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727)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19MB 文档页数:86
一、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能和焓的定义;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文字表述及数学表述。 二、理解热与功的概念并掌握其正、负号的规定;掌握体积功计算,同时理解可逆过程的意义特点。 三、重点掌握运用热力学数据计算在单纯pT 变化、相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系统的热力学能变、焓变以及过程热和体积功。 2.1 热力学基本概念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3 恒容热、恒压热、焓 2.4 热容、恒容变温过程、恒压变温过程 2.5 焦耳实验、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 2.6 气体可逆压缩过程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式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45MB 文档页数:21
在不同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有着特定的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排列 顺序不是随机的,而是严格按照蛋白质的编码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 的。基因的遗传信息在转录过程中从DNA转移到mA,再由mRNA将这 种遗传信息表达为蛋白质中氨基酸顺序的过程叫做翻译。翻译的过程也就是 蛋白质分子生物合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200多种生物大分子参加,其 中包括核糖体、mRNA、tRNA及多种蛋白质因子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3MB 文档页数:61
4.1深层过滤的基本过程 4.2过滤机理 4.3过滤的工艺过程 4.4滤池类型 4.5滤层结构 4.6对滤料和垫层的要求 4.7配水系统 4.8快滤池的运行管理 4.9滤池常见故障及对策 4.10其它滤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6.64KB 文档页数:4
基于疲劳断裂过程中存在着突变现象的观点,对系统(由疲劳试样和疲劳试验机所组成)在疲劳断裂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作了深入研究,建立了疲劳断裂过程中尖点突变的模型,并通过理论分析获得了疲劳断裂过程中突变发生的条件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8MB 文档页数:31
传质过程的定义—物质以扩散的方式,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的相界面的转移过程, 称为物质的传递过程,简称传质过程。 日常生活中的冰糖溶解于水,樟脑丸挥发到空气中,都有相界面上物质的转移过程。 例如某焦化厂里,用水吸收焦炉气中的氨。NH3+H2O→NH4OH如图6-1所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5MB 文档页数:6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GH625合金进行了以不同变形温度、不同应变速率变形到真应变值为0.7的热压缩试验,以研究其热变形过程的动态再结晶组织演变.利用光学显微镜(OP)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了应变速率对GH625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及动态再结晶形核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变速率?=10.0s-1时,实际变形温度高于预设温度,产生变形热效应.GH625合金热变形过程的组织演变是一个受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控制的过程,在应变速率? ≤ 1.0s-1时,GH625合金动态再结晶晶粒的尺寸及体积分数随着应变速率的升高而降低,动态再结晶形核机制是由晶界弓弯的不连续动态再结晶机制和亚晶旋转的连续动态再结晶机制组成;在应变速率?=10.0s-1时,由于变形热效应使动态再结晶晶粒的尺寸及体积分数迅速升高,动态再结晶机制则是以弓弯机形核的不连续动态再结晶机制为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3.59KB 文档页数:5
在实验室1573~1673 K条件下对铁水预处理过程进行了脱氮研究.结果表明,铁液中氧、硫和碳含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氮在铁水中的溶解度,并用线形回归方法得到了氮溶解度与碳含量的关系式.预处理过程中初始碳含量对脱氮影响较为明显,在供氧强度相同的条件下,脱氮量随着铁水中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研究发现过程脱碳的同时能有效地脱氮,且脱碳量越大脱氮率越高.终点最低氮含量可达13×10-6,脱氮率超过50%,可满足超低氮钢对铁水中氮含量的要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46.58KB 文档页数:6
运用冶金过程工程理论,对钢包运行过程进行深入的解析和较为系统的研究,形成了钢包运行控制技术,包括钢包运行过程解析、钢包运行时间的数学描述、钢包运行个数的三种计算方法、钢包运行过程温降、钢包运行频率及运行过程的优化.该项技术已经应用于5个工厂,并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50.45KB 文档页数:4
通过采用冶金反应的热力学分析、热平衡计算及热态实验,研究了CO2与O2混合喷吹炼钢工艺.对喷吹过程中金属熔体内的脱碳过程,铁液、炉渣及炉气成分及温度的变化进行了测试及分析.初步分析了CO2与O2混合喷吹炼钢工艺的可行性.根据热平衡计算可以得出,在炼钢过程中喷入一定浓度CO2气体后,同样可脱除钢中的碳,达到冶炼目的.实验证实,在真空电感应炉炼钢过程中,由于电能热量的补充,使得能满足炼钢过程的热量要求,喷入CO2与O2混合气体可以脱除钢中的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9.68KB 文档页数:5
以Cr3复合铸钢支承辊为研究对象,采用差温热处理工艺制备满足性能要求的支承辊.研究了支承辊在差温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情况,分析了轧辊工作层的硬度和组织,运用已开发的淬火温度场模拟系统对支承辊油淬过程温度场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使用差温热处理工艺可使支承辊的辊芯和辊身在加热完成后得到不同的温度,从而使其在随后的淬火过程中得到不同的组织.支承辊经差温热处理工艺加热后,轧辊工作层内的硬度和组织均满足使用要求.运用已开发的淬火温度场模拟系统对支承辊油淬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证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用于热处理工艺优化,能够为实际生产提供定量的参考依据
首页上页676869707172737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72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