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596)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20.45KB 文档页数:9
利用超声-脉冲复合电沉积法,在三价铬镀液体系中,添加羧酸盐-尿素配合剂和SiC纳米颗粒,制备了Fe-Ni-Cr/SiC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超声-脉冲工艺参数与SiC纳米粒子复合量、Cr含量及镀层厚度的关系;利用稳态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法分析了超声波对阴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脉冲作用均有利于基质金属Fe、Ni和Cr的电沉积,提高了镀层中SiC和Cr的含量以及镀层的厚度.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对Fe-Ni-Cr/SiC纳米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组成等进行表征,发现采用该技术可制备厚度为23.56μm,SiC和Cr质量分数分别为4.1%和25.1%的Fe-Ni-Cr/SiC纳米复合镀层.磨损量和腐蚀曲线测试结果表明,SiC含量高的复合镀层,其耐磨性和耐蚀性更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9.44KB 文档页数:6
依据分子运动学理论,对含纳米孔隙页岩储层气体渗流规律进行理论分析,建立适用于多尺度介质的气体运动方程和页岩气输运数学模型,得到径向流条件下的压力分布公式,形成页岩气井控制区域计算方法,建立了压裂井三区耦合非线性渗流产能方程.采用牛顿迭代法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分析了生产压差、裂缝半长、裂缝导流能力、扩散系数等参数对页岩气井产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气井产量随扩散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对于含纳米孔隙的页岩储层中扩散效应对气井的产量贡献不容忽视;在一定的储层和生产条件下,气井产量随裂缝半长的增大而先快速增大后趋于平缓,因此存在一个最佳范围,各参数应进行定量的、合理的优化配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3.77KB 文档页数:8
一、特点:平面电路、立体电路均适用。 二、变量:基本回路电流 三、方向:与连支电流的方向一致。 四、方法:沿基本回路建立KVL方程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5KB 文档页数:5
一、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定义域表达式及函数值。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并会作出简单的分段函数图像,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04.29KB 文档页数:7
采用热态改质方法可直接将冶金熔渣制备成高附加值材料,从而实现熔渣的\热\\渣\双利用,因此这一方法在熔渣资源化利用领域中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选取熔融钢渣和河沙分别为典型熔渣和改质剂,模拟计算分析在1600℃熔渣内掺入改质剂的过程中改质剂掺量对改质熔渣显热的影响,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工业试验验证.研究表明:随着改质剂掺入,改质熔渣显热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改质剂掺量由5%增加到11%时改质熔渣显热反而增加,当改质剂掺量为11%时改质熔渣显热达到最大.从熔渣显热利用和改质效果综合考虑,改质剂掺量的理论最佳区间为11%~19%.现场试验表明,掺入12%左右的河沙后,改质熔渣流动性好,冷却渣安定性等性能改善显著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6KB 文档页数:3
分类等级 种的概念:显明特征,地理分布,生殖隔离 分类等级的命名:“双名法”、“三名法” 种的命名:属名+种加词,属名为名词,或名词化的形容词,种加词 为形容词,或作为形容词用的名词。此为“双名法” 亚种、变种、变型的命名:属名+种加词+亚种、变种或变型的分类 单位名(subs.var.,form.)+上述分类单位的加词,这些加词也是形 容词或作为形容词的名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3.54KB 文档页数:9
一、变量:树支电压。 二、方法:根据基本割集建立KCL方程。 三、方程数:有n-1个树支电压,方程数=n-1 选一个合适的树:将电压源及电压控制量选为树支,电流源及电流控制量选为连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4MB 文档页数:11
本文对GY-1型短应力线轧机的基本特点及力学原理进行了初步分析。不用予应力,也不加大机架截面而以最短的应力线、分散载荷、对称调整和少配合面的原理,来提高机座刚度、调整性能和轴承寿命,是本轧机区别于其他轧机的最主要特征。本轧机的投产为老轧机的技术改造提供了有效途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20.67KB 文档页数:19
和商品在国际间流动一样,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也是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其相对地位随国际分工的发展而日显突出。本章我们探讨国际要素流动的若干基本原 理。这对于进一步理解国际分工和国际间的经济联系是必要的,因为要素的流动不仅直接或 间接地对国际贸易发生影响,而且它本身就作为联系各国经济的重要渠道在发挥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MB 文档页数:10
利用三维离散元法建立了无钟高炉布料模型,分析了料罐、旋转溜槽中的颗粒流动行为以及颗粒离开溜槽后的下落轨迹和料堆形成,可视化再现了装料过程.结果发现:炉料在流动过程中始终存在粒度偏析,料罐排料流为漏斗流,小颗粒由于偏析而倾向于后期排出;溜槽倾角对颗粒流动行为和料堆形成影响较大;溜槽内颗粒流由于溜槽旋转而向侧上部偏离和翻动,小颗粒因靠近壁面而位于料流内侧,大颗粒因聚集在溜槽上部而处在料流外侧,炉料颗粒偏析、偏转翻动和速度分布影响下落轨迹;在炉料下落到料面的堆积过程中,大颗粒易于向炉喉中心和边缘偏析,小颗粒因位于料流内侧和渗透作用而分布在堆尖下方且偏向中心侧.结合激光网格炉内测量技术料流轨迹测量结果,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首页上页64364464564664764864965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59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