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34)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85KB 文档页数:82
• 第一节 溶液与分散系的概念 • 第二节 溶液的浓度 • 第三节 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 第四节 缓冲溶液 • 第五节 溶液的渗透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91MB 文档页数:169
实验一、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 实验二、电导法测定水溶性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实验三 电导法测定测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 实验四、一级反应——蔗糖水解 实验五、三液系(苯-水-乙醇)相图的绘制 实验六 乳状液的制备、鉴定和破坏 实验七 电导滴定法测定食醋中乙酸的含量 实验八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0.98MB 文档页数:47
2.1 电解质的电离 2.2 酸碱质子理论 2.3 酸碱平衡 2.4 缓冲溶液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3MB 文档页数:100
概述 • 一、《化学基础》 主要内容 • 二、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基础》 • 三、怎样学好《化学基础》 • 四、课程安排 第一节 溶液的概念 第二节 溶液的浓度 第三节 电解质与电离平衡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6.73KB 文档页数:4
介绍了一种新型β射线电离式气体流量计.该流量计基于标记分子法测气体流速,通过硬件模拟电路对所得微弱电流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经A/D转换输入计算机,由软件寻峰定时,实现对大管径高温气体流量的非接触测量.设计并制作了硬件电路,给出了详细的软件设计流程图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6.68KB 文档页数:11
本文通过在EM400T透射电镜上用一些标准成分的样品进行薄膜无标样成份分析实验,检验了EDAX9100能谱仪的分析准确度。在本试验所用的样品范围内,其准确度为:近邻元素同一X光线系分析相对误差为5~10%,非近邻元素不同线系分析相时误差较大,可达20~50%。试验证明在分析元素的质量吸收系数之差Δμ较大时,还必须考虑吸收修正。通过对K因子的讨论,得出与本实验结果符合比较好的薄膜能谱理论公式组合为:取BeThe-Powell公式的电离截面QBP∞(1n0.65U)/U·Ej2,K系、L系、M系的线系常数调整后取bK:bL:bM=0.35:0.35:0.24,荧光产额用Bambynek的ωK和wentzel的ωL和ωM。用以上公式组合并经过吸收修正,对所有线系计算结果相对误差小于1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71MB 文档页数:10
从锌铝镁镀层的熔池界面反应、镀层组织、表面和切边腐蚀机理、腐蚀产物类型变化等方面, 对高耐蚀锌铝镁镀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分析. 根据Al成分含量的不同, 将商用及实验室锌铝镁镀层分为\低铝\、\中铝\和\高铝\锌铝镁三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锌铝镁镀层的金属间化合物层生长动力学存在差异, 为了控制镀层厚度, 应合理控制浸镀时间、温度与熔池成分; 凝固组织也存在差异, \低铝\与\中铝\会析出Al或Zn初晶、Zn/MgZn2二元共晶组织、Zn/MgZn2/Al三元共晶组织, \高铝\会产生富Al枝晶、枝晶间富Zn相、Mg2Si相、MgZn2相, 不产生共晶组织; 发生表面腐蚀时, \低铝\与\中铝\中MgZn2相先电离, 并生成碱性锌盐、双层氢氧化物等致密的腐蚀产物, 抑制腐蚀; 发生切边腐蚀时, 锌铝镁会出现自修复现象, 在切边钢基或镀层破损处形成碱性锌盐, 保护基体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6MB 文档页数:14
埃洛石是一种卷曲的层状硅铝酸盐黏土,其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埃洛石的内外表面分别由Al?OH八面体和Si?O四面体组成,它们在水中以相反的方式电离,导致埃洛石管腔内带正电荷,外表面带负电荷,因此可分别利用内外表面成分与电荷性质的不同对其进行疏水改性,用于药物的装载和缓释。同时,埃洛石具有纳米管状结构,可用来构造微?纳米分级结构,协同低表面能物质的修饰,增强界面疏水性能,用于高效自清洁和油水分离。本文在介绍埃洛石的疏水结构设计理论的基础上,综述了埃洛石纳米管(HNTs)的表面进行疏水改性所得到的复合材料在油水分离、疏水自清洁涂料以及药物的装载和释放方面的应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9KB 文档页数:5
本教学大纲是针对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和医学部本科生学习的无机化学课程编写的。本课程为生命科学院和医学部学生的基础课,它是本科生在一年级时的必修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和结构化学的基本知识,酸碱电离等四大平衡的基本理论,有关气体、液体和溶液的基本概念,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定性分析等。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规律以及定性分析方法,为学生后续化学课以及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6MB 文档页数:66
HIV是一双股单链RNA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分为两型。即HIV-1和HIV-2。目前世界范围内流行目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主要由HIV-1所致。HIV-2仅在西非部分地区流行。HIV对热敏感,56℃30分钟、25%以上乙醇、0.2%次氯酸钠、1%戊二醛等处理后戊二醛等处理后均可灭活。但对0.1%福尔马林、电离辐射和紫外线等的抵抗力较强
首页上页67891011121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3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