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8)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0KB 文档页数:2
一.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生物化学理论教学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生化实验技术广泛用于生命科学许多领域的研究。 1.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比色层析、电泳、离心等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能,学会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生物材料中多种物质的分离,提纯及鉴定。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1)学生能够自行预习实验讲义,做好实验前准备。 (2)学生能够借助教材及说明书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正确分析解释。 (4)学生能够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曲线,说明实验结果,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0KB 文档页数:2
1.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比色、层析、电泳、离心等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方 法的原理和操作技能,学会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生物材料中多种物质的分离,提纯及鉴 。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生 物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1)学生能够自行预习实验讲义,做好实验前准备。 (2)学生能够借助教材及说明书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正确分析解释。 (4)学生能够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曲线,说明实验结果,撰写合格的实验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8MB 文档页数:21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 第一节蛋白质概述 一、蛋白质生物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物质之一,英文名称叫做 Protein,是“最原初的”、“第一重要的”意思,不论是动物、植物,还是简单的细菌、病毒等都有蛋白质存在。它是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与核酸一起共同构成了生命的物质基础。蛋白质的重要性很早就被认识,1838年,当 Mulder提出蛋白质这个名词时,他就明 确指出:在植物和动物中存在这样一种物质,毫不怀疑它是生物体中已知的最重要的物质,如果没有它,在我 们这个星球上生命则是不可能存在的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3.5KB 文档页数:29
欢迎同学们到生物化学实验室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不是第一次做化学实验, 但是我们相信,生物化学实验一定是大家最感兴趣、最激动人心的实验,当然也是花费 最大、最辛苦的实验。同学们在过去几年中所学到的各种实验技术和操作技能,在这些 实验中将会经常用到,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一些新的、在生物化学的科学研究中最常 用的实验方法。同学们在生物化学实验方面要取得好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们 对这些专门化实验技术的熟练掌握和对生物化学原理的深入了解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20.5KB 文档页数:119
欢迎同学们到生物化学实验室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不是第一次做化学实验, 但是我们相信,生物化学实验一定是大家最感兴趣、最激动人心的实验,当然也是花费 最大、最辛苦的实验。同学们在过去几年中所学到的各种实验技术和操作技能,在这些 实验中将会经常用到,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一些新的、在生物化学的科学研究中最常 用的实验方法。同学们在生物化学实验方面要取得好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们 对这些专门化实验技术的熟练掌握和对生物化学原理的深入了解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38.5KB 文档页数:9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动植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本章 介绍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特点、性质及重要的杂环化合物,生物碱的一般性 质、提取方法和重要的生物碱。 环状有机化合物中,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含有其它原子,且这种环具有芳香结 构,则这种环状化合物叫做杂环化合物。组成杂环的原子,除碳以外的都叫做杂原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16MB 文档页数:16
相变储能技术的发展对于促进新能源开发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变材料由于具有高储能密度和小体积变化等优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相变材料在固–液相转变过程中易发生液体泄漏而限制了其应用。因此,人们选择用多孔支撑材料来解决相变材料的泄露问题。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阻燃性能、低毒性、耐腐蚀性、尺寸可控、表面形貌可调和高比表面积等优点,其作为载体材料能综合提高相变复合物的各方面性能并拓宽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空间。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介孔二氧化硅载体的孔尺寸、孔结构和孔表面性质对相变材料结晶行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今后提高介孔二氧化硅相变材料储能效率的研究方法的前景做了展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2MB 文档页数:5
长期以来,各种传统的特殊染色技术、免疫组 织化学、原位杂交等研究方法均建立在常规病理组 织切片基础上,一张玻片上只能载有限的组织做 种测试,仅用于日常临床病理诊断尚可胜任,但要 从事大规模、多样本的科研则费时、费力。自1998 年由 Kononen等叫构建了第一个组织微阵列后,组 织芯片技术得到极大发展,其无疑给病理学研究开 辟了新天地。目前已有大量应用这一技术进行肿瘤 病理学研究的报道,短短数年国内关于运用组 图1b单个组织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染色。 织芯片的文章已达126篇之多(截止2004年12 月)9其主要集中于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 术在组织芯片上对各种不同肿瘤的研究,并充分体 现了该技术高通量( high-throughput)、快速、省时 用途广等优点,同时运用该技术也发现了一些肿瘤 特异性基因产物和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关的免疫 标志物。当然在运用该技术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