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74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47MB 文档页数:6
使用常规铸锭冶金方法制备了不同Zn含量的AlMgSiCu合金.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测试和纳米压痕方法研究了Zn含量对铝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Zn元素能够轻微细化AlMgSiCu合金铸态组织.随着合金中Zn含量的增加,铸态铝合金的晶界变宽,晶界析出相增多.Zn的添加未影响铸态合金的相组成和形貌.随Zn含量的增加,铝合金的强度和延伸率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添加质量分数0.5%Zn可使合金具有最高的强度,而0.75%Zn使合金获得最高延伸率.对含Zn铝合金的纳米压痕测量表明:随着Zn含量的增加,铝合金的弹性模量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08.99KB 文档页数:5
使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机,对四种V-N微合金非调质钢和一种非V-N微合金化对比钢进行了静态再结晶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钢中C质量分数为0.33%时,V-N微合金钢的静态再结晶要比未V-N微合金化的对比钢有明显滞后,尤以820~880℃温度范围内最为明显,因此钢中V析出物对道次间再结晶过程影响很大.进一步研究表明,V-N微合金非调质钢道次间静态再结晶量受C含量的影响并不呈简单线性关系:在760~880℃温度范围内,道次间静态再结晶量在钢中C质量分数为0.33%时均为极大值,而940℃下所有五种实验钢均完成了静态再结晶;钢中V析出物对道次间静态再结晶的影响机制相当复杂,与其析出时机关系很大.在此C含量下且V和Ti量均近似相同的V-N微合金实验钢中,发现当N质量分数从140×10-6增加到210×10-6时,该温度范围内道次间静态再结晶量下降14%~19%,N含量增加有明显抑制道次间静态再结晶的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59.03KB 文档页数:4
在微观力学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对90W合金宏观力学性能及其与微观结构因素(粘结相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钨合金性能与粘结相力学参数密切相关.随着粘结相弹性模量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增加,但延伸率降低.当粘结相屈服强度800MPa时,合金抗拉强度随粘结相屈服强度增加而增大,在粘结相屈服度为800MPa时达到最大值.随粘结相抗拉强度增加,合金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呈近似线性规律增加.合金延伸率对粘结相应变硬化模量极为敏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08.86KB 文档页数:4
研究了含Fe-Mo-B预合金粉的铁基合金的温压和液相烧结行为,分析了成形温度和压制压力对压坯密度的影响,对比了不同Fe-Mo-B预合金粉含量下烧结前后试样的密度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与常温成形相比,温压能够明显提高压坯密度,在120℃时含10%和15.4% Fe-Mo-B预合金粉的压坯密度分别提高0.34g·cm-3和0.32g·cm-3;混合粉中加入一定量的Fe-Mo-B预合金粉,压坯烧结时可形成液相烧结,促进材料的致密化,密度最大可达7.49g·cm-3,其相对密度为97.74%,并可获得典型的贝氏体组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3.51KB 文档页数:4
研究了不同的浇注温度对铸造AlSi7Mg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实验表明:当浇注温度接近液相线温度时,AlSi7Mg合金中的初生α-A1凝固成球状或粒状,晶粒细小,分布均匀;获得球状或粒状AlSi7Mg合金半固态坯料的最佳浇注温度为615℃;在接近液相线温度下浇注,较快的合金熔体冷却速度、浇注引起的合金熔体流动和大范围的同时凝固促使AlSi7Mg合金形成球状或粒状的初生α-Al组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59.57KB 文档页数:5
采用扫描电镜、室温和高温压缩实验等方法研究了Ni/Ti值对Ni42+xTi50-xAl4Hf4(x=0~7)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Ni42+xTi50-xAl4Hf4合金由NiTi基体和Ti2Ni相组成,随着Ni/Ti原子数比值的增加,Ti2Ni相的尺寸和数量急剧减少,析出强化效果减弱.室温时,随着Ni/Ti值的增加,NiTiAlHf合金的压缩屈服强度和显微硬度逐渐降低,塑性提高.高温下,当Ni/Ti<1时,Ti2Ni相的析出强化起主要作用,合金的屈服强度随Ni/Ti值增加而降低;当Ni/Ti>1时,Hf固溶强化作用的影响提高,并且Ti2Ni相趋于均匀弥散分布,使合金的屈服强度随Ni/Ti值增加而升高.在化学计量比(Ni/Ti=1)两侧,合金的屈服强度变化不对称
文档格式:PPSX 文档大小:408.14KB 文档页数:15
3.1 碳钢 1、碳钢的成分和分类 2、碳钢的牌号及用途 1、碳素结构钢 2、优质碳素结构钢 3.2 合金钢 3、碳素工具钢 1、合金钢的分类和编号 2、合金钢结构钢 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2、合金渗碳钢 3、合金调质钢 4、非调质机械结构钢 5、合金弹簧钢 6、滚动轴承钢 金属材料的分类、牌号、成分、组织、性能、用途、热处理
文档格式:PPSX 文档大小:750.56KB 文档页数:20
2.4.5 钢的化学热处理 1、渗碳;2、氮化;3、碳氮共渗 2.4.6 其他热处理技术(自学) 2.4.7 计算机技术在热处理中的应用(自学) 2.4.8 热处理的工程应用 2.5 钢的合金化 2.5.1 合金元素与铁、碳的作用 2.5.2 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的影响 2.5.3 合金元素对钢热处理的影响 2.5.4 合金元素对钢的工艺性能的影响 2.5.5 合金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2.5.6 合金化的工程应用 2.6 表面技术(自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9.24KB 文档页数:4
在多组元的镍基高温合金中分别和同时加入高Cr和高Ru,经固溶处理后,在800~1100℃下进行10~1300h时效处理,观察组织并分析Ru、Cr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合金组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Cr和Ru的合金中,经过1000℃/1300h时效处理后无TCP相析出;加入高Cr的合金仅20h就在晶界发现了TCP相,50h后在枝晶干出现TCP相;在1000℃时效,TCP相比其他温度更易析出.在同时加Cr和Ru的合金中,经过1000℃/1000h时效后并未发现TCP相的析出.这说明高含量的Cr促进了TCP相的形成,而高Ru的添加在高Cr合金中也能有效地抑制TCP相的析出,提高组织稳定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2MB 文档页数:7
对自制的一种新型高锰奥氏体耐液锌腐蚀合金在490℃的熔融纯锌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探讨了其耐液锌腐蚀机理.结果表明,与316L不锈钢相比,新型高锰奥氏体合金具有更好的耐液锌蚀能力,其腐蚀速率为6.42×10-4g·cm-2·h-1,而316L不锈钢的腐蚀速率为1.54×10-3g·cm-2·h-1.新型高锰奥氏体合金在锌液中的最终腐蚀产物为Γ相+δ相+ζ相,而316L不锈钢的腐蚀产物几乎全是ζ相.新型高锰奥氏体合金的腐蚀产物中δ相固溶了质量分数在8.5%左右的Cr,Cr的存在使得δ相稳定性增加,致密的富含Cr的δ相的存在减缓了铁、锌反应速率,提高了新型高锰奥氏体合金的耐液锌腐蚀能力.因此,以锰代镍来制取低成本的新型高锰奥氏体耐液锌腐蚀合金具有可行性
首页上页5678910111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74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