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3)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8.5KB 文档页数:34
一、鉴别: 二、虚烦: 无形之邪热内扰胸膈。心烦不眠,微热实烦: 阳明腑实内结致烦。腹满不大便,谵语、潮热阴烦: 虚寒危证。无热恶寒,神情淡漠或昏睡,脉微细沉伏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9KB 文档页数:18
黄连汤证 (原文173/P126) 证:胸中有热----阳热之气郁于胸中---上热 胃中有邪气---阴寒之气滞于胃中---下寒 腹中痛----寒气下滞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1KB 文档页数:9
火疗法: 熨背、火劫发汗、火熏、灸法、烧针、温针 1.邪扰乱神明:烦躁、惊狂(心主火,主神明) 2.邪火扰乱气机:腹满或小便难、腰以下重而痹,奔豚 3.热郁胃肠:腹满便秘,谵语、但头汗出(燥金) 4.热入血分:衄、吐、便血或发黄(热甚动血) 5.热毒上炎:口干、咽燥咽烂(火性炎上) 6.热邪灼伤阴津:口干、小便难、身体枯燥(火灼津)火逆变证: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4.5KB 文档页数:4
一、十枣汤证(原文152/P173 ) 原证:中风---外感风邪,必有恶寒头痛、发热等证 下利呕逆----内有水饮,上逆而呕,下趋则利 治则:表解乃可攻之-----先表后里 证状:漐漐汗出---水气外溢于肌表,微微汗出 发作有时---水停胁肋,邪正交争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8KB 文档页数:14
(一)栀子豉汤证 阳明热证误治的各种变证及下后热留胸膈证治 (二)白虎汤证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5KB 文档页数:8
一、脉浮---热在气分,邪盛于外 二、发热---胃中热盛,充斥内外 三、口干鼻燥---热邪循经上扰 四、能食----胃热消谷,肠中无燥结阻滞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22KB 文档页数:10
一、掌握太阴病提纲、病机、治法及代表方 二、太阴腹痛证、发黄证 三、熟悉太阴兼表证 四、了解太阴病预后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9KB 文档页数:5
何志雄教授意见: 太阴中风,指由风寒直接引起发病的太阴外症 (表证),与太阳表证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身不发热而手足自温,同时伴烦热疼 痛之感。 脉由原来轻按见微,沉取见涩而转见充沛有力 (即长脉)为病愈之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98KB 文档页数:11
一、少阴之生理: (一)少阴之气是对心肾功能的概括,为人身之根本。其功能有三:主持精神意识活动;调节水液代谢及血液运行;温养五脏六腑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3KB 文档页数:11
一、少阴热化证的成因: 二、寒邪化热伤阴 三、阳明之热伤阴 四、温热之邪内灼真阴
首页上页456789101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