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992)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87.5KB 文档页数:73
(1)DB、DBMS和DBS的定义(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和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等各阶段的特点。(3)数据描述: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各阶段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概念设计中实体间二元联系的描述(1:1,1:N,M:N)。(4)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定义,两类数据模型,逻辑模型的形式定义,ER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的数据结构以及联系的实现方式。(5)DB的体系结构:三级结构,两级映像,两级数据独立性,体系结构各个层次中记录的联系。(6)DBMS:DBMS的工作模式、主要功能和模块组成。(7)DBS:DBS的组成,DBA,DBS的全局结构,DBS结构的分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9.27MB 文档页数:620
本书详尽讲解了LabVIEW常用的编程方法、编程技巧和工程应用技术。全书共分为3篇,其中:入门篇归纳总结了LabVIEW编程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LabVIEW的基本概念、基本函数的用法和常用的运行结构,以及LabVIEW的基本数据结构和文件存储方式;高级篇细致地讲解了引用、属性、方法以及各类高级控件的运用,LabVIEW的文本方式编程以及DLL、C语言接口,基于Matlab语法的MathScript编程技术,LabVIEW基于组件的高级编程方法和编程模式;工程应用篇介绍了串口、并口和网络通信的常用方法,数据采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LabVIEW实时系统的构建和编程,以及各种常用专业工具包的使用方法,包括数据库连接工具包、数据监控与记录工具包、报表生成工具包、状态图工具包等等。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测量技术、自动控制等相关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开发仪器或自动测试系统的技术手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77MB 文档页数:233
介绍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程实用技术。阐述平稳和非平稳信号的特点,信号数学变换的本质,信号正交分解的物理意义和工程背景。内容包括信号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循环平稳信号分析、时频分析、小波变换及第二代小波变换、经验模式分解等。列举了所介绍的方法和技术在工矿企业中机电设备动态分析与监测诊断方面的应用实例。本书取材先进,实用性强,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和能源动力等专业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机电设备动态分析、状态监测、故障诊断、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广大科技人员使用和参考。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信号的时域分析 第三章 信号的频域分析 第四章 循环平稳信号分析 第五章 非平稳信号处理方法 第六章 连续小波变换及其工程应用 第七章 基于第二代小波变换的信号处理 第八章 基于EMD的时频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KB 文档页数:2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能建立极化的一切物质。通常 是指电阻率大于100g2cm的一类在电场中以感应而并非 传导的方式呈现其电学性能的物质。 陶瓷电介质的主要应用:电子电路中的电容元件、电绝 缘体、谐振器。某些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如:具有压 电效应、铁电效应、热释电效应等特殊功能的电介质材 料在电声、电光等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电介质的主要性能: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因子、介电强 度 目前的发展方向:新型器件的研制、提高使用频率范围 扩大环境条件范围,特别是温度范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6MB 文档页数:501
许多物理问题可通过不同途径归结为不同形式的数学模型 它们或是表现为偏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或是表现为区域上的变 分问题,或是归结为边界上的积分方程。这些不同的数学形式在 理论上是等价的,但在实践中并不等效,它们分别导致有限差分 法、有限元方法和边界元方法等不同的数值计算方法 边界元方法是在经典的边界积分方程法的基础上吸取了有限 元离散化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它把微 分方程的边值问题归化为边界上的积分方程然后利用各种离散化 技术求解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4KB 文档页数:16
第十七章脂类药物 第一节脂类药物生产方法 脂类系脂肪、类脂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其共同物理性质是不溶或微溶于水,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在体内以游离或结合的形式存在于组织细胞中,其中具有特定生理药理效应者称为脂类药物。 一、脂类药物制备 (一)直接抽提法 在生物体或生物转化反应体系中,有些脂类药物是以游离形式存在的,如卵磷脂、脑磷脂,亚麻油、花生四烯酸及前列腺素等。因此通常根据各种成分的溶解性质,采用相应溶剂系统从生物组织或反应体系中直接抽提出粗品,再经过各种分离纯化技术和精制方法,得到纯品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2.5KB 文档页数:3
微波加热原理 微波加热技术是利用电磁波把能量传播到被加热物体内部,加热达到 生产所需求的一种新技术。常用的微波频率有915MHz和2450MHz由 于具有高频特性,它以每秒数十亿次的惊人速度进行周期变化物料中的 极性分子(典型的如水分子、蛋白质核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吸 收了微波能以后,他们在微波的作用下呈方向性排列的趋势,改变了其 原有的分子结构。当电场方向发生变化时,亦以同样的速度做电场极性 运动,就会引起分子的转动,致使分子间频繁碰撞而产生了大量的摩擦 热,以热的形式在物料内表现出来,从而导致物料在短时间内温度迅速 升高、加热或熟化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6KB 文档页数:7
1、课程简介 该课程由三部分构成: (1) Microsoft. net架构和 Visual basic.NET编程基础 (2)数据库原理和 Microsoft SQL Server基础 (3) Visual Basic. NET数据库开发技术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微软公司目前最新的编程技术,并在“计算机技术基础 课程之后掌握一门 Windows98/2000XP下的实用的语言编程方法,同时也掌握一些关于数 据库建模、物理数据库设计、管理信息系统(MS)设计的基本方法。 2、地位和任务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涉及到很多信息处理的内容,从目前学科发展来看,一个重要的 研究手段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所以开设《资源与环境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9.5KB 文档页数:8
课程简介环境分析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先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因生产活动而排放于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中的各种污染物质。 环境监测是一环境分析为基础发展起来,包括的范围大,既包括化学物质的污染,也包含各种物理因素如噪音、振动、热能、辐射和放射等污染:既包含直接污染,也包 含间接污染。这两者是环境保护工作的“耳目”,是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 础,是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立法的依据。本科程以污染物为主线,系统讲授水 和废水、大气和废气、土壤、生物、噪声、环境放射性污染监测及监测过程的质量保 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知识、环境污染监测的基本 原理和技术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03MB 文档页数:89
第一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 第一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类别 一、X线检查技术 二、CT检查技术 三、磁共振检查技术 四、超声检查技术 第二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的操作性及特点 一、临床验证性实验的特点 二、满足临床要求的实验特点 第二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验、实习要求 第一节实验的要求 一、实验类型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要求 四、实验报告要求 第二节实习的作用及要求 一、实习的作用 二、实习的方法及要求 第三节误差理论及实验数据处理 一、实验误差及产生的原因 二、实验误差的表示方法 三、数据处理方法 四、实验结果的表示方法 第三章Ⅹ线检查技术实验 第一节常规X线检查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识简介 一、解剖学的基准轴线与基准面 二、解剖学方位 三、关节运动 四、X线摄影方向 五、体位 六、X线摄影位置 七、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八、X线照片标记 第二节X线摄影因素选择及注意事项 一、X线摄影因素选择 二、X线机使用注意事项 三、各部位摄影注意事项 第三节X线检查技术实验 一、X线摄影步骤 二、X线机组件的认识 三、实验内容 实验一头颅摄影位置 实验二胸廓摄影位置 实验三肺、心脏摄影位置 实验四腹部摄影位置 实验五脊柱摄影位置 实验六骨盆摄影位置 实验七上肢摄影位置 实验八下肢摄影位置 实验九X线摄影(CR)系统摄影 实验十DR摄影 实验十一心血管造影检查见习 实验十二静脉尿路造影见习 实验十三子宫输卵管造影 实验十四上消化道造影 实验十五视读条件的检测 第四章CT检查技术实验 第一节CT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CT机的主要结构 二、CT机的工作原理 三、CT机的工作过程 第二节CT检查前准备 一、一般准备 二、腹部CT检查肠道准备 三、PET-CT检查前准备 四、小儿CT检查前准备 五、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准备 第三节CT检查注意事项 第四节实验内容 实验一颅脑平扫 实验二胸部、腹部、脊柱CT平扫 实验三CT增强扫描、CTA及图像后处理 第四章磁共振成像检查实验 第一节磁共振成像扫描仪的基本结构 一、磁体系统 二、射频发射和接收系统 三、图像重建及显示系统 四、检查床及图像记录存储系统 五、软件系统 第二节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一、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 二、磁共振成像的立体定位 第三节脉冲序列 一、自旋回波脉冲序列 二、快速成像序列 第四节MRI检查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首页上页9394959697989910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99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