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79)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2MB 文档页数:92
第一节滴定分析法概述 一、滴定分析法的术语和特点 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三、滴定方式 四、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五、滴定分析的计算 第二节酸碱滴定法 一、酸碱指示剂 二、酸碱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三、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四、酸碱滴定法应用实例 第三节沉淀滴定法 一、莫尔法 二、佛尔哈德法 三、法扬司法 四、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五、沉淀滴定法应用示例 第四节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高锰酸钾法 二、碘量法 三、重铬酸钾法 第五节配位滴定法 一、配位滴定法概述 二、酸度对配位滴定的影响 三、其他配位剂对配位滴定的影响 四、金属指示剂 五、EDTA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六、EDTA 滴定法的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16KB 文档页数:26
第四章 非水水酸碱滴定法 一、非水滴定法:在非水溶液中进行的滴定分析法 二、非水酸碱滴定法:在非水溶液中进行的酸碱滴定法 两种酸碱滴定法对比 1.以水为溶剂的酸碱滴定法的特点: 优点:易得,易纯化,价廉,安全 缺点:当酸碱太弱,无法准确滴定 有机酸、碱溶解度小,无法滴定强度接近的多元或混合酸碱无法分步或分别滴定 2.非水酸碱滴定法的特点 非水溶剂为滴定介质→增大有机物溶解度改变物质酸碱性扩大酸碱滴定范围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58MB 文档页数:113
绪论 误差及分析数据处理 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误差的统计概念 分析数据的处理 自测题 分析质量控制和计量认证 分析质量控制 计量认证 自测题 重量分析法 概述 气化重量法 萃取重量法 沉淀重量法 自测题 滴定分析概论 自测题 酸碱滴定法 酸碱平衡及有关浓度计算 酸碱指示剂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自测题 配位滴定法 概述 乙二胺四乙酸(EDTA)及其螯合物 配位滴定原理 金属离子指示剂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配位滴定的标准溶液和滴定方式 自测题 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氧化还原平衡 氧化还原滴定 高锰酸钾法 碘量法 重铬酸钾法 自测题 沉淀滴定法 概述 银量法 银量法标准溶液的配制和应用示例 自测题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5MB 文档页数:31
一、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二、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三、氧化还原滴定法的 应用 四、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2MB 文档页数:50
一、配位滴定法: 又称络合滴定法 二、以生成配位化合物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7MB 文档页数:121
第一章:定量分析概论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 第四章:配位滴定法 第五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六章:沉淀滴定法 第七章:重量分析法 第八章:吸光光度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16KB 文档页数:26
第一节 概述非水酸碱滴定法 ➢ 非水滴定法:在非水溶液中进行的滴定分析法 ➢ 非水酸碱滴定法:在非水溶液中进行的酸碱滴定法 第二节 非水滴定的基本原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9MB 文档页数:47
第一节 电化学分析概述 1.电化学分析:根据被测溶液所呈现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2.分类: 根据所测电池的电物理量性质不同分为 (1)电导分析法 (2)电解分析法 (3)电位分析法: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 (4)库仑分析法 (5)极谱分析法 (6)伏安分析法 第二节 电位法基本原理 一、几个概念 二、化学电池 三、可逆电极和可逆电池 四、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 五、电极电位的测量 第三节 直接电位法 直接电位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利用电池电动势与被测组分浓度的函数关系直接测定试样中被测组分活度的电位法; 一、氢离子活度的测定(pH值的测定) 二、其他离子活度的测量 第四节 电位滴定法 第五节 永停滴定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03MB 文档页数:358
第1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第2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第3章 络合滴定法 第4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5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第6章 吸光光度法 第7章 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第8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第9章 复杂物质的分析示例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5KB 文档页数:3
1.什么叫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所用的沉淀反应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沉淀滴定法所应的沉淀反应,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 沉淀的溶解度必须很小,即反应能定量进行。 (2) 反应快速,不易形成过饱和溶液。 (3) 有确定终点的简便方法
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7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