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财政学专业各研究方向并答题(共40分) (一)论述题(下列二题中任选一题,每题20分)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分配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作用 2.试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财源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当前财政状况的影响。 (二)论述题(下列三题中任选二题,每题10分) 简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在政府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及调控的重点 2.试述国家财政的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内容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3、试论国家预算管理的统一性原则 二、报考财政理论政策研究方向、国家税收研究方向和税收征管电算化研究方向的试题(60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负担原则是什么? 简列我国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3.消费税有哪些特点? 4、国债是一种金融工具还是一项财政政策?为什么? 5.什么是纳税环节?我国工业品一般有几个纳税环节? 6、简述流转税的特点,并列出五种流转税的名称 7、个人的哪些所得要交纳个人所得税? 8.增值税与产品税比较有什么优点?列出其计算公式
一、报考财政学专业各研究方向并答题(共 40 分): (-)论述题(下列二题中任选一题,每题 20 分): 1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分配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作用. 2.试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财源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当前财政状况的影响。 (二)论述题(下列三题中任选二题,每题 10 分): 1.简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在政府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及调控的重点. 2.试述国家财政的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内容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3、试论国家预算管理的统一性原则。 二、报考财政理论政策研究方向、国家税收研究方向和税收征管电算化研究方向的试题(60 分): (-)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 1.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负担原则是什么? 2、简列我国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3.消费税有哪些特点? 4、国债是一种金融工具还是一项财政政策?为什么? 5.什么是纳税环节?我国工业品一般有几个纳税环节? 6、简述流转税的特点,并列出五种流转税的名称。 7、个人的哪些所得要交纳个人所得税? 8.增值税与产品税比较有什么优点?列出其计算公式
9.什么是印花税?我国现行印花税的课征范围是什么 0.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有哪些异同? (二)论述题(二题中任选一题,每题10分) 简论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意义和要点。 2.简论税收政策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报考投资经济研究方向的试题(共60分): (一)问答题(共44分): 试述投资膨胀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5分) 2.按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我国投资工作应注意什么问 ?作哪些改变?(15分 3.发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对投资起什么作用?(14分) (二)解释名词(每词4分,共16分) 1.重复建设2、投资环境3.投资效果系数4、可持续发展 四、报考国家财政与企业财务研究方向的试题(共60分)简答下列各题(任选6题,每 题10分):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2.简述企业资本金的构成和筹集方式。 3.《企业财务通则》和《工业企业财务制度》中为什么要明确快速折旧方法?主要适用于 哪些企业?
9.什么是印花税?我国现行印花税的课征范围是什么? 10.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有哪些异同? (二)论述题(二题中任选一题,每题 10 分): 1.简论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意义和要点。 2.简论税收政策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报考投资经济研究方向的试题(共 60 分): (一)问答题(共 44 分): 1.试述投资膨胀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5 分) 2.按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我国投资工作应注意什么问 题?作哪些改变?(15 分) 3.发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对投资起什么作用?(14 分) (二)解释名词(每词 4 分,共 16 分) 1.重复建设 2、投资环境 3 .投资效果系数 4、可持续发展 四、报考国家财政与企业财务研究方向的试题(共 60 分)简答下列各题(任选 6 题,每 题 10 分): 1.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2.简述企业资本金的构成和筹集方式。 3.《企业财务通则》和《工业企业财务制度》中为什么要明确快速折旧方法?主要适用于 哪些企业?
4.简述股权投资权益法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简述企业所得税后利润的分配顺序 6.企业的外币业务是指什么?还可具体分为哪些专项外币业务? 7.我国新财务制度中规定的快速折旧方法有哪两种?列出其计算公式。 8.将成本计算方法由完全成本法改为制造成本法有什么意义?
4.简述股权投资权益法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5.简述企业所得税后利润的分配顺序。 6.企业的外币业务是指什么?还可具体分为哪些专项外币业务? 7.我国新财务制度中规定的快速折旧方法有哪两种?列出其计算公式。 8.将成本计算方法由完全成本法改为制造成本法有什么意义?