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01)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5.5KB 文档页数:8
第一节变质作用的因素 变质作用一一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行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和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3KB 文档页数:9
一、地面流水的来源和种类 地面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是融雪水,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也可以泉水形式转为地面流水。 坡流(片流)面状无槽流水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7.5KB 文档页数:7
风化作用一—地表及接近地表的岩石,在大气、温度、水 和生物的影响下,使原来的岩石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发生改变 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风化作用的类型 按照风化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 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9.17MB 文档页数:1117
概论 大陆及构造地貌 风化作用及重力地貌 流水地貌 岩溶地貌 冰川与冻土地貌 风成地貌与黄土 新构造运动 第四纪环境 第四纪生物界 第四纪地层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调查研究方法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5.65MB 文档页数:155
第一节 油气成因理论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生成油气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促使有机质演化成油气的因素 第四节 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性(成烃模式) 第五节 天然气的成因及特点 第六节 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 第七节 生油层研究与油源对比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1MB 文档页数:14
尽管近年来地质学家对形成陆地热泉硅华的热源类型、硅华结构特征、共生矿物、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特征微生物在成岩中的作用等方面做了不少研究,但由于热泉硅华沉积一成岩过程中受包括热储岩性、热泉水蒸发冷却、pH值改变、微生物生长等复杂外界条件影响,其形成环境、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等系列科学问题有待深入探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4.5KB 文档页数:1
风水与水文地质学 现代水文地质学告诉我们,地球上亿万年来演变而成的山川河流、自然地貌、地 下水脉和地质构造形成了各种山川、水讯、水质、土质、岩层结构,这些地质构 造之中又包涵和产生着各种有机和无机的化学元素,这些元素对人体会产生各种 有益或有害的影响。例如:铁、锌、有机蛋白等,对人体是有益的,而镭、氡、 锶等放射性元素,对人体与智力发展是有害的。由于这些化学元素的含量和组合 结构的不同,对人类也会产生不同的正负面的效应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54MB 文档页数:46
第 1 章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 1.1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重要意义 .1 1.2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要求 .1 1.2.1 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1 1.2.2 实习路线和观测点的选择 .2 1.2.3 做好实习观察和记录 .3 1.2.4 样品采集 .4 1.2.5 照相与素描 .4 1.2.6 注意综合分析 .5 1.2.7 相互帮助,安全第一 .5 第 2 章 野外实习方法 .6 2.1 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及岩层产状测量 .6 2.1.1 地质罗盘仪的构造 .6 2.1.2 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方法 .6 2.2 河流地貌观察 .7 2.2.1 目的与要求 .7 2.2.2 主要内容 .7 2.2.3 原理方法 .8 2.3 风成地貌观察 .9 2.3.1 目的及要求 .9 2.3.2 主要内容 .9 2.3.3 原理方法 .9 2.4 冰川与冻土地貌观察 .10 2.4.1 目的与要求 .10 2.4.2 主要内容 .10 2.4.3 原理方法 .10 2.5 土壤调查与剖面观察 .12 2.5.1 土壤调查选线 .12 2.5.2 土壤剖面的设置 .12 2.5.3 剖面的观察和描述 .13 2.5.4 土壤样品标本的采集 .16 2.6 植物与环境的野外观察 .17 2.6.1 目的与要求 .17 2.6.2 主要内容 .17 2.6.3 仪器用品 .18 2.6.4 原理方法 .18 第 3 章 实习区自然地理基本概况 .20 3.1 区域地质地貌概述 .20 3.1.1 天山地貌及其形成的地质背景 .21 3.1.2 天山北麓的山前坳陷及其山前地貌 .22 3.1.3 天山地区的沉积地层 .24 3.1.4 准噶尔盆地地貌及地质背景 .24 3.1.5 玛纳斯河流地貌 .26 3.2 气候与水文.28 3.3 土壤 .30 3.4 植被 .33 3.5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35 第 4 章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写作 .39 4.1 实习资料的整理 .39 4.2 实习报告的基本结构 .39 4.3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要求 .40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2MB 文档页数:54
一、碘缺乏病 1.碘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及人体的代谢 2.碘的生理作用 3.碘缺乏病的流行学特征 4.地方性甲状腺肿 5.地方性克汀病 6.防治措施 二、地方性氟中毒 1.氟在自然界的分布 2.人体氟来源及在体内的代谢 3.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4.病因和发病机制 5.临床表现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0.99MB 文档页数:6
采用岩体分级方法(RMR法)、Q系统和地质强度(GSI)指标对矿岩进行了工程地质评价,并通过扩展后的Hoek-Brown节理强度准则进行岩体力学参数确定.根据白羊矿段矿柱布置形式,推导出矿柱荷载公式,并确定了矿柱强度计算参数.针对井下矿柱主要破坏形式分别进行失稳机理分析.将正交设计法引入采场结构参数优化分析中,对各开采方案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运用正交极差分析法对矿柱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度进行评价.实践结果表明:采场高度控制在3.5~4.5 m,矿房宽度取值不大于5 m,矿柱直径不小于3.5 m留存矿柱稳定性基本能得到保障
首页上页9394959697989910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0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