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47)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66.92KB 文档页数:3
通过对几种新型的钙钛矿结构材料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熔盐电解质(Li0.62K0.38)CO3中的耐蚀性能的研究,探讨了这些材料用作MCFC阴极的可行性.研究表明:SrFe0.5Co0.5O3虽然有着优良的混合导电特性,但在高温熔盐中腐蚀严重;La0.8Sr0.2MnO3La0.8Sr0.2Ce0.1Mn0.9O3和La0.8Sr0.2Ni0.1Mn0.9O3在高温熔盐中严重锂化,且Sr大量溶解;而经Li2O掺杂的LaMnO3(Li与La的摩尔比为1:1),在高温熔盐中的稳定性良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3MB 文档页数:10
采用一价铜盐为催化剂、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均相体系中催化3-氯-1-丁烯异构化生成1-氯-2-丁烯.考察了溶剂、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和加入量对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的加入量对异构化反应有较大影响.在最优条件3-氯-1-丁烯1mL,二甲基甲酰胺9mL,CuCl0.10g,60℃反应5h,产物和原料的浓度比为3.88mmol•L-1.采用在线红外光谱对反应过程进行监测,检测到有红外吸收峰在反应过程中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66.5KB 文档页数:137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第三节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和弘扬时代精神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三、增强国防观念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献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六章 培养职业精神 设立家庭美德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7.22MB 文档页数:233
前言 第一部分 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常识 实验须知 实验室的安全 有机实验室常用仪器、装置及设备 玻璃仪器的清洗和干燥 实验预习、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及示例 第二部分 基本实验 实验一 简单玻璃工操作 实验二 回收乙醇的蒸馏及乙醇折光率的测定 实验三 熔点及沸点(微量法)测定 实验四 重结晶 实验五 脂肪烃及芳香烃的性质 实验六 萃取-绿色植物叶色素的提取 实验七 用柱色谱法分离绿色植物叶色素 实验八 石油醚的纯化 实验九 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十 2-氯-2-甲基丙烷的小型制备 实验十一 正溴丁烷的制备 实验十二 卤代烃及醇、酚、醚的性质 实验十三 正丁醚的制备 实验十四 水蒸汽蒸馏 实验十五 减压蒸馏 实验十六 2-硝基-1,3-苯二酚的合成 实验十七 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 实验十八 食品抗氧剂TBHQ的合成 实验十九 己二酸的小型制备 实验二十 乙酸乙酯的合成 实验二十一 丁二酸二丁酯的制备 实验二十二 阿司匹灵(乙酰水杨酸)的小型制备 实验二十三 双烯合成反应-蒽和马来酸酐的加成 实验二十四 生长素“2,4-D”的小型制备 实验二十五 乙酰苯胺的简单合成 实验二十六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实验 实验二十七 糖的性质及旋光度测定 实验二十八 葡萄糖酯的制备(糖的酯化及异构化) 实验二十九 三组分混合物的分离 实验三十 酸性橙(II)〔2号橙〕染料的合成及织物的染色 实验三十一 薄层色谱 实验三十二 胺及氨基酸的性质 实验三十三 从茶叶提取咖啡因 第三部分 参考实验 实验三十四 7,7-二氯双环〔4.2.0〕庚烷的制备(相转移法) 实验三十五 三苯甲醇的制备 实验三十六 冬青油(水杨酸甲脂)的制备 实验三十七 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 实验三十八 邻氨基苯甲酸的制备 实验三十九 光化异构化和顺、反偶氮苯的鉴定 实验四十 从头发(或猪毛)提取胱氨酸 实验四十一 从滤纸碎片制备CMC-Na 实验四十二 酸醇法从黄柏中提取黄连素 实验四十三 微型化实验:肉桂酸的制备、环己酮的制备 实验四十四 从红辣椒中分离红色素 实验四十五 外消旋苦杏仁酸的拆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82MB 文档页数:65
2.1 烷烃和环烷烃的通式和构造异构 2.1.1 烷烃和环烷烃的通式 2.1.2 烷烃和环烷烃的构造异构 2.2 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 2.2.1 伯、仲、叔、季碳原子和伯、仲、叔氢原子 2.2.2 烷基和环烷基 2.2.3 烷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 (2) 衍生命名法 (3)系统命名法 2.2.4 环烷烃的命名 2.3 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 2.3.1 σ键的形成及其特性 2.3.2 环烷烃的结构与环的稳定性 2.4 烷烃和环烷烃的构象 2.4.1 乙烷的构 2.4.2 丁烷的构象 2.4.3 环己烷的构象 2.4.4 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2.5 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略) 2.6 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2.6.1 自由基取代反应 (1) 卤化反应 (2) 卤化的反应机理 (3) 卤化反应的取向与自由基的稳定性 (4) 反应活性与选择性 2.6.2 氧化反应 2.6.3 异构化反应 2.6.4 裂化反应 2.6.5 小环环烷烃的加成反应 (1) 加氢 (2) 加溴 (3) 加溴化氢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1MB 文档页数:60
11.1 醛和酮的命名 11.1.1 普通命名法 11.1.2 系统命名法 11.2 醛和酮的结构 11.3 醛和酮的制法 11.3.1醛和酮的工业合成 (1)低级伯醇和仲醇的催化脱氢 (2) 羰基合成 (3) 烷基苯的氧化 11.3.2 伯醇和仲醇的氧化 11.3.3 羧酸衍生物的还原 11.3.4 芳环的酰基化 11.4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11.5 醛和酮的波谱性质 11.6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11.6.1 羰基的反应活性 11.6.2 羰基的亲核加成 (1) 与水加成 (2) 与醇加成 (3) 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 (4) 与氢氰酸的加成 (5) 与金属有机试剂的加成 (6) 与 Wittig 试剂加成 (7) 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缩合反应 11.6.3 α–氢原子的反应 (1) α–氢的酸性 (2) 卤化反应 (3) 缩合反应 (a)羟醛缩合 (b) Claison–Schmidt 缩合反应 (c) Perkin 反应 (d) Mannich 反应 11.6.4 氧化和还原 (1) 氧化反应 (a) 与Tollens 试剂的反应 (b) Fehling 试剂 (c)与强氧化剂的作用 (2) 还原反应 (a) 催化加氢 (b) 用金属氢化物还原 (c) Clemmensen 还原法 (d) Wolff–Kishner 反应 (3) Cannizzaro 反应(歧化反应) 11.7 α,β–不饱和醛、酮的特性 11.7.1 亲电加成 11.7.2 亲核加成 11.8 乙烯酮 卡宾 11.9 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4.44KB 文档页数:16
户籍制度是中国社会一项基本的制度安排,它把户口作为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重要凭据,对社会分层和流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后,中国的户口还起不起作用,以及起着怎样的作用?通过对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社会分层具有城乡户口差别和城市户口等级差别并存的特点,户口转变和迁移的开放性程度与个人社会流动机会获得有正相关关系。市场转型虽带来了较多流动机会,但户口等级差别以及户口对体制内流动所起的结构性影响依然存在。鉴于户籍制度的强粘附性生成了社会差别,改革这一制度的基本方向是推行户口一元化和迁移自主化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7MB 文档页数:65
1.掌握碳正四面体的概念、sp3杂化和σ键。 2.掌握烷烃的命名法、常见基的名称。 3.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稳定性、裂解、氧化及取代反应、各种氢的相对活泼性)。 4.掌握烷烃光卤代反应历程。 5.掌握过渡态理论。 6. 掌握烷烃的构象及锯架式、楔形式和纽曼式的写法。 7.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 8.理解同系列、同分异构、构造异构反应机理等概念。 9.理解游离基的稳定性次序,计算:ΔH。 10.理解反应进程-位能曲线意义。 11 .理解烷烃的制备。 12.了解甲烷的来源及其化工利用。 13. 了解煤的液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8.65KB 文档页数:11
互联网逐渐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现有TCP/IP体系结构面临诸多挑战,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成为研究热点.文中分析了现行互联网在可扩展性、动态性、安全可控性等方面面临的根本性问题,综合比较了面向可扩展性、面向动态性及可信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讨论了相关体系结构存在的问题.实验验证是未来互联网研究的重要手段,论文进一步分析了支持互联网体系结构持续创新所需的可编程虚拟化路由器及其试验床的研究进展.论文最后讨论了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有待重点研究的相关问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0.78KB 文档页数:50
3.1 构造异构 一、碳架异构 二、官能团位置异构 三、官能团异构 3.2 顺反异构 一、含双键化合物的顺反异构 二、环状化合物的顺反异构 3.3 对映异构 一、物质的旋光性和分子的手性 二、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开链化合 物的分子及其构型 2 三、含2个手性碳原子的开 链化合物分子及构型 四、含有其他手性原子的分 子及其构型 五、碳环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六、不含手性原子的对映异 构体 七、外消旋化、外消旋体的 拆分和不对称合成 3.4 分子的构象 一、烷烃分子的构象 二、环烷烃的构象
首页上页899091929394959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4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