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540)
文档格式:PPSX 文档大小:3.02MB 文档页数:73
1、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2、工艺过程的组成 3、生产类型 4、工艺规程的作用与形式 5、工艺规程的制订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零件的结构 工艺性分析 第三节 机床夹具与 工件定位 1、工件的装夹 2、机床夹具的组成与分类 3、工件的定位 1、加工余量的确定 2、工序尺寸与公差的确定 1、尺寸链的定义及特点 2、尺寸链的组成 3、尺寸链的计算 4、尺寸链的应用 第四节 定位基准的选择 1、基准的概念及分类 第五节 工艺路线的制订 2、定位基准的选择 第六节 加工余量与工序 尺寸的确定 第七节 工艺尺寸链 第八节 典型零件加工 工艺过程 轴/套筒/箱体类零件的加工过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8MB 文档页数:8
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一种含1.79% Al (质量分数)的以Al替代Si微合金化高强度钢在温度为900-1100℃、应变速率为0.01-30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建立了考虑应变量对材料常数影响的双曲正弦本构方程,利用建立的本构方程预测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表明建立的本构方程可以对实验钢的流变应力给出相对准确的预测.建立了实验钢的加工图,根据加工图分析确定了实验钢的动态再结晶区为1000-1100℃和0.01-1 s-1.组织观察表明在动态再结晶区实验钢发生了动态再结晶,而失稳区对应的组织出现了变形集中带或“项链”组织.最后将建立的本构方程和加工图联合运用,为更全面地研究实验钢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提供了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5MB 文档页数:19
一、薄膜加工工艺 主要有蒸发、溅射和化学气相淀积。 1.蒸发 条件:真空度1.33X10-2 Pa以下,加热蒸发材料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80.5KB 文档页数:29
1.机床的性能要求 (1)机床的工艺范围 机床可完成加工工序种类; 加工零件类型; 材料和尺寸范围,毛坯种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1.64KB 文档页数:5
通过氧化铅与柠檬酸反应制备了柠檬酸铅,考察了溶解时间、溶解温度、柠檬酸钠浓度和柠檬酸加入量对柠檬酸铅在柠檬酸钠溶液中溶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柠檬酸钠浓度及柠檬酸加入量是主要影响因素,升高温度和提高柠檬酸钠浓度可显著提高柠檬酸铅溶解率;温度和溶解率呈正线性关系,拟合的线性方程为Y=0.76+0.63T;加入柠檬酸则对柠檬酸铅溶解有抑制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05.12KB 文档页数:7
采用喷射成形工艺制备了含铌和不含铌M3:2型高速钢,然后进行锻造加工.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铌对喷射成形M3:2型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铌的加入细化了沉积态的组织,减小了M2C共晶碳化物尺寸,而对M2C的成分影响不明显.沉积态中MC碳化物的数量随铌含量提高而增多,且其成分变化显著.铌的加入可以提高喷射成形M3:2型高速钢的抗回火软化性和二次硬化能力.但是,当铌质量分数为1%时,组织中形成数量较多且难以破碎的以铌为主的块状MC碳化物,导致钢的弯曲强度和冲击韧性下降.铌质量分数为0.5%的喷射成形M3:2型高速钢可以获得最佳的硬度、弯曲强度和冲击韧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2.39KB 文档页数:9
通过热力学计算与模拟试验研究了含钒钛取向硅钢中氮化物析出相的析出规律与析出行为,并探讨了含钒钛元素的氮化物析出相作为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制备取向硅钢中辅助抑制剂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所冶炼的含钒钛取向硅钢的成分范围内,TiN在钢液凝固末期便具备析出的热力学条件,而AlN与VN只可能在凝固后的α+γ或α+Fe3C两相区内析出.含钒钛取向硅钢中氮化物析出相以成分复杂的复合析出相为主,且随着钒钛加入量的增加,钢中抑制剂析出相总的分布密度由于含钒钛元素的氮化物析出相的增加而明显提高,使抑制剂抑制初次再结晶晶粒正常长大的能力得以加强,最终成品的磁感应强度值B8由1.857 T提升至1.898 T.同时,加入不高于0.007%的Ti与不高于0.005%的V不会影响中间脱碳退火工序的脱碳效果以及高温退火净化阶段硫、氮的脱除效果,其形成的含钒钛元素的纳米级氮化物析出相适合作为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制备取向硅钢的辅助抑制剂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27.5KB 文档页数:4
江西农业大学:《数字逻辑》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四章 组合逻辑电路——4.3 常用中规模组合逻辑部件的原理和应用 4.3.1 半加器与全加器 2 全加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7.5KB 文档页数:3
江西农业大学:《数字逻辑》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四章 组合逻辑电路——4.3 常用中规模组合逻辑部件的原理和应用 4.3.1 半加器与全加器 1 半加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08MB 文档页数:361
讲述信源编码、加密编码、信道编码、时分复用、数字复接、数字交换的基本原理、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和载波传输、通信中的同步技术,以及数字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本章知识要点: •数字通信的一般原理 •信源编码(模拟信号数字化和数据压缩) •信道编码(检错纠错编码) •数字加密技术 •时分多路复用 •数字交换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和载波传输 •数字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4.1 数字通信系统 4.2 信源编码 Source Encoding 4.3 数字通信中的多路复用技术——时分多路复用(TDM)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4.4 通信网与交换技术 4.5 数字加密技术 4.7 信道编码 Channel Coding 4.8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4.9 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 Digital Modulated Bandpass Transmission
首页上页838485868788899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54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