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47)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0.5KB 文档页数:2
一、填空和选择题 1.在齿轮传动的设计和计算中,对于下列参数和尺寸应标准化的 有有 ;应圆整的有 ;没有标准的化也不应圆整的 (1)斜齿圆柱齿轮的法面模数mn;(2)斜齿圆柱齿轮的端面模数mt (3)分度圆直径d;(4)齿顶圆直径(5)齿轮宽度B; (6)分度圆压力角a;(7)斜齿轮螺旋角β;(8)变为系数x; (9)中心距a;(10)齿厚s 2.材料为20Cr的齿轮要达到硬齿面,适宜的热处理方法是 (1)整体淬火;(2)渗碳淬火;(3)调质;(4)表面淬火 3.将材料为45钢的齿轮毛坯加工成为6级精度硬齿面直齿圆柱外齿轮,该齿 轮制造工艺顺序应是 为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7MB 文档页数:308
全书共六章,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引言和第一章基本概念,它是全书的基础,在以后各章都要用到,应予以充分重视;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两章,介绍含一个代数运算的群的理论.其中第二章介绍群的最基本的知识;第三章则进一步介绍正规子群和群的同态与同构,以及和它们相关联的群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定理,如群的同态和同构定理,共轭、正规化子和中心化子,Sylow定理和有限交换群基本定理等等;第三部分,包括第四、五、六三章,介绍含有两个代数运算的环与域的理论.其中第四章介绍环的基本知识;第五章介绍环论中一个特殊问题———惟一分解整环内的因子分解理论,并由此介绍了两种特殊的环类,即主理想整环和欧氏环;第六章介绍域,一种加强条件的环,并且主要介绍代数扩域,特别是有限次扩域和有限域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7.5KB 文档页数:18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 腑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液同气和 血一样,是构成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 质。 津和液,同属于水液,都来源于饮食物,有赖 于脾和胃的运化功能而生成。由于津和液在其性状、 功能及其分布部位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因而津和液 也有一定的区别,一般地说,性质较清稀,流动性 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 血脉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性质较稠厚,流动性 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髓脑起濡养作用的,称 为液。 由于津和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故津和液常同 时并称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92.36KB 文档页数:6
以柠檬酸铋、硫脲为反应原料,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采用微波法合成了直径为30~50nm的硫化铋纳米棒.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用量对硫化铋纳米棒形貌和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β-环糊精(β-CD)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有利于形成硫化铋纳米棒,并且较低浓度的β-CD(约0.005 mol·L-1)有利于形成分散性较好的硫化铋纳米棒.初步探讨了制备方法对硫化铋纳米棒晶型和合成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微波法制备纳米硫化铋与回流法相比,其晶格的生长方向不同,并且可以节省约80%的反应时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9MB 文档页数:10
利用活性炭(焦)等吸附剂将烟气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是一种有效的烟气治理与资源化方式。兰炭作为一种廉价半焦碳素材料,是一种有潜力代替现有商用活性焦的多孔材料。本文采用陕西兰炭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炭化时间、炭化温度、黏结剂添加量等改性工艺对所制备的吸附剂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微观形貌变化,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探究在吸附解吸过程中的表面官能团的变化。结果表明,炭化温度对耐磨强度、耐压强度指标影响显著,炭化时间对饱和脱硫值和穿透脱硫值影响显著;在煤焦油添加比例50%,700 ℃炭化20 min,900 ℃活化60 min条件下制得改性兰炭参数为:耐磨强度95.81%,抗压强度536.1 N·cm?1,每克兰炭饱和脱硫值45.71 mg,每克兰炭穿透脱硫值23.45 mg;经历多次吸脱附过程第一次失活时,表面被大面积刻蚀,孔隙与小颗粒增多。兰炭吸附剂失活后可以通过二次活化的方式提高其吸附性能,但衰减速度比新改性兰炭要快。二次失活后,在酸蚀刻、水蒸气扩孔等共同作用下致使骨架结构过度烧蚀而坍塌;改性兰炭表面含氧基团的量和构成比例会影响吸附性能。含氧与含碳基团的比值与吸附性能相对应,含氧基团比例越高,吸附性能越差。二次活化再生改变了各含氧基团所占比例,令C=O显著下降,O?C=O显著增加,C?O变化不大。O?C=O官能团尽管含氧,但可能对吸附抑制作用不显著。本研究将为工业烟气治理提供一种新型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同时也为兰炭表面改性以及二氧化硫吸附解吸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5KB 文档页数:12
早在1834年,人们就从胡萝卜和植物叶上分别提取了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以 后又进一步发现,这些物质的颜色与它们的分子结构有关。而染料的分子结构与 颜色的关系则是在1856年珀金发明了第一个合成染料以后,才开始引起人们的注 意,并对有机物呈色的原因提出了各种理论。随着光谱科学的发展,人们不仅能 测出不同物质的吸收光谱图,而且还可通过吸收光谱来了解物质的结构,由此确 定:任何物质的颜色是由于其对可见光产生了选择性吸收的结果,染料的颜色与 结构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染料分子对光的选择吸收特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5MB 文档页数:8
对H13热作模具钢试样进行600 ℃等温疲劳实验,通过显微维氏硬度计、金相显微镜(OM)、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设备研究了0.7%,0.9%和1.1%三种不同应变幅对疲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滞后回线呈现对称性,应变幅越大,滞回环面积越大。H13钢在实验中呈现循环软化的特征,应变幅越大,疲劳寿命越短,1.1%应变幅试样寿命约为0.7%应变幅试样的61.2%。应变幅的增加对裂纹萌生和扩展起促进作用,1.1%应变幅试样裂纹扩展最明显。高温非真空实验条件下,材料表面产生的氧化物也会促进裂纹扩展。疲劳后试样微观组织发生明显的长大和粗化,较大应变幅对碳化物析出有更大的助力,还会加速材料软化。有应变幅试样显微硬度远低于无应变幅试样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7MB 文档页数:10
利用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和冷却速率对碳质量分数为0.54%高速车轮钢进行热处理,得到具有不同晶粒尺寸和珠光体片间距微观组织的试样.在-120~20℃温度下对具有不同微观组织的拉伸试样和三点弯曲(3PB)缺口试样进行测试;采用二维平面应变有限元计算三点弯曲缺口试样缺口前的应力分布;利用扫描电镜对3PB试样断口进行观察并测量解理起裂源的位置;测定不同微观组织车轮钢试样的解理断裂应力.在扩展控制断裂机制下,微观组织对车轮钢的解理断裂应力具有明显影响,晶粒尺寸和珠光体片间距越小解理断裂应力越高.细化晶粒使未扩展微裂纹的特征长度减小,细化珠光体片间距有助于提高珠光体的有效表面能,从而使得解理断裂应力提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7MB 文档页数:9
对含磷高强IF钢中MnS夹杂物控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含磷高强IF钢中添加稀土进行对比试验,借助扫描电镜等设备对铸坯1/8、1/2、7/8厚度方向的试样以及热轧、冷轧、连退工序的带钢试样进行了夹杂物统计及二维形貌的观测对比,并对铸坯试样中小样电解的夹杂物及轧制各工序试样中原貌提取的夹杂物进行三维形貌的观测对比。结果表明:铸坯中心MnS夹杂物数量分布明显大于铸坯近表面,稀土的加入,先与钢中S相结合,并在凝固过程中较MnS提前析出,生成了小尺寸的球状夹杂物,可明显降低铸坯各位置MnS夹杂物的尺寸及数量;未加稀土钢在带钢轧制各工序中MnS夹杂物尺寸为10 μm左右,且具有遗传性,在轧制过程中压延变长,但没有碎化弥散。加入稀土后形成了S–O–Ce类夹杂物,形态呈球形,尺寸为2~5 μm,且独立弥散分布,不会对带钢组织连续性造成影响,有利于产品各相关性能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96KB 文档页数:12
【題解】 本文選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明實 錄》卷七十四《太祖實錄》,標題是編者加的。 朱元璋是憑藉淮西農民武裝集團起家的,在統一全 國的過程中,這個集團中相當多的人物上升爲國公、 列侯,迅速轉化爲全國性的大地主。他們擁有部曲、 義子和大量的奴僕,與各地衛所的軍官也有密切的聯 繫。他們的子弟和家奴往往仗勢枉法,欺壓鄉里,魚 肉百姓。爲了防止階級矛盾的激化,防止貴族與中下 級軍官的勾結,維護地主階級的整體利益,加強皇朝 中央集權的統治,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六月乙巳(三 十日),朱元璋發佈了誡飭公侯的布告,鑄成鐵榜,作 爲永久的法誡
首页上页838485868788899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4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