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6)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4MB 文档页数:255
实验一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实验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实验三 霉菌的制片与观察 实验四 放线菌和酵母菌形态观察 实验五 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 实验六 微生物细胞大小测定 实验七 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八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接种 实验九 细菌的培养特性观察及显微镜检查 实验十 稀释平板测数法 实验十一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实验十二 药敏试验 实验十三 细菌的生化试验 实验十四 酸乳的制作 实验十五 水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 实验十六 病毒的鸡胚培养 实验十七 病毒的血凝试验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15.87MB 文档页数:70
1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2 细菌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3 霉菌及其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74MB 文档页数:12
兰州交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打印版)第六讲 酵母菌、霉菌、蕈菌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15.86MB 文档页数:68
1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2 细菌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3 霉菌及其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18MB 文档页数:222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霉菌及其毒素对食品的污染 第三节 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化合物对食品的污染 第四节 农药(Pesticide)对食品的污染 第五节 兽药及其化学控制物质对食品的污染 第六节 工业“三废”对食品的污染 第七节 放射性物质对食品的污染 第八节 二恶英(dioxin)对食品的污染 第九节 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的污染 第十节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污染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21MB 文档页数:86
一、定义 二、特点 三、分类 四、细菌性食物中毒 五、霉菌毒素食品中毒 六、化学性食物中毒 七、有毒动植物中毒 八、食物中毒的报告、诊断与处理 九、预防食物中毒的原则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99MB 文档页数:72
鸭场黄曲霉毒素主要来源 霉菌毒素对肉鸭的影响 棉籽粕和菜籽粕的合理利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94MB 文档页数:62
厚壁菌门,柔膜菌门和放线菌 18.1 Nonsporulating Firmicutes 18.2 Endospore-Forming Firmicutes 18.3 Mollicutes: The Mycoplasmas 18.4 Actinobacteria: Coryneform and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18.5 Actinobacteria: Mycobacterium 18.6 Filamentous Actinobacteria: Streptomyces and Relatives 18.7 Cyanobacteria 蓝细菌 18.8 Prochlorophytes 原绿生物 18.9 The Chlamydia 衣原体 The Planctomycetes 浮霉菌门 18.10 Planctomyces: A Phylogenetically Unique Bacterium 疣微菌门 18.11 Verrucomicrobium and Prosthecobacter疣微菌属和突柄杆菌属 18.12 Bacteroides and Flavobacterium 18.13 Acidobacteria 酸杆菌 The Cytophaga Group 噬纤维菌 18.14 Cytophaga and Relatives 18.15 Chlorobium and Other Green Sulfur Bacteria 绿硫杆菌属等绿色硫细菌 18.16 Spirochetes螺旋体 18.17 Deinococcus and Thermus Hyperthermophilic Bacteria 18.19 Thermotoga and Thermodesulfobacterium 18.20 Aquifex, Thermocrinis, and Relatives Chen Feng, Microbiology, SJTU 18.20 Aquifex, Thermocrinis, and Relatives 18.21 Nitrospira and Deferribacter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2.57KB 文档页数:5
通过探索性实验,确定了三种耐冷菌培养基,分别用于培养耐冷细菌、耐冷放线菌和耐冷霉菌.培养出的耐冷菌株在6℃条件下被分离纯化,然后通过一系列实验分别鉴定它们的生理特性并检验它们的脱氮能力,并测定pH值、温度对脱氮效果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pH值为7~8时,各菌株生长得最好;生物荧光层析光谱实验发现三种菌株都在15℃左右活性最大,0℃以下仍有一定的活性,高于35℃时,基本失去正常的代谢能力.当实验菌液投加量为5.0%,实验温度为6℃,三种耐冷菌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7.7%、59.0%及58.7%,相同条件下,投加混合菌种可使氨氮的去除率提高到67.2%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11MB 文档页数:68
第一节 真菌 第二节 酵母菌(yeast) 第三节 霉菌----丝状真菌 第四节 蕈菌-产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
首页上页456789101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