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沈阳工业大学:《化工热力学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教学资源(习题)第1章习题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2,文件大小:46.5KB,团购合买
1.凡是体系的温度升高时,就一定吸热,而温度不变时,则体系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答:错。等温等压的相变化或化学变化始、终态温度不变,但有热效应。气体的绝热压缩,体系温 度升高,但无吸收热量。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1章绪言 1.凡是体系的温度升高时,就一定吸热,而温度不变时,则体系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答:错。等温等压的相变化或化学变化始、终态温度不变,但有热效应。气体的绝热压缩,体系温 度升高,但无吸收热量。 2.当n摩尔气体反抗一定的压力做绝热膨胀时,其内能总是减少的。 答:对。绝热:Q=0:反抗外压作功:W<0;△U=Q+W=W<0 3.封闭体系中有两个相a,B。在尚未达到平衡时,a,B两个相都是均相敞开体系;达到平衡时, 则α,g两个相都等价于均相封闭体系。 答:对 4.理想气体的焙和热容仅是温度的函数 理想气体的熵和吉氏函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答:错。理想气体的熵和吉氏函数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压力或摩尔体积有关。 6.要确定物质在单相区的状态需要指定两个强度性质,但是状态方程P=P(T,的自变量中只有一个 强度性质,所以,这与相律有矛盾。 答:错。V也是强度性质 7.封闭体系的1mo气体进行了某一过程,其体积总是变化着的,但是初态和终态的体积相等,初态和 终态的温度分别为7和2,则该过程的=jcar;同样,对于初、终态压力相等的过程有 AH=CpdT 答:对。状态函数的变化仅决定于初、终态与途径无关 8.状态函数的特点是什么? :状态函数的变化与途径无关,仅决定于初、终态 9对封闭体系而言,当过程的始态和终态确定后,下列哪项的值不能确定 A Q Q+W, AU C W(Q=0),AU DQ(W=0),ΔU 答:A。因为Q不是状态函数,虽然始态和终态确定,但未说明具体过程,故Q值不能确定 10.下列各式中哪一个不受理想气体条件的限制 A△H=△U+P△W b CPm -cVm=R cPVy=常数 DW= nITIn(v2/Ⅵ1) 答: 11.对于内能是体系的状态的单值函数概念的错误理解是 A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内能 B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能有一数值,不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

1 第 1 章 绪 言 1. 凡是体系的温度升高时,就一定吸热,而温度不变时,则体系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答:错。等温等压的相变化或化学变化始、终态温度不变,但有热效应。气体的绝热压缩,体系温 度升高,但无吸收热量。 2. 当n 摩尔气体反抗一定的压力做绝热膨胀时,其内能总是减少的。 答:对。绝热:Q=0;反抗外压作功:W<0;U=Q+W=W<0。 3. 封闭体系中有两个相  ,  。在尚未达到平衡时,  ,  两个相都是均相敞开体系;达到平衡时, 则  ,  两个相都等价于均相封闭体系。 答:对 4. 理想气体的焓和热容仅是温度的函数。 答:对 5. 理想气体的熵和吉氏函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答:错。理想气体的熵和吉氏函数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压力或摩尔体积有关。 6. 要确定物质在单相区的状态需要指定两个强度性质,但是状态方程 P=P(T,V)的自变量中只有一个 强度性质,所以,这与相律有矛盾。 答:错。V也是强度性质 7. 封闭体系的1mol气体进行了某一过程,其体积总是变化着的,但是初态和终态的体积相等,初态和 终态的温度分别为T1和T2,则该过程的  = 2 1 T T U CV dT ;同样,对于初、终态压力相等的过程有  = 2 1 T T H CP dT 。 答:对。状态函数的变化仅决定于初、终态与途径无关。 8. 状态函数的特点是什么? 答:状态函数的变化与途径无关,仅决定于初、终态。 9. 对封闭体系而言,当过程的始态和终态确定后,下列哪项的值不能确定: A Q B Q + W, U C W(Q=0),U D Q(W=0),U 答:A。因为 Q 不是状态函数,虽然始态和终态确定,但未说明具体过程,故 Q 值不能确定 。 10. 下列各式中哪一个不受理想气体条件的限制 A △H = △U+P△V B CPm - CVm=R C = 常数 D W = nRTln(V2╱V1) 答:A 11.对于内能是体系的状态的单值函数概念的错误理解是: A 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内能 B 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能有一数值,不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

C状态发生变化,内能也一定跟着变化 D对应于一个内能值可以有多个状态 答:C。如果是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虽然体系的始态和终态变了,但△U=0。 12.真实气体在的条件下,其行为与理想气体相近。 A高温高压B低温低压C低温高压D高温低压 D。高温或低压下的真实气体,其行为与理想气体接近 13.封闭体系中的1mo理想气体由T、P和可逆地变化至P2,过程的W=-RTh,此过程为 A等容过程B等温过程C绝热过程 14. IMPa= Pa= b ate mmhg E: 1MPa=10Pa=10bar=9.8692atm=7500.62mmHgo 15.k=J m3= MPa cm3=Pam3。 答:1kJ=1000J=238.10cal=9869.2 atm cm3=1000 MPa cm3=1000Pam3 16.普适气体常数R= MPa c3mol1Kl=kPam3 kmol-IK-I= I mol-I K1 cal mol-IK-I E: R=8.314MPacm'mol-IK-1=8.314 kPa m kmol-IK-1=8.314Jmol-IK-1=1.987cal mol- lK-1 17.一个绝热刚性容器,总体积为V温度为T,被一个体积可以忽略的隔板分为A、B两室。两室装 有不同的理想气体。突然将隔板移走,使容器内的气体自发达到平衡。计算该过程的Q、W1U和最 终的T和P。假设初始压力为(a)两室均为P;(b)左室为P,右室是真空。 答:(a)Q=0,W=0,ΔU=0;T、P不变 (b)Q=0,W=0,△U=0;T不变,P=0.5P 18.一个0057m气瓶中贮有的1MPa和294K的高压气体通过一半开的阀门放入一个压力恒定为 0.115MPa的气柜中,当气瓶中的压力降至05MPa时,计算下列两种条件下从气瓶中流入气柜中的 气体量。(假设气体为理想气体) (a)气体流得足够慢以至于可视为恒温过程 (b)气体流动很快以至于可忽视热量损失(假设过程可逆,绝热指数y=14)。 答:(a)等温过程 P2V11×570000.5×57000 RT1R718.314×2948.314×294 (b)绝热可逆过程,终态的温度要发生变化 P 0.5)14 72 =294 =241.18K P2V11×570000.5×57000 R728314×2948314×241,l89.1lmol

2 C 状态发生变化,内能也一定跟着变化 D 对应于一个内能值,可以有多个状态 答:C。如果是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虽然体系的始态和终态变了,但△U = 0 。 12.真实气体在 的条件下,其行为与理想气体相近。 A 高温高压 B 低温低压 C 低温高压 D 高温低压 答:D。高温或低压下的真实气体,其行为与理想气体接近。 13. 封闭体系中的1mol理想气体由T1、P1和V1可逆地变化至P2,过程的 W= 2 1 ln P P − RT ,此过程为 A 等容过程 B 等温过程 C 绝热过程 答:B 14. 1MPa= Pa= bar= atm= mmHg。 答:1MPa=106Pa=10bar=9.8692atm=7500.62mmHg。 15. 1kJ= J= cal= atm cm3= MPa cm3= Pa m3。 答:1kJ=1000J=238.10cal=9869.2atm cm3=1000MPa cm3=1000Pa m3。 16. 普适气体常数R= MPa cm3 mol-1 K-1= kPa m3 kmol-1 K-1= J mol-1 K-1 = cal mol-1 K-1。 答:R=8.314MPa cm3 mol-1 K-1=8.314 kPa m3 kmol-1 K-1=8.314 J mol-1 K-1 =1.987cal mol-1 K-1。 17. 一个绝热刚性容器,总体积为 Vt,温度为 T,被一个体积可以忽略的隔板分为 A、B 两室。两室装 有不同的理想气体。突然将隔板移走,使容器内的气体自发达到平衡。计算该过程的 Q、W、U 和最 终的 T 和 P。假设初始压力为(a)两室均为 P0;(b)左室为 P0,右室是真空。 答:(a)Q = 0,W = 0,ΔU = 0;T、P 不变 (b) Q = 0,W = 0,ΔU = 0;T 不变,P = 0.5P0 18. 一个0.057m3气瓶中贮有的1MPa和294K的高压气体通过一半开的阀门放入一个压力恒定为 0.115MPa的气柜中,当气瓶中的压力降至0.5MPa时,计算下列两种条件下从气瓶中流入气柜中的 气体量。(假设气体为理想气体) (a)气体流得足够慢以至于可视为恒温过程; (b)气体流动很快以至于可忽视热量损失(假设过程可逆,绝热指数  =1.4 )。 答:(a)等温过程 11.66 8.314 294 0.5 57000 8.314 294 1 57000 1 2 1 1 1 1 =   −   = − = RT P V RT PV n mol (b)绝热可逆过程,终态的温度要发生变化 241.18 1 0.5 294 1.4 1 1.4 1 1 2 2 1  =      =          = − − r P P T T  K 9.11 8.314 241.18 0.5 57000 8.314 294 1 57000 2 2 1 1 1 1 =   −   = − = RT P V RT PV n mol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