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9)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52.5KB 文档页数:58
第一节概述 一、重量分析法:通过称量被测组分的质量来确定被测组分百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二、分类: 挥发法利用物质的挥发性 萃取法利用物质在两相中溶解度不同 沉淀法利用沉淀反应 三、特点: 准确度高,费时,繁琐,不适合微量组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52.5KB 文档页数:58
第七章重量分析法 第一节概述 一、重量分析法:通过称量被测组分的质量来确定被测组分百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二、分类: 1.挥发法利用物质的挥发性 2.萃取法利用物质在两相中溶解度不同 3.沉淀法利用沉淀反应 三、特点: 准确度高,费时,繁琐,不适合微量组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14MB 文档页数:392
§1 引言 §5.2 相律及其热力学推导 §5.3 单组分体系 §5.4 二组分体系 §5.4.1 完全互溶双液体系的蒸气压-组成图 §5.4.2 完全互溶双液体系的沸点-组成图 §5.4.3 部分互溶双液体系的温度-组成图 §5.4.4 不互溶双液体系的饱和蒸气压 ⎯ 水蒸汽蒸馏 §5.4.5 简单低共熔混合物体系 §5.4.6 步冷曲线—热分析法绘制相图 §5.4.7 有化合物生成的体系 §5.4.8 固相完全互溶的体系相图 §5.4.9 固相部分互溶体系 §5.5 三组分体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87MB 文档页数:153
§4.1 引言 § 4.2 多组分系统的组成表示法 § 4.3 偏摩尔量 § 4.4 化学势 § 4.5 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 4.6 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 § 4.7 理想液态混合物 § 4.8 理想稀溶液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 § 4.9 稀溶液的依数性 § 4.11 活度与活度因子 *§ 4.10 Duhem-Margules公式 *§ 4.12 渗透因子和超额函数 § 4.13 分配定律——溶质在两互不相溶液相中的分配 *§ 4.14 理想液态混合物和理想稀溶液的微观说明 *§ 4.15 绝对活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87MB 文档页数:153
§4.1 引言 § 4.2 多组分系统的组成表示法 § 4.3 偏摩尔量 § 4.4 化学势 § 4.5 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 4.6 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 § 4.7 理想液态混合物 § 4.8 理想稀溶液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 § 4.9 稀溶液的依数性 § 4.11 活度与活度因子 *§ 4.10 Duhem-Margules公式 *§ 4.12 渗透因子和超额函数 § 4.13 分配定律——溶质在两互不相溶液相中的分配 *§ 4.14 理想液态混合物和理想稀溶液的微观说明 *§ 4.15 绝对活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3.01KB 文档页数:6
采用近似无限大流体重力沉降原理分析了多期法FeV50合金浇铸过程渣金分离及浇铸渣层钒的分布规律,考察了熔渣黏度、沉降粒度、浇铸温度、渣层厚度以及保温制度对渣中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浇铸渣中钒的赋存形式除了未还原完全的钒氧化物之外,还存在部分未完全沉降的初级合金;合金沉降速度随合金粒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熔渣黏度的增加而减小.1850℃条件下,当渣层厚度为50 mm,熔渣组分质量分数为65.2% Al2O3、15.5% CaO、14.6% MgO、1.9% Fe2O3、0.9% SiO2时,粒径为100 μm的合金沉降时间及熔渣上浮时间分别为24.9和1.2 min.基于此,进行浇铸工艺优化试验,在渣层厚度35 mm,浇铸温度1900℃、熔渣主要成分质量分数Al2O3 60%~65%、CaO 15%~20%、MgO 9%~15%、浇铸锭模保温层厚度9 cm的条件下,浇铸渣中平均TV质量分数由1.39%降低至0.58%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1.28KB 文档页数:42
一、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光是一种电磁波,根据波长或频率大小分为X 射线、紫外、可见、红外、微波和无线电波。 第七章 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 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 的分析方法, 包括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的优点: 灵敏、准确、快速、选择性 好、适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44KB 文档页数:23
色谱法是一种用于分离、分析多组分混合物质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色谱法创立于1906年,当时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在研究植物色 素成分时,用石油醚浸取植物色素,然后将浸取液加入到用碳酸钙填充的玻璃管 柱内,并不断地用石油醚淋洗,使各种色素在柱内得以分离而形成不同颜色的谱 带,由此而得名为“色谱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7KB 文档页数:35
分正相和反相离子对色谱法。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 将离子对试剂加入到含水流动相中,被分析组分的离子在流动相中与离子对试剂的反离子(或对离子, counter ion)生成不荷电的中性离子对,增加溶质与非极性固定相间的疏水性缔合作用,使分配系数增加,改善分离效果。 RP-IPC用于分离可离子化(有机酸、碱、盐)或离子型化合物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9MB 文档页数:47
第一节 电化学分析概述 1.电化学分析:根据被测溶液所呈现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2.分类: 根据所测电池的电物理量性质不同分为 (1)电导分析法 (2)电解分析法 (3)电位分析法: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 (4)库仑分析法 (5)极谱分析法 (6)伏安分析法 第二节 电位法基本原理 一、几个概念 二、化学电池 三、可逆电极和可逆电池 四、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 五、电极电位的测量 第三节 直接电位法 直接电位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利用电池电动势与被测组分浓度的函数关系直接测定试样中被测组分活度的电位法; 一、氢离子活度的测定(pH值的测定) 二、其他离子活度的测量 第四节 电位滴定法 第五节 永停滴定法
上页123456下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