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914)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1MB 文档页数:92
计算机与计算机或工作站与服务器进行连 接时,除了使用连接介质外,还需要一些 中介设备。这些中介设备主要有哪些?起 什么作用?这是在网络设计和实施中人们 所关心的一些问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8MB 文档页数:11
前列腺核磁超声图像配准融合有助于实现前列腺肿瘤的靶向穿刺。传统的配准方法主要是针对手动分割的前列腺核磁(Magnetic resonance, MR)和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 TRUS)图像上对应的生理特征点作为参考点,进行刚体或非刚体配准。针对超声图像因成像质量低导致手动分割配准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监督学习的前列腺MR/TRUS图像自动分割方法,与术前核磁图像进行非刚体配准。首先,针对图像分割任务训练前列腺超声图像的活动表观模型(Active appearance model, AAM),并基于随机森林建立边界驱动的数学模型,实现超声图像自动分割。接着,提取术前分割的核磁图像与自动分割的超声图像建立轮廓的形状特征矢量,进行特征匹配与图像配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准确实现前列腺超声图像自动分割与配准融合,9组配准结果的戴斯相似性系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DSC)均大于0.98,同时尿道口处特征点的平均定位精度达1.64 mm,相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配准精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71MB 文档页数:8
针对熔化焊在焊接AA7B04铝合金时易在焊缝中出现孔洞等缺陷,且接头性能下降明显、焊后变形大,以及采用铆接等机械连接方式会增加连接件的重量等问题,采用集成了搅拌摩擦焊末端执行器的KUKA Titan机器人对2 mm厚AA7B04高强铝合金进行了焊接,在转速为800 r·min-1的条件下,研究了焊度对焊接过程中搅拌头3个方向的受力Fx、Fy和Fz的影响.研究发现,Fz受焊速的影响显著,随焊速的增加而降低.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拉伸试验、三点弯曲试验和硬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焊速下AA7B04铝合金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焊速为100 mm·min-1时,接头的抗拉强度最高为447 MPa,可达母材的80%,且所有接头的正弯和背弯180°均无裂纹;接头横截面的硬度分布呈W型,硬度最低点出现在热力影响区和焊核区的交界处,焊速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焊接热循环,且随着焊速的增加接头的硬度随之增加;焊核区组织发生了动态再结晶,生成了细小的等轴晶粒,前进侧和后退侧热力影响区的晶粒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形;前进侧热影响区析出η'相,后退侧热影响区因温度较高析出η'相和尺寸较大的η相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9.5KB 文档页数:3
很多网吧、办公室或个人家中都通过一部 Modem和一个ISP账号来把整个局域网连 入 Internet,这种连接方式除了要配备 Modem和网络设施外,还需要一套代理服务器 ( Proxy Server)软件,由它来“把守”出口,完成数据转换和中继的任务。此类常用 的代理软件主要有 WinGate、 SyGate、 WinRoute等。本文仅就其异同之处作一介绍,希 望能够对您的局域网实战有所帮助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71KB 文档页数:22
计算机与计算机或工作站与服务器进行连接时,除了使用连接介质外,还需要一些中介设备 这些中介设备主要有哪些?起什么作用?这是在网络设计和实施中人们所关心的一些问题 网络互联设备通常可分为两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4MB 文档页数:9
为研究堆浸体系矿石粒径分布对孔隙结构的影响,对不同级配矿岩散体构成的浸柱开展显微CT扫描测试,得到浸柱内部结构图像。通过阈值分割算法对孔隙结构进行提取,建立浸柱三维孔隙模型,对浸柱体孔隙率和面孔隙率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利用最大球算法构建浸柱孔隙网络模型,进而分析矿石粒径分布对孔喉半径、喉道长度、孔喉体积、形状因子和配位数等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矿石颗粒级配性越好,矿堆孔隙率越低;矿石粒径越均匀,矿堆不同区域孔隙率差异越小;矿石粒径分布对孔隙尺寸和连通性影响较为显著,对孔喉形状因子影响较小。随着细颗粒矿石的减少,大孔隙增多,孔喉半径、喉道长度和孔喉体积相应增大;随着矿石粒径均匀性的增加,堆浸体系中孤立孔隙所占比例减少,高配位数孔隙所占比例增大,即矿堆内的孔隙空间具有更好的连通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97MB 文档页数:9
提出了一种可以制备冶金结合界面双金属复合板带的水平连铸复合成形新工艺,其具有短流程、高效的特点。采用该工艺制备了截面尺寸为70 mm×24 mm(宽度×厚度)的铜铝复合板,获得了可行的制备参数,研究了所制备板坯的组织形貌和性能。结果表明,铜铝复合板制备成形过程中,会形成由金属间化合物和共晶相组成的复合界面层。铝液和铜板表面接触,发生固液转变形成(II)层:θ相。随着铜原子不断的向铝液中扩散,当铜原子含量达到一定程度,θ相发生固相转变形成(I)层:γ相。达到共晶温度时,发生共晶转变形成(III)层:α+θ共晶组织。其中I层和II层均为铜铝金属间化合物,是裂纹产生和扩展的主要区域,因此界面层厚度是决定结合强度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可以优化凝固过程中铜铝复合板内的温度场分布,进而控制复合界面层的形成过程,因此工艺参数之间的合理匹配是改善复合层组织结构和增大板坯结合强度的关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4MB 文档页数:11
《工程科学学报》:板坯连铸异钢种连浇混浇坯长度及成分变化模型的开发及应用(北京科技大学)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2KB 文档页数:5
计算机与计算机或工作站与服务器进行连接时除了使用连接介质外,还需要一 些中介设备。这些中介设备主要有哪些?起什么作用?这是在网络设计和实施中人们 所关心的一些问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8MB 文档页数:17
《工程科学学报》: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首页上页838485868788899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91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