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727)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24MB 文档页数:135
什么是化学? 我们身边发生的化学反应与变化; 本课程学习绪论的目的; 本课程的内容范围; 本课程的授课安排及知识要点掌握的方法。 1. 简话化学发展 2. 化学学科的分支及其形成 3.现代化学的若干基本问题 • 反应过程与控制 • 合成化学 • 基于能量转换的化学反应 • 新反应途径与绿色化学 • 设计反应 • 纳米化学与单分子化学 • 复杂体系的组成、结构与功能间关系研究 • 物质的表征、鉴定与测试方法 4.化学研究的方法和特点 5.如何学好化学? 1.通过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的讨论,建立近代微观粒子结构的初步概念; 2.了解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能量量子化和统计解释。 3.了解波函数、原子轨道、电子云、能级的基本概念。 4.掌握n、l、m、ms四个量子数及其物理意义;明确s、p、d原子轨道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的特征。 5.了解原子轨道的能级组,屏蔽效应理论及有效核电荷的计算。 6.掌握核外电子的分布原则及电子分布式的书写,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7. 明确原子半径、元素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氧化数、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概念及其周期变化规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55.64KB 文档页数:6
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三株絮凝剂产生菌,将其进行双菌混合培养的正交试验,构建出了比单一菌所产絮凝剂絮凝活性更高的复合菌群LH,通过16SrRNA序列分析,初步判定二菌分别为Micrococcus sp.和Paenibacill usvelaei菌.对其性质的初步研究发现,复合菌LH所产絮凝剂MBF-LH为胞外代谢产物,其热稳定性好.LH产絮凝剂的最适碳源、最适培养温度、最适pH值和通气量分别为蔗糖、30℃、pH8和120r/min恒温振荡培养.培养基中添加KCl、CaSO4、K2HPO4能明显提高发酵液絮凝率.絮凝剂MBF-LH处理废水时具有用量少、絮凝率高的特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6MB 文档页数:2
从纳米碳纤维中切取横切面薄膜,用高分辨电镜研究纤维的微观结构.结果说明:材料的试样中纤维是实心的,而不是管状的;判断纳米碳纤维是管状的还是实心棒状,应该在高分辨电境下从横切面研究纳米碳纤维的微观结构;同一试样中纳米碳纤维的直径可能不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9.5KB 文档页数:34
本章重点介绍对外贸易的基本分类及常用的统计指标。希望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介绍, 能为学生学习本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第一节 对外贸易的基本分类 第二节 对外贸易常用的统计指标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2KB 文档页数:6
1、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气侯系统为主线,讲述了气象学、天气学和气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使学生对气象、气侯学领域的研究新成果有所了解,掌握人类与大气圈的相互关系,由于 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活动造成的全球气侯问题,以及与此有关的环境问题。通过实验教学, 使学生初步掌握气象观测、气侯资料的调查整理等方法。 2、地位和任务 《气象学与气候学》是一门专业性和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教学的 目的旨在使学生掌握气象学、天气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正确解释大气中所发生的物 理现象、物理过程和天气演变过程,分析掌握气候形成、分布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结合 气象气候实习,掌握气象观测的基本技能和气候资料的统计方法,会分析气候事件;为自 然地理其它课程的开设打下牢固的气象学基础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31.5KB 文档页数:3
习题 习题1已知:轮0半径质量分别为m1B,质量分布在轮缘上;均 质轮C半径质量分别为2R2,纯滚动,初始静止,M为常力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1MB 文档页数:4
在真空感应炉中对Mg,Ca基合金进行系列脱硫实验,对试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对夹杂物进行金相分析和电镜观察.并对5种不同的合金处理的钢样采集必要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含镁钙铁合金都具有较高脱硫率,夹杂物指数以SiCgaMg处理效果较佳.Mg,Ca基合金同时具有使夹杂物变性的功能,从而改善夹杂物在钢基体中的形貌和分布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5.82KB 文档页数:4
采用逐步熔融凝固法制备了WC-65Mn复合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的微观形貌和组织结构,并用IMAGETOOL软件分析不同试样的扫描图像,定量测定增强相WC颗粒的分布状况,同时测量材料的抗弯强度和硬度.研究证明电源功率和模具下降速率对增强相WC颗粒的分布状况和力学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电源功率应在5.5~7.5kW之间,模具下降速度为8~10mm/min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MB 文档页数:6
非对称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作为一种新型的齿轮.无法通过现有的解析法对其齿根弯曲应力强度进行计算.通过分析其轮齿齿廓结构特点,以平截面法为基础,建立了一种新的求解方法,推导出该类齿轮齿根弯曲应力解析法计算公式.以相同模数及齿数的对称、非对称齿轮为研究对象,在相同工作状况下,分别通过解析法和有限元法,对对称、非对称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正向、反向旋转过程中轮齿齿根的弯曲强度进行了研究.取啮合齿轮对一个啮合周期内的五个特殊位置点,对两种齿轮轮齿两侧齿根弯曲应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通过阶梯增载疲劳试验法,对两类齿轮进行了轮齿齿根的弯曲疲劳强度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2.27KB 文档页数:6
以某矿全尾砂和聚丙烯酰胺(PAM)为实验原料进行静态絮凝沉降实验,研究给料浓度和絮凝剂单耗对尾矿最大沉降速度和静止沉降极限浓度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回归分析得出简易的沉降速度模型.将模型划分为六个阶段,包括紊流影响段、加速沉降段、沉降末速段、干涉沉降区、压密沉降段和极限沉降段,并利用两相流理论、絮凝理论对其合理性进行阐述.实验结果证明:在单耗一定(20g·t-1)时,沉降速度与给料浓度负相关,极限浓度与给料浓度正相关;在给料质量分数20%时,单耗临界值为30g·t-1,极限浓度与单耗负相关.建议深锥浓密机给料质量分数20%,絮凝剂单耗20g·t-1
首页上页63363463563663763863964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72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