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9701)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58.5KB 文档页数:26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线性离散系统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性离散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规律。使学生能够利用脉冲传递函数对离散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动态性能进行分析,实现对离散系统的设计。本课程还要求学生掌握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内容,掌握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非线性特性对系统的影响,利用相平面法及描述函数法对非线性系统进行分析。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也为学生以后从事实际工作和科研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教学重点、难点:1、线性离散系统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信号的离散化与信号保持器,Z变换定理。2、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求取,系统动、静态特性的分析。3、离散系统的设计(串联模拟校正,最少拍系统的设计)。4、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非线性特性对系统的影响。5、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分析;6、相轨迹的绘制与分析。奇点及奇线的分析与确定,自激振荡存在性及自振参数的确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7MB 文档页数:21
第一节 概述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官适宜刺激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二)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性 (三)眼的调节 (四)简化眼和视敏度 二、瞳孔和瞳孔对光反应 三、视网膜的结构和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四、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一)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其代谢 (二)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威结构和感受器电位的产生 五、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 六、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七、与视觉有关的其它现象 (一)暗适应和明适应 (二)视野 (三)视网膜电图 (四)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第三节 听觉器官 一、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 (一)耳廓和外耳道的集音作用和共鸣腔作用 (二)鼓膜和中耳听骨链增压效应 (三)咽鼓管的功能 三、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一)耳蜗的结构要点 (二)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三)耳蜗的生物现象 四、听神经动作电位 第四节 前庭器官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二、前庭反应和眼震颤 第五节 嗅觉和味觉 一、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特点 二、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特点 第六节 皮肤感受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95MB 文档页数:27
实验一 土壤中产醋酸菌种的分离筛选.1 实验二 紫外线的诱变育种.2 实验三 摇床培养确定酵母菌体培养和营养条件.3 实验四 细菌增殖曲线的测定.4 实验五 木霉 T6 淀粉酶的固态发酵实验.6 实验六 小型连续发酵实验.9 实验七 啤酒麦芽汁制备实验.11 实验八 啤酒的酿造.14 实验九 啤酒风味保鲜期的测定.15 实验十 反应器的安装与拆卸.16 实验十一 pH 电极的校正.17 实验十二 氧电极的校正.19 实验十三 体积溶氧传递系数的测定.21 实验十四 反应器培养液的灭菌与接种培养.23 实验十五 气升式生化反应器的使用.24 实验十六 中试发酵设备的使用方法.25 实验十七 补料分批发酵动力学研究.27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63KB 文档页数:16
5.1 频率特性及其表示法 5.2 典型环节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5.3 极坐标图(Polar plot),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奈奎斯特曲线 5.3.1 积分与微分因子 5.3.2 一阶因子 5.3.3 二阶因子 5.3.4 传递延迟 5.4 对数幅-相图(Nichols Chart)尼柯尔斯图 5.5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Nyquist Stability Criterion) 5.5.1 预备知识 5.5.2 影射定理 5.5.3 影射定理在闭环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5.5.4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5.5.5 关于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几点说明 5.5.6G(s)H(s) 含有位于 j 上极点和/或零点的特殊情况 5.6 稳定性分析 *5.6.1 条件稳定系统 *5.6.2 多回路系统 *5.6.3 应用于逆极坐标图上的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5.6.4 利用改变的奈奎斯特轨迹分析相对稳定性 5.7 相对稳定性 5.7.1 通过保角变换进行相对稳定性分析 5.7.2 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35MB 文档页数:7
利用水基化学包覆法在纳米钛酸钡粉体包覆氧化铝、二氧化硅和氧化锌等物质,并通过两段式烧结法制备了平均晶粒尺寸120 nm的超细晶钛酸钡基储能陶瓷.包覆层的存在抑制了晶粒生长和异常晶粒长大,同时将陶瓷的交流击穿场强大幅提高至150 kV·cm-1以上,储能密度达到0.829 J·cm-3.电子能量损失谱显示,包覆掺杂的元素明显偏聚于陶瓷晶界,形成具有芯-壳结构的晶粒.而高温阻抗谱的测试和拟合结果则进一步解释了陶瓷性能改善的原因.虽然此超细晶陶瓷的储能密度并不十分突出,但其晶粒细小均匀、烧结温度低,因而可用于制备多层陶瓷电容器,从而大幅提高储能密度,这是常见的储能陶瓷无法实现的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35KB 文档页数:66
2.1 生物信息的分类 ◼ 化学信息 ◼ 血液 ◼ 代谢物 ◼ 呼吸气体 ◼ 其它体液等 ◼ 以往通过化验来检测 ◼ 现在很多实现仪器自动分析 2.2 生物电现象 2.3 生物磁现象 2.4 生物声现象 2.5 生物光现象 ◼ 光的来源 ◼ 特殊腺器官,在受到刺激时分泌出发光必须的物质 ◼ 在体表面的腺细胞,只在受到刺激时才分泌 ◼ 散布在细胞内各处的小发光微粒 ◼ 生物光的颜色 ◼ 蓝,绿,黄,红 ◼ 荧火虫的发光最强 ◼ 人体发出的生物光为蓝色,太弱,肉眼无法看见 2.6 其它生理信息 ◼ 血压、脉搏、心音 ◼ 血压:指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側压(Pa) ◼ 1mmHg=12.9mm血柱=133.332Pa ◼ 心脏收缩,血压上升,称为收缩压 ◼ 心脏舒张,血压下降,称为舒张压 ◼ 脉搏(动脉搏动) ◼ 动脉内压力周期性的波动,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称为动脉脉搏。检测脉搏的波形,可以诊断不同的疾病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97.75KB 文档页数: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ZrO2载体,然后采用柠檬酸溶液浸渍法制备Cr-MnOx/TiO2-ZrO2复合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测试(BET)、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能进行表征分析,并进行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实验,考察催化剂在低温下的活性及抗硫抗水性能.Cr元素介入到MnOx中,形成了新型的CrMn1.5O4活性物相,其中的Mn元素多以Mn3+和Mn4+存在.高价态的Cr5+使Mn元素由Mn3+向高氧化态的Mn4+转化,有利于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的进行.鉴于Cr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均低于Mn元素,能优先于Mn与SO42-和SO32-结合,保护MnOx不被硫酸化,从而提高Cr-MnOx/TiO2-ZrO2催化剂的抗毒性能.制备的五种不同Cr/(Cr+Mn)摩尔比的催化剂中,Cr(0.4)-MnOx/TiO2-ZrO2的性能最优,其颗粒分散均匀,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在180℃时脱硝效率能够达到95.8%,同时通入5%H2O和10-4SO2,脱硝效率缓慢下降,反应8h后,下降到73%,并保持稳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3.19KB 文档页数:5
采用自制真空熔炼、氩气保护连续定向凝固设备成功制备出了大直径单晶纯铜棒材,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大直径连续定向凝固纯铜棒材凝固组织与表面质量的影响,分析测试了连续定向凝固大直径纯铜棒材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熔体温度1150~1180℃、结晶器出口温度750℃、冷却水量900 L·h-1、冷却距离50mm以及拉坯速度9mm·min-1时,可连续稳定地制备直径为φ16mm的表面光亮的单晶纯铜棒材.其抗拉强度128.52MPa,延伸率76.7%,导电率105.2%IACS,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2MB 文档页数:6
在实验室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制备了一种无Si TRIP钢.利用拉伸试验机、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以及热膨胀仪对其力学性能、微观组织和相变规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贝氏体相变温度和时间对力学性能和残余奥氏体的影响.无Si TRIP钢呈现出良好的整体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分布在740~810 MPa,延伸率均在25%以上,最高可达32%以上;贝氏体等温温度为420℃时能获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随贝氏体相变时间增加而下降,延伸率随之上升,而屈服强度没有显著变化.无Si TRIP制的铁素体晶粒大小约为3~4μm,比含Si TRIP钢铁素体晶粒细小;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在8%~10%,比含Si TRIP钢低约3%;420℃保温300 s后贝氏体相变基本结束,而碳的扩散仍然在进行;无Si TRIP钢贝氏体相变速率比含Si TRIP钢快,贝氏体相变总量也更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94.46KB 文档页数:6
提出一种应用于大容量超高速(4000kW/3600r·min-1)双馈变频调速控制方法,研制出相应的实际控制系统.根据系统中负载电机、大功率变流器和工程化矢量空间计算的离散数学模型,以PSIM6.0的SIMCAD环境为开发平台,建立起双馈电机变频调速矢量控制系统算法仿真平台,计算出相关的仿真结果,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研制出实际应用控制系统.6500MW冲击发电机机组实验运行结果表明,系统电流响应超调量小,激磁和转矩分量解耦,动态过程磁链平滑,验证了系统仿真模型的有效性.该控制系统具备与直流传动系统相同的优越动、静态品质
首页上页96496596696796896997097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970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