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9145)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5MB 文档页数:7
针对高温含水条件下非氧化物材料经常面临的性能失效问题,以六方BN粉体(平均粒度为1.2μm)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温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以及扫描电镜等手段,考察了BN粉体在不同温度(1273-1373K)含水条件下f水和空气的体积比为3:7)的反应行为,并与其在干燥空气下的反应行为进行对比.BN粉体在含水条件下的反应有如下特点:在反应初期,试样质量增加率快速增加;在反应后期,试样质量增加率变缓.结合热力学分析探讨了BN材料在高温含水条件下的反应机理:质量快速增加阶段主要发生BN与O2之间的氧化反应,试样质量增加率变缓阶段主要是由于氧化产物B2O3与H2O反应生成了挥发性产物.随着温度的升高,两反应阶段试样的质量增加率均有所提高.利用周模型对BN材料在高温含水条件下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较为精确且定量的拟合,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47MB 文档页数:6
使用常规铸锭冶金方法制备了不同Zn含量的AlMgSiCu合金.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测试和纳米压痕方法研究了Zn含量对铝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Zn元素能够轻微细化AlMgSiCu合金铸态组织.随着合金中Zn含量的增加,铸态铝合金的晶界变宽,晶界析出相增多.Zn的添加未影响铸态合金的相组成和形貌.随Zn含量的增加,铝合金的强度和延伸率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添加质量分数0.5%Zn可使合金具有最高的强度,而0.75%Zn使合金获得最高延伸率.对含Zn铝合金的纳米压痕测量表明:随着Zn含量的增加,铝合金的弹性模量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2MB 文档页数:6
采用光学金相、电子显微术和化学相分析的方法并结合热力学计算,分析了紧凑式带钢生产(CSP)的Ti微合金化高强钢中的析出物及其析出规律.研究发现:高强钢中存在微米尺寸的立方TiN析出和大量纳米尺寸的析出物粒子;钢中MX相(M=Ti,Mo,Cr;X=C,N)的质量分数为0.0927%,其中10 nm以下的析出物占26.9%;均热之前和均热过程TiN已基本全部析出,连轧前TiC不具备析出的热力学条件;降低钢中N和S含量、严格控制卷取温度可增加TiC的体积分数,降低γ→α相变温度可以阻止细小碳化物长大.结果表明,析出物总的沉淀强化效果约为156 MPa,并能通过化学成分和工艺的控制进一步增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3.66KB 文档页数:4
采用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方法制备含有少量原位Al2O3颗粒的Al-Cu基复合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的铸态组织,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复合材料中的原位Al2O3颗粒的分布与形貌,研究原位颗粒对近液相线铸造Al-Cu合金铸态组织形成机制的影响.结果发现:原位Al2O3颗粒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基体合金中,尺寸分布于1μm范围内,形貌呈多边形.随着原位Al2O3颗粒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铸态组织逐渐被细化和均匀化;当原位Al2O3颗粒的质量分数达到5.3%时,获得均匀细小的蔷薇状组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2MB 文档页数:8
运用热动力学理论和Oswald熟化理论研究了不同氮含量汽车大梁钢中第二相粒子的析出和熟化行为.研究发现钢中N含量的增加会促进V(C,N)在奥氏体中析出从而细化铁素体晶粒,当氮的质量分数增至4.2×10-4时铁素体晶粒尺寸能细化至4.7μm.形核率–温度曲线和析出–温度–时间曲线表明氮含量的增加可以扩大奥氏体区中最大形核率的温度范围,氮的质量分数由5.5×10-5增至4.2×10-4时其最快析出的鼻点温度由840℃上升至968℃.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氮含量的增加明显降低析出V(C,N)粒子的尺寸.VN在奥氏体中的Oswald熟化速率计算表明熟化速率随温度的降低不断减少,同时增加N含量还可以有效降低析出粒子的熟化速率,从而抑制沉淀析出的第二相粒子的熟化长大过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6MB 文档页数:7
利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GH864合金三种轧制态组织经热处理后的演变过程,分析了热处理后不同组织对室温冲击韧性及高温650℃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GH864合金由初始轧制态组织经标准热处理后(1020℃,4h/空冷→845℃,4h/空冷→760℃,16h/空冷)获得的晶粒组织,其晶粒组织演变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而合金的晶界碳化物分布及基体γ'强化相没有明显差别,其分布状态及尺寸大小基本一致.热处理后的晶粒尺寸越大,抗裂纹扩展能力越好,合金的室温冲击韧性越低;热处理后形成的项链状组织,对合金冲击韧性及裂纹扩展速率有较好的影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13MB 文档页数:679
测量的基本知识(包括误差、信号描述、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传感器技术(包括常用传感器原理) 信号处理技术(包括模拟和数字信号处理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 常用参量的测试(包括应力应变、力、振动、温度和流量) 综合试验(包括机械量的动态测量和控制)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测试技术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2.了解测试技术的地位与作用 3.了解测试技术的应用情况 4.掌握测试系统的基本构成 5 .了解测试技术的发展动态 6.了解主要测试仪器生产厂商 第一讲 测试技术绪论 2.1、测量的基本知识 2.2、静动态试验数据的描述 2.3、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 第二章 测量技术 第二章 测量与测试信号分析的基础(信号的描述与分析) 第三章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第四章、测试系统特性 第四章 传感器技术 第五章 模拟信号调制、滤波和模数转换 第七章 信号处理初步 第四章 常见参量的测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MB 文档页数:12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进化论的思想对当时支配西方的基督教世界观产生了严重的挑战。美国是深受基督教影响的国家,在过去的150年间美国基督徒对进化论的看法非常多元,既有接受者,也有反对者。反对进化论的并非反科学的进化论,而是反作为世界观的进化论。时至今日,进化论仍没有被美国人普遍接受,进化论与基督教仍处于一种微妙的紧张中。在美国,围绕着进化论的冲突,并非科学与宗教之间本质上的冲突,而是不同利益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65.33KB 文档页数:112
放大器概述 放大器的一般描述 分析放大器的一般方法 晶体管单管放大器 单管放大器的一般结构 单管放大器的分析方法 单管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单管放大器的比较 双管组合放大器  双管组合放大器的特点: 发挥基本放大器的优点,避免其缺点  双管组合电路的基本形式: 共射-共基电路和共源-共栅电路 共集-共集电路 共集-共射电路 共集-共基电路 复合管 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方式  直接耦合  阻容耦合  变压器耦合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9MB 文档页数:133
Ch.1 导论 • 什么是国际经济学 • 国际经济学的特点 •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国际经济学的发展概况 Ch.2 国际贸易的古典理论 •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 •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Ch.3 Neoclassical theory of trade •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and opportunity cost • Social indifference curve • Standard model of trade theory • Offer curve and the terms of trade Ch. 4 Factor endowment theory • Factor abundance and factor intensity • Assumptions of the theory • Factor endowment and H-O theory • Empirical test on H-O theory Ch.5新贸易理论 (New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技术差距理论(Technological Gap Theory)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 重叠需求理论(The Overlapping Demand Theory) • 递增收益理论(Increasing Return Theory) • 不完全竞争理论(Imperfect Competition Theory) Ch.6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首页上页90490590690790890991091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914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