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83)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65KB 文档页数:14
结构分析的定义:结构分析是有限元分析方法最常用的一个应用领域。结构这个术语 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土木工程结构,如桥梁和建筑物;汽车结构,如车身骨架;海洋 结构,如船舶结构;航空结构,如飞机机身等;同时还包括机械零部件,如活塞,传动轴等 等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59MB 文档页数:75
❖ 14.1 概述 14.1.1 固体去湿方法和干燥过程 14.1.2 对流干燥流程及经济性 ❖ 14.2 干燥静力学 ❖ 14.3 干燥速率与干燥过程计算 ❖ 14.4 干燥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43KB 文档页数:2
1试说明下列式子的意义与区别。 (1)1=F2和F1=F2 2作用于刚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对刚体的作用是否等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00.99KB 文档页数:9
第二节静力学公理 公理一二力平衡公理(刚体) 作用于刚体的两个力,使刚体维持平衡的必要 与充分条件是:此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 于同一直线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14.5KB 文档页数:9
1、掌握力矩和力偶的概念、性质、定理及分析计算方法 2、掌握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3、掌握杄件拉伸与压缩的受力、变形特点,应力计算及许用应力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60.5KB 文档页数:11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构件强 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计算原理的科学。 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 从实践出发或通过实验观察,经过抽象化综合、归纳,建立公理或提出基本 假设,再用数学演绛和逻辑推理得到定理和结论,然后再通过实践来证实理论的 正确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1MB 文档页数:7
以拟静力法为基础,通过地震力偏角的旋转,结合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出地震作用下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压力的解析解,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震侧压力系数受岩土体力学指标的影响明显.在地震力作用下,竖向地震加速度系数使拱顶总垂直压力值减少,多数情况下会降低地震侧压力系数;水平向地震加速度系数对总垂直地震压力和地震侧压力系数的影响规律取决于水平地震力的方向.浅埋侧的地震侧压力系数随着地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而深埋侧的地震侧压力系数随着地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32.81KB 文档页数:17
本章讨论的虚位移原理(Principleofvirtualdisplacement),是用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任意非自由质点系的平衡问题,平衡条件表现为主动力在系统的虚位移上所做虚功的关系。虚位移原理给出任意非自由质点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解决质点系平衡问题的普遍原理,可称为分析静力学(Analyticalstatics)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8MB 文档页数:7
对纯钛(TA1)和铝锂合金(AL1420)异质单搭自冲铆接头进行静力学实验和疲劳实验研究,通过三参数经验公式采用S-N曲线拟合法绘制接头的S-N曲线,分析接头的疲劳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头疲劳断口进行观测,研究接头的微观疲劳失效机理.结果表明:接头的静力学性能与疲劳性能不具有一致性,TA1-AL1420(TA)接头静力学性能更优,但其疲劳性能比AL1420-TA1(AT)接头差;TA接头疲劳失效形式为下板断裂,疲劳裂纹萌生于靠近铆钉脚处的板材区域,随后沿着板宽方向扩展,最终导致下板完全断裂.AT接头在短寿命区因铆钉断裂失效,铆钉的断口属于脆性疲劳断裂;在中长寿命区出现铆钉断裂和下板断裂的混合失效形式,疲劳裂纹从下板一端萌生,沿着板宽向另一端方向扩展,导致下板断裂失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0.32KB 文档页数:9
崩塌灾害的早期预警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传统的监测预警方法监测指标相对单一, 更多关注于加速破坏前兆的识别, 使得崩塌的早期预警存在诸多困难.本文首先引入动力学监测指标, 对岩土体破坏过程中的动力响应进行综述, 得出基于固有振动频率等动力学监测指标可以为危岩体的损伤提供数据支持.随后基于最新的实验研究发现动力学监测指标可以有效反应边坡的物理力学特征的变化, 进而可以实现岩体损伤与稳定性的动态识别和定量判断.在对国内外现状进行综述发现, 基于分离阶段破坏前兆识别的岩块体崩塌灾害预警思路, 具有更好的时效性, 是未来崩塌早期预警的发展方向, 同时对崩塌的早期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展望, 得出基于动力学指标、静力学指标和环境量指标三位一体的早期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必将在工程监测与灾害预警方面发挥更大潜力, 为从事应对崩塌等脆性破坏灾害预警预防的研究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首页上页2345678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8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