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36)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3KB 文档页数:2
病例讨论一朱淑婷 患儿,女,7岁5月,江苏人,住院号:123598。 因“面色苍黄7年余,加重1周伴发热”入院于2005.3.13~3.22.自生后第 二天即出现皮肤黄染,未予诊治,黄疸减退但皮肤一直较苍白。4年前上 感时面色苍黄加重,至儿童医院查Hb48g/经检查诊断为“球红”(具体 资料未见),出院后随访Hb维持于70g/左右。近一周间歇发热伴尿色加 深、面色苍黄加重。否认贫血家族史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4MB 文档页数:22
黄茶在古时候有两种:一是茶树品种的关系,芽叶发 黄;二是制作中闷黄。 现在称之为黄茶的主要根据有两点:首先是在它的制 作过程中有闷黄作业,虽然这个工序的名称不一定称为闷 黄或\渥闷”、“堆闷”,但有闷黄作用。其次是品质特征, 黄叶黄汤”,叶底黄,干看显黄亮,香气清悦,味厚爽口。 凡具备上述两点,才称得上黄茶。这也是与绿茶的主要区别 。有时绿茶制作技术掌握不当,出现红梗红叶,汤色也显黄 ,这种枯焦黄叶和产品的香味与黄茶不同,只能作为劣质绿 茶处理,不能作黄茶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4KB 文档页数:3
黄茶在古时候有两种:一是茶树品种的关系芽叶发黄;二是制作中闷 黄。 现在称之为黄茶的主要根据有两点:首先是在它的制作过程中有闷黄作 业,虽然这个工序的名称不一定称为“闷黄”或“渥闷”“堆闷”,但有闷黄作 用。其次是品质特征,“黄叶黄汤”,子仅叶底黄,千看也显黄亮,又香气清 悦,味厚爽口。凡具备上述两点,才称得上黄茶。这也是与绿茶的主要区别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8.5KB 文档页数:5
经ESCA谱图解析分析,证明了BET在煤表面的吸附,并随BET的用量增加而增加.BET在黄铁矿表面基本不吸附;煤系黄铁矿与矿系黄铁矿最大的区别在于碳谱,煤系黄铁矿的峰强度明显大于矿系黄铁矿的.矿系黄铁矿碳主要以杂质碳形式存在,且其表面含量在30%左右.煤系黄铁矿在化学计量组成中含有碳的矿物,其表面的含碳量均大于40%.高碳质含量对于煤系黄铁矿的浮选行为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石灰为黄铁矿的抑制剂,经超声强化后,黄铁矿表面钙的吸附量增加的更大,钙元素含量由0.95%增加到2.95%.证明了超声波强化煤炭脱硫降灰作用,是促进Ca(OH)2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达到进一步抑制黄铁矿的目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55.22KB 文档页数:10
综述了黄铁矿在选矿过程中有关的电化学行为及工作机理,重点讨论了黄铁矿结构特性、溶液中氧化、金属离子作用和抑制剂对黄铁矿电化学行为的影响;此外,还讨论了磨矿过程中电偶相互作用、研磨介质形状、介质材料和研磨气氛对研磨中黄铁矿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其中黄铁矿晶体结构的不同对黄铁矿表面的氧化具有较大影响,从而间接的影响黄铁矿的可浮性,半导体性质对黄铁矿的导电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适度的氧化有利于黄铁矿的无捕收剂浮选,而强烈的还原电位或氧化电位会抑制黄铁矿的浮选;电位的增加,对铜活化黄铁矿有不利影响,主要原因是电位增加导致活化Cu+的浓度降低,同时黄铁矿表面被铁氧化物覆盖阻碍了铜离子的吸附。抑制剂的加入可以直接参与捕收剂与黄铁矿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抑制黄铁矿的浮选;同时磨矿介质及气氛条件的不同也会影响黄铁矿电化学行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65MB 文档页数:7
进行了组合抑制剂CCSL分离方铅矿、闪锌矿与磁黄铁矿的浮选研究.单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浮选过程添加该组合抑制剂时,磁黄铁矿基本不浮,而方铅矿与闪锌矿的可浮性很好.方铅矿与磁黄铁矿混合矿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该组合抑制剂时,方铅矿的浮选回收率可达90%以上,而磁黄铁矿基本不浮,从而很好地实现两种矿物的分离;闪锌矿与磁黄铁矿混合矿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该抑制剂时也能实现两种矿物的分离,但分离效果不及方铅矿与磁黄铁矿.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Zeta电位测试表明,CCSL处理后的磁黄铁矿表面的醋酸根吸附不是单纯的物理吸附.紫外吸收光谱扫描结果表明,CCSL中的醋酸根并没有阻碍磁黄铁矿表面双黄药的生成,磁黄铁矿可浮性下降仅仅是由于醋酸根对其造成的亲水性大于双黄药造成的疏水性.CCSL中的醋酸根既与磁黄铁矿中的Fe3+发生亲合,又与水中的H+形成氢键,最终增强了磁黄铁矿的亲水性;而醋酸根对方铅矿和闪锌矿基本没有影响,这是组合抑制剂CCSL能够分离方铅矿、闪锌矿与磁黄铁矿的原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5.12KB 文档页数:8
采用摇瓶实验,以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t.f)浸出黄铁矿-黄铜矿,重点研究了基础培养基、矿物配比和粒度组成等因素的影响.黄铁矿能促进黄铜矿的微生物浸出,以采用无Fe 9K培养基效果较好,它对应铜浸出率是9K培养基的1.68倍;采用宽粒级矿物时铜浸出效果较好,且铜浸出率与黄铁矿和黄铜矿的质量比有关,当质量比为2:2时铜浸出率最高可达45.58%;黄铁矿含量大小是影响铜浸出率高低的实质,当质量比小于等于5:2时以At.f菌的氧化作用为主,当质量比为10:2时以硫化矿间的原电池效应为主.浸渣的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采用无Fe 9K培养基时浸渣中生成的钝化物黄钾铁矾较少,故黄铁矿可以很好地替代9K培养基中的FeSO4,并能与黄铜矿形成原电池效应,从而促进铜的浸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3.7KB 文档页数:6
利用单矿物实验,研究了十二胺(DDA)对黄锑矿的浮选行为.研究发现:pH值为2.0~8.0时,黄锑矿浮选回收率达到90%以上;pH值为8.0~10.0时,黄锑矿浮选回收率急剧降低;当pH值〉10.0时,十二胺对黄锑矿几乎没有捕收作用.十二胺浮选溶液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十二胺阳离子(DDA+)是对黄锑矿产生捕收作用的主要成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黄锑矿晶体以及十二胺离子和分子的电子结构性质,考察了十二胺离子、十二胺分子和水分子在黄锑矿表面的吸附行为.三种吸附质在黄锑矿表面吸附能顺序为DDA 〉 H2 O 〉 DDA+,十二胺离子可排开黄锑矿表面的水化膜,实现黄锑矿的疏水上浮,十二胺离子主要通过物理吸附形式吸附于黄锑矿表面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9.5KB 文档页数:1
1972年9月的一天,中华文明的母亲河,第一次出现断流。在此之后,黄河一次一次的断 流,到1999年,总共28年中有22年断流。到了90年代后,年年出现断流,且首次开始 断流时间提前,断流时段和断流距离不断增长。断流严重的1997年,山东利津站全年断流 13次,累计226天,33天无黄河水入海;断流起点曾上延到开封柳园口附近,全长达 704公里,占黄河下游河道长度的90%:不仅如此,黄河中游各主要支流也相继出现断 流。人们惊呼:黄河在枯萎。 各方面对于治理“断流”提出了不同的政策建议: (1)黄河委员会提出,解决黄河断流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或者办法就是国家尽快建立权威机 构,对黄河实行严格有效的统一管理。建议成立”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领导小组\建 议领导小组由国务院有关领导担任组长,国家有关部委、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人和沿黄省 (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参加。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为其办事机构并具有对全流域水资源 统筹管理和保护的政府职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6.28KB 文档页数:6
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黄铁矿型,斑岩型)黄铜矿生物浸出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两类黄铜矿生物浸出差别很大,48 d后黄铁矿型黄铜矿浸出率为46.96%,斑岩型黄铜矿浸出率为14.5%.对Fe2+、矿物表面Cu2p谱图和矿床特征的分析发现:适量的Fe2+能促进黄铜矿的浸出,但最佳用量不一样;浸渣表面产物不同,斑岩型黄铜矿表面出现富铜层,阻碍了浸出继续进行;与原矿相比,铜结合能都降低,符合Hiroyoshi等提出黄铜矿浸出的两步溶解模型;两类黄铜矿生物浸出的差异是由成矿岩体、围岩、伴生矿物和元素、成矿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首页上页34567891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3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