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99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53.71KB 文档页数:5
以河北宣化赤铁矿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还原法炼铁和浇铸工艺制备熔渣微晶玻璃,获得了可用于炼钢的生铁原料和建筑装饰用微晶玻璃.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了不同原料配比组成条件下渣铁分离和熔渣微晶玻璃晶化的效果,确定了可用于工业试验的最佳原料配比(质量配比)为:赤铁矿石77.3%,氧化铝粉2.2%,生石灰13.7%,萤石5%,氧化钠1.8%,焦炭5.5%.并通过光学显微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物理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确定了微晶玻璃的物相组成及性能特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6MB 文档页数:5
采用Gleeble 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进行单轴压缩实验,研究了Fe3Al基合金在温度为850℃、应变速率为10-3s-1条件下的组织演变.结果表明:在本实验变形条件下,Fe3Al基合金能够发生动态再结晶.变形初期,Fe3Al可以通过晶界弓弯机制形成动态再结晶核心,即发生了不连续动态再结晶现象,但再结晶核心不易长大.随着应变量的增加,通过连续动态再结晶形成一定量的再结晶细小晶粒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7.94KB 文档页数:5
在多功能热轧机上对广泛应用的代表性金属材料Q235碳素钢和L2铝分别进行了累积叠轧焊实验,重点研究了变形温度、累积叠轧次数和压下量对金属材料强度、应力-应变曲线、显微硬度、塑性的影响规律,分析了规律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Q235碳素钢和L2铝在不加入任何强化元素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达到良好的自身结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得到提高,金属材料的塑性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88.02KB 文档页数:4
用原子力显微技术(AFM)观测复合人工滑液在材料表面形成的吸附膜的表面形貌图像,吸附膜上清晰地显示有大量的椭球形分子.该吸附膜的形成可能是复合人工滑液对人工关节材料润滑性能显著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5MB 文档页数:6
采用粉末注射成形和无压烧结相结合的工艺制备AlN-BN复相陶瓷,讨论了AlN-BN混合料的流变性能以及BN含量对复相陶瓷热导率、硬度以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lN-BN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较小的温度敏感性,适宜陶瓷注射成形.复相陶瓷的热导率、致密度以及硬度随着BN含量增加而降低,主要是由于BN本身具有较低的硬度和热导率以及在烧结过程中形成特殊的卡片房式结构阻碍了AlN烧结致密化造成的.综合考虑热导率和可加工性能的要求,最佳的BN质量分数在10%~15%之间,所制备的复相陶瓷的热导率大于120W·m-1·K-1,硬度低于HRA80,致密度大于9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4.93KB 文档页数:5
对金属表面进行了磷化处理,测试了胶粘剂/金属界面的力学性能.着重分析了疲劳载荷对表面处理后胶接接头粘接性能的影响,并用显微红外光谱分析了疲劳前、后界面处化学键合的变化.结果表明金属表面经磷化处理后耐疲劳破坏的性能增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87.22KB 文档页数:4
研究了薄板坯连铸连轧(CSP)工艺生产高强度汽车用大梁板的工艺控制参数与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间的关系.根据柔性工艺控制的指导思想,在珠钢电炉CSP流程下实现了生产不同级别高强度钢板的柔性轧制工艺.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其组织和强度差异产生的原因.研究表明,钢板最终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组成,平均铁素体晶粒尺寸约为3.7~5.6μm;当降低卷取温度,部分渗碳体已破碎成细小的碳化物粒子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上,钢板中有少量贝氏体出现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3.51KB 文档页数:4
研究了不同的浇注温度对铸造AlSi7Mg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实验表明:当浇注温度接近液相线温度时,AlSi7Mg合金中的初生α-A1凝固成球状或粒状,晶粒细小,分布均匀;获得球状或粒状AlSi7Mg合金半固态坯料的最佳浇注温度为615℃;在接近液相线温度下浇注,较快的合金熔体冷却速度、浇注引起的合金熔体流动和大范围的同时凝固促使AlSi7Mg合金形成球状或粒状的初生α-Al组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2MB 文档页数:5
用金相显微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Sr对ZK60镁合金晶粒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Sr对ZK60镁合金有很好的组织细化效果,但其细化效率受Sr加入量和熔体保温时间的影响较大.在给定熔体保温时间的条件下,随着Sr质量分数从0.01%增加到0.1%,晶粒细化效率逐渐提高.在给定Sr加入量的条件下,当熔体保温时间为20~80min时,晶粒细化效率随熔体保温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当熔体保温时间超过80min后,晶粒细化效率随熔体保温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61.65KB 文档页数:6
研究了Al-Cu-Mg-Ag合金经时效处理165℃×2h(欠时效态)后,在不同温度(150~300℃)和不同时间(0~1000h)热暴露后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在150℃热暴露下,随时间延长,其剩余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强度峰值出现在100h。在1000h后合金力学性能相对欠时效态无明显下降;在200~300℃热暴露时,合金的强度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延伸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300℃热暴露时,合金的强度明显下降,暴露10h后其抗拉强度为272.5MPa,100h后其抗拉强度降至114.5MPa.欠时效状态的合金组织主要为均匀细小分布Ω相;随着暴露温度的升高,Ω相长大并粗化,晶界无析出带(PFZ)变宽
首页上页818283848586878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99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