等调查标准。 一、调查工作常会发生的情况: (1)没有代表性,(2)资料不完全,(3)发病程度记载不一致,(4)损 失估计错误。症状学: 二、调查类别一般调查重点调查调查研究 第一节发病程度的调查 发病程度包括发病率和严重度。发病率一般是指发病田块、植株或器官 等发病的百分率。严重度是指田块植株或器官等的受害程度 一、记载时需注意的几点: (1)简单明了、准确 (2)客观具体 (3)兼顾各种为害方式 (4)发病率固然不能表示损失的大小,但是能指出其间的关系最好。 二、记载方法 教学进程(含章节 1,直接计数法:优点缺点 适合对象 局限性 数学内容、学时 2.分级计数法分级用文字叙述 分级用图或照相表示 配、教学方法、 分级标准制作法 助手段) 3.感染指数 Σ(病级株数×代表数值) 感染指数 株数总和×发病最重级的代表数值 ×100 三、取样方法。 1.样本的数目2.取样的地点3.样本类别 4,样本要小而可靠 5.取样时间 第二节病害损失的估计 一、估计的方法: 1.根据发病率估计 2.统计法估计 3.长期观察和经验估计 二、典型病害损失估计 小麦锈病黑穗病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举例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 1植物病理调查的类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种? 本章思考题 2.感染指数的计算方法 3.小麦锈病损失的估计方法 要参考资科】 备注

章节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调查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病害调查的意义,掌握植物病害调查的方法。 重点难点 植物病害的分布和为害,发生时期和症状的变化,以及栽培和环境条件对植 物病害发生的影响,品种在生产中的表现,防治效果等调查标准。 教学进程(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 配、教学方法、辅 助手段) 一、调查工作常会发生的情况: (1)没有代表性,(2)资料不完全,(3)发病程度记载不一致,(4)损 失估计错误。症状学: 二、调查类别 一般调查 重点调查 调查研究 第一节 发病程度的调查 发病程度包括发病率和严重度。发病率一般是指发病田块、植株或器官 等发病的百分率。严重度是指田块植株或器官等的受害程度。 一、记载时需注意的几点: (1)简单明了、准确 (2)客观具体 (3)兼顾各种为害方式 (4)发病率固然不能表示损失的大小,但是能指出其间的关系最好。 二、记载方法 1.直接计数法:优点 缺点 适合对象 局限性 2.分级计数法 分级用文字叙述 分级用图或照相表示 分级标准制作法 3.感染指数 感染指数= Σ(病级株数×代表数值) ×100 株数总和×发病最重级的代表数值 三、取样方法 。 1.样本的数目 2.取样的地点 3.样本类别 4.样本要小而可靠 5.取样时间 第二节 病害损失的估计 一、估计的方法: 1.根据发病率估计 2.统计法估计 3.长期观察和经验估计 二、典型病害损失估计 小麦锈病 黑穗病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举例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 本章思考题 1.植物病理调查的类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种? 2.感染指数的计算方法 3.小麦锈病损失的估计方法 主要参考资料 备注

音书 第三章植物病害和菌类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采集和整理植物病害标本的意义,掌握植物病害标本采集的方 重点难点 采集标本时注意的事项和标本制作的基本步骤 §3-1标本的采集 一、标本采集时的工具 二、采集标本时注意的事项: 1.各受害部位不同时期的典型症状 2.注意识别寄主 3.标本的数目 4.不同标本采集后要根据其性状妥善放置 5.记载 §3-2标本的制作 一、标本干燥制作法 简单经济,长期保存,应用较广 1.茎和叶的保存: 教学讲程(含章带 2幼嫩多汁的标本」 教学内容、学时分 3.肉质草类和大的肉质子囊 配、教学方法、辅 二、浸渍标本制作法 助手段) 三、标本的保存:试管、玻璃瓶、标本瓶 1.临时封口法蜂蜡和松香各一份,分别融化后混合,加少量凡士林调 成胶状涂在瓶盖的边缘,将盖压紧后封口 2.永久封口法酪胶和消石灰各一份混合,加水调成糊状,可封口. §3-3标本的整理、排列和保藏 一、玻面纸盒保燕 二、蜡叶标本纸上保藏 优点:是同一张标本纸上上可以粘贴几个属于同一种的标本,其它与鉴 定有关的资料,如照相、切片和原始文献都可以防在纸套内。 缺点:占位置比较大,经常抽取,容易损坏 三、封套内保藏 优点:包藏方便,节省地方,易于排列。 缺点:标本直立,易于损坏 1米集叶片类标本时应带的工具和注意的事项 本章思考题 2.干慄标本制作法的优点和缺点 3.常用的标本保藏的方法? 主要参考资料 备注

章 节 第三章 植物病害和菌类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采集和整理植物病害标本的意义,掌握植物病害标本采集的方 法。 重点难点 采集标本时注意的事项和标本制作的基本步骤 教学进程(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 配、教学方法、辅 助手段) §3-1 标本的采集 一、标本采集时的工具 二、采集标本时注意的事项: 1.各受害部位不同时期的典型症状 2.注意识别寄主 3.标本的数目 4.不同标本采集后要根据其性状妥善放置 5.记载 §3-2 标本的制作 一、标本干燥制作法 简单经济,长期保存,应用较广 1.茎和叶的保存 : 2.幼嫩多汁的标本: 3.肉质蕈类和大的肉质子囊菌 二、浸渍标本制作法 三、标本的保存:试管、玻璃瓶、标本瓶 1.临时封口法 蜂蜡和松香各一份,分别融化后混合,加少量凡士林调 成胶状涂在瓶盖的边缘,将盖压紧后封口。 2.永久封口法 酪胶和消石灰各一份混合,加水调成糊状,可封口. §3-3 标本的整理、排列和保藏 一、玻面纸盒保藏 二、蜡叶标本纸上保藏 优点:是同一张标本纸上上可以粘贴几个属于同一种的标本,其它与鉴 定有关的资料,如照相、切片和原始文献都可以防在纸套内。 缺点:占位置比较大,经常抽取,容易损坏 三、封套内保藏 优点:包藏方便,节省地方,易于排列。 缺点:标本直立,易于损坏。 本章思考题 1.采集叶片类标本时应带的工具和注意的事项? 2.干燥标本制作法的优点和缺点? 3.常用的标本保藏的方法? 主要参考资料 1. 4 5. 备注

章节 第四章植物真菌病害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真菌性病害在植物病 上所占的比例,植物病害研究上的重婴性 掌握各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保存方法。 重点难点 制作培养基注意的事项 §4-1真菌的分离和培养 真菌的分离 1.分离的准备工作: 2.离材料的洗择: 3.组织的表面消毒 4. ·般分离方法 A组织分离法大小适宜消毒时间 B稀释分离法配成孢子悬浮液 C细菌污染的排除调节酸度加抗菌素隔离培养 5.各种类型病吉病原真菌的分离方法 斑点病病原真菌的分离 B维管束组织内病原真菌的分离 C根腐的分离材料的大小决定小的仿照A大的仿照B D肉质组织中病菌的分离多肉的根茎果实采用B 教学进程(含章节 F种子内病菌的分离 数学内容、学时分 配、教学方法、辅 ①材料是否新鲜 ②表面消毒所用的药剂和处理方法是否适宜 助手段) ③培养基是否适当 ④培养的条件是否适宜, ⑤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点,他对于腐生条件的适应能力 菌种的纯化和单孢子的分离 琼胶平板稀释纯化法 . 稀释纯化法 琼胶平板表面单孢子挑取法 4. 玻璃毛细管分离法 三、真菌的培养和生长量的测定 1,培养性状的观察 2.生长量的测定 (1)目力估测 (2)直线生长(3)湿重测定(4)干重测定 3.真菌的移植 四。真菌菌种保存1.室温保存 2.低温保存 1.组织表面消毒的几种及注意的问题? 本章思考题 2.稀释纯化法分离单孢子的关健步骤是什么? 3.真菌的移植步骤? 主要参考资料 备注 真菌的分离、培养及生长量的测定结合实验进行练习

章节 第四章 植物真菌病害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真菌性病害在植物病害上所占的比例,植物病害研究上的重要性, 掌握各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保存方法。 重点难点 制作培养基注意的事项 教学进程(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 配、教学方法、辅 助手段) §4-1 真菌的分离和培养 一、真菌的分离 1.分离的准备工作: 2.离材料的选择: 3.组织的表面消毒 4.一般分离方法 A 组织分离法 大小适宜 消毒时间 B 稀释分离法 配成孢子悬浮液 C 细菌污染的排除 调节酸度 加抗菌素 隔离培养 5.各种类型病害病原真菌的分离方法 A 斑点病病原真菌的分离 B 维管束组织内病原真菌的分离 C 根腐的分离 材料的大小决定小的仿照 A 大的仿照 B D 肉质组织中病菌的分离 多肉的根茎果实采用 B F 种子内病菌的分离 6.分离时注意的几点: ①材料是否新鲜 ②表面消毒所用的药剂和处理方法是否适宜 ③培养基是否适当 ④培养的条件是否适宜, ⑤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点,他对于腐生条件的适应能力 二、菌种的纯化和单孢子的分离 1. 琼胶平板稀释纯化法 2. 稀释纯化法 3. 琼胶平板表面单孢子挑取法 4. 玻璃毛细管分离法 三、真菌的培养和生长量的测定 1. 培养性状的观察 2. 生长量的测定 (1)目力估测 (2)直线生长 (3)湿重测定 (4)干重测定 3.真菌的移植 四.真菌菌种保存 1.室温保存 2.低温保存 本章思考题 1.组织表面消毒的几种及注意的问题? 2. 稀释纯化法分离单孢子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3. 真菌的移植步骤? 主要参考资料 1. 2. 备注 真菌的分离、培养及生长量的测定结合实验进行练习

音出 第四章植物真菌病害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真菌性病害在植物病害上所占的比例,植物病害研究上的重要性 掌握各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保存方法。 重点难点 制作培养基注意的事项 §4-2真菌孢子的产生、萌发和记数 真菌孢子产生的条件 二、促使真菌孢子产生的途径 1,培养基的种类和成分 (1)减低养分的浓度 (2)改变碳源、氨源和他们的比例 (3)选用不同的培养基 (4)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 2.培养基的理化性状 (1)固体和液体培养基(2)氢离子浓度(3)灭菌的方法 3.培养条件(1)温度(2)光照 4.培养方法 (1)通气和振满(2)移植方法 (3)培养时期(4)划碎菌落 教学进程(含章节 三、孢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内容、学时分 1.温度2.混度3.空气 4.氢离子浓度 配、教学方法、辅 养分和其他刺激萌发的物质 助手段) 6.光照7.孢子的寿命和生活力 8.孢子的成熟度和休眠期 四、孢子萌发的方法 1具滴法 2.载玻片上的萌发法 3.培养皿中的萌发法 4,琼胶平板表面萌发法 五、孢子萌发的记载 六、直黄狗子的记数 .计数器计数法纽鲍尔(Neubquer)血球计数板 2.培养皿计数法 N2=N,R:,N=每毫升孢子悬浮液中孢子数 3.混浊度计数法 1,真菌孢子萌发湿度如何控制? 本章思考题 2真南孢子萌发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3.番茄灰莓病菌孢子单孢子分离时所选用的方法? 主要参考资料 备注 培养基的制作、真菌孢子的萌发、计数的测定结合实验进行练习

章节 第四章 植物真菌病害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真菌性病害在植物病害上所占的比例,植物病害研究上的重要性, 掌握各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保存方法。 重点难点 制作培养基注意的事项 教学进程(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 配、教学方法、辅 助手段) §4-2 真菌孢子的产生、萌发和记数 一、真菌孢子产生的条件 二、促使真菌孢子产生的途径 1.培养基的种类和成分 (1)减低养分的浓度 (2)改变碳源、氮源和他们的比例 (3)选用不同的培养基 (4)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 2.培养基的理化性状 (1)固体和液体培养基(2)氢离子浓度 (3)灭菌的方法 3.培养条件(1)温度 (2)光照 4.培养方法 (1)通气和振荡 (2)移植方法 (3)培养时期 (4)划碎菌落 三、孢子萌发的条件 1.温度 2.湿度 3.空气 4.氢离子浓度 5.养分和其他刺激萌发的物质 6.光照 7.孢子的寿命和生活力 8.孢子的成熟度和休眠期 四、孢子萌发的方法 1.悬滴法 2.载玻片上的萌发法 3.培养皿中的萌发法 4.琼胶平板表面萌发法 五、孢子萌发的记载 六、真菌孢子的记数 1.计数器计数法纽鲍尔(Neubquer)血球计数板 2.培养皿计数法 N1 = πR 2 1 , N1 = R 2 1 N2 πR 2 2 N2 R 2 2 N2 = N1R 2 2 , N2 = 每毫升孢子悬浮液中孢子数 3.混浊度计数法 本章思考题 1.真菌孢子萌发湿度如何控制? 2.真菌孢子萌发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3. 番茄灰霉病菌孢子单孢子分离时所选用的方法? 主要参考资料 1. 2. 备注 培养基的制作、真菌孢子的萌发、计数的测定结合实验进行练习

章节 第五章植物细茵病害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细菌性病害在植物病害中的重嬰性,掌捏细菌性病害得到 股分离方法, 革兰氏染色的基本步骤。 重点难点 革兰氏热色的方法 植物病原细菌的鉴定 1,症状的观察 2,显微镜的观察 病院细菌的分离和培养 】分离方法 (1)培养皿稀释分离法 (2)平板划线分离法 2.分离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分离材料新鲜 (2)适宜的培养基(3)菌落的选择和分离 三、分离培养基 1通用培养基 (1)肉汁冻培养基(2)PDA培养基 )屋和轴的洗择性培养其 教学进程(含章节 (1 土壤杆菌属 (2)假单胞菌属(3)黄单胞菌属 教学内容、学时分 *3.选择性培养基 配、教学方法、辅 (1)选择碳源(2)选择氯源 (3)抑制性物质 四、培养性状 助手段) 】培养性状的描闲 (1)培养液培养性状(2)琼胶斜面培养性状 (3)琼胶平板培养性状 2.细菌的色素 五、植物病院细菌的保存 1.在植物组织中的保存 2.斜面保存 3,灭菌蒸馏水中保存 六、细菌的计数 1。测数计计数法 2.混浊度计数法3.平板菌落计数法 七、细茵的形态 1.细菌运动的观察(1)悬滴法(2)培养法 2.细菌的大小和形状 3.革兰氏染色法、 鞭毛染色、夹膜染色 叙述加比较加举例的方法。 1.细菌性病害与真菌性病害在症状上有哪些区别? 本章思考圆 2病原细南的分离关键步暖是什么? 3革兰氏染色方法。 主要参考资料 5 备注 带“幸”可以作为机动内容

章节 第五章 植物细菌病害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细菌性病害在植物病害中的重要性,掌握细菌性病害得到一 般分离方法,革兰氏染色的基本步骤。 重点难点 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教学进程(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 配、教学方法、辅 助手段) 一、植物病原细菌的鉴定 1. 症状的观察 2. 显微镜的观察 二、病院细菌的分离和培养 1. 分离方法 (1)培养皿稀释分离法 (2)平板划线分离法 2.分离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分离材料新鲜 (2)适宜的培养基 (3)菌落的选择和分离 三、分离培养基 1.通用培养基 (1)肉汁冻培养基 (2)PDA 培养基 *2.属和种的选择性培养基 (1)土壤杆菌属 (2)假单胞菌属 (3)黄单胞菌属 *3.选择性培养基 (1)选择碳源 (2)选择氮源 (3)抑制性物质 四、培养性状 1.培养性状的描述 (1)培养液培养性状 (2)琼胶斜面培养性状 (3)琼胶平板培养性状 2.细菌的色素 五、植物病院细菌的保存 1.在植物组织中的保存 2.斜面保存 3.灭菌蒸馏水中保存 六、细菌的计数 1. 测数计计数法 *2.混浊度计数法 3.平板菌落计数法 七、细菌的形态 *1.细菌运动的观察 (1)悬滴法 (2)培养法 *2.细菌的大小和形状 *3.革兰氏染色法、鞭毛染色、夹膜染色 叙述加比较加举例的方法。 本章思考题 1.细菌性病害与真菌性病害在症状上有哪些区别? 2.病原细菌的分离关键步骤是什么? 3.革兰氏染色方法。 主要参考资料 1. 4 5. 备注 带“*”可以作为机动内容

音出 第六章植物病原菌的接种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病原菌接种试验在植病研究中的的意义,明确接种所需要日 各种条件,掌握接种的方法。 重点难点 接种条件的控制 接种的意义 柯赫法则①某种微生物与某种病害有联系:②从病组织上可以分离到这种 微生物的纯培养,并且可以在各种培养基上研究它的性状:③将培养的菌种接 种在健全的器 可诱发与原来相同的病害。④从接种后发病的植物上,能 再分离到原来的微生物。 二、接种方法 1.种子传染病害的接种 (1)拌种法(2)浸种法 2。十壤传热病害的接种 (1)士壤接种法(2)根接种法 3.流和雨水传播病害的接种 (1)喷雾法(2)喷撒法(3)涂抹法(4)注射法(5)针刺法 教学讲程(含章节 4.昆虫传染病害的接种 学内空、学时分 教学方法、 配 三、影响接种试验的因子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致病力 助手段) 2. 植物的感病性和抗病性 环境条件的影响 四、侵染现象的观察和研究 1.导入前阶段 2得入期的观察 3.关于侵入途径的观察 (1)气孔侵入的观察:气孔形状和大小的观察、病菌从气孔侵入的观察、 (2)其他自然孔口侵入的观察 (3)伤口侵入的观察 (4)直接穿诱侵入的观察 4.潜有期和发病期的观察和研究 )破坏性的肉眼观察(2)植物显微化学测定 五、接种试验的记载 1.细菌性病害与真菌性病害的侵入方式有哪些区别? 2接种有几种方法? 本章思考题 3黄瓜霜霉病接种的步骤 4.真菌性病吉和细菌性病害及病毒性病吉接种时区别? 主要参考资料 备注 “◆”可以作为机动内容

章节 第六章 植物病原菌的接种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病原菌接种试验在植病研究中的的意义,明确接种所需要的 各种条件,掌握接种的方法。 重点难点 接种条件的控制 教学进程(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 配、教学方法、辅 助手段) 一、接种的意义 柯赫法则①某种微生物与某种病害有联系;②从病组织上可以分离到这种 微生物的纯培养,并且可以在各种培养基上研究它的性状;③将培养的菌种接 种在健全的寄主上,可诱发与原来相同的病害。④从接种后发病的植物上,能 再分离到原来的微生物。 二、接种方法 1.种子传染病害的接种 (1)拌种法 (2)浸种法 *2.土壤传染病害的接种 (1)土壤接种法 (2)蘸根接种法 3.流和雨水传播病害的接种 (1)喷雾法 (2)喷撒法(3)涂抹法(4)注射法(5)针刺法 4.昆虫传染病害的接种 三、影响接种试验的因子 1.病原物的致病性和致病力 2. 植物的感病性和抗病性 3. 环境条件的影响 四、侵染现象的观察和研究 1.侵入前阶段 2.侵入期的观察 *3.关于侵入途径的观察 (1)气孔侵入的观察:气孔形状和大小的观察、病菌从气孔侵入的观察、 (2)其他自然孔口侵入的观察 (3)伤口侵入的观察 (4)直接穿透侵入的观察 *4.潜育期和发病期的观察和研究 (1)破坏性的肉眼观察(2)植物显微化学测定 五、接种试验的记载 本章思考题 1.细菌性病害与真菌性病害的侵入方式有哪些区别? 2.接种有几种方法? 3.黄瓜霜霉病接种的步骤? 4.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及病毒性病害接种时区别? 主要参考资料 1. 4 5. 备注 带“*”可以作为机动内容

章节 第七章切片机切片和染色方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研究病原物如何侵入 后与寄主 关系,寄主的反应及病 体的结构等,用切片后染色的效果较好,掌握切片机切片和染色方法。 重点难点 切片机的使用和控制 石蜡切片法 1.周定(1)原理:(2)周定的药品 2固定液 3.固定的方法 二、脱水 叔丁醇 (1)丁醇 *(2)氧化二乙烯 (3)酒精 正丁醇 三、石蜡渗透 2.石蜡硬度的选择参考 1.包埋概念 2.包埋的方法 五、切片 教学进程(含章节 1固若切片的角 教学内容、学时分 3.切片刀的保修 4.切片的厚薄 配、教学方法、辅 六、粘贴 助手段) 粘贴是将蜡带切成适当的长度,粘贴在载玻片上。所用粘贴剂的要求是 染色时不致者色,并且不会被去蜡和染色时所用的药剂溶解。 七、去蜡 八 铁矾苏木精染色法2.染色步骤 九、透明 丁子香油和二甲苯是最常用的透明剂。用丁子香油透明的切片,在封固 前必需用二甲苯除去丁子香油。不然切片会褪色。 十、封固 香脂封固:香脂可以加二甲苯、氧化二乙烯等配成适当的稠度。封固要 做的快而精细。将玻片从二甲苯中取出,放在吸水纸上,有标本的一面向上, 搽去标本附近的二甲苯。在标本上的二甲苯未干燥之前,加一滴香脂,将盖 破片慢慢盖上封固。 主要用叙述的方法讲解 本章思考题 1.固定时固定液如何选择 主要参考资料 备注 带“幸”可以作为机动内容

章节 第七章 切片机切片和染色方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研究病原物如何侵入,侵入后与寄主的关系,寄主的反应及病原 体的结构等,用切片后染色的效果较好,掌握切片机切片和染色方法。 重点难点 切片机的使用和控制 教学进程(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 配、教学方法、辅 助手段) 一、石蜡切片法 1.固定 (1)原理:(2)固定的药品 2.固定液 3.固定的方法 二、脱水 叔丁醇 (1)丁醇 *(2)氧化二乙烯 (3)酒精 正丁醇 三、石蜡渗透 1.石蜡渗透方法 2.石蜡硬度的选择参考 四、包埋 1.包埋概念 2.包埋的方法 五、切片 1.固着 2.切片刀的角度 3.切片刀的保修 4.切片的厚薄 六、粘贴 粘贴是将蜡带切成适当的长度,粘贴在载玻片上。所用粘贴剂的要求是 染色时不致着色,并且不会被去蜡和染色时所用的药剂溶解。 七、去蜡 八、染色 1.铁矾苏木精染色法 2.染色步骤 九、透明 丁子香油和二甲苯是最常用的透明剂。用丁子香油透明的切片,在封固 前必需用二甲苯除去丁子香油。不然切片会褪色。 十、封固 香脂封固:香脂可以加二甲苯、氧化二乙烯等配成适当的稠度。封固要 做的快而精细。将玻片从二甲苯中取出,放在吸水纸上,有标本的一面向上, 搽去标本附近的二甲苯。在标本上的二甲苯未干燥之前,加一滴香脂,将盖 玻片慢慢盖上封固。 主要用叙述的方法讲解 本章思考题 1.固定时固定液如何选择 主要参考资料 1. 4 5. 备注 带“*”可以作为机动内容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