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04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61.51KB 文档页数:7
应用铸坯凝固过程中的热弹塑性应力模型,对马钢水平连铸热试期间的铸坯进行了传热、应力和应变分析计算。定量地反映了铸坯的热应力分布,指出水平连铸铸坯出结晶器后,表面温度回升太大,可能产生中间裂纹和中心裂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19.52KB 文档页数:5
本文以武钢1700热连轧厂层流冷却现场实测数据为基础,通过传热学的理论分析,确定了对流换热系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并对7种模型结构形式进行了比较,研制了精度较高的对流换热系数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模拟武钢1700连轧层流冷却过程的程序,取得了较高的模拟精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9.53KB 文档页数:5
研究了非等温圆柱体热压时的传热规律,并计算出接触表面热传导系数值。在实验室,测定非变形压缩下的1Cr18Ni9Ti不锈钢试样若干点的温度,根据得到的数据分析工件导热特性,利用有限差分技术,确定热传导系数值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7.89KB 文档页数:5
介绍了《冶金熔体热物理性质数据库》的功能、结构与特点。作为《智能化冶金动力学数据管理系统》的主体部分,《冶金熔体热物理性质数据库》采用WINDOWS为工作平台,FOXPRO为数据库语言,C语言编制协调器,该系统具有高查询速度,对用户友好的画形界面,能够预测某些冶金熔体的热物理性质。该系统将发展成一个综合性的冶金动力学数据库及应用系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7.04KB 文档页数:4
结合承德钢厂电机硅钢开发项目,针对其无精炼设备,不采用电磁搅拌技术的现状,对比电机钢传统生产工艺,确定以中小型电机转子用硅钢为目标,通过合理的冶炼、连铸、热轧工艺设计,严格控制各工序工艺参数,在承钢普碳钢生产工艺流程的基础上进行工业试验,以开发研制低硅冷轧电机钢用热带.结果表明:成品电机钢的各项性能均达到国标50w1300标准,铸坯表面、内部没有明显缺陷,热轧、冷轧钢带表面良好,特别适合小电机转子的制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3.76KB 文档页数:4
利用电解纯铁,通过高温钼丝炉制备了含有不同种类、不同含量异质核心的试样.利用差热分析方法测定了试样在相同冷却速度条件下的过冷度.从理论上比较了铁液凝固热力学驱动力的不同计算方法及误差,计算了铁液在凝固过程中的热力学驱动力,形核功和临界晶核半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1.1KB 文档页数:5
利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机,研究了不同预加压应力和加热温度对温度——应力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变点以下加热时,预加压应力越大,加热和冷却后的拉应力越小,这说明残余压应力有抵抗热冲击开裂的能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6.49KB 文档页数:5
从计划角度重点分析了钢铁生产中炼钢、连铸、热轧三者之间联接的较高模式—直接热装轧制计划系统的实现方式,并给出了较为具体的方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9.25KB 文档页数:6
在废钢入炉熔炼前,利用电炉产生的高温废气进行废钢预热,节能效果明显.炉料连续预热式电炉过程实现废钢连续加料、连续预热及连续熔化,电弧加热熔池、熔池熔化废钢,与普通电炉有着很大的区别.为了实现高效节能、追求流程设备顺行及其指标优化,本文在研究炉料连续预热式电炉工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如下论点:应对电炉炉衬的砌筑、供电、吹氧去碳、造渣脱磷等予以重视;由于全程\平熔池期\,给电一开始电弧就加热钢水、就对渣线进行高温辐射,这就必须考虑保护渣线,因此,要求全程造泡沫渣进行埋弧操作;全程\平熔池期\及\变渣线\现象,要求渣线镁碳砖的砌筑要向下加厚(~300mm),增加抵御变渣线的能力;炉料连续预热式电炉变压器参数的确定,既要考虑电弧对废钢的熔化(电压要高些)、又要考虑电弧对平熔池的加热及保温的要求(电压要低些),供电上根据电弧的遮蔽状态(废钢或炉渣的遮蔽状态)确定电压的大小;为了最大限度节能及环保,必须采取余热再利用技术,二垩英新的公害值得重视与研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86.48KB 文档页数:6
为研究菱铁矿在强还原气氛下加热过程中铁矿物的转化过程和规律,采用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嘉峪关某菱铁矿石在煤基直接还原过程中菱铁矿的热行为和不同条件下焙烧产物中铁矿物的存在形式等.结果表明,菱铁矿在煤基直接还原条件下转化为金属铁的历程为FeCO3→Fe3O4→FeO→Fe.转化过程分为菱铁矿分解和铁氧化物还原两个阶段;热分解阶段在556.6℃时基本结束,最终产物为Fe3O4;铁氧化物的还原阶段在556.6℃以后、1200℃时完全结束,最终产物为金属铁
首页上页828384858687888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04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