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系统 名词解释 第一篇绪论 1.昆虫:是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 2.生物多样性:一定空间内生物的变异性,通常包括遗传、物种与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 第二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1幕骨:昆虫头部内突形成头部的内骨骼,统称为幕骨。 2.滤室:是吸收大量汁液昆虫的一种适应性构造,在第一胃外方的侧,有第三胃的后段或前后肠的 前段部分,外面包有一层围膜,即构成滤室可使所吸取的汁液中过多的水分或其他物质直接从消化器的 前段排入中肠的后端或排入后肠,而主要的食物则变为浓缩在通过中肠时易于消化和吸收。 3鳃叶状触角:触角端部数节扩展成片状,可以开合,状似鱼鳃。 4.具芒状触角:触角三节,第三节较大,其上有一刚毛状或芒状构造(称为触角芒)。 5丝状触角:触角细长呈圆筒形,除基部一二节外,其余各节的大小、形状相似,逐渐向端部 缩小。 6.脉序:又叫脉相,指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 7肘状触角:触角柄节特别长,梗节短小,鞭节由大小相似的亚节组成,在柄节和梗节之间成 膝状或肘状弯曲。 8.羽毛状触角:触角柄节各亚节向两边突出成细枝状,很像鸟类羽毛。 半鞘翅:翅的前半部分加厚呈革质,而后半部分仍为膜质的翅叫半鞘翅。 9.膜翅:质地膜质、透明。 10.鞘翅:翅的质地为角质,坚硬,翅面无可见翅脉的翅叫鞘翅。 11覆翅:翅的质地革质、半透明,翅脉仍可见。 12.翅脉(vei):是翅的两层薄壁间纵分布的条纹,由气管部位加厚而成,对翅表起支架作 用。 13.翅室(cels):翅脉把翅面划分成为的小区。 14.翅痣(pterostigma):一些昆虫翅两端前缘具一深色斑称为翅痣
作业系统 名词解释 第一篇绪论 1.昆虫:是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 2.生物多样性:一定空间内生物的变异性,通常包括遗传、物种与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 第二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1.幕骨:昆虫头部内突形成头部的内骨骼,统称为幕骨。 2.滤室:是吸收大量汁液昆虫的一种适应性构造,在第一胃外方的侧,有第三胃的后段或前后肠的 前段部分,外面包有一层围膜,即构成滤室.可使所吸取的汁液中过多的水分或其他物质直接从消化器的 前段排入中肠的后端或排入后肠,而主要的食物则变为浓缩,在通过中肠时易于消化和吸收。 3.鳃叶状触角:触角端部数节扩展成片状,可以开合,状似鱼鳃。 4.具芒状触角:触角三节,第三节较大,其上有一刚毛状或芒状构造(称为触角芒)。 5.丝状触角:触角细长呈圆筒形,除基部一二节外,其余各节的大小、形状相似,逐渐向端部 缩小。 6.脉序:又叫脉相,指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 7.肘状触角:触角柄节特别长,梗节短小,鞭节由大小相似的亚节组成,在柄节和梗节之间成 膝状或肘状弯曲。 8.羽毛状触角:触角柄节各亚节向两边突出成细枝状,很像鸟类羽毛。 半鞘翅:翅的前半部分加厚呈革质,而后半部分仍为膜质的翅叫半鞘翅。 9.膜翅:质地膜质、透明。 10.鞘翅:翅的质地为角质,坚硬,翅面无可见翅脉的翅叫鞘翅。 11.覆翅:翅的质地革质、半透明,翅脉仍可见。 12.翅脉(vein):是翅的两层薄壁间纵分布的条纹,由气管部位加厚而成,对翅表起支架作 用。 13.翅室(cells):翅脉把翅面划分成为的小区。 14.翅痣(pterostigma):一些昆虫翅两端前缘具一深色斑称为翅痣
15.毛序:原生毛(在幼虫第一龄是时已经出现的毛)在身体上有一定的分布位置,称为毛序.是鳞翅 目幼虫分类的重要根据。 16.具翅胸节(pterothorax):有翅昆虫的中,后,胸因在形态上与前胸差别较大而被称为具翅 胸节。 17.并胸腹节(propodeum):膜翅目细腰亚目的昆虫腹部第一节甚至与后胸合并为兄的一部 分。 18.蜕裂线:是幼虫脱皮时裂开的线,通常呈倒Y形,它的中干起自胸部的背中央,伸到复眼间分叉 成两条测臂。 捕捉足:足的基节延长,腿节的腹面有槽,胫节有刺,可以折贴镶嵌在腿节的槽内,形似折 刀,用以捕捉猎物等。」 19.跳跃足:足的腿节特别膨大,胫节细长,可折贴在腿节下,胫节可突然伸直,使虫体向前或 向上跳起。 20步行足:昆虫最常见的一种足,常较细长,各节无显著特化,适于行走。 21携粉足:足的胫节扁宽,外面光滑两边有长毛相对环抱,用以携带花粉(称花粉篮)。基跗 节很大,内面有10-12排横列的硬毛,用以梳刷附着在体毛上的花粉(称花粉刷)。 第三篇昆虫的内部解剖和生理 1.体外消化:昆虫刺吸动植物汁液时,先把唾液注射到动植物组织中,用唾液酶把构造复杂的 养料分解成简单的成份,然后再把它吸入体内,这种现象称为体外消化。 2.马氏管(Malpighian tube):一些浸浴在昆虫血腔中的细长盲管,基部着生于中,后肠交 界处,端部游离或伸入直肠内形成隐肾结构。 3.Sex pheromone(昆虫外激素):它是昆虫分泌到体外,能在同种个体间或种间产生生理或 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也包括由其他生物分泌到体外,使昆虫产生反应的物质。 4.微气管:气管由粗到细,一直分到直径2一5微米时,伸入一个掌状c内,气管细支在c内又 分成若干更细的微气管,一般在1微米以下,管的末端是封闭的。 5.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反应器之间)的接触区域。 6.肠外消化:昆虫在取食前先将睡液或消化液注入寄主组织内,当寄主组织溶解后,在吸回肠 内的过程,称为肠外消化。常见于刺吸式口器和肉食性的昆虫中
15.毛序:原生毛(在幼虫第一龄是时已经出现的毛)在身体上有一定的分布位置,称为毛序.是鳞翅 目幼虫分类的重要根据。 16.具翅胸节(pterothorax):有翅昆虫的中,后,胸因在形态上与前胸差别较大而被称为具翅 胸节。 17.并胸腹节(propodeum):膜翅目细腰亚目的昆虫腹部第一节甚至与后胸合并为兄的一部 分。 18.蜕裂线:是幼虫脱皮时裂开的线,通常呈倒Y形,它的中干起自胸部的背中央,伸到复眼间分叉 成两条测臂。 捕捉足:足的基节延长,腿节的腹面有槽,胫节有刺,可以折贴镶嵌在腿节的槽内,形似折 刀,用以捕捉猎物等。 19.跳跃足:足的腿节特别膨大,胫节细长,可折贴在腿节下,胫节可突然伸直,使虫体向前或 向上跳起。 20.步行足:昆虫最常见的一种足,常较细长,各节无显著特化,适于行走。 21.携粉足:足的胫节扁宽,外面光滑两边有长毛相对环抱,用以携带花粉(称花粉篮)。基跗 节很大,内面有10-12排横列的硬毛,用以梳刷附着在体毛上的花粉(称花粉刷)。 第三篇 昆虫的内部解剖和生理 1.体外消化:昆虫刺吸动植物汁液时,先把唾液注射到动植物组织中,用唾液酶把构造复杂的 养料分解成简单的成份,然后再把它吸入体内,这种现象称为体外消化。 2.马氏管(Malpighian tube):一些浸浴在昆虫血腔中的细长盲管,基部着生于中,后肠交 界处,端部游离或伸入直肠内形成隐肾结构。 3.Sex pheromone(昆虫外激素):它是昆虫分泌到体外,能在同种个体间或种间产生生理或 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也包括由其他生物分泌到体外,使昆虫产生反应的物质。 4.微气管:气管由粗到细,一直分到直径2——5微米时,伸入一个掌状c内,气管细支在c内又 分成若干更细的微气管,一般在1微米以下,管的末端是封闭的。 5.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反应器之间)的接触区域。 6.肠外消化:昆虫在取食前先将唾液或消化液注入寄主组织内,当寄主组织溶解后,在吸回肠 内的过程,称为肠外消化。常见于刺吸式口器和肉食性的昆虫中
7.造血器官(hemopoietic organ):是昆虫体内不断分化并释放血细胞的囊状构造,周围有 膜包背,膜囊内有相互交织的类胶原纤维和网状细胞。 8.动作点位:神经受刺激兴奋时所产生的扩步性(可传导)的电位变化称为神经的动作电位。 9.辅搏动器:心脏以外具有搏动性能的结构,其作用于协助推动血液在部分血腔、附肢或其它附 属器内循环。 第四篇昆虫的生物学 1.雌雄二型(sexual dimorphism):同种的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的结构差异和第2性征的 不同外,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2.多型现象:同种同性别的昆虫具有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个体的现象。 3.两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经过雌雄的交配,雄性个体把精子送入雌体,在精子 和卵子结合后形成新个体。 4.孤雄生殖(parthenogenesis):昆虫的卵不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5.兼性孤雄生殖(facultative parthenogenesis):大多数情况下进行两性生殖,但偶尔会 出现不受精的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6.专性孤雄生殖(obligated parthenogenesis):没有雄虫或只有少数无生殖能力的雄虫,所 有卵都不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 7.周期性孤雄生殖(cyclical parthenogenesis):即异态交替,是指两性生殖与孤雄生殖随季 节变迁交替进行的现象。 8.多胚生殖(polyembryony):由一粒卵内可产生两个和多个胚胎,每个胚胎能发育成一个 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9授精:性成熟的昆虫通过交配雄虫以不同的方式把精子送入雌虫的体内称为授精。 10.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为合子的过程称为受精子。 11.胚动(blastokinesis):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的位置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动的现象。 12.背合(dorsal enclosure)):随着胚胎发育的进程,胚胎两侧围绕着卵黄不断向背面伸展, 胚胎部分逐渐变大,卵黄则被作为营养物质逐渐被胚胎利用而减少,最后胚胎的两侧伸至背中线而 闭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胚胎,这一闭合过程叫背合。 13.胚后发育:昆虫从卵中孵化而出至羽化为成虫的发育过程
7.造血器官(hemopoietic organ):是昆虫体内不断分化并释放血细胞的囊状构造,周围有 膜包背,膜囊内有相互交织的类胶原纤维和网状细胞。 8.动作点位:神经受刺激兴奋时所产生的扩步性(可传导)的电位变化称为神经的动作电位。 9.辅搏动器:心脏以外具有搏动性能的结构,其作用于协助推动血液在部分血腔、附肢或其它附 属器内循环。 第四篇 昆虫的生物学 1.雌雄二型(sexual dimorphism):同种的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的结构差异和第2性征的 不同外,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2.多型现象:同种同性别的昆虫具有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个体的现象。 3.两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经过雌雄的交配,雄性个体把精子送入雌体,在精子 和卵子结合后形成新个体。 4.孤雄生殖(parthenogenesis):昆虫的卵不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5.兼性孤雄生殖(facultative parthenogenesis):大多数情况下进行两性生殖,但偶尔会 出现不受精的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6.专性孤雄生殖(obligated parthenogenesis):没有雄虫或只有少数无生殖能力的雄虫,所 有卵都不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 7.周期性孤雄生殖(cyclical parthenogenesis):即异态交替,是指两性生殖与孤雄生殖随季 节变迁交替进行的现象。 8.多胚生殖(polyembryony):由一粒卵内可产生两个和多个胚胎,每个胚胎能发育成一个 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9.授精:性成熟的昆虫通过交配雄虫以不同的方式把精子送入雌虫的体内称为授精。 10.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为合子的过程称为受精子。 11.胚动(blastokinesis):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的位置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动的现象。 12.背合(dorsal enclosure):随着胚胎发育的进程,胚胎两侧围绕着卵黄不断向背面伸展, 胚胎部分逐渐变大,卵黄则被作为营养物质逐渐被胚胎利用而减少,最后胚胎的两侧伸至背中线而 闭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胚胎,这一闭合过程叫背合。 13.胚后发育:昆虫从卵中孵化而出至羽化为成虫的发育过程
14.变态:昆虫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称为变态。 15.蜕皮(moulting):昆虫自卵中孵化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重新形成新表 皮,而将旧表皮蜕去的过程,蜕下的皮为蜕(exuvia) 16.孵化(hastching):大多数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脱卵而出的过程或现象。 17.蛹化(pupating):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在获取足够的营养之后,从一个自由活动的虫态变 为一个不食不动的虫态的过程 18.羽化(emergence):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蜕皮而出的过程或现象。 19.生命周期(life style):昆虫的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 20.寿命(life span):在通常情况下,昆虫的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叫昆虫的 寿命。 21.生活史(life history):是指一种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常以一年或一代为时间范 围,昆虫在1年中的生活史称为年生活史,完成一个生命周期的发育史称为代生活史。 22.化性(voltis):昆虫,特别是具有滞育性的昆虫在1年内发生固定代数或完成一代所需要 固定时间的特性。 23.世代重叠(generation overlapping)):二化性和多化性昆虫由于发生期及产卵期较长 等,因而使前后世代间明显重叠的现象。 24.局部世代(partial generation):同种昆虫在同一地区具有不同化性的现象。 25.世代交替(alternation generation):多化性昆虫在1年中的若干世代间常以两性世代与 孤雌生殖世代交替的现象。 26.休眠(dormancy):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马上能恢复 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27.滞育(diapause):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但通常不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 条件清除后昆虫也不能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28.行为(behavior):昆虫的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通过神经系统的综合而使效应器官产生的 反应 29.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昆虫的活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自然中昼夜变化规 律相吻合的节律
14.变态:昆虫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称为变态。 15.蜕皮(moulting):昆虫自卵中孵化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重新形成新表 皮,而将旧表皮蜕去的过程,蜕下的皮为蜕(exuvia) 16.孵化(hastching):大多数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脱卵而出的过程或现象。 17.蛹化(pupating):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在获取足够的营养之后,从一个自由活动的虫态变 为一个不食不动的虫态的过程 18.羽化(emergence):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蜕皮而出的过程或现象。 19.生命周期(life style):昆虫的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 20.寿命(life span):在通常情况下,昆虫的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叫昆虫的 寿命。 21.生活史(life history):是指一种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常以一年或一代为时间范 围,昆虫在1年中的生活史称为年生活史,完成一个生命周期的发育史称为代生活史。 22.化性(voltism):昆虫,特别是具有滞育性的昆虫在1年内发生固定代数或完成一代所需要 固定时间的特性。 23.世代重叠(generation overlapping):二化性和多化性昆虫由于发生期及产卵期较长 等,因而使前后世代间明显重叠的现象。 24.局部世代(partial generation):同种昆虫在同一地区具有不同化性的现象。 25.世代交替(alternation generation):多化性昆虫在1年中的若干世代间常以两性世代与 孤雌生殖世代交替的现象。 26.休眠(dormancy):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马上能恢复 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27.滞育(diapause):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但通常不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 条件清除后昆虫也不能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28.行为(behavior):昆虫的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通过神经系统的综合而使效应器官产生的 反应。 29.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昆虫的活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自然中昼夜变化规 律相吻合的节律
30.趋性(taxis):对某种刺激有定向活动的现象。 31.群集性(aggregation):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 32.扩散(disperal):昆虫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空间变化的现象。 33.迁飞(migration):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 的现象。 34.拟态(mimicry):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 35.保护色(protective color):随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的拟态者的体色。 36.警戒色(warning color):一些昆虫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的体色,使天敌不敢贸然取食或 厌恶的防御行为、色斑等。 37.伪装(camouflaging):昆虫利用环境中的物体伪装自己的现象。 38.假死(death feigning):昆虫在受到突然刺激时,身体卷缩,静止不动或从原停留处突 然跌落下来呈“死亡”状,稍微片刻又恢复常态而离去的现象。 39.世代:昆虫一个新个体(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 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40年生活史:一种昆虫一年内的发育史,或更确切地说,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 二年越冬代结束止的发育经过,称为年生活史。 41.不全变态:一生经历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3个虫期,而且成虫期的特征随着幼期的生长发 育而逐步显现,翅在幼期的体外发育,称为不全变态。 42.完全变态:一生经历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四个时期,其翅是在幼虫的体壁下发育, 不显露在体外的变态方式叫完全变态。 43.渐变态:幼虫期与成虫期在形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很相似,只是翅未成长和生殖器官未成 熟。 44.半变态:幼期水生生活,成虫陆生,以致成幼期具有明显的形态分化。脱下的皮所形成的桶 形的蛹壳中。 45.复变态:全变态的一种特殊变态方式,其幼虫在各个时期在生活、习性、形态、结构有极大 差别,比一般全变态类昆虫更为复杂
30.趋性(taxis):对某种刺激有定向活动的现象。 31.群集性(aggregation):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 32.扩散(disperal):昆虫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空间变化的现象。 33.迁飞(migration):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 的现象。 34..拟态(mimicry):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 35.保护色(protective color):随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的拟态者的体色。 36.警戒色(warning color):一些昆虫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的体色,使天敌不敢贸然取食或 厌恶的防御行为、色斑等。 37.伪装(camouflaging):昆虫利用环境中的物体伪装自己的现象。 38.假死(death feigning):昆虫在受到突然刺激时,身体卷缩,静止不动或从原停留处突 然跌落下来呈“死亡”状,稍微片刻又恢复常态而离去的现象。 39.世代:昆虫一个新个体(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 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40.年生活史:一种昆虫一年内的发育史,或更确切地说,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 二年越冬代结束止的发育经过,称为年生活史。 41.不全变态:一生经历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3个虫期,而且成虫期的特征随着幼期的生长发 育而逐步显现,翅在幼期的体外发育,称为不全变态。 42.完全变态:一生经历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四个时期,其翅是在幼虫的体壁下发育, 不显露在体外的变态方式叫完全变态。 43.渐变态:幼虫期与成虫期在形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很相似,只是翅未成长和生殖器官未成 熟。 44.半变态:幼期水生生活,成虫陆生,以致成幼期具有明显的形态分化。脱下的皮所形成的桶 形的蛹壳中。 45.复变态:全变态的一种特殊变态方式,其幼虫在各个时期在生活、习性、形态、结构有极大 差别,比一般全变态类昆虫更为复杂
46.色素色:又称化学色。是由于虫体一定部位有某些化合物的存在而造成的,这些物质吸收某 种长光波,而反射其它光波形成。 47.围蛹:蛹体本身为离蛹,但紧密包被于幼虫最后一次脱下的皮所形成的桶形的蛹壳中。 48.多食性:能取食不同科的多种植物或动物的昆虫。 49.寡食性:能取食一科及其近缘科的昆虫。 50.被蛹:足、翅等附肢紧贴在蛹体上,不能自由活动。 51.Instar:从卵内孵化出幼虫称为第1龄幼虫,以后每脱1次皮增加1龄,即虫龄。 第五篇昆虫的分类 1双名法:就是以两个拉丁文字作为一个种的学名,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是属名,第二个字是种名。 2.平衡棒;双翅目昆虫和介壳虫的雄虫,后翅退化成很小的棒状构造.它在飞行中其平衡身体的作 用。 3.Type:第一次发表新种时所根据的标本,称为模式标本。 4三斑:楔状斑、肾状斑、环状斑;六线:基横线、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亚外横线、外 线。 5.趾钩:趾的末端有成排的小钩.是鳞翅目幼虫最常用的鉴别特征。 第六篇昆虫生态学 1.生物群落:各种生物都是以种群围单位维持相当的数量进行繁衍柄在生境内占有一定的空间, 各种种群之间相互联系而形成生物群落。 2.特定年龄生命表:特定年龄生命表是按照动物的年龄或发育阶段顺序、系统地记载种群的死 亡原因和死亡数量而整理成的生命表。 3.种群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内禀自然增长率: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允许种群无限制地增长时的种群出生率。 4种群结构:在种群内生物学特性有差异的各类个体群在总体内的比例分配其中,最主要的时性比 和年龄组配,其他还有翅型,生物型等。 5.发育历期: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一个世代,一个虫期,或一个龄期)所经历的时间,通常以”日”为 单位
46.色素色:又称化学色。是由于虫体一定部位有某些化合物的存在而造成的,这些物质吸收某 种长光波,而反射其它光波形成。 47.围蛹:蛹体本身为离蛹,但紧密包被于幼虫最后一次脱下的皮所形成的桶形的蛹壳中。 48.多食性:能取食不同科的多种植物或动物的昆虫。 49.寡食性:能取食一科及其近缘科的昆虫。 50.被蛹:足、翅等附肢紧贴在蛹体上,不能自由活动。 51.Instar:从卵内孵化出幼虫称为第1龄幼虫,以后每脱1次皮增加1龄,即虫龄。 第五篇 昆虫的分类 1.双名法:就是以两个拉丁文字作为一个种的学名,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是属名,第二个字是种名。 2.平衡棒;双翅目昆虫和介壳虫的雄虫,后翅退化成很小的棒状构造.它在飞行中其平衡身体的作 用。 3.Type:第一次发表新种时所根据的标本,称为模式标本。 4.三斑:楔状斑、肾状斑、环状斑;六线:基横线、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亚外横线、外 线。 5.趾钩:趾的末端有成排的小钩.是鳞翅目幼虫最常用的鉴别特征。 第六篇 昆虫生态学 1.生物群落:各种生物都是以种群围单位,维持相当的数量进行繁衍柄在生境内占有一定的空间, 各种种群之间相互联系而形成生物群落。 2.特定年龄生命表:特定年龄生命表是按照动物的年龄或发育阶段顺序、系统地记载种群的死 亡原因和死亡数量而整理成的生命表。 3.种群: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内禀自然增长率: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允许种群无限制地增长时的种群出生率。 4.种群结构:在种群内生物学特性有差异的各类个体群在总体内的比例分配.其中,最主要的时性比 和年龄组配,其他还有翅型,生物型等。 5.发育历期: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一个世代,一个虫期,或一个龄期)所经历的时间,通常以”日”为 单位
6.发育速率:在单位时间内(如”日”)内能完成一定发育阶段数。 7积温: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其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取的总热量 为一常数。 8.有效积温:生物在发育期内要求摄取有效温度(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的总和, 9.生命表(life table):就是系统地跟踪一个生物种群,把种群在各个连续的时段(或发育阶 段)内的死亡数量,死亡原因以及繁殖数量,按照一定的格式详细列出而构成的表格。在对昆虫种 群系统的研究中,昆虫生命表是一套重要的研究技术。 10.补充营养:昆虫在成虫期为了生殖细胞发育成熟而进行的营养活动。 11.种群系统:就是在自然界以一个特定的生物种群为中心,以作用于该种群的全部环境因子为 空间边界所组成的系统。 简答题 第一篇绪论 1.昆虫纲的特点? 答:①体躯由若干环节构成,这些环节集合成头、胸、腹三个体段、 ②头部是取食与感觉的中心,具有口器和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 ③胸部是运动与支撑的中心,成虫阶段具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④腹部是生殖与代谢中心,其中包括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走用的附肢。 2.昆虫纲繁盛的特点? 答:历史长、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 3.昆虫繁盛的原因? 答:有翅能飞、繁殖力强、体小势优、取食器官多样化、具有变态与发育阶段性、适应力强。 第二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1.昆虫的触角有哪些类型,各类型举出1-2种代表性昆虫。 答:柄节—基部的一节,通常粗短; 梗节一触角的第2节,较粗小,里面常具有感觉器官,称江氏器,如在雄蚊中是听觉器官: 鞭节一触角的第3节,通常分成很多亚节。在各类昆虫种变化很大,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
6.发育速率:在单位时间内(如”日”)内能完成一定发育阶段数。 7.积温: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其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取的总热量 为一常数。 8.有效积温:生物在发育期内要求摄取有效温度(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的总和. 9.生命表(life table): 就是系统地跟踪一个生物种群,把种群在各个连续的时段(或发育阶 段)内的死亡数量,死亡原因以及繁殖数量,按照一定的格式详细列出而构成的表格。在对昆虫种 群系统的研究中,昆虫生命表是一套重要的研究技术。 10.补充营养:昆虫在成虫期为了生殖细胞发育成熟而进行的营养活动。 11.种群系统:就是在自然界以一个特定的生物种群为中心,以作用于该种群的全部环境因子为 空间边界所组成的系统。 简答题 第一篇 绪论 1.昆虫纲的特点? 答:①体躯由若干环节构成,这些环节集合成头、胸、腹三个体段、 ②头部是取食与感觉的中心,具有口器和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 ③胸部是运动与支撑的中心,成虫阶段具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④腹部是生殖与代谢中心,其中包括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走用的附肢。 2.昆虫纲繁盛的特点? 答:历史长、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 3.昆虫繁盛的原因? 答:有翅能飞、繁殖力强、体小势优、取食器官多样化、具有变态与发育阶段性、适应力强。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 1.昆虫的触角有哪些类型,各类型举出1-2种代表性昆虫。 答:柄节——基部的一节,通常粗短; 梗节——触角的第2节,较粗小,里面常具有感觉器官,称江氏器,如在雄蚊中是听觉器官; 鞭节——触角的第3节,通常分成很多亚节。在各类昆虫种变化很大,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
(1)刚毛状:蜻蜓,叶蝉等; (2)丝状或线状:蝗虫、蟋蟀及某些雌性蛾类等; (3)念珠状:白蚁、褐蛉等; (4)锯齿状:叩头虫、雌性绿豆象等很多甲虫; (5)腮片状:金龟子等; (6)具芒状:蝇类特有; (7)栉齿状:雄性绿豆象: (8)羽状或双栉状:雄性蚕蛾、毒蛾等; (9)膝状或肘状:象甲、蜜蜂等 (10)环毛状:雄性蚊类和摇蚊等; (11)锤状:郭公虫等一些甲虫: (12)棒状或球杆状:蝶类和蚁蛉等。 2.昆虫的口器有哪些类型,简述各类口器的结构特点? 答:(1)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与舌5部分组成。 特点:具发达坚硬的上颚以嚼碎固体食物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组成。咀嚼式口器的 昆虫常取食固体食物,使受害部位遭到破损,产生机械损伤。如叶片被咬成缺刻、孔洞,啃食叶肉 仅留叶脉,全部吃光或潜入上下表皮之间蛀蚀,咬断茎杆、根茎或在枝干组织内穿凿隧道,蛀空果 实、种子等。eg.蝗虫,白蚁,竹节虫。 (2)嚼吸式口器仅为一部分高等膜翅目昆虫的成虫所特有。 主要特点:兼有咀嚼与吸收两种功能,上颚用于咀嚼;下颚和下唇特化为可以临时组成吸食液 体食物的喙。Eg:蜜蜂 (3)舐吸式口器是双翅目蝇类特有的口器。由基喙、中喙、喙、端喙、唇瓣组成。Eq:蝇 (4)刮吸式口器双翅目蝇类幼虫口器。仅一对口钩。Eg.蛆 (5)虹吸式口器鳞翅目成虫(除少数原始蛾类外)所特有。其显著特点是具有一条能卷曲和伸展 的喙,适于吸食花管底部的花蜜。Eq.蛾、蝶
(1) 刚毛状:蜻蜓,叶蝉等; (2) 丝状或线状:蝗虫、蟋蟀及某些雌性蛾类等; (3) 念珠状:白蚁、褐蛉等; (4) 锯齿状:叩头虫、雌性绿豆象等很多甲虫; (5) 腮片状:金龟子等; (6) 具芒状:蝇类特有; (7) 栉齿状:雄性绿豆象; (8) 羽状或双栉状:雄性蚕蛾、毒蛾等; (9) 膝状或肘状:象甲、蜜蜂等; (10)环毛状:雄性蚊类和摇蚊等; (11)锤状:郭公虫等一些甲虫; (12)棒状或球杆状:蝶类和蚁蛉等。 2.昆虫的口器有哪些类型,简述各类口器的结构特点? 答:(1)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与舌5部分组成。 特点:具发达坚硬的上颚以嚼碎固体食物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组成。咀嚼式口器的 昆虫常取食固体食物,使受害部位遭到破损,产生机械损伤。如叶片被咬成缺刻、孔洞,啃食叶肉 仅留叶脉,全部吃光或潜入上下表皮之间蛀蚀,咬断茎杆、根茎或在枝干组织内穿凿隧道,蛀空果 实、种子等。eg.蝗虫,白蚁,竹节虫。 (2)嚼吸式口器 仅为一部分高等膜翅目昆虫的成虫所特有。 主要特点:兼有咀嚼与吸收两种功能,上颚用于咀嚼;下颚和下唇特化为可以临时组成吸食液 体食物的喙。Eg:蜜蜂 (3)舐吸式口器 是双翅目蝇类特有的口器。由基喙、中喙、喙、端喙、唇瓣组成。Eg:蝇 (4)刮吸式口器 双翅目蝇类幼虫口器。 仅一对口钩。Eg.蛆 (5)虹吸式口器 鳞翅目成虫(除少数原始蛾类外)所特有。其显著特点是具有一条能卷曲和伸展 的喙,适于吸食花管底部的花蜜。Eg.蛾、蝶
(6)捕吸式口器为脉翅目昆虫的幼虫所独具,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对的上、下颚分别组成一 对刺吸构造,因而又有双刺吸式口器之称。 (7)锉吸式口器为缨翅目昆虫蓟马所特有。左右上颚不对称,2根下颚口针 (8)切舐式口器为吸血性双翅目蛇类(牛虻)昆虫所特有。上唇较长,端部尖锐,内壁凹陷 成槽状,与舌合成食物道。 (9)刺吸式口器为同翅目、半翅目、蚤目及部分双翅目昆虫所具有,虱目昆虫的口器也基本 上属于刺吸式。不但需要有吸吮液体的构造,还必须有刺破动植物组织的构造。上颚与下颚的一部 分特化成细长的口针;下唇延长成喙,起保护口针的作用;口针位于喙内,上唇退化成很小的三角 形盖在喙的基部,无功能;食窦形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吸食动物血液或植物汁液。g蚊子,蝉, 蝽。 3.昆虫的头式分为几种,各自特点及其代表类群是什么? 答:前口式:口器着生并伸向前方,大多数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捕食性昆虫、钻蛀性昆虫等的头 式属于前口式。下口式:口器着生并伸向头的下方,特别适于啃食植物的叶片、茎秆等。大多数具 有咀嚼式口器的植食性昆虫和一少部分捕食性昆虫的头式属于此类。后口式:口器伸向腹部后方, 大多数具有刺吸式口器昆虫的头式属于此型 4简述足的基本结构和类型,以及各类型的特点,并举例其代表类群。 答:基本构造:基节、转节、股节、胫节、附节、前跗节。 类型:步行足:较细长,适于步行多数种类具有,步甲。跳跃足:腿节特别发达,肌肉多,胚 节细长而健壮,末端距发达蝗虫、跳甲、跳蚤的后足。捕捉足:基节通常特别延长,腿节的腹面有 槽,胫节可以折嵌其内,形似铡刀螳螂、猎蝽。开掘足:扁平,粗壮而坚硬蝼蛄、金龟甲、蝉的若 虫等土栖昆虫的前足。游泳足:扁平状,生有较长的缘毛,用以划水龙虱。抱握足:前足第1一3跗 节特别膨大,其上生有吸盘状构造龙虱雄虫前足。携粉足:胫节宽扁,两边有长毛,构成携带花粉 的“花粉篮”,第跗节长而扁,其上有0一12排横列的硬毛,用以梳理体毛上粘附的花粉,称“花 粉刷”蜜蜂总科昆虫后足。攀握足(攀缘足):前跗节为大形钩状的爪,胫节外缘有一指状突,当 爪向内弯曲时,尖端可与胫节的指状突密接,可牢牢夹住寄主毛发国类的足。 5.翅的类型、构造及其代表。 答:(1)膜翅: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蜻蜓、草蛉、蜂类的前后翅、蝗虫甲虫蝽 类的后翅等 (2)毛翅:翅的质地为膜质,但翅和翅脉上被覆许多毛,如毛翅目昆虫的翅
(6)捕吸式口器 为脉翅目昆虫的幼虫所独具,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对的上、下颚分别组成一 对刺吸构造,因而又有双刺吸式口器之称。 (7)锉吸式口器 为缨翅目昆虫蓟马所特有。左右上颚不对称,2根下颚口针 (8)切舐式口器 为吸血性双翅目虻类(牛虻)昆虫所特有。上唇较长,端部尖锐,内壁凹陷 成槽状,与舌合成食物道。 (9)刺吸式口器 为同翅目、半翅目、蚤目及部分双翅目昆虫所具有,虱目昆虫的口器也基本 上属于刺吸式。不但需要有吸吮液体的构造,还必须有刺破动植物组织的构造。上颚与下颚的一部 分特化成细长的口针;下唇延长成喙,起保护口针的作用;口针位于喙内,上唇退化成很小的三角 形盖在喙的基部,无功能;食窦形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吸食动物血液或植物汁液。eg.蚊子,蝉, 蝽。 3.昆虫的头式分为几种,各自特点及其代表类群是什么? 答:前口式:口器着生并伸向前方,大多数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捕食性昆虫、钻蛀性昆虫等的头 式属于前口式。下口式:口器着生并伸向头的下方,特别适于啃食植物的叶片、茎秆等。大多数具 有咀嚼式口器的植食性昆虫和一少部分捕食性昆虫的头式属于此类。后口式:口器伸向腹部后方, 大多数具有刺吸式口器昆虫的头式属于此型。 4.简述足的基本结构和类型,以及各类型的特点,并举例其代表类群。 答:基本构造:基节、转节、股节、胫节、跗节、前跗节。 类型:步行足:较细长,适于步行多数种类具有,步甲。跳跃足:腿节特别发达,肌肉多,胚 节细长而健壮,末端距发达蝗虫、跳甲、跳蚤的后足。捕捉足:基节通常特别延长,腿节的腹面有 槽,胫节可以折嵌其内,形似铡刀螳螂、猎蝽。开掘足:扁平,粗壮而坚硬蝼蛄、金龟甲、蝉的若 虫等土栖昆虫的前足。游泳足:扁平状,生有较长的缘毛,用以划水龙虱。抱握足:前足第1—3跗 节特别膨大,其上生有吸盘状构造龙虱雄虫前足。携粉足:胫节宽扁,两边有长毛,构成携带花粉 的“花粉篮”,第l跗节长而扁,其上有l0一12排横列的硬毛,用以梳理体毛上粘附的花粉,称“花 粉刷”蜜蜂总科昆虫后足。攀握足(攀缘足):前跗节为大形钩状的爪,胫节外缘有一指状突,当 爪向内弯曲时,尖端可与胫节的指状突密接,可牢牢夹住寄主毛发虱类的足。 5.翅的类型、构造及其代表。 答:(1)膜翅: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蜻蜓、草蛉、蜂类的前后翅、蝗虫甲虫蝽 类的后翅等 (2)毛翅:翅的质地为膜质,但翅和翅脉上被覆许多毛,如毛翅目昆虫的翅
(3)鳞翅:翅的质地为膜质,但翅上有许多鳞片,如蝶和蛾的翅 (4)缨翅:蓟马类昆虫的前后翅狭长,翅脉退化,翅的质地为膜质,在翅的周缘缀有很长的缨毛 (5)半覆翅:如大部分竹节虫的翅 (6)覆翅:前翅质地坚韧如皮草,有翅脉,已不用来飞行,平时完全盖覆在体背侧面和后翅上, 如蝗虫叶蝉类的前翅 (7半鞘翅:基半部为皮革质,端半部为膜质有翅脉,大多数蝽类的前翅 (8)鞘翅:坚硬如角质,不用于飞行,用来保护背部和后翅,鞘翅目昆虫的前翅 (9)棒翅:双翅目昆虫与雄蚧的后翅 第三篇昆虫的内部解剖和生理 1简述昆虫体壁的构造及其表皮的化学成分。 答:昆虫的体壁由内到外可分为底膜、真皮细胞和表皮三部分。 底膜是紧贴在真皮细胞下,主要含有中性粘多糖,底膜使皮细胞和血腔分离。 真皮细胞是连续的单层细胞,下面是底膜,上面是表皮层,平时这层细胞很薄,但在形成新表 皮时,细胞侧多呈柱形,细胞质也比较浓,上端的突起,与表皮内的孔道相连。 表皮层是几层性质很不相同的、由皮细胞向外分泌而形成的非细胞性组织。上表皮主要含脂 类、鞣化蛋白质和蜡质以及脂蛋白复合物。外表皮主要含几丁质、鞣化蛋白和脂类。内表皮主要含 几丁质、粘多糖蛋白质、节肢蛋白和弹性蛋白。 2.什么叫脱皮?脱皮和生长有什么关系?幼虫生长有何特点? 答:脱皮:昆虫自卵中孵化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将旧表 皮脱去的过程叫脱皮。 生长:在昆虫的胎后发育中,虫体的生长主要在若虫期及幼虫期进行,其生长速率很高。 昆虫各部分的生长为异速生长,各器官的长宽度的对数与整体长宽度的对数呈正比关系,在双 对数坐标中即呈直线关系。(戴氏法则) 昆虫的生长和脱皮交替进行,在正常的情况下,昆虫幼体每生长到一定时间就要脱一次皮,虫 体的大小或生长的进程可用虫龄来表示。 3.简述昆虫的脱皮过程及其脱皮的激素调控
(3)鳞翅:翅的质地为膜质,但翅上有许多鳞片,如蝶和蛾的翅 (4)缨翅:蓟马类昆虫的前后翅狭长,翅脉退化,翅的质地为膜质,在翅的周缘缀有很长的缨毛 (5)半覆翅:如大部分竹节虫的翅 (6)覆翅:前翅质地坚韧如皮草,有翅脉,已不用来飞行,平时完全盖覆在体背侧面和后翅上, 如蝗虫叶蝉类的前翅 (7)半鞘翅:基半部为皮革质,端半部为膜质有翅脉,大多数蝽类的前翅 (8)鞘翅:坚硬如角质,不用于飞行,用来保护背部和后翅,鞘翅目昆虫的前翅 (9)棒翅:双翅目昆虫与雄蚧的后翅 第三篇 昆虫的内部解剖和生理 1.简述昆虫体壁的构造及其表皮的化学成分。 答:昆虫的体壁由内到外可分为底膜、真皮细胞和表皮三部分。 底膜是紧贴在真皮细胞下,主要含有中性粘多糖,底膜使皮细胞和血腔分离。 真皮细胞是连续的单层细胞,下面是底膜,上面是表皮层,平时这层细胞很薄,但在形成新表 皮时,细胞则多呈柱形,细胞质也比较浓,上端的突起,与表皮内的孔道相连。 表皮层是几层性质很不相同的、由皮细胞向外分泌而形成的非细胞性组织。上表皮主要含脂 类、鞣化蛋白质和蜡质以及脂蛋白复合物。外表皮主要含几丁质、鞣化蛋白和脂类。内表皮主要含 几丁质、粘多糖蛋白质、节肢蛋白和弹性蛋白。 2.什么叫脱皮?脱皮和生长有什么关系?幼虫生长有何特点? 答:脱皮:昆虫自卵中孵化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将旧表 皮脱去的过程叫脱皮。 生长:在昆虫的胎后发育中,虫体的生长主要在若虫期及幼虫期进行,其生长速率很高。 昆虫各部分的生长为异速生长,各器官的长宽度的对数与整体长宽度的对数呈正比关系,在双 对数坐标中即呈直线关系。(戴氏法则) 昆虫的生长和脱皮交替进行,在正常的情况下,昆虫幼体每生长到一定时间就要脱一次皮,虫 体的大小或生长的进程可用虫龄来表示。 3.简述昆虫的脱皮过程及其脱皮的激素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