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水圈 61水圈的构成及水的特点 62海洋 63地面流水 64地下水 65冰川 6.6水的循环
第六章 水圈 6.1 水圈的构成及水的特点 6.2 海洋 6.3 地面流水 6.4 地下水 6.5 冰川 6.6 水的循环
第一节水圈的构成及水的特点 61.1水圈的构成 海洋:973%(咸水) 冰川:2.1%(固体淡水)。 地下水:0.6%。 地表水:0.01%。 大气水和生物水:0.001%。 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不足1%
第一节 水圈的构成及水的特点 6.1.1 水圈的构成: •海洋:97.3%(咸水)。 •冰川:2.1% (固体淡水)。 •地下水:0.6%。 •地表水:0.01%。 •大气水和生物水:0.001%。 •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不足1%
612水的特征 水的偶极性分子结构决定了水具有 流动性好、表面张力强、热容量大 弱粘滞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地质作 用的主要媒介。 ·水能够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使海 洋成为生命的摇篮。 水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必备 条件
6.1.2 水的特征: • 水的偶极性分子结构决定了水具有 流动性好、表面张力强、热容量大、 弱粘滞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地质作 用的主要媒介。 • 水能够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使海 洋成为生命的摇篮。 • 水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必备 条件
第二节海洋 621海底地貌和海洋环境分带 622海水的特征 623海水的运动 62.4滨海带地质作用的特点 62.5浅海带地质作用的特点 62.6半深海和深海带地质作用的特点
第二节 海洋 6.2.1 海底地貌和海洋环境分带 6.2.2 海水的特征 6.2.3 海水的运动 6.2.4 滨海带地质作用的特点 6.2.5 浅海带地质作用的特点 6.2.6 半深海和深海带地质作用的特点
6.2.1海底地貌和海洋环境分带 滨岸带(滨海带):海水与陆地交界的地带。(平均 高潮线和平均低潮线之间) 大陆架(浅海带):200米水深以上坡度较缓的地带 大陆坡(半深海带):大陆架前缘至大洋盆地之间的 陡坡地带。 大陆基(半深海带):大陆坡脚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 渡地带。 大洋盆地(深海带):由岛弧、海沟、深海平原、大 洋中脊、海山、海底平顶山组成的深海地形 ·大洋中脊:大洋中巨大的海底山脉,山脊轴部发育 条中央裂谷,地幔物质在此形成新的洋壳;全球各大 洋中脊彼此相连长达64000千米
6.2.1 海底地貌和海洋环境分带 • 滨岸带(滨海带):海水与陆地交界的地带。(平均 高潮线和平均低潮线之间) • 大陆架(浅海带):200米水深以上坡度较缓的地带。 • 大陆坡(半深海带):大陆架前缘至大洋盆地之间的 陡坡地带。 • 大陆基(半深海带):大陆坡脚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 渡地带。 • 大洋盆地(深海带):由岛弧、海沟、深海平原、大 洋中脊、海山、海底平顶山组成的深海地形。 • 大洋中脊:大洋中巨大的海底山脉,山脊轴部发育一 条中央裂谷,地幔物质在此形成新的洋壳;全球各大 洋中脊彼此相连长达64000千米
大洋中脊大洋盆地海沟大陆坡大陆架滨海带大陆 tret ch d-ocean rift transform fault neutral boundary sphere divergent boundary oceanic plate asthenosphere
• 大洋中脊 大洋盆地 海沟大陆坡大陆架 滨海带 大陆
622海水的特征 海水含有3.5%的盐类,其中2.7%为 氯化钠,其次为氯化镁、硫酸镁 碳酸钙等。这些盐类是岩石风化形 成的并由河流将其带入海洋中的 海水表层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与地 理纬度一致,200米透光带以下温 度迅速降低,密度增高,洋底温度 为2度左右
6.2.2 海水的特征 • 海水含有3.5%的盐类,其中2.7%为 氯化钠,其次为氯化镁、硫酸镁、 碳酸钙等。这些盐类是岩石风化形 成的并由河流将其带入海洋中的。 • 海水表层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与地 理纬度一 致,200米透光带以下温 度迅速降低,密度增高,洋底温度 为2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