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 第三节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第五节怎样学习环境经济学 第二章环境—一经济大系统 第一节传统经济系统模型 第二节环境——经济大系统 第三章福利经济学与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 第一节资源配置与效率目标 第二节静态效率、动态效率与环境资源最优配置 333456677889900 第三节环境资源配置的模型分析 第四章环境资源产权理论 第一节外部性、产权与价格 第二节产权与环境资源配置 11 第五章公共经济学与环境资源配置 第一节具有公共物品特征的环境资源 第二节公共财政与环境资源配置 第三节公共选择理论与环境资源配置 第六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自然资源分类 第二节自然资源的存量和流量 第三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七章环境评估 第一节环境评估的内容 第二节环境评估的方法 第八章环境管理的政策分析 第一节环境管理 第二节环境管理政策 第三节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践 第九章环境保护投融资研究 第一节环境保护融资问题研究 567778889 第二节环境保护投资问题研究 第十章环境税费 第一节排污收费 第二节环境税 第十一章排污权交易 0022 第一节科斯理论与排污权交易 第二节实行排污权交易的条件 第三节排污权交易的优点 第四节美国的排污权交易政策 第五节中国的排污权交易
1 第一章 导论................................................................................................................. 3 第一节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3 第二节 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 3 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4 第四节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5 第五节 怎样学习环境经济学.............................................................................. 6 第二章 环境——经济大系统........................................................................................ 6 第一节 传统经济系统模型 ................................................................................. 7 第二节 环境——经济大系统.............................................................................. 7 第三章 福利经济学与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 8 第一节 资源配置与效率目标.............................................................................. 8 第二节 静态效率、动态效率与环境资源最优配置 .............................................. 9 第三节 环境资源配置的模型分析....................................................................... 9 第四章 环境资源产权理论.......................................................................................... 10 第一节 外部性、产权与价格............................................................................ 10 第二节 产权与环境资源配置.............................................................................11 第五章 公共经济学与环境资源配置............................................................................ 12 第一节 具有公共物品特征的环境资源.............................................................. 12 第二节 公共财政与环境资源配置..................................................................... 13 第三节 公共选择理论与环境资源配置.............................................................. 13 第六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4 第一节 自然资源分类 ...................................................................................... 14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存量和流量 ........................................................................ 14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15 第七章 环境评估........................................................................................................ 15 第一节 环境评估的内容................................................................................... 15 第二节 环境评估的方法................................................................................... 16 第八章 环境管理的政策分析 ...................................................................................... 17 第一节 环境管理 ............................................................................................. 17 第二节 环境管理政策 ...................................................................................... 17 第三节 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践............................................................................ 18 第九章 环境保护投融资研究 ...................................................................................... 18 第一节 环境保护融资问题研究 ........................................................................ 18 第二节 环境保护投资问题研究 ........................................................................ 19 第十章 环境税费........................................................................................................ 19 第一节 排污收费 ............................................................................................. 20 第二节 环境税................................................................................................. 20 第十一章 排污权交易................................................................................................. 21 第一节 科斯理论与排污权交易 ........................................................................ 21 第二节 实行排污权交易的条件 ........................................................................ 22 第三节 排污权交易的优点 ............................................................................... 22 第四节 美国的排污权交易政策 ........................................................................ 23 第五节 中国的排污权交易 ............................................................................... 24
第十二章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研究 第一节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趋势 第十三章国际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及政策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分析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22222 第三节环境与贸易
2 第十二章 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研究............................................................................... 24 第一节 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24 第二节 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重要作用....................................................... 25 第三节 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趋势....................................................... 25 第十三章 国际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及政策 ................................................................. 26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分析 ................................................................. 26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27 第三节 环境与贸易.......................................................................................... 27
第一章导论 本章课时:4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环境经济学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解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及其主要内容,掌握环境资源配置的特殊性和环境经济学的特点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环境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自然环境的发展与保护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经济学 研究向自然科学世袭领地的扩展和入侵,是经济学和环境科学这两大类科学交叉形成的一门 新兴学科 二、环境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同大多数经济学分支一样,环境经济学不是一门先验的科学,而是因为问题而诞生的科 学。其学科产生的背景就是导源于环境资源稀缺性的显现和稀缺程度的迅速提高所产生的环 境危机 三、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 在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中,核心是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两方面的关系。经济增长与 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运行机制及两者间的协调标准,是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也 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四、环境经济学理论发展历程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产生最初是为了回应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心和对经济增长前 景的担忧而从发展经济学研究出发逐步形成的。它的两个奠基性理论基础是20世纪初意大 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从伦理意义上探讨资源配置效率而提出的“帕累托最优”理论,以及后来 由马歇尔和庇古等发展的外部性理论。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工业化国家环境资源 稀缺程度的提高和环境问题的加剧,随着其对环境治理实践的深λ,环境经济学理论得以向 系统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 、对资源稀缺性的重新认识 “资源稀缺”是经济学的岀发点。但是必须看到,稀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稀缺资 源,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十分不同的认识。长期以来,环境资源(环境容量、环境承载 力、生态系统的产出和服务功能)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公共物品,因此传统经济 学的一个重要的假设前提是:假设环境资源是可以无限供给的,不存在稀缺性,因此,将环
3 第一章 导论 本章课时:4 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环境经济学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解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及其主要内容,掌握环境资源配置的特殊性和环境经济学的特点。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环境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自然环境的发展与保护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经济学 研究向自然科学世袭领地的扩展和入侵,是经济学和环境科学这两大类科学交叉形成的一门 新兴学科。 二、环境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同大多数经济学分支一样,环境经济学不是一门先验的科学,而是因为问题而诞生的科 学。其学科产生的背景就是导源于环境资源稀缺性的显现和稀缺程度的迅速提高所产生的环 境危机。 三、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 在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中,核心是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两方面的关系。经济增长与 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运行机制及两者间的协调标准,是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也 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四、环境经济学理论发展历程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产生最初是为了回应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心和对经济增长前 景的担忧而从发展经济学研究出发逐步形成的。它的两个奠基性理论基础是20 世纪初意大 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从伦理意义上探讨资源配置效率而提出的“帕累托最优”理论,以及后来 由马歇尔和庇古等发展的外部性理论。到了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工业化国家环境资源 稀缺程度的提高和环境问题的加剧,随着其对环境治理实践的深入,环境经济学理论得以向 系统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 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 一、对资源稀缺性的重新认识 “资源稀缺”是经济学的出发点。但是必须看到,稀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稀缺资 源,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十分不同的认识。长期以来,环境资源(环境容量、环境承载 力、生态系统的产出和服务功能)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公共物品,因此传统经济 学的一个重要的假设前提是:假设环境资源是可以无限供给的,不存在稀缺性,因此,将环
境资源作为一种外生的、可以无限供给的资源。然而环境资源稀缺性的显现和稀缺程度的迅 速提高,在实践中证明了这一传统经济学假设前提是与当今现实不符的。西方环境经济理论 就是从意识到环境资源稀缺开始构建的,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环境资源的 配置和利用问题是环境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石 对经济系统的扩展 环境与经济是不可分的,环境是经济系统的一部分。这是环境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 当环境资源成为稀缺资源后,每一个经济决策和行为都会影响环境,而环境的每一个变化也 会影响经济系统的运转。当环境资源成为稀缺资源,并进λ经济分析系统之后,环境就被看 成是一种可以提供各种服务的财产,这种财产的特殊性在于,它提供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生 存支持系统。环境—经济大系统的建立,大大的扩大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为经济学研究 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环境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对外部性理论和价格理论的重新认识 环境问题的出现对外部性理论和价格理论是一个挑战。环境危机产生的经济学原因是因 为环境资源的免费使用,而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办法就是环境资源的合理定价和有偿使 用。而环境问题通常都表现为外部性问题,因此,环境资源定价实际上就是要确定外部边际 成本。稀缺就要有价,怎样为外部成本确定价格,这是环境经济学必须面对的问题。 四、对经济增长模式的重新选择 本世纪60年代前,西方发达国家推崇凯恩斯的经济发展决定论,遵循传统的经济发展 战略,追求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高速经济增长,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质量下降 西方各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人类不得不重新 选择经济发展模式,考虑经济增长以什么方式能在环境资源约束下有助于社会福利的进一步 增加这一问题 五、效率、最优与可持续发展 效率、帕累托最优和可持续发展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主题,环境经济学研究始 终都在寻求效率、最优和可持续发展三者之间的统一。效率是最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 条件。只有既满足了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又满足了该资源配置也是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 的,这样的资源配置才是最优。最优体现的是 效率与公平并重。但是,即使是最优标准,也还是无法准确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因为,可持续发展不但强调公平,而且还强调国际公平和代际公平,只有将国际公平和代际 公平也纳入社会福利函数,可持续发展才能与最优相统一 第三节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传统的经济系统模型是以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无限供给为假设前提的,将自然资源和 环境资源作为一种外生的、可以无限供给的资源,不进入经济系统分析,不进入生产函数 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假设前提的一个基本修正就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 和环境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方式的选择就会对经 济发展产生影响。因此,现代环境经济学是将环境包容进入经济分析系统,把自然资源和环 境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进入生产函数。把环境看作经济系统的一部分。环境经济 学研究的实质,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配
4 境资源作为一种外生的、可以无限供给的资源。然而环境资源稀缺性的显现和稀缺程度的迅 速提高,在实践中证明了这一传统经济学假设前提是与当今现实不符的。西方环境经济理论 就是从意识到环境资源稀缺开始构建的,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环境资源的 配置和利用问题是环境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石。 二、对经济系统的扩展 环境与经济是不可分的,环境是经济系统的一部分。这是环境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 当环境资源成为稀缺资源后,每一个经济决策和行为都会影响环境,而环境的每一个变化也 会影响经济系统的运转。当环境资源成为稀缺资源,并进入经济分析系统之后,环境就被看 成是一种可以提供各种服务的财产,这种财产的特殊性在于,它提供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生 存支持系统。环境——经济大系统的建立,大大的扩大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为经济学研究 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环境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对外部性理论和价格理论的重新认识 环境问题的出现对外部性理论和价格理论是一个挑战。环境危机产生的经济学原因是因 为环境资源的免费使用,而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办法就是环境资源的合理定价和有偿使 用。而环境问题通常都表现为外部性问题,因此,环境资源定价实际上就是要确定外部边际 成本。稀缺就要有价,怎样为外部成本确定价格,这是环境经济学必须面对的问题。 四、对经济增长模式的重新选择 本世纪60 年代前,西方发达国家推崇凯恩斯的经济发展决定论,遵循传统的经济发展 战略,追求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高速经济增长,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质量下降, 西方各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人类不得不重新 选择经济发展模式,考虑经济增长以什么方式能在环境资源约束下有助于社会福利的进一步 增加这一问题。 五、效率、最优与可持续发展 效率、帕累托最优和可持续发展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主题,环境经济学研究始 终都在寻求效率、最优和可持续发展三者之间的统一。效率是最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 条件。只有既满足了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又满足了该资源配置也是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 的,这样的资源配置才是最优。最优体现的是 效率与公平并重。但是,即使是最优标准,也还是无法准确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因为,可持续发展不但强调公平,而且还强调国际公平和代际公平,只有将国际公平和代际 公平也纳入社会福利函数,可持续发展才能与最优相统一。 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传统的经济系统模型是以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无限供给为假设前提的,将自然资源和 环境资源作为一种外生的、可以无限供给的资源,不进入经济系统分析,不进入生产函数。 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假设前提的一个基本修正就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 和环境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方式的选择就会对经 济发展产生影响。因此,现代环境经济学是将环境包容进入经济分析系统,把自然资源和环 境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进入生产函数。把环境看作经济系统的一部分。环境经济 学研究的实质,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配
置和利用,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将环境经济学定位于经济学科,就是要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探讨环境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利用经济杠杆,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但是 环境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向自然科学世袭领地的扩展和入侵,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必须基于环 境科学研究的基础。放弃了经济学理念和经济学分析工具的环境经济学就偏离了学科的本 源,因为环境经济学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就来源于经济学理念和经济学手段在解决环境 问题中的有效性。而如果没有环境科学知识做支撑,仅仅闭门造车的研究环境经济学,则会 使环境经济学的硏究失去根基。环境经济学研究,就是运用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工具对环境 科学发现进行反向的各种层面的综述从而归纳其共性规律的工作。环境经济学的发展需要经 济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配合行动。 三、环境经济学的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是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 时,协调妤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环境经济学正是为解决这个 重大课题而诞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自然成为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 经济学的指导思想,意味着可持续发展思想要贯穿于学科始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在学科 的内容中得以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三:(1)可持续原则。(2)共同性原则。(3) 公平性原则。 四、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的选择 由于环境经济学就是硏究稀缺的环境资源如何实现有效配置,因此,环境经济学对环境 资源效率目标的选择十分重视,因为,这决定了环境资源配置和利用方式的选择。在环境经 济硏究中,环境经济学家从经济理论角度对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进行了探讨,试图找出 一种合理的福利标准,将环境资源利用、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联系起来,在兼顾效率和公平 的基础上对环境经济问题加以分析。 第四节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物质平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资源配置效率 理论、环境产权理论、环境公共经济学理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理论等。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环境影响的费用效益分析、环境经济投入产出 分析等 环境经济政策。包括环境税费政策、环境资源交易政策、环境资源价格政策、环 境保护投融资政策、环境财政金融政策等 四、环境管理实践。包括环境税费、环境资源产杈交易、环境保护投融资、环境资源 的合理定价、国际环境问题等
5 置和利用,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将环境经济学定位于经济学科,就是要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探讨环境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利用经济杠杆,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但是, 环境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向自然科学世袭领地的扩展和入侵,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必须基于环 境科学研究的基础。放弃了经济学理念和经济学分析工具的环境经济学就偏离了学科的本 源,因为环境经济学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就来源于经济学理念和经济学手段在解决环境 问题中的有效性。而如果没有环境科学知识做支撑,仅仅闭门造车的研究环境经济学,则会 使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失去根基。环境经济学研究,就是运用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工具对环境 科学发现进行反向的各种层面的综述从而归纳其共性规律的工作。环境经济学的发展需要经 济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配合行动。 三、环境经济学的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是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 时,协调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环境经济学正是为解决这个 重大课题而诞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自然成为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 经济学的指导思想,意味着可持续发展思想要贯穿于学科始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在学科 的内容中得以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三:(1)可持续原则。(2)共同性原则。(3) 公平性原则。 四、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的选择 由于环境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的环境资源如何实现有效配置,因此,环境经济学对环境 资源效率目标的选择十分重视,因为,这决定了环境资源配置和利用方式的选择。在环境经 济研究中,环境经济学家从经济理论角度对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进行了探讨,试图找出 一种合理的福利标准,将环境资源利用、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联系起来,在兼顾效率和公平 的基础上对环境经济问题加以分析。 第四节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 一、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物质平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资源配置效率 理论、环境产权理论、环境公共经济学理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理论等。 二、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环境影响的费用效益分析、环境经济投入产出 分析等。 三、 环境经济政策。包括环境税费政策、环境资源交易政策、环境资源价格政策、环 境保护投融资政策、环境财政金融政策等。 四、 环境管理实践。包括环境税费、环境资源产权交易、环境保护投融资、环境资源 的合理定价、国际环境问题等
第五节怎样学习环境经济学 重视经济学与环境科学的融合 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自然环境的发展与保护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因此我们 要重视它的经济学学科属性,我们的目标是试图将经济分析更加直接有效地运用于环境保 护。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学会运用经济学原理经济学思维去透视环境问题。要学会用正 统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去分析环境问题,首先就必须学会用经济学语言表述。当我们学会用经 济学语言描述的时候,我们也就开始熟悉和接受一种全新的有用的思考方式。用经济学的理 念去思维,用经济学的语言去描述,这是学习环境经济学必须接受的训练。尽管环境经济学 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但是,它毕竟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经济学与环境科学的融合,是经济 学研究向自然科学世袭领地的扩展和入侵,因此,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必须基于环境科学研究 的基础。如果没有环境科学知识做支撑,仅仅闭门造车的硏究环境经济学,则会使环境经济 学的研究失去根基。环境经济学研究,就是运用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工具对环境科学发现进 行反向的各种层面的综述从而归纳其共性规律的工作。 二、重视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双层属性特征 与一般的经济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环境经济学研究具有双层属性。环境经济 问题本质上不外乎表现为两种关系:一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环境的关系,即人 类如何配置自然环境资源的问题;二是人在利用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所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具体表现为环境经济制度与环境经济政策。因此环境经济学就既要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 关系,又要研究与环境问题相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重视立足于中国国情的环境经济学研究 本课程在研究环境经济理论时,强调应把环境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 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上,才可能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经济理论的发展,也才能使经济增长 与环境保护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由于各国的具体国情、社会背景、文化和价值观念不同, 各国的环境保护理论必需结合本国的国情综合考虑。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战略性难题 是:1、人均资源占有率低和人口就业巨大压力之间的矛盾。2、人均资源要素占有率低和现 有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矛盾,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不得不赶超,不得不坚持高速 发展,否则,落后就要被动挨打。可是,我国人均资源要素占有率是如此低,不实现可持续 发展战略,这种赶超和高速增长也难以长期维持。中国的环境经济学研究就是在这样的国情 背景下展开的,如果脱离中国国情仅仅坚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环境经济学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又处于如此复杂的背景 之下,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国的环境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处于环境与发展、环境与贫困的两 难选择之中,而环境经济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基于中国国情,努力找寻环境与经济双赢 的发展道路 第二章环境——经济大系统 本章课时:4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6 第五节 怎样学习环境经济学 一、 重视经济学与环境科学的融合 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自然环境的发展与保护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因此我们 要重视它的经济学学科属性,我们的目标是试图将经济分析更加直接有效地运用于环境保 护。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学会运用经济学原理经济学思维去透视环境问题。要学会用正 统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去分析环境问题,首先就必须学会用经济学语言表述。当我们学会用经 济学语言描述的时候,我们也就开始熟悉和接受一种全新的有用的思考方式。用经济学的理 念去思维,用经济学的语言去描述,这是学习环境经济学必须接受的训练。尽管环境经济学 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但是,它毕竟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经济学与环境科学的融合,是经济 学研究向自然科学世袭领地的扩展和入侵,因此,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必须基于环境科学研究 的基础。如果没有环境科学知识做支撑,仅仅闭门造车的研究环境经济学,则会使环境经济 学的研究失去根基。环境经济学研究,就是运用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工具对环境科学发现进 行反向的各种层面的综述从而归纳其共性规律的工作。 二、重视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双层属性特征 与一般的经济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环境经济学研究具有双层属性。环境经济 问题本质上不外乎表现为两种关系:一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环境的关系,即人 类如何配置自然环境资源的问题;二是人在利用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所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具体表现为环境经济制度与环境经济政策。因此环境经济学就既要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 关系,又要研究与环境问题相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重视立足于中国国情的环境经济学研究 本课程在研究环境经济理论时,强调应把环境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 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上,才可能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经济理论的发展,也才能使经济增长 与环境保护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由于各国的具体国情、社会背景、文化和价值观念不同, 各国的环境保护理论必需结合本国的国情综合考虑。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战略性难题 是:1、人均资源占有率低和人口就业巨大压力之间的矛盾。2、人均资源要素占有率低和现 有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矛盾,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不得不赶超,不得不坚持高速 发展,否则,落后就要被动挨打。可是,我国人均资源要素占有率是如此低,不实现可持续 发展战略,这种赶超和高速增长也难以长期维持。中国的环境经济学研究就是在这样的国情 背景下展开的,如果脱离中国国情仅仅坚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环境经济学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又处于如此复杂的背景 之下,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国的环境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处于环境与发展、环境与贫困的两 难选择之中,而环境经济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基于中国国情,努力找寻环境与经济双赢 的发展道路。 第二章 环境——经济大系统 本章课时:4 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到传统经济学的不足之处,了解到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导致经 济学假设前提的不断改变,理解现代环境经济学是以环境一一经济系统为研究内容,是把环 境看作经济系统的一部分。现代环境经济学的建立必须修正传统经济学的假设前提,这些假 设前提的修正之一就是,假设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是可以无限供给的,不存在稀缺性,因此 将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作为一种外生的、可以无限供给的资源,不进入经济系统分析,不进 入生产函数。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传统经济系统模型 、传统经济系统模型 在传统经济系统模型中,有两个基本的行为主体,家庭和厂商。这两个行为主体由产品 市场和要素市场连接起来。厂商生产产品和劳务,通过产品市场出售给家庭,家庭向厂商支 付货币。另一方面,家庭在要素市场上将土地、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出售给厂商,厂商向 家庭支付货币。这样,整个经济就成为一个由产品和货币作相反流动而联系起来的系统 、传统经济系统模型的缺陷 传统的经济系统模型把整个经济社会看作一个系统,是以环境资源的无限供给为假设前 提的,因此,没有考虑环境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导致了环境危机。主要表现为:在 经济分析中不考虑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价值,使经济个体在选择生产和消费行为时,对自 然资源和环境资源过度消费,导致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第二节环境—一经济大系统 环境一一经济大系统 现代环境经济学在传统经济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将环境包容进来,把环境看作整个经济 系统的一部分。为了区别于传统的经济系统,我们把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系统称之为环境 经济大系统。在环境经济大系统中,环境被看成是一种可以提供各种服务的财产,这种财产 的特殊性在于,它提供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生存支持系统 二、物质平衡理论 20世纪70年代初期,克尼斯、艾瑞斯和德阿芝出版了《经济学与环境》( Economics and the Environment)一书。他们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物质平衡关系,对传统的经济系统做 了重新划分,提出了著名的物质平衡模型。作者利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包括环境要素在 内的投入产出关系。物质平衡理论指出,由于物质流动关系的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是现代经 济系统所固有的现象。如果我们把环境也视为稀缺资源,那么就有必要对一般均衡模型做出 某些修正,即环境也作为一个部门,加入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找出这一系统的物质平 衡关系。该理论反映了环境一一经济大系统的思想 三、物质平衡理论与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人类的生产活动过程中,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建立起反复利用自 然的循环机制,把人类的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中去,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循环经济是一 种珍惜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环境与自然资源
7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到传统经济学的不足之处,了解到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导致经 济学假设前提的不断改变,理解现代环境经济学是以环境——经济系统为研究内容,是把环 境看作经济系统的一部分。现代环境经济学的建立必须修正传统经济学的假设前提,这些假 设前提的修正之一就是,假设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是可以无限供给的,不存在稀缺性,因此, 将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作为一种外生的、可以无限供给的资源,不进入经济系统分析,不进 入生产函数。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传统经济系统模型 一、 传统经济系统模型 在传统经济系统模型中,有两个基本的行为主体,家庭和厂商。这两个行为主体由产品 市场和要素市场连接起来。厂商生产产品和劳务,通过产品市场出售给家庭,家庭向厂商支 付货币。另一方面,家庭在要素市场上将土地、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出售给厂商,厂商向 家庭支付货币。这样,整个经济就成为一个由产品和货币作相反流动而联系起来的系统。 二、传统经济系统模型的缺陷 传统的经济系统模型把整个经济社会看作一个系统,是以环境资源的无限供给为假设前 提的,因此,没有考虑环境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导致了环境危机。主要表现为:在 经济分析中不考虑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价值,使经济个体在选择生产和消费行为时,对自 然资源和环境资源过度消费,导致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第二节 环境——经济大系统 一、 环境——经济大系统 现代环境经济学在传统经济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将环境包容进来,把环境看作整个经济 系统的一部分。为了区别于传统的经济系统,我们把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系统称之为环境—— 经济大系统。在环境经济大系统中,环境被看成是一种可以提供各种服务的财产,这种财产 的特殊性在于,它提供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生存支持系统。 二、物质平衡理论 20 世纪70 年代初期,克尼斯、艾瑞斯和德阿芝出版了《经济学与环境》(Economics and the Environment)一书。他们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物质平衡关系,对传统的经济系统做 了重新划分,提出了著名的物质平衡模型。作者利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包括环境要素在 内的投入产出关系。物质平衡理论指出,由于物质流动关系的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是现代经 济系统所固有的现象。如果我们把环境也视为稀缺资源,那么就有必要对一般均衡模型做出 某些修正,即环境也作为一个部门,加入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找出这一系统的物质平 衡关系。该理论反映了环境——经济大系统的思想。 三、物质平衡理论与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人类的生产活动过程中,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建立起反复利用自 然的循环机制,把人类的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中去,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循环经济是一 种珍惜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环境与自然资源—
一产品和用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量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 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损害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循环经济 体现了对环境资源要合理利用的思想,其指导思想就是物质平衡理论 第三章福利经济学与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 本章课时:4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目标,即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以及使资源得到有 效和最优使用所需要的条件。本章通过分析环境资源的特点,指出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静态效率一一社会福利函数最优化;和动态效率—一代际社会福利函数最优化的含义及其实 现条件。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资源配置与效率目标 环境资源:稀缺性与选择 经济活动发生在地球及其大气圈系统之内,这个系统叫做“自然环境”,长期以来,环 境资源(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的产出和服务功能)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公共物品,但这只适用于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没有超越其可持续能力的情况。随着人口增 加经济发展,环境资源已经变得高度稀缺,而其稀缺性的迅速提高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问题,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经济学就是通过研究如何实现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的优 化配置,来解决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要实现稀缺的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存在 选择的问题。因为环境资源可以提供给人们一系列的有益的服务功能,但是环境资源又是稀 缺的,用于这种功能往往就不能用于另一种功能,因此,当人们在用稀缺的环境资源去满足 人类的不同愿望时,就必须做出选择,而选择的过程,就是环境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过程 二、效率目标:帕累托最优 环境经济学的目标是寻找有效的环境资源配置,因此,对资源效率目标的确定就显得十 分重要。帕累托最优作为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基本标准,其含义是:在不减少其他任何人效 用和福利的情况下,如果任何生产和分配的重新安排与组合都不能增加另外一些人的效用和 福利,则这种资源配置就是帕累托最优。但是,在不减少任何其他人效用和福利的前提条件 下,如果某种经济变动还可以再增加另外一些人的效用和福利,则这种资源配置就不属于帕 累托最优,而称之为帕累托改进。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任何两种消费品的 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来说都是相等的:任何两种投入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 者来说都相等;所以这些物品之间比率都相等;任何增加新物品与任何减少旧物品的措施都 不可能导致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总额的任何改变
8 —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量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 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损害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循环经济 体现了对环境资源要合理利用的思想,其指导思想就是物质平衡理论。 第三章 福利经济学与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 本章课时:4 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目标,即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以及使资源得到有 效和最优使用所需要的条件。本章通过分析环境资源的特点,指出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静态效率——社会福利函数最优化;和动态效率——代际社会福利函数最优化的含义及其实 现条件。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资源配置与效率目标 一、 环境资源:稀缺性与选择 经济活动发生在地球及其大气圈系统之内,这个系统叫做“自然环境”,长期以来,环 境资源(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的产出和服务功能)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公共物品,但这只适用于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没有超越其可持续能力的情况。随着人口增 加经济发展,环境资源已经变得高度稀缺,而其稀缺性的迅速提高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问题,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经济学就是通过研究如何实现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的优 化配置,来解决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要实现稀缺的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存在 选择的问题。因为环境资源可以提供给人们一系列的有益的服务功能,但是环境资源又是稀 缺的,用于这种功能往往就不能用于另一种功能,因此,当人们在用稀缺的环境资源去满足 人类的不同愿望时,就必须做出选择,而选择的过程,就是环境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过程。 二、效率目标:帕累托最优 环境经济学的目标是寻找有效的环境资源配置,因此,对资源效率目标的确定就显得十 分重要。帕累托最优作为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基本标准,其含义是:在不减少其他任何人效 用和福利的情况下,如果任何生产和分配的重新安排与组合都不能增加另外一些人的效用和 福利,则这种资源配置就是帕累托最优。但是,在不减少任何其他人效用和福利的前提条件 下,如果某种经济变动还可以再增加另外一些人的效用和福利,则这种资源配置就不属于帕 累托最优,而称之为帕累托改进。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任何两种消费品的 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来说都是相等的;任何两种投入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 者来说都相等;所以这些物品之间比率都相等;任何增加新物品与任何减少旧物品的措施都 不可能导致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总额的任何改变
第二节静态效率、动态效率与环境资源最优配置 静态效率—社会福利函数与最优化 在同一时点对若干资源配置方案进行选择的经济学标准称为静态效率。如果某一资源配 置使资源使用的净收益最大化,资源的这一配置就满足了静态配置标准。最有效配置是帕累 托最优,而帕累托最优点是效用边界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点,社会无差异曲线是社会福 利函数的图形化。因此,社会福利函数在决定最优标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社会福利函数是 表示经济福利或效用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的社会偏好的数学关系。社会福利函数强调公 平原则 、动态效率——代际社会福利函数与最优化 当时间因素不很重要时,静态效率标准对于比较不同的资源配置方案十分有用。然而 现实生活中很多资源配置问题涉及在不同时间、不同世代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为了解决这 个问题,经济学把静态效率的概念扩展为动态效率的概念。动态效率概念不仅考虑成本和效 益,而且考虑时间对成本和效益的影响。把时间的影响考虑进来,必须找到一个办法来比较 发生在不同时间的净效益。为了比较此时和彼时的效益,未来的价值被转化为现值以便进行 比较 第三节环境资源配置的模型分析 跨时间配置;n时期模型 (一)环境资源的分类 环境资源可以分为可耗竭资源和可更新资源两大类。可耗竭资源按其能否重复使用,又 分为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和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可更新资源可以分为可更新商品性资源 和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 (二)代际公平与环境资源有效配置 实现代际公平条件下的环境资源有效配置的标准是当代人和后代人使用最后一单位资 源的边际净效益现值相等 (三)n时期环境资源配置模型 n时期中,每一时期使用的最后一单位资源的边际净效益的现值相等。如果资是不稀缺 的,资源价格就等于边际开采成本;如果资源是稀缺的,资源价格就等于边际开采成本加上 边际使用成本。边际使用成本主要是受贴现率的影响。贴现率的大小反映了人们对边际使用 成本的评价。贴现率越大,边际使用成本就越小。所以贴现率的大小,表明了当代人对边 际使用成本的评价和代际之间的资源配置 二、n时期环境资源配置模型的扩展 (一)纳入边际开采成本的配置模型 当资源的边际开采成本不变,并且资源的数量有限时,如果有效的替代品出了,就应向 替代品平稳地过渡,如果没有替代品则应节约使用资源。而当边际开采成本不断升高时,情 况则比较复杂,因为它改变了边际使用成本的时间轮廓。不过,正是由于边际开采成本的不 断增加才使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利用,而不会被耗竭。 (二)资源范围扩展到可更新资源的配置模型
9 第二节 静态效率、动态效率与环境资源最优配置 一、 静态效率——社会福利函数与最优化 在同一时点对若干资源配置方案进行选择的经济学标准称为静态效率。如果某一资源配 置使资源使用的净收益最大化,资源的这一配置就满足了静态配置标准。最有效配置是帕累 托最优,而帕累托最优点是效用边界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点,社会无差异曲线是社会福 利函数的图形化。因此,社会福利函数在决定最优标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社会福利函数是 表示经济福利或效用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的社会偏好的数学关系。社会福利函数强调公 平原则。 二、 动态效率——代际社会福利函数与最优化 当时间因素不很重要时,静态效率标准对于比较不同的资源配置方案十分有用。然而, 现实生活中很多资源配置问题涉及在不同时间、不同世代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为了解决这 个问题,经济学把静态效率的概念扩展为动态效率的概念。动态效率概念不仅考虑成本和效 益,而且考虑时间对成本和效益的影响。把时间的影响考虑进来,必须找到一个办法来比较 发生在不同时间的净效益。为了比较此时和彼时的效益,未来的价值被转化为现值以便进行 比较。 第三节 环境资源配置的模型分析 一、跨时间配置:n 时期模型 (一)环境资源的分类 环境资源可以分为可耗竭资源和可更新资源两大类。可耗竭资源按其能否重复使用,又 分为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和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可更新资源可以分为可更新商品性资源 和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 (二)代际公平与环境资源有效配置 实现代际公平条件下的环境资源有效配置的标准是当代人和后代人使用最后一单位资 源的边际净效益现值相等。 (三)n 时期环境资源配置模型 n 时期中,每一时期使用的最后一单位资源的边际净效益的现值相等。如果资是不稀缺 的,资源价格就等于边际开采成本;如果资源是稀缺的,资源价格就等于边际开采成本加上 边际使用成本。边际使用成本主要是受贴现率的影响。贴现率的大小反映了人们对边际使用 成本的评价。 贴现率越大,边际使用成本就越小。所以贴现率的大小,表明了当代人对边 际使用成本的评价和代际之间的资源配置。 二、n 时期环境资源配置模型的扩展 (一)纳入边际开采成本的配置模型 当资源的边际开采成本不变,并且资源的数量有限时,如果有效的替代品出了,就应向 替代品平稳地过渡,如果没有替代品则应节约使用资源。而当边际开采成本不断升高时,情 况则比较复杂,因为它改变了边际使用成本的时间轮廓。不过,正是由于边际开采成本的不 断增加才使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利用,而不会被耗竭。 (二)资源范围扩展到可更新资源的配置模型
当可耗竭资源的价格高于可更新资源的价格时,就会岀现资源配置范围由可耗竭资源向 可更新资源的扩展,实现了可耗竭资源向可更新资源替代品的平滑过渡。可耗竭资源的开采 量随着边际使用成本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直到替代品的出现并最终替代它。但是,由于可更 新资源的出现,会加速可耗竭资源的开采,结果是可耗竭资源比没有替代品的情况下耗竭要 快。但仍要遵循每一时期使用的最后一单位资源的边际净效益的现值相等的原则。 第四章环境资源产权理论 本章课时:4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产权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了解相对价格、市场价格和外部 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了解环境资源的价格为什么往往会被市场和政府低估的原因,同时讨 论产权理论在环境资源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中的重要作 用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外部性、产权与价格 产权理论 (一)产权的定义、规则和功能 产权是人们在资源稀缺性条件下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它决定着 人们使用财产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这样必然产生不同的财产使用绩效,因此,不同的产权制 度安排会形成财产使用中不同的激励机制。产权规则包括产权界定规则、产权权益及其补偿 规则、产权交易规则。产权功能指产权以产权规则为现实基础,在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作用 其实质是以产权界定为前提,以法律制度为保障,以财产利益为动力,去实现所有权的经济 本质,并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二)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是现代产权经济学关于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之间关系的思想的集 中体现,也是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 (三)产权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产权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交易费用理论:第二,产权的效 率分析:第三,产权制度的选择与调整;第四,产权制度的演进 、产权与外部边际成本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 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实现帕累托最优要求私人边际净收益等于社会边际净收益,但 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私人边际净收益与社会边际净收益存在差异,因而不能获得资源配置效
10 当可耗竭资源的价格高于可更新资源的价格时,就会出现资源配置范围由可耗竭资源向 可更新资源的扩展,实现了可耗竭资源向可更新资源替代品的平滑过渡。可耗竭资源的开采 量随着边际使用成本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直到替代品的出现并最终替代它。但是,由于可更 新资源的出现,会加速可耗竭资源的开采,结果是可耗竭资源比没有替代品的情况下耗竭要 快。但仍要遵循每一时期使用的最后一单位资源的边际净效益的现值相等的原则。 第四章 环境资源产权理论 本章课时:4 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产权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了解相对价格、市场价格和外部 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了解环境资源的价格为什么往往会被市场和政府低估的原因,同时讨 论产权理论在环境资源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中的重要作 用。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外部性、产权与价格 一、 产权理论 (一)产权的定义、规则和功能 产权是人们在资源稀缺性条件下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它决定着 人们使用财产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这样必然产生不同的财产使用绩效,因此,不同的产权制 度安排会形成财产使用中不同的激励机制。产权规则包括产权界定规则、产权权益及其补偿 规则、产权交易规则。产权功能指产权以产权规则为现实基础,在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作用。 其实质是以产权界定为前提,以法律制度为保障,以财产利益为动力,去实现所有权的经济 本质,并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二)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是现代产权经济学关于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之间关系的思想的集 中体现,也是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 (三)产权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产权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交易费用理论;第二,产权的效 率分析;第三,产权制度的选择与调整;第四,产权制度的演进。 二、产权与外部边际成本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 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实现帕累托最优要求私人边际净收益等于社会边际净收益,但 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私人边际净收益与社会边际净收益存在差异,因而不能获得资源配置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